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诒晋斋”书法帖石拓片 摩崖石刻的书撰留題 历朝墓志(室内展览系列-3)
铁笔传神 透过刀锋看笔锋
Knife Writing Turning Knives into Writing Brushes
北京地区承载文字的石刻种类繁多,内容包罗万象,样式丰富多彩,制作工 艺十分精湛。质朴恢弘的摩崖、荡气回肠的碑碣墓志、端庄大气的门额题匾、卷帙浩繁的房山石经、文人骚客的书法帖石等数以万计的石刻之上,能工巧匠用他们祖代传承的镌刻技艺,把书写者真、草、隶、篆的书法作品,永久保留在石头之上。
(“真”一般 指正书,即楷书。)
前言
公元1804年的初秋(嘉庆九年八月),大清嘉庆皇帝命军机大臣给成亲王永瑆送去御旨,喻令这位精专书法的兄长将平日所书自行选择摹勒刻石,因永瑆家藏晋陆機平复帖为斋名,故以“诒yí晋斋”为卷帙,刻成《诒晋斋法书》诸海内。这一发起自皇宫的文化工程,由成亲王奉旨主持摹刻帖,持续于嘉庆、道光数十年间,以永瑆书写、临摹、收 藏的历代名家墨迹层出不穷,蔚为大观,当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如获至宝。
永瑆的书法
永瑆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作为皇族,得窺內府所藏,其书法的成就也得益于眼界宽、收藏广。他的书风清劲秀逸,字体平正且笔姿显露,博涉諸家,兼工各体。楷书学赵孟頫 ( fǔ )、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用笔俊逸,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味,名重一 时。被喻为书坛福音,在当时以精审为誉,与刘墉、 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嘉庆九年上谕称:“朕兄成亲王自幼专精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临池无间,近日朝臣文字之工书者,罕出其右。”士大夫得片纸只字, 重若珍宝。论者谓国朝自王若霖(澍)下,一人而已。
爱新觉罗•永瑆
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乾隆的第十一个儿子,封“成亲王”,嘉庆皇帝的哥哥,清代书法家,善收藏。永瑆字镜泉,号少厂,因皇太后赐陆机平复帖,又号诒晋斋主人。在嘉庆年间,担任军机处行走,总理户部三库,三年后卸去一切职务,专心书画。著有《诒晋斋诗文集》及《续集》、《随笔》、《仓龙》等。《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有传。永瑆传世的书迹甚多,集中收入其个人丛帖。道光三年,永瑆薨,年七十二,谥哲,为成哲亲王。“皇十一子”印。
帝泽敷瀛海,(皇四子)
欧罗底贡虔。狄鞮通远道,(皇六子)
辰表启新传。倚盖穹兼覆,(汪廷玙)
重轮朗井悬。元钧掺橐菕,(汪永锡)
妙苄协玑璿。赍纳会同馆,(李汪度)
旌扬进奉船。溟池搏九万,(胡高望)
弱水渡三千。媽祖高临幄,(皇四子)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由永城作首句,永瑢接下句,再出一句;汪廷玙接一句出一句,轮流相续,以此类推。第一段写皇帝恩泽四海,各国带着技术先进的器物航海到中国。第二段描写小巧的洋表机械精湛,精美绝伦。
绝代珍赏
法书真谛传播四方
古人将一位或多位书法家的作品,成套地“摹勒”镌刻于定制的石(木)板之上,拓印之后,装裱成册,使其成为一种可以流行的书法作品,供人传看、收藏以及临习效法。这种纸拓被称为“帖”或“法帖”其石刻为“帖石”法帖刻石既是文字石刻又颇具艺术色彩。
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法帖是北宋木刻《淳化秘阁法帖》( 简称《淳化阁帖》),北京有清代乾隆时期的宫廷摹刻本。清高宗乾隆皇帝酷爱书法,曾亲自主持刊刻《三希堂法帖》和《兰亭八柱帖》的摹勒刻石工程,并征集了大型丛帖《快雪堂帖》等作品刻诸石。其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又出资摹刻了近 300 方石的《治晋斋法帖》。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也,帝王的好尚,直接引来了文人士大夫的效仿,民间刻帖成风,如石刻馆所藏《清爱堂帖》《滥宇斋帖》《敬和堂帖》等。
