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木座 器物座器座即垫于器底之物。 虽然在明清众多陈设物品中是微不足道的一类, 但作为与器物既有联系又彼此分离的特殊用器, 与器物一起构成陈设的语境之一, 在工艺及美学上有不容忽视的价值。由明清绘画上描绘的陈设切入, 将器座与相应的器物还原于可信的历史情境中, 而非仅仅孤立地审视两者关系, 由此可以深入昔人真实的生活传统。
文物消息
古玩器座 座以承其重
红木古玩器座 佳器必配良座,木质器座中,常以红木、紫檀、黄花梨等为材,而工艺更是汇集掏、雕、刨、铲等,小座精作,使小小器座不仅平稳承托,更增体现了文人对古物的一份敬畏之心,与独有的仪式感。 中国嘉德第39期网拍《文人漫生活》双专场中,精选旧时经典木质器座,与君共赏。
图赏: 如何区别两大红木 – 黄花梨(越黄和海黄)和酸枝木
图赏: 如何区别两大红木 – 黄花梨(越黄和海黄)和酸枝木 第一招:看纹理 第二招: 看黑筋 第三招: 闻味道酸枝木有一种酸味海南黄花梨有一种降香味,气味在新切面上辛辣浓郁、久则微香。
陈克伦特稿:花繁锦色,永庆长春——慈禧和她的御用瓷器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造的瓷器通常落帝王年号款, 偶尔可见一些瓷器落款为堂名、斋名、宫殿名等, 统称为堂名款瓷器。其中最著名的一批, 当属为慈禧专门烧造的瓷器, 其数量、品种之多无出其右。 慈禧御用瓷器款署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储秀宫制」「长春宮制」「体和殿制」等, 均与慈禧的寝宫或别苑有关。这批瓷器的纹样也极具特色: 一部分以花卉为题材, 另有一部分器物饰以龙纹、祝寿纹等, 用以彰显慈禧宫廷地位之高。
赏析:百副经典老春联
百副经典老春联
清 吴恭亨著:对联话 — 杂缀、谐谑篇 (3)
作者简介 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号岩村,湖南慈利人,南社诗人。早年曾因唐才常案牵连被捕,系狱经年,后逃去。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湖南特别省议会议员。又曾任慈利县进步党主任干事、《慈利县志》总纂,生平著作除《对联话》外,还有诗集、文集、诗话、日记等,都收入了他所著《悔晦堂丛书》。
清 吴恭亨著:对联话 — 哀挽篇 (2)
作者简介 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号岩村,湖南慈利人,南社诗人。早年曾因唐才常案牵连被捕,系狱经年,后逃去。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湖南特别省议会议员。又曾任慈利县进步党主任干事、《慈利县志》总纂,生平著作除《对联话》外,还有诗集、文集、诗话、日记等,都收入了他所著《悔晦堂丛书》。
清 吴恭亨著:对联话 — 题署、庆贺篇 (1)
作者简介 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号岩村,湖南慈利人,南社诗人。早年曾因唐才常案牵连被捕,系狱经年,后逃去。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湖南特别省议会议员。又曾任慈利县进步党主任干事、《慈利县志》总纂,生平著作除《对联话》外,还有诗集、文集、诗话、日记等,都收入了他所著《悔晦堂丛书》。
邮票赏析:1973年版 台湾特208古代琺瑯器郵票 1991年台湾特288《故宫名壶》特种郵票
郵票名稱 特288故宮名壺郵票
所屬類別-主別 特種郵票
所屬類別-所有類別 古物
邮票赏析:故宮典藏古物郵票 特671「青花瓷」特610「 青花瓷」特682「 青花瓷 」
中華郵政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品為題材,訂於11月15日發行郵票1套4枚及小全張1張,另為增添集郵樂趣,郵票採局部打凸印製,並首次發行小全張三連張1款。
邮票赏析:2019年《中葡建交四十周年》纪念邮票 1997年邮电部《茶》特种邮票
此次中葡联合发行邮票展现了具有两国特色的茶具。邮票第一图选取中国的紫砂茶具,画面以紫砂壶为主体,一旁为紫砂茶杯。 邮票第二图选取葡萄牙的银茶具,画面以银茶壶为主体,一旁为银质糖罐。邮票上的银茶壶器型精美,壶身上有装饰纹样,底部有圆形四足,配木制手柄,于19世纪早期出产于葡萄牙港口城市波尔图,现藏于葡萄牙拉梅古博物馆。
邮票赏析:邮电部1994年 《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 1989年 台湾《茶壶》特种邮票
Post Views: 289 位于江苏南部的宜兴市,是我国著名的陶都。1994年5月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1套4枚。 《宜兴紫砂陶》邮票的主图为4件精美的紫砂壶,背景为灰色渐变的中式信笺,上面为草书的历代文人吟咏紫砂壶的名句,分别为汪文柏的“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汪森的“茶山之英,含土之精,饮其德者,心恬神宁”,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欧阳修的“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同时,画面上各钤一个方印,为“圆不一相”、“方非一式”、“泥中泥”、“艺中艺”。整套邮票的设计典雅精致,融雕塑、诗文、书法、印章于一体,具有浓郁的东方特色,反映出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同时具有新颖的现代气息。 (4-1)T 明·三足圆壶 20分 10484.25万枚 (4-2)T 清·四足方壶 30分 4501.75万枚 (4-3)T
