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潘家園 — 古玩界奇聞录 劉國民著

本書中有許多古玩界的奇聞怪誕的故事,通過故事展現了潘家園各色人等的眾生相。小說以盜墓與反盜墓為主線貫穿全書。《潘家園》描寫眾多人物形象、命運,把他們放置在古玩集散地的潘家園裏,這裏可不是一塊狹窄地帶,而是和廣闊的社會密切相連,反映著現實社會人們心靈的善惡,生活追求,道德良知

Read more

拍卖惊奇录:苏富比清官窑雍正高足杯误判为民国仿品?

刚刚在纽约苏富比一场不起眼的网上拍卖中,两件古董瓷器分别以倍价的300倍及160倍落槌,瞬间在收藏界引爆热话。

Read more

拍卖惊奇录:一個破瓶子值多少錢? 从清嘉慶粉彩黃地燈籠残瓶说起

殘器的最佳归宿是博物馆,虽殘而不废,可以担当起教育群众的作用。但很多人都不作如此想,认为残器也有炒卖的升值空间。

Read more

拍卖惊奇录:”漆与龙”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世上最昂贵的扶手坐椅

2009 年,由伊夫·圣洛朗 (Yves Saint Laurent) 和皮埃尔·伯格 (Pierre Berge) 收藏的艾琳·格雷 (Eileen Gray) 设计的非凡“龙”扶手椅以近 2200 万欧元的价格售出,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装饰物。 20世纪。2022 年 6 月 24 日  Kira Reinke

Read more

一个美国人的中国禅宗: 打坐、种菜、修禅

Post Views: 172 编辑:韩嘉琪 责编:陈子文 30多年前,汉学家比尔·波特深入终南山,寻访了山中的30多位隐士,他将这段经历著书《空谷幽兰》,轰动一时。 人们这才发现,在当代中国,仍有一群人蛰居山林、自耕自食,过着超然物外、精神富足的生活。 比尔·波特,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自称“上辈子是中国人” ,也是第一位探寻中国隐士的西方人. 如今,终南山成为热门的“隐居”之地,房租暴涨、年轻人扎堆。比尔·波特十分包容,“群山不只属于隐士”,但同时他也打破年轻人隐居山林的幻想,“你可以回归田间,过朴素的生活,但真正的隐士修行是非常艰苦的,你可能过不了一个冬天。” 1月初,一条摄制组在上海,见到了这位年过八旬、睿智仁慈的老人。 他让人看到另外一种活法的智慧:做喜爱的工作,清贫,但精神自由。 比尔·波特80岁了,已经到了步履蹒跚的年纪。但在过去两个月里,他仍旧独自旅行了近8000公里。 为了这趟旅行,他从朋友那里借了一部智能手机,第一次学习使用二维码。在此之前,他不用手机、没有社交媒体,每天最大的快乐是读诗、翻译佛经和诗歌、打坐、种菜,数十年如一日。 1972年,比尔·波特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人类学系退学。比起在高校里读博,他更想要自学中国文化。随后,他带着200多美元独自前往中国台湾,一住十几年。 他在台湾佛光山的一个寺庙里修行了3年,后翻译了《寒山诗》《石屋山居诗》,两本诗集的作者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他被书里的生活所感召,他想要知道,在当代中国,是否还存在着这样的生活方式? 1989年起,比尔·波特带着摄影师数度寻访终南山。当时,终南山人迹罕至,最窄的山路只有一掌宽;很多地方不允许外国人进入,还要应对警察出其不意的检查;旅店里,洗澡没有热水,一路上吃饭只能靠村民的接济。 但即使如此,他还是陆续找到了30多位隐士。他让全世界看到,在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主导的时代,仍有一群人过着物质极为简单的生活——“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月光、芋头过活”。 此后,他几乎每两三年就要来一次中国内地,行遍了中国几乎所有的省份。 2014年,比尔·波特重访终南山,虽然隐士们的生活较上个世纪末已经明显改善,但仍旧不可与城市生活同日而语,山里没有直饮水,喝水要用白布过滤;粮食有限,平时只能煮青菜、喝白米粥;冬天,山洞里没有保暖措施,要靠生姜暖和身体。 比起身体上的苦修,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开悟。比尔·波特把隐士的修行比作“读一门精神觉醒的博士”,要先有道教、佛教或者儒家的修行基础,才能去山里“进阶”。   上世纪40年代,比尔·波特生于一个巨富家庭,他的父亲曾掌管了美国的52家酒店。他在好莱坞的寄宿学校里读书,同学里,有人是玛丽莲梦露的继子,有人的父母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他形容父亲的钱,“像印钞机一样多”,但他并不快乐,上流社会尔虞我诈,“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 中学时代,他的父亲破产,他的兄弟姐妹陷入抑郁,他却觉得松了口气。