《晋斋法帖》刻石
清嘉庆九年(1804)。青石质。每石均长90、宽38、厚 10 厘米。成亲王永瑆辑撰名人真迹或将自书的诗歌、书信、临帖事勒lè上石,称《治晋斋法帖》,其中《治晋斋书》五卷是嘉庆九(1804)奉旨幕勒。刻工长阳陈伯玉,元和治。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乾隆皇帝第十一子,善书法,藏有陆机《平复帖)真迹,因以“治晋”为斋名。0721
建玉真观记刻石
元代(1271-1368)刻石。高49、宽49、厚9厘米。首题“修建玉真观记”,堠云王道亨撰文,住持口口清玄永口散人王慧宥立石。据记,玉真观在都城会仙坊,始是信士赵永昌宅。“岁次甲子四月朔”,修小殿一间、云屋数间。“会仙坊”为金代里坊名称。元代有两个甲子即中统五年(1264)与定元年(1324)。1572
《敬和堂法帖》刻石
清同治十年(1871)。青石质,现存157石。每石均长60、宽32、厚6厘米。义州(今辽宁义县)李鹤年将其所藏明代文征明、董其昌、王锋、祝允明四家墨迹辑成八卷,其字体有正书、草书、行书等,内容包括文征明书《正气歌》董其昌书《昼锦堂记》王铎书《英光堂记》 祝允明书《扬权篇》等,名日《敬和堂法帖》江西黄履中幕勒上石。0851
《阴骘文》刻石
Stone Inscription of Yinzhiwen (Instructing Private Merits)
清乾隆庚子(1780)年。嵌墙立石,高 86、宽49、厚16 厘米。碑文分为上下两栏,上部首题“文昌帝君阴骘文”,下部首题“文昌帝君燕意十则”,末附题记。蔡廷衡书丹并识,陈惠勒石,王斗光镌刻。原在宣武区上斜街。0139
《觉世经》刻石
清道光十一年(1831》 刻石二件,均高29、宽97、取8 厘米。首题“关圣帝君觉世真经”,贾桢书丹,吴义文镌刻,楚北使者刊石。原在宣武区法源寺前街。《觉世经?主要是“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劝人为善”的内容。0137
帝君曰。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之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于天地之间。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是谓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勿谓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动一静。神明鉴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况报应昭昭。不爽毫发。淫为万恶首。孝为百行原。但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谓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于心无愧者。勿谓无利而不行。若负吾教。请试吾刀。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守王法。重师尊。爱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乡邻。敬夫妇。教子孙。
时行方便。广积阴功。救难济急。恤孤怜贫。
创修庙宇。印造经文。舍药施茶。戒杀放生。
造桥修路。矜寡拨困。重粟惜福。排难解纷。
捐赀成美。垂训教人。冤仇解释。斗秤公平。
亲近有德。远避凶人。隐恶扬善。利物救民。
回心向道。改过自新。满腔仁慈。恶念不存。
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虽不见。神已早闻。
加福增寿。添子益孙。灾消病减。祸患不侵。
人物咸宁。吉星照临。若存恶心。不行善事。
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坏人名节。妒人技能。
谋人财产。唆人争讼。损人利己。肥家润身。
恨天怨地。骂雨呵风。谤圣毁贤。灭像欺神。
宰杀牛犬。秽溺字纸。恃势辱善。倚富压贫。
离人骨肉。间人兄弟。不信正道。奸盗邪淫。
好尚奢诈。不重勤俭。轻弃五谷。不报有恩。
