红釉 暗八仙手杯(对)

红釉 暗八仙手杯(对)

Description

红釉 暗八仙手杯(对)

参考1:临渊阁 收藏 清 广福昌选款 暗八宝珊瑚红地粉彩茶具

参考: 佳士得拍賣 16911
天中八仙—費布克美術館珍藏乾隆天球瓶
香港|2018年5月30日
拍品8888|美國費布克美術館珍藏 拍賣收益將用於美術館藝術品購藏基金 降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QIANLONG SIX-CHARACTER SEAL MARK IN UNDERGLAZE BLUE AND OF THE PERIOD (1736-1795)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成交總額
HKD 130,600,000

估價
HKD 70,000,000 – HKD 90,000,000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瓶圓鼓腹,直頸,內圈足。通體鬥彩加粉彩紋飾。腹部繪暗八仙紋,各纏綬帶,包括鐵拐李的葫蘆、張果老的魚鼓、鍾離權的葵扇、呂洞賓的寶劍、何仙姑的蓮蓬(上托靈芝及仙桃)、藍采和的花籃、韓湘子的笛子和曹國舅的玉笏,周邊飾纏枝蓮紋。近足處飾蓮瓣一周,肩部飾如意雲肩,內繪花卉紋。頸部飾如意瓔珞紋,間以雙魚及磬,口沿畫黃地綠彩如意雲頭一周。
21 1/4 in. (53.9 cm.) high

來源
George Hathaway Taber(1859-1940) 珍藏,入藏於1925 年以前,之後於家族中流傳
Francis Keally 夫人( 原名Mildred Taber,1891-1975) 珍藏
1960 年由Francis Keally 夫人捐贈予美國奧克拉荷馬州費布克美術館

編製圖錄及詳情
拍品前備註

美國費布克美術館珍藏
拍賣收益將用於美術館藝術品購藏基金

降爾遐福:
清乾隆 鬥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大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蘇玫瑰
資深國際學術顧問 亞洲藝術部

此瓶為乾隆御瓷中的佳妙之作。這類形制又稱「天球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藝術美學素來有「天圓地方」之說,所以這類鼓圓腹的瓶式,不啻蒼穹之妙喻。在天球瓶中,本拍品的器型格外敦碩、恢宏大氣。它的樣式優美規整,渾圓飽滿的鼓腹經過窰燒仍完好無缺,不像某些近似例因過於厚重而略微凹陷。瓶頸與器身的比例亦恰到好處,均勻對稱。此例大瓶燒造完美,足證陶工的功力何等精湛,他不僅拉坯成型一絲不苟(可避免窯燒時變形),對瓷土厚薄和接合頸腹的拿揑亦無懈可擊,所以瓶頸在窯燒時方免於塌陷。

雖然中國天球瓶瓷器最早見於十五世紀明代,但按比例來說,十五世紀瓶頸短於十八世紀的作品。就此而言,可證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十五世紀青花天球瓶,圖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34:青花釉裏紅(上)》頁90-95 編號87-89(香港:2000)(圖一)。時至十八世紀,天球瓶這一形制始於宮廷御瓷中大放異彩,因為它們雖造價不菲,但皇上卻不計工本、刻意求精。雍正年間(1723 至1735 年)曾燒造數例天球瓶,其中以飾青花或釉上粉彩者居多。東京國立博物館便珍藏一例比本拍品略小的釉上粉彩菊花紋天球瓶,圖見《東洋陶瓷大觀1:東京國立博物館》頁227 編號326(東京:1976)(圖二)。北京故宮清宮舊藏中,有二例大小與本拍品相仿但以釉下青花為飾的雍正天球瓶,圖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36:青花釉裏紅(下)》頁96-7 編號82 及83(香港:2000)。