Read more

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

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日前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上海博物馆代表团一行5人曾于2002年4月赴新西兰“黑石号”文物整理现场考察。此文着重聚焦“黑石号”沉船出水瓷器珍品,从长沙窑瓷器、越窑青瓷、白瓷、白地绿彩瓷器、青花瓷器等“黑石号”沉船所载的瓷器类型、概貌、窑口、器形、烧造工艺、国内外同类出土物的比对等方面深入研究,以小见大勾勒唐代中国陶瓷外销概貌。

Read more

拍卖惊奇录:毛泽东签字菜单 乔布斯签字支票 等 在美拍出天价

Post Views: 463 美国名人签名拍卖行(RR Auction)发布消息称,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毛泽东签字的国宴菜单在美国拍卖会上以27.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总部位于波士顿的美国名人签名拍卖行 RR Auction 表示,这份菜单是为 1956 年 10 月 19 日在北京举行的宴会准备的,旨在纪念巴基斯坦总理侯赛因·沙希德·苏拉瓦底(Huseyn Shaheed Suhrawardy) 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参考:美国名人签名拍卖行 Remarkable Rarities Auction  (RR Auction)

Read more

香港拍卖市场富豪迭代: 富二代正在崛起

香港艺术品秋拍已接近尾声。最后一场为国际大拍卖行佳士得秋拍,于11月底在香港会展中心进行;此前,苏富比、富艺斯以及中资的嘉德香港和保利香港的2023年秋拍都在10月相继结束了。

在这个秋拍季度里,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苏富比10月5日晚举办的刘益谦夫妇藏品“龙途”专场,其中的重磅作品是莫迪里安尼的《肖像》,仅以2.35亿港元成交。这一价格比起刘益谦2015年买入价4281万美金(折合约3.31亿港元)低了9600万港元。

Read more

趟徉历史的长廊: 净心之旅 西行漫记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7-3)西藏博物馆 西藏民俗文化展

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展
展览位置:西藏博物馆1F
展览结构:“生活习俗”“生产习俗”“节庆文化”“时代之光”四个部分

Read more

趟徉历史的长廊: 净心之旅 西行漫记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7-2)西藏博物馆 雪域长歌 清代民国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首都北京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

70多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Read more

趟徉历史的长廊: 净心之旅 西行漫记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7-1)西藏博物馆 雪域长歌 唐宋元明

西藏博物馆于1999年10月落成开馆,2009年7月对外免费开放,是一座集收藏与保护、教育与研究、开放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2017年由国家投资6.6亿元实施西藏博物馆新馆改扩建工程,总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6.2万平方米,新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陈列展示区、藏品保管区、公共服务区、文物保护研究区、综合办公区等。整体建筑宏伟大气、沉稳庄重,突出了鲜明的时代感、创新性和民族特色。

Read more

趟徉历史的长廊: 净心之旅 西行漫记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6-2)布达拉宫和藏传佛教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包括白宫、红宫以及周边与之相搭配的各种建筑。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建成于1648年。白宫是历代进达赖喇嘛行政治、宗教管理的地方,建筑坐北朝南共7层;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部,以红宫为主体的建筑群竣工于1694年,共6层,这里是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以及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此外,布达拉宫还包括有山上的僧官学校、僧舍、东西庭院以及山下的雪老城、西藏地方政府马基康、印经院、监狱、马厩、布达拉宫后园、龙王潭等附属建筑。

Read more

趟徉历史的长廊: 净心之旅 西行漫记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6-1)布达拉宫 外围建筑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七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丰采。 

Read more

趟徉历史的长廊: 净心之旅 西行漫记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5)色拉寺/辩经场

西藏是个佛教圣地,在西藏旅游北环线上,有些寺庙必然要去,它们有的是拉萨城的起点,有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院,有的是活佛转世的开始之处,其中被经圣称为“西藏的野玫瑰园”的就是辩经圣地———色拉寺。