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假立邪教。引诱愚人。
诡说升天。敛物行淫。明瞒暗骗。横言曲语。
白日咒诅。背地谋害。不存天理。不顺人心。
不信报应。引人作恶。不修片善。行诸恶事。
官词口舌。水火盗贼。恶毒瘟疫。生败产蠢。
杀身亡家。男盗女淫。近报在身。远报子孙。
神明鉴察。毫发不紊。善恶两途。祸福攸分。
行善福报。作恶祸临。我作斯语。愿人奉行。
言虽浅近。大益身心。戏侮吾言。斩首分形。
有能持诵。消凶聚庆。求子得子。求寿得寿。
富贵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获。
万祸雪消。千祥云集。诸如此福。惟善可致。
吾本无私。惟佑善人。众善奉行。毋怠厥志。
参考: 上海博物馆 成親王《楷書論畫句軸》
生在帝王家,任誰也很難說就愛書法不愛江山,視帝位如糞土。據說乾隆帝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也曾反覆思量。永瑆為兄,聰明過人,滿腹經綸;永琰為弟,品德端莊,少過人之處。最後就象曹操放棄曹值選擇曹丕一樣,聰明的孩子不被信任。乾隆帝將皇位傳給了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嘉慶皇帝。
於是永瑆就成了成親王,書法就成了他的王國。
成親王諸體皆能,尤擅楷書。無論大字還是小楷,均出入晉唐,能得古法又自抒新意。其書作法度森嚴,薈萃諸家之長。行書承二王流脈,尤得米字之精神。草書則未得窺天機,是其所短。
参考:故宫【永瑆楷书赵孟頫大士赞卷】
《大士赞》卷,清,永瑆书,纸本,楷书,纵32.8厘米,横89厘米。
释文:
秉般若。剑推黑暗尽光明。洞然行佛心,令令行如焰。无处凑泊,锋锷未露,天魔胆落。
明月一圆,清风两袖。笊篱笊篱,虽工莫售。莫信者何,劳心碌碌。譬动水珠,竟无捞摸。
彼卖鱼者,一钱两尾。踏破指头,白昼见鬼。隐菩萨身,化童女真。非大悲心,着甚死嗔。
飞鸟拍肩,蹲蹲将及。正未及闲,狂心顿息。天和气薰,小雨沾裳。浮云柳絮,空阔飞扬。
师猎得麕,师农得粟。善财无法,礼菩萨足。菩萨不定,前瞻后瞩。汝自问取,白云青竹。
赵文敏公大士赞。为恒府德斋书。成亲王。
款署 :“为恒府德斋书。成亲王。”钤“成亲王”、“诒晋斋印”白文印2方。鉴藏印钤“芸阶姚氏收藏”朱文印。
外有题签“成哲亲王书赵文敏公大士赞。石雪居士题签”。钤“徐宗浩印”。知此卷曾为徐石雪所藏。
此作以恭楷录赵孟頫大士赞。用笔清劲峭拔,结字整肃,极见唐人楷法之精绝。
撰稿人:郝炎峰
关键词: 永瑆 徐宗浩 赵孟頫 何绍基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藏有诒晋斋刻石九十五方,由于大部分是双面刻石,共得拓片一百五十余纸。 这批以真迹刻的法帖原石,流传至今二百余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我馆几代科研人员悉心研究整理,虽然它们远远少于容庚先生编纂的《丛帖目》中收录的“诒晋斋”书法目录,但已属诒晋斋刻石最为壮观的一脉。我们甄选出一批保存上佳的贞珉,作为全年展览的收官之作,以志翰墨欣赏之盛。
参考:上海荣宝斋 成亲王《楷书八言对联》
2013年12月23日,荣宝斋上海2013年秋季拍卖会于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在23日下午举行的中国书法专场中,成亲王《楷书八言对联》以6.8万起拍,价格迅速攀升至50万,随后逐步增高,最终以68万的价格落槌。作品估价:RMB 80,000-120,000;尺寸:155×36.5cm×2。
钤印:成亲王、诒晋斋印
鉴藏印:海昌钱镜塘藏、缙侯珍藏
原文:雅性内融惟道是杕,天骨踈朗其馨若兰。杕:dì或duò 意独木,踈:shū 同疎
译文:联文是讲书法的精髓要领。写书法时要融入书者的文雅气质和才学本性才能像树木一样亭亭玉立,书写风格要疏密有致才能似兰花一样才能韵味十足。
款识:集文选句于诒晋斋中,成亲王书。
说明:“缙侯珍藏”为朱荣爵鉴藏印。朱荣爵,生卒年不详,民国时期人,字靖侯,室名为云松馆、两溪轩。安徽泾县人,一说苏州人,精鉴别,富收藏。其常用印:缙侯珍藏、云松馆、安吴朱荣爵字靖侯所藏、朱靖侯家珍藏、其靖侯珍藏、云松馆藏、子子孙孙保之等印均为陈巨来所刻,赵时棡亦为其刻云松馆藏、云松馆主靖侯珍藏印等。