就本拍品而言,形制如此敦碩並飾鬥彩紋飾者,少如鳳毛麟角。鬥彩工藝難度大,且成本高昂。畫師先要在滲水透氣的素胎上,用青花細線勾勒輪廓。由於鈷料會即時滲入未窯燒的瓷土,若出錯的話便毫無塗改空間。接下來,器物掛釉窯燒,已施釉的素胎冷卻後,畫師即小心翼翼地在釉下青花線內填施釉上琺瑯彩,再用較低的窯溫二次燒成。每次窯燒,均會出現若干廢品,而變形和開裂的問題較常見於大型器物,所以能符合御瓷嚴格要求的大型鬥彩器,其造價定然不菲。迄今為止,北京故宮似乎僅發表過一例乾隆鬥彩描金進寶圖雙螭耳瓶,便足證此言非虛,該瓶高度與本拍品相若,圖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38:五彩、鬥彩》頁274 編號251(香港:1999)(圖三)。即便是北京故宮珍藏名作乾隆鬥彩龍紋抱月瓶,亦比本拍品矮6 厘米,圖見E.S. Rawski 及J. Rawson 合編的《盛世華章》展覽圖錄(倫敦:2005)頁294-5 編號217;南京博物院宮廷珍藏乾隆鬥彩八吉祥大盤,亦比本拍品矮5 厘米,圖見《清瓷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編號104(南京:1995)。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中著名的乾隆鬥彩耕織圖瓶(這類題材脫胎於1696年作《御製耕織圖》),其大小與本拍品相若,圖見《中國文物精華大全:陶瓷卷》頁442 編號936(台北:1993)。日本松岡美術館亦珍藏一例略小的乾隆鬥彩天球瓶(高42 厘米),圖見《松岡美術館名品展:東洋陶磁の精華》頁43 編號33(日本:1997)。南京博物院珍藏乾隆御製青花釉裏紅、釉下青花和藍釉天球瓶各一例,第三例器型比本拍品略大,圖見《清瓷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編號80、77 及66(南京:1995)。

本拍品可能出自乾隆初年的御窯,因為器身紋飾的若干特徵,俱與當時的作品不謀而合。最明顯的莫如鬥彩紋飾之細膩和設色,其水平之高足以媲美雍正瓷器。它的釉下青花輪廓線,比大多數的乾隆鬥彩器較淡且細,青花暈染也更柔和。此外,釉上琺瑯彩的用色亦極具功力,既能烘托部份構圖元素,但整體畫面仍清新脫俗。此瓶的設色堪與北京故宮珍藏雍正鬥彩梅瓶作一比較,圖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38:五彩、鬥彩》頁245 編號225(香港:1999)(圖四)。本拍品的斷代尚可求證於若干細節,如環飾脛足的瓣紋風格便是一例。此類紋飾在乾隆時期較罕,但在雍正瓷器中卻時可得見,就此可參見前述著作《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38:五彩、鬥彩》頁171 編號157 所示的琺瑯彩瓷盌。再者,瓶底的釉下青花篆書年款,也是斷代為乾隆初年的依據。林業強教授曾就乾隆年號款的樣式尋幽探微,而本拍品的年號款風格與他所指「第五類」最為接近,詳見林氏所著〈Towards a Dating Framework for
Qianlong Imperial Porcelain〉, 載於《東方陶瓷學會會刊》2009-2010 年74 號刊頁23。饒富興味的是,林氏指這類年號款「……近似標準的篆書方形雍正款……,惟其筆法更具棱角。」林氏估計,乾隆在位的六十年間,這類篆書款樣式盛行於乾隆七年至三十五年前後。由此可見,本拍品正是清代御窯廠督陶官中的佼佼者唐英任內之作(公元1682 至1756年),御瓷中不少圭臬之作皆誕生於該時期。

此外,造辦處活計檔亦有記載: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高玉交……五彩放大暗八仙天球樽一件……俱照樣燒造送來。燒造完時,再將交出原磁器繳回,仍交磁器庫……欽此。」清檔無鬥彩品名,皆歸納於五彩一類,因此此處所指可能即為此瓶。