Read more

趟徉历史的长廊: 净心之旅 西行漫记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4)大昭寺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唐贞观21年。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今天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Read more

趟徉历史的长廊: 净心之旅 西行漫记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3)八廓街

八角街转经道是藏族群众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转经道,藏语意为”中圈”,是相对于”林廓”和大昭寺内的”囊廓”而言。傍晚转经的特定时间一到,那些互不相识的人们–有来自藏北牧区穿白袍的,有来自康巴山地盘英雄结的,还有住在八角街区、衣着亮丽的……总之,各式各样的信徒,像是突然接到了一项无声的命令,在使人猛然感到一阵骚动之后,便开始严格地按顺时针方向沿着这条环形路走下去。

Read more

趟徉历史的长廊: 净心之旅 西行漫记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2)布达拉宫灯光秀

布达拉宫广场北侧为北京中路,路北为布达拉宫。广场上靠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台,靠南为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广场两侧各有六盏华灯。广场东面和西面均为大面积绿地,东面有人工湖。广场南侧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大院。

Read more

趟徉历史的长廊:净心之旅 西行漫记 奔向世界屋脊西藏(1)青藏火车

入藏函只能由旅行社申请办理,无法个人申请,因此选择旅行社代办入藏函,代买火车票,确定旅游团去西藏跟团旅行是最佳选择。另外,办理入藏函需要签证申请时的邀请函和邀请人身份证。

Read more

骈文赏析:南北朝 孔稚珪《北山移文》

《北山移文》是南朝孔稚圭创作的名篇,讽刺了那些靠伪装以求得功名利禄之人。作者孔稚珪(447—501),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渐江绍兴)人。少年时涉猎文学,文才很有美誉。曾中秀才,后任南北朝时期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官至太子詹事。《南齐书》有传。有《孔詹事集》。 文中如“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句,乃是表品节高贵之名句;末段“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之句则有恨世间无知己之憾。

Read more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5版皇家年画《万国来朝图》

現存乾隆朝描繪藩屬及外國使節來朝納貢場面的《萬國來朝圖》共有四件,目前全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中除了一件為《臚歡薈景冊》的一靧開冊之外,其餘均是大尺寸的巨軸,且全為絹本。這批《萬國來朝圖》均以紫禁城內的建築群為主要場景,呈現諸邦使節佇立於太和門外、各持貢物、等候覇見的百般樣貌,及清宮內廷各階層官吏於覇見儀式開始前各自進行其準備工作與活動情形的場面。為求行文方便起見,以下將此批畫作分別稱為《萬國來朝圖軸》(一)(附圖1)、《萬國來朝圖軸》(二)(附圖2)、《萬國來朝圖軸》(三)(附圖3)與《萬國來朝圖冊》(附圖4)。

Read more

清宫旧藏 乾隆 绢本 设色《胪欢荟景图册》

《胪欢荟景图》册共八开,为清宫廷画家所绘。记录了清乾隆朝鼎盛时期,乾隆帝为其母崇庆皇太后七十圣寿举办的庆典活动。此册尺幅巨大,堪称清宫内最大的画册,分别以“万国来朝”、“合璧联珠”、“回人献伎”、“慈宁燕喜”、“寿宇同游”、“九老作朋”、“香林千衲”、“厘延千梵”八个场景,来描绘朝贺、庆寿、筵宴、游乐等满城欢庆的盛大场面。

Read more

故宫:慈宁宫―慈宁花园区 宫殿和匾额

慈宁门是内廷外西路慈宁宫的正门,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改建慈宁宫时一并拆建。

慈宁门为殿宇式大门,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上,周围环以石雕望柱、栏板。门前出三阶,当中设龙凤御路石。阶前左右陈列铜鎏金瑞兽各1。门内接高台甬道与慈宁宫月台相连。

Read more

故宫:寿康宫―寿安宫 宫殿和匾额

寿康宫始建于雍正十三年(1735)十二月,竣工于乾隆元年(1736)十月,系乾隆皇帝为其生母崇庆皇太后建造的颐养起居之所,其后成为清代奉养皇太后的宫殿。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虽曾进行过多次修缮,但与初建时的布局基本相同。此宫仅供皇太后使用,其余太妃、太嫔并不在此居住,而是随居同属寿康宫区域的寿西宫、寿中宫、寿东宫、头所、二所、三所等院落。寿康宫东配殿为御坐房,为皇帝问安时休憩之地。