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清高宗第十一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五十四年封成亲王。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书名重一时。永瑆楷书学赵孟頫、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采。博涉诸家,兼工各体,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成亲王《楷书八言对联》赏析: 此幅楷书八言联就十分具有欧阳询书法转折方劲的特征,这一点有别于馆阁体一味追求端正俊美。而在笔画坚韧有力,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此副对联为民国收藏家朱荣爵的旧藏,带有“缙侯珍藏”的鉴藏印,同时也有近代收藏大家钱镜塘的鉴藏印“海昌钱镜塘藏”,并附有钱镜塘完整的收藏标签,作为两大收藏家的旧藏,足见说明了这幅作品的收藏价值。并且“雅性内融惟道是杕 ,天骨踈朗其馨若兰”的对联内容也富含做人与写字的道理,因此显得十分珍贵。
铁笔传神
透过刀锋看笔锋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中心,北京地区承载文字的石刻种类繁多,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样,工艺精湛。质朴恢弘的摩崖、荡气回肠的碑碣墓志、端庄大气的门额题匾、卷帙浩繁的房山石经、文人骚客的书法帖石等数以万计的石刻之上,能工巧匠用他们祖代传承的镌刻技艺,把书写者真、草、隶、篆的书法作品,永久保留在石头之上。
依山剔刻 人文景观画龙点睛
北京地区现存天然纖登上刻文记事的摩崖石刻约400多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大多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其中尤以明清时期的遗存居多,内容涉及军事、宗教、题咏题记等,文字有汉文、 藏文、梵文等,为研究北京地区的历史、政治、地理、军事、宗教、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明清以来,帝王如清高宗弘历与仁宗颙琰,当朝文人等,也常将这种艺术形式移植到像太湖石、英石等园林景观石上,如“青芝岫”“青莲朵”等。
摩崖 – “摩崖石刻”是指镌刻于天然岩石或崖壁上的一类石刻
所谓“摩崖石刻”,是指蚀刻于天然岩石或 崖壁上的一类石刻,同时也包含了这类石刻(包 括文字和图像)的制作工艺和特点,即以天然岩石或崖壁为载体,以刀做笔刻写而成的石刻。摩崖石刻由于其因山而凿,材料简单易得,应是最早出現的一种石刻类别。
北京三面环山,西部有巍巍太行山,自南向北,逶迤蜿蜒,北部和东部有燕山山脉,橫亘雄踞。多山的地理环境,为摩崖石刻的便刻提供了绝佳的载体。
北京自古为北方重镇,辽金以来逐步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摩崖石刻的书撰留題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历史环境。
“长春会馆”石额
Stone Tablet of Changchun Guildhall
民国乙亥(1935)。横式,高91、宽194、厚19厘米。 榜书“长春会馆”,双钩刻,上款小字“玉行”;下款小字 “民国乙亥谷旦”,上方中央钤印“孚威将军”。1993年征集自宣武区小沙土园。“孚威将军”即吴佩孚。“文革”中落款部分曾被水泥涂抹。0091
“斋”字残石
NO:42
Broken Stone Carved with Character
金(1115-1234) 刻石残高 92,残宽40,厚12厘米。过程瑞纶老人书,徐悟真立石。刻石出土于广安门外,今白云观以西,此地系金代大天长观旧址石仅残剩“斋”字的右半部。徐悟真,据《道藏· 宫观碑志》载,为金代大天长观玉虚殿持香道人。此石为北京该类刻石年代最久者。0469
“平则门”石额
Stone Tablet of “Pingze Gate”
NO:43
明洪武六年五月。石额榜书横题“平则门”三字,左侧小字题“洪武六年五月“,为嵌墙横石,高83、宽127厘米。征集于海淀区祁家豁子某教育机构内。1987年北京文物研究所拨交。元大都城西南门曰“平则”,明初原名“平则门”仍保留,正统四年(1439) 更名“阜成门”。0149.