邮票赏析:2012-12 《明清家具——承具》特种邮票
2012-12《明清家具——承具》就很好地展现了明清家具中的“桌、案、几”,邮票分别为“清·黄花梨透雕螭纹方桌”、“明·黄花梨夹头榫平头画案”、“明·黄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几”、还有“明·铁梨象纹翘头案”。桌子大约产生于唐朝,开始时形式比较单一,风格也比较单调。在早期的美术作品中,经常出现桌子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桌子也渐渐出现了许多新品种,除了常见的长方桌、长条桌、方桌、圆桌、炕桌外,还有半方桌,半圆桌,月牙桌凳等。桌子一般与凳子或绣墩搭配使用,易于摆放,实用性强。
邮票赏析:中比联发《陶瓷》中哈联发《盉壶和马奶壶》国家邮政局《2009世界集邮展览》
2001年6月12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建交30周年,中比两国邮政联合发行编号为2001-9T的《陶瓷》特种邮票一套, 全套2枚。中国古代的陶瓷制品工艺精湛,享誉世界。
邮票赏析:T.166 《景德镇瓷器》
邮电部于1991年10月11日发行《景德镇瓷器》邮票,一套六枚。全套邮票6枚,图案均为原物的精美照片衬以过渡的底色。面色匀称、鲜艳、典雅。精良的设计与国家一级文物的瓷器图案,对于瓷器及邮票爱好者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邮票赏析:2012-28 《中国陶瓷 – 德化窑瓷器》
《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发行属于计划外增发。邮票设计者为谷玉宝,四枚邮票名分别为白釉夔龙纹双耳三足鼎、白釉象耳弦纹尊、白釉观音坐像、白釉达摩立像。
邮票赏析:1999-3《中国陶瓷 – 钧窑瓷器》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省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创烧于北宋,盛于北宋晚期。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其独特之处是使用窑变色釉,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釉中有“蚯蚓走泥纹”的曲折线也是钧釉的特征之一,盆、托及尊等宫廷使用器物底部均刻一个由一到十的数字。
邮票赏析:1998-22 《中国陶瓷 – 龙泉窑瓷器》
北宋龙泉窑器型有炉、瓶、盘、渣斗及塑像等,各类造型变化有多种样式。如瓶有悔瓶、龙纹瓶、虎纹瓶、五管瓶、胆瓶、鹅颈瓶等,炉则有三足、四足及八卦炉、奁式炉等。南宋时,龙泉青瓷造型更加丰富,除各类日用器皿外,文房用具中的水盂、水注、笔筒、笔架等亦常见,象棋子、鸟食罐也颇有特色。
邮票赏析: 2002-6 《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
宋汝官窑遗址在今河南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始于宋初终于元末。宋代创烧阶段,产品造型简单,不太注重装饰,具有汝青瓷的基本特点。
邮票赏析: 2011-15 《明清家具—坐具》特种邮票
明清家具材质考究、工艺精湛,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典范。其家具的造型、构件、饰纹都具有其时代特征。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中国古典家具收藏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我们关于中国古典家具的审美、价值、文化、情感、传承等多层次的思考。
集锦:天下文章 对偶佳句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对偶是中国诗词和对联创作的常用手法,讲究文句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今天就从诗词君整理的650句对偶佳句中,体会汉语凝练和谐之美吧~
亚洲艺术:中国器座浅析
中国座子之用,犹如欧美的传统画框,能使其衬托的艺术品在芸芸作品中脱颖而出,看来超尘脱俗、与众不同,亦可彰显藏家对之青眼有加、珍若拱璧。但二十世纪之前,西方社会一直误以为这些「座子」只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中国古玩。包浩斯建筑风潮在二十世纪初蔚为主流,当时西方的收藏家和博物馆馆长大多推崇其简单直接、线条明快的美学,故而将这些备受误解的座子束之高阁,甚或弃如敝履,并将座子上的中国陶瓷、玉器、青铜器和其他古玩直接放在几架上,再收于陈列柜内。
歷史一瞥:700年宜興紫砂工藝 發展大事記 从明代到民国(1)
紫砂壶从明代诞生至今,已经从最初的茶具渐渐演变为文玩,让文人雅士们又多了一种选择,成为类似兰花、古董等之类可以供玩家修身养性的器具。
歷史一瞥:700年宜興紫砂工藝 發展大事記 当代(建国后)(2)
对于老一厂这个词,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叫不出全称。其实,老一厂又叫原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玩家们追捧的老一厂紫砂壶,一般界定为1977至1997年老一厂一车间生产的较高档的商品壶,当时多用于出口创汇。