Read more

黄英: 故宫博物院藏“痕都斯坦玉鱼”释疑

以往贡入宫廷的痕都斯坦玉器中以碗、盘等造型居多,乾隆皇帝已司空见惯,突然得见这么一件精制、逼真的玉鱼,认为其颇为别样、奇巧。他虽然也对精于制作碗、盘的痕玉突然出现一只玉鱼感到疑惑,却没有进行详细考证,也没有识别出此鱼的鳞、鳍和尾制作工艺均出自苏州专诸巷玉工,尤其忽略了痕都斯坦玉器中从不见翡翠这一事实,而是草草将其定为痕玉。就是这件翡翠鱼式盒,让爱玉、藏玉并自诩懂玉的乾隆皇帝犯了一个大错误。

Read more

紫禁城:红翡绿翠–尽在皇廷

有学者认为,中国早在汉代已经使用翡翠,但汉代的翡翠实物目前尚不能确定。清代宫廷档案中有大量关于滇玉的记载,又多见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这些记载主要应指翡翠。由档案得知,翡翠进入清代宫廷的时间不晚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而已发现的带有制造年款的翡翠作品最早为乾隆时期的器物。

Read more

紫禁城楹聯賞析

紫禁城(今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它始建於明代永樂四年(1406年),建成於永樂十八年,有明、清的二十五代皇帝在這裡居住,實行對全國的最高統治。紫禁城的楹聯很多,遍布各大宮殿,樓、閣、軒、亭之中。

Read more

施静菲:蒙元宫廷中瓷器使用初探

元代有没有存在一个特定的窑场或机构专门负责生产宫廷用瓷?这样一个机构如何组织和运作?以蒙古人为首的政权对它有多重视?他们的品味有多大的影响力?元政府对当时瓷器的生产和发展有何贡献?

Read more

胡德生:明式家具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常用硬木木材

明代,家具艺术已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不但在制作上较前代有很大提高,同时在使用上也有很严的要求。这是促使家具事业向科学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总结和综合历代匠师们的经验和智慧,并加以发明创造,形成了高度艺术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形成的时代背景大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Read more

裴明智: 越南彩绘瓷鉴赏

本文根据越南升龙皇城、会安沉船等各大考古遗址发掘以及公私收藏的越南瓷器相关研究成果,辅以古代文献,系统介绍了越南彩绘瓷的概况,并对其年代、产地、技法等展开深入探讨。研究发现,越南彩绘瓷应是在黎初朝时期开始生产,产地为升龙官窑。当时升龙官窑生产的越南彩绘瓷主要供给升龙皇城的上流阶层生活使用,或是向周边富裕王国出口。

Read more

故宫博物院 施磊 特稿:室庐几榻器具间 — 浅谈明清绘画中的器座

紫檀木座 器物座器座即垫于器底之物。 虽然在明清众多陈设物品中是微不足道的一类, 但作为与器物既有联系又彼此分离的特殊用器, 与器物一起构成陈设的语境之一, 在工艺及美学上有不容忽视的价值。由明清绘画上描绘的陈设切入, 将器座与相应的器物还原于可信的历史情境中, 而非仅仅孤立地审视两者关系, 由此可以深入昔人真实的生活传统。

Read more

古玩器座 座以承其重

红木古玩器座 佳器必配良座,木质器座中,常以红木、紫檀、黄花梨等为材,而工艺更是汇集掏、雕、刨、铲等,小座精作,使小小器座不仅平稳承托,更增体现了文人对古物的一份敬畏之心,与独有的仪式感。 中国嘉德第39期网拍《文人漫生活》双专场中,精选旧时经典木质器座,与君共赏。

Read more

图赏: 如何区别两大红木 – 黄花梨(越黄和海黄)和酸枝木

图赏: 如何区别两大红木 – 黄花梨(越黄和海黄)和酸枝木 第一招:看纹理 第二招: 看黑筋 第三招: 闻味道酸枝木有一种酸味海南黄花梨有一种降香味,气味在新切面上辛辣浓郁、久则微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