“四行储蓄会”石额
Stone Tablet of “Four-Bank Savings Foundation”
民国。汉白玉石质,医横式,素面,高 90、寬 180、 厚14厘米。石横榜书“四行储蓄会”。1998 年天安门广场西南角工地出土。1998年征集。“四行”即昔日盐业银行、 金城银行、大陆银行、中南银行的合称,成立于1922年, 1927年解体。原址在西交民巷东口内,距出土地点不远。0935
孙中山先生奉安纪念碑
Memorial Funeral Stele of Mr. Sun Yat-sen’s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立。汉白玉石质,方尖碑式, 通高183、上边长22、下边长31厘米。碑阳题“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奉安纪念碑”,碑阴题“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立”。“奉安碑”当时有多通,此碑原在颐和园东官门牌楼西北侧立。
0135
刑部题名第三之记碑
No. 3 Record Stele of the Ministry of penalty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首身一体,方首抹角,梯形素面方座。通高225、宽82、厚21厘米。首题“刑部题名第三记”, 额篆“刑部题名第三之记”。通奉大夫中书参知政事危素撰文, 奉议大夫詹事院经历潘通书丹并题额。2004年天安门城楼前东观礼台后夹道地下1.5米处出士。它的出土证明了元代中书省与刑部的位置。1448
雷孙秀英静宜女士墓碑
Tombstone of Ms. Lei Sun Xiuying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卒。高70、宽 35 厘米。 方尖碑式,四面刻字。首题“雷孙秀英静宜女士之墓”,上方横题”千古同慨”,两旁刻其丈夫雷崇义撰写的挽联,阴面两侧面镌刻雷孙秀英写给雷崇义的情诗。 出土于西城六铺炕公园内工地。1998年征集。0932
尺方千秋 没世之情慎终追远
Epitaph Stones Memorizing the Deceased!
基志是隨葬墓穴中标明墓主身份的一种石刻,它记载死者姓名、履历、家世和生平事迹,由于志文末尾常常附有一段韵语,故又名墓志铭。墓志的形制较为固定,元明以来多为正方形的两块石板。分别称为墓志盖和墓志底,志盖书刻篆书大字,志底以楷书小字篆刻。
不同时期的墓志,内容与形制需具有不同的特征。西晋华芳墓志为目前北京地区出土墓志中年代最为久远者;唐代墓志大多对葬地记载详细,是确定幽州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辽、金时期韩、 马、张、乌古论等家族墓志,反映了当时北京地区民族融合与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元代墓志出土极少,史料价值极高。明代夭殤诸王、公主和不从葬的妃妃及宦官墓志的出土,是研究明代宮廷史的重要史料。清代洪承畴、纳兰明珠等家族墓志从侧面透視了清朝高官在改朝换代或政治权利之争中的地位变化情况。
实地券也属于墓志的种类。 它是民间葬仪中用于随葬的土地买卖契约,但并不是用于现世,而是作为“阴间的土地证”置于墓中,是为亡人买地作冢的凭证。 北京地区出土的买地券多为明清时期,数量较少。
仿木石屋面
北宋(960-1127)。残宽 116、高 46、厚45 厘米。屋面雕瓦垄,榜下飞掾,其下斗供三攒,平身科二、角科一。青石质地。原为开封大相国寺针灸石碑堂之物,后为北京明城墙填充物,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地铁工程出土。0741
碑碣特立
历史记忆万古流芳
Stele Inscriptions Historical Memories
碑碣指形制比较固定,由首、身、座三部分(亦有下承海墁者)构成。在形制上有立碑、卧碑、四面碑、方尖碑、联山碑等区别。类别上可分为墓碑、庙宇碑、题名碑、书法弹、石经弹、纪念碑等。古代方曰碑、圆曰碣, 高曰碑、底曰碣,后期多不加区分,统称碑碣。