紫砂壶收藏笔记:刻款章款盖印
紫砂七老
指的是任淦庭、王寅春 、顾景舟、裴石民、吴云根、蒋蓉、朱可心这七位大师,其中顾景舟大师由为知晓,被称之为紫砂界的“壶艺泰斗”。
北京故宫古代书房展:“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
驻足于“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中的每一件文物前,如同在阅读一段段精美的文字,闪耀着迷人的光辉,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人心与心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灵被书房所照亮,被古代先贤所感动,既观乎天文又观乎人文。书房,文明以止的地方。
精湛奇巧 竹木牙角 : “牙”即象牙,“角”即犀角
从近两年的市场行情来看,犀角杯在高价格、高成交率背后,除去犀角材质的稀缺性影响外,更有题材、有无题款、是否传承有序、拍卖地的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对犀角价格的高低产生着影响。
物以犀贵:保利拍场上的文玩杂项工艺品
犀角器的資金門檻高,但入門與鑒定的門檻很低。業內普遍認為,明清時代製作的犀角器是收藏的主要對象。明清時,犀角工藝到達一個高峰,到了清末,隨國勢不濟而式微。
近幾年,由於犀角行情空前高漲,市場也隨之產生了大量贗品。仿犀角器在清末就很普遍,一是以非洲犀角充亞洲犀角,二是以水牛角等充之。然而,這類贗品非常容易辨認,即使行外,只要看幾件犀角器,就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旧事重提 最后的疯狂:几大專場,引發犀角井噴行情
歷史遺存的犀角雕數量是有限的,因為犀角取材艱難而雕刻時材料本身也會有巨大的消耗,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存世的犀角雕不超過4000件。在這有限的存世中,大部分的犀角散落到海外知名博物館和大收藏家手中,中國這個犀角雕的原創地反而存世量非常少。
牙角大赏:酌兕觥—亚洲私家重要犀角器
犀角作为杯盏用器并上升到艺术领域,其最为兴盛的阶段,是在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这一时期由于工艺美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雕刻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皇宫贵族不仅要拥有高雅的瓷杯,精美的玉杯、玛瑙杯等,还别出心裁,将精湛的雕刻艺术扩展到犀角的材质中来。
金银璀璨 光耀盛唐: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之 器物形制 – 棺、椁、函、塔
考古发现的金银棺、椁和塔均出土于寺院塔地宫遗迹中,也有传世收藏品,为佛教供奉舍利的用具。
拍案惊奇:国家特一级文物法门寺佛指舍利被盗之谜
在佛指舍利的保护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多年以来被当作秘密而不被外人所知。说到秘密,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时任陕西省宗教局一处调研员吴晓强,他曾被公安部门注册为佛指舍利安保“第一责任人”。也许寻着他的介绍,我们可以揭开隐藏在佛指舍利身上的“安保密码”。
法门寺地宫鎏金银香宝子 开光人物历史典故
本文首先对法门寺出土的两对香宝子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上的8幅人物画进行了重新辨识,对其中6幅有了更为准确的辨识,分别是:刘伶荷鍤、赵颜求寿、隋侯之珠、吴市吹箫、吹笙引凤、师旷鼓琴。进而从观看角度对装饰的意义进行了探讨,香宝子上的人物画意味着装饰理念的突破,走出了纹饰装饰的语境,成为需要观看主体仔细观看品味的故事,图像不再仅仅是器物的附属装饰,而使器物成为图像的视觉载体。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人物画香宝子应不是佛教用品,它们如果在佛像供桌前会让观看者注意力不在佛,失去了对佛的虔敬观看。
边疆统御图:唐 “都管七国”银盒和影骨舍利
都管七国银盒里装着鹦鹉纹海棠形银盒,鹦鹉纹海棠形银盒里装着龟背形银盒,龟背形银盒里装着两颗水晶珠和一颗玛瑙珠。这种函套设置似佛教盛放舍利的惯用装置,而以玛瑙、水晶仿制的舍利,在佛典中明确了其作为影骨舍利同真身舍利一样是佛法身的代表。
都管七个国银盒属于皇室物品基本上在学界已达成共识,有学者亦提出其为佛教物品。它到底是什么佛教物品,无人论及。现综上所述,基本可以肯定这三件银盒是盛装舍利的器具,其中的两颗水晶珠和一颗玛瑙珠就是影骨舍利。
金银璀璨 光耀盛唐: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之 器物形制 – 锅、豆、匜、盆、茶托、笼子
唐代银器中称为锅的器物,形体都较小。金银器中有许多与饮茶有关的用具,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器物中,《法门寺 物账》明确记载的银器中有“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还有“琉璃茶碗、托子”等。 考古发现的金银棺、椁和塔均出土于寺院塔地宫遗迹中,也有传世收藏品,为佛教供奉舍利的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