此瓶選用的紋飾題材,在乾隆鬥彩瓷中殊不尋常。器身繪細膩的五彩蓮紋,間以暗八仙紋,各繫紅藍交替的綬帶。「暗八仙」為道教傳說中八仙的護身法寶:漢鍾離執扇,李鐵拐身攜葫蘆(內有靈丹妙藥)、手扶鐵拐,張果老持竹編魚鼓和鐵鼓棍,何仙姑(八仙中唯一的女性,相傳為護佑主婦之神)挽蓮花或笊篱,藍采和提盛滿鮮花或蟠桃的竹籃,呂洞賓手揮寶劍或拂塵,曹國舅手持笏板,而韓湘子則手執橫笛。八仙各攜法寶的形象肇始於元代(公元1279 至1368 年),但借物擬人的暗八仙則要到清代始大行其道,箇中蘊含的吉祥寓意與其代表的八仙不遑多讓。暗八仙成為獨立的瓷器紋飾,應始自雍正年間。康雍乾祖孫三人皆篤信佛教,但此例乾隆御瓷的道教象徵無比祥瑞,所以渾無突兀之感。

瓶頸飾懸磬與綬帶,與雙魚、綬帶交替出現,其下襯倒掛蝙蝠。磬亦稱編磬,多作「L」形,狀若木工用的丁字尺,發源於新石器時代。每磬頂端用鉤懸之,以錘擊之成樂。清宮曾特製多套一式十二枚的玉磬,懸於架上,在慶典中敲擊作樂。磬是常見的瓷器紋飾,因為「磬」音同「慶」,喻慶祝。「雙魚」通常是「八吉祥」元素之一,但自身也是祥瑞之物,象徵夫妻恩愛、多子多福。瓶頸的蝙蝠亦寓意吉祥,因為在中國藝術題材中,「蝠」代表「福」。此瓶的蝙蝠上下倒垂,此乃刻意為之,因為「倒」諧「到」,故「蝠倒」暗指「福到」。暗八仙與懸磬的組合,可參考北京故
宮珍藏乾隆粉彩紫地瓶,圖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39:琺瑯彩、粉彩》頁145 編號127(香港:1999)。上文提及的北京故宮藏乾隆鬥彩進寶圖瓶,便糅合了雙魚、磬與蝙蝠的元素。是次拍賣的天球瓶做工一流、器型敦碩、端凝典雅,且紋飾精美吉祥,最宜在清宮殿宇內陳列供放。

這件珍罕之作系出名門,泰貝家族柯禮夫人(Mrs.Francis Keally)於1960 年將之捐予奧克拉荷馬州塔爾薩的費布克美術館(Philbrook Museum of Art)。費布克美術館亞洲藝術珍藏中,最矚目的是一批江戶時期(公元1603 至1868 年)日本繪畫,它們出自奧克拉荷馬州石油大亨普萊斯(Joe D. Price) 的心遠館舊藏。另一批意義重大的東南亞陶瓷,是吉爾伯特家族的饋贈,而泰貝家族(Taber Family)則捐出其中國陶瓷和雕刻珍藏。這件柯禮夫人捐出的佳妙乾隆瓶,一直是該館亞洲藝術珍藏的鎮館之作。

柯禮夫人自父親喬治•哈撒韋•泰貝(1859-1940) 手中承傳此天球瓶而得。泰貝先生獨具慧眼,在中國鑑藏家眼中更是天賦異稟,因對中國瓷器玉器青睞有佳,因而擁有一批精美絕倫的收藏。其子(1808-1901) 成長環境雖為平凡,但後來卻成為多個社會企業精英,包括曾任菲海文銀行總裁及海灣石油公司總監。他不僅替石油公司打響名號,後來更晉升董事會成員。加上自己還是個自學成才的工程師,此舉無疑更有效地
為煉油法取得重要進展。受到曾東遊中國的親戚影響,除了鉅細靡遺的所見所聞之外,他更被那些來自中國的古董珍品所吸引。其顯赫非凡的個人收藏即始建於此,爾後更進一步將某些收藏捐贈或借展予多間博物館。自其1940 年過世以後,其收藏除由後人繼承之外,部份更曾於1946 年3 月7 至8 日於紐約帕克勃內畫廊進行拍賣。

Recently view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