北京地区的碑碣成型期在隋唐,高峰为明清。分布于北京的城郊各地。其内容、形式、功能、 特点、种类等几乎囊括了国内所 有的碑刻。特点是体量较大,用料讲究,充分体现了京城帝都的王者气派。碑碣中最常见者为纪事碑,“事”的内容涉猎广泛,诸如宫廷、战争、自然、城市、 建修、生平、告示、契约、治政等。
恒慈上人行实刻石
Stone Carved by Master Hengci
NO:44
清道光癸卯(1843)年之后。六条屏式,均高187、宽44、厚14 厘米;其一断后修复,残高156、宽44、厚14厘米。首行题“西山绵亘”等,大学士鄂恒书丹,吴世凤镌刻。2002 年征集于东城区椿树胡同。恒慈上人为清代潭柘寺一任住持。
1383
清纳腊卢氏墓志
Epitaph Stone of Nalan luShi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清康熙十七年(1678)。叶舒崇撰文,未署书丹人姓名。 墓志为卧碑形制,边框雕刻龙纹,下配须弥座。高 76 厘米,宽95厘米,厚12厘米,海淀区上庄镇皂甲出土。卢氏 (1657-1677),汉军镶白旗人,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原配夫人。性德《蝶恋花》《浣溪沙》等悼亡词皆为卢氏而作。0334
《浣溪沙》 [清]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词中感怀前尘往事。上阕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描绘丧妻后的孤单凄凉;下阕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全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蝶恋花》[清]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作的一首词。全词上片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后二句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下片前三句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后二句是作者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这首词悼念亡妻,凄美之中透着轻灵,通过对明月圆缺的观察,燕子呢喃的对语,蝴蝶双飞的描写,反映出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念。
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 清
赐进士出身候补内阁中书舍人平湖叶舒崇撰
夫人卢氏,奉天人,其先永平人也。毓瑞医闾,形胜桃花之岛,溯源营室,家声孤竹之城。父兴祖,总督两广、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树节五羊、申威百粤,珠江波静,冠赐高蝉,铜柱勋崇,门施行马。传唯礼义,城南韦杜之家;训有诗书,江右潘杨之族。夫人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高门妙拣,首闻敬仲之占;快婿难求,独坦右军之腹。年十八,归馀同年生成德,姓纳腊氏,字容若。乌衣门巷,百两迎归;龙藻文章,三星并咏。夫人职首供甘,义均主鬯,二南𬞟藻,无愧公宫;三日羹汤,便谙姑性。人称克孝,郑袤之壶攸彰;敬必如宾,冀缺之型不坠。宜尔家室,箴盥惟仪,浣我衣裳,纮𫄧是务。洵无訾于中馈,自不忝于大家。无何玉号麒麟,生由天上;因之调分凰凤,响绝人间。霜露忽侵,年龄不永。非无仙酒,谁传延寿之杯;欲觅神香,竟乏返魂之术。呜呼哀哉!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容若身居华阀,达类前修,青眼难期,红尘置合;夫人境非挽鹿,自契同心,遇辟游鱼,岂殊比目。抗情尘表,则视有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于其没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今以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葬于玉河皂荚屯之祖茔。木有相思,似类杜原之兆;石曾作镜,何年华表之归。睹云气而俳徊,怅神光之离合。呜呼哀哉!铭曰:
江名鸭绿,塞号卢龙。桃花春涨,榆叶秋丛。
灵钟胜地,祥毓女宗。高门冠冕,无族鼎钟。
羊城建节,麟阁敉功。诞生令淑,秀外惠中。
华标彩蕣,茂映赪桐。曰嫔君子,夭矫犹龙。
纶扉闻礼,学海耽躬。同心黾勉,有婉其容。
柔性仰事,怡声外恭。移卣奉御,执匜敬共。
𬞟蘩精白,刀尺女红。鸳机支石,蚕月提笼。
孝思不匮,俭德可风。闺房知己,琴瑟嘉通。
产同瑜珥,兆类罴熊。乃膺沉痼,弥月告凶。
翠屏昼冷,画翟晨空。凤萧声杳,鸾镜尘封。
哀旄路转,挽曲涂穷。荒原漠漠,雨峡蒙蒙。
千秋黄壤,百世青松。
纳兰性德墓志(复制品)
Nalan Xingde’s Epitaph Stone (Replica)
NO:47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乙丑(六日)卒。志边长 76、厚 14 厘米。首题“清遗议大夫一等待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徐乾学撰文, 高士奇书丹,陈廷敬篆盖。据志,志主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 姓纳兰,原名成德,后改性德,字容若,号饮水等。满洲正黄旗,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清代著名词人,有《纳兰词》行世。志 1972 至 1973 年海淀区上庄乡上庄村出土,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盖发现于1983年,保存在海淀区上庄乡原纳兰性德陈列馆。0526
刘道谦塔铭
Liu Daoqian’s Pagoda Inscription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仅存幢身一段,八面刻,残存正面及两侧面文字。残高110、残宽47、残厚42 厘米。 首题“元讷菴谦公禅师塔铭”,塔铭“荐福讷菴谦公禅师之塔”,徒单公履撰文,葛询书丹。上下边框线刻卷草及云纹,塔额下部线刻宝相花及门扇图案。此塔幢为明城墙填充之 物,20世纪70年代北京环线地铁工地出土。0388
布道传法
宗教刻经功德无量
Preaching ReligionsSorlpture Carvings
刻经,是指把偶家、佛、道等教经书的全郎或一郎刻于碑版的文化工程及其成果。镌刻形式有摩崖、刻石,碑版、经幢,帖石等多种。北京地区的佛教刻经始于隋代,以房山孔水洞洞壁隋大业年(605-818)刻《大般涅槃经》为最早,严格地讲儒教不属宗教,但儒家经典历来被统治者视为神圣的经典,故亦称之为“经”,在此意义上,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宗教色彩。现存的儒家刻经一一清石经,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道教刻经很少有大部头的
经的范围镌刻,但单篇独部往往有之,如黄庭竖《黄庭经》、赵孟黼《道德经》等。医经之所以称为经,是指其在古代医学救学中具有标准国发教科书的作用,北宋王唯一主持镌刻的《铜人针灸经》残石,清代针灸铜人图,都属于古代医经的范围。
佛顶大悲心陁罗尼八面幢
Stone Pillar of Great Compassion Mantra
辽/金(916-1234)。八面幢身一段,大小边,大边 18、小边11.5、高53厘米。大边剔地出金雕佛像,小边刻字,首题“佛顶大悲心陁罗尼幢”,另二小边刻东、南
、 西、北佛名,末刻“奉为亡过父母特建”。0322
明张端墓志(盖佚)
成化十八年0482)九月志主卒,工部官营葬于都城西香山之原。志底边长57 厘米。刘翊撰文,王越书丹,朱永篆盖,1949年后海淀区静明园内出土。0217
明张端买地券
明成化十八年(1482)九月志主卒,同年十月立。券大理石质地,边长59 厘米。券载,茔地在“顺天府宛平县香山乡”。1949年后海淀区家静明园出土。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