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6 中国陶瓷-汝窑瓷器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2年3月30日发行《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1套4枚。
- 邮票志号:2002-6
- 发行日期:2002-03-30
- 全套面值:5.00元
- 齿孔度数:P12
- 邮票规格:40 × 30毫米
- 整版枚数:19枚
- 整版规格:235 × 147毫米
- 印刷版别:胶印
- 设计者:王虎鸣
- 责任编辑:成雨林
- 印刷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背景资料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陶与瓷是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陶器是瓷器的前身,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人类在一万年前就制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瓷器的产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由蛮荒时代进入奴隶制社会时期。
据考证,最早的原始瓷器发现于商代,东汉时期已烧制出了符合瓷器标准的青瓷黑瓷,隋朝又出现了白瓷,到了唐代瓷品种已相当丰富,宋代时瓷业走向全盛时期,陶瓷产地遍及全国各地。当时的著名窑场数以百计,各个窑口相互竞争,出现了许多大名窑,生产了许多空前绝后的瓷器,自明代至今广为传说的“钧、汝、官、哥、定”五大官窑(次序说法不一),只是其中的代表,还有按瓷器釉色将印花白瓷、刻花青瓷、青白瓷、黑釉瓷、白釉釉下彩瓷、龙泉青瓷、均窑青瓷与官窑青瓷等分为八大类,称为“宋代八大瓷系”。同一时期还有北方的辽瓷,西北的西夏瓷,金代的瓷业等,足见当时中国瓷业的发达兴旺。
所谓“官窑”有两个概念,一为官府经营的窑场,二为曾为宫廷生产过贡瓷的民营窑。官窑由朝廷经营或出资,派职官监督窑务,原料非常讲究,选用上等瓷土,挑选优秀匠师,采用先进工艺,特别是窑口设计科学,器物造型名家设计,出窑产品严格挑选。可以说官窑集中了宋代瓷业大成,其瓷器达到了艺术的顶峰。由于官窑瓷器除供朝廷专用外,民间禁用,挑剩下的器件均悉数被毁,因此官窑名器被传为国宝。宋代官窑按我国陶瓷专家的分类,共分为汝、哥、官、定、钧5大窑。
宋汝官窑遗址在今河南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始于宋初终于元末。宋代创烧阶段,产品造型简单,不太注重装饰,具有汝青瓷的基本特点。北宋中期为发展时期,产品不仅造型多样,而且注重装饰效果,多见刻画纹样,釉色莹润,开片密布,独具特色。北宋晚期汝窑进入黄金时期,专为宫廷烧制用器,故称为“汝官窑”。烧制时间大约从宋哲宗元祐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086-1106年)仅20年。汝官瓷工艺精湛,以玛瑙末掺入釉色,使釉质细腻,光亮晶莹,瓷器温润古朴,精美细致,造型多为洗、炉、尊、碗、盘等仿古式样。汝窑的主要特征是继承了南方越窑的青瓷釉色,同时又吸取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其卵白、天青、蓝青、虾青诸色中往往带有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在装饰上,汝瓷发挥了隋唐釉下刻、划、堆、贴等传统工艺。由于汝窑做工考究,色泽独特,上品皆被皇室垄断, 传世珍品不多,全世界仅存70多件,主要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和上海博物馆(8件),被视作稀世珍宝。至金代汝窑已大多停烧,一度恢复为民间日用的豆青色瓷,装饰单调,釉意欠佳。到了元代,汝瓷衰落,生产品种几乎全为简单的一般日用青釉瓷器,全部为上半釉。明代则全部停烧。汝瓷既是使用品又是陈设品,具有实用与观赏的双重价值。
- 1.“北宋·弦纹樽、尊”
高19.2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2.8厘米,仿汉代铜樽造型。直口,平底,下承三足;外口及足上凸有3组弦纹,底部有5个小支钉痕;里外施满釉,釉里开细碎纹片,瓷艺精良。
弦纹三足樽传世共两件,一件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收藏在英国达维德基金会。属宫廷陈设用瓷。选入汝瓷邮票的这件弦纹三足樽,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是传世汝瓷中的大件器。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古陶瓷专家介绍,此樽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北京街头收购入宫的。
弦纹三足樽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7.8厘米,器形仿汉代铜樽烧制而成。樽直口、圆筒腹、平底,由三个变形兽足支撑。樽外壁上中下凸起七道弦纹,中部三道,近口及底部各有两道。工艺上采用支烧,底有五个小支钉痕。器物制作庄重古朴,气韵高雅,上中下三层七道弦纹,更增加了三足樽庄重肃穆之感。胎质细腻,呈香灰色,胎体较轻。里外满釉,呈天青色微泛蓝,并有细小浅白的开片,俗称冰裂片。色质柔和莹润,造型完美和谐,代表了汝窑青瓷的最高水平。据专家介绍,该樽曾于4年前赴美国展出,在现代灯光照射下,显得高雅至极,尊贵至极。
- 2. “北宋·三足洗”
高3.6厘米,口径18.3厘米,足距16.7厘米。下承三足,里外施天青釉,釉里满开细碎纹片;底部施釉,有5个托烧的小支钉痕。这类产品平底的数量多些,但三足洗则少见,清乾隆颇重视此洗,题有御诗。
三足洗又称三足盘,属宫廷陈设用瓷,传世仅此一件,无法估其价。器身高3.6厘米,口径18.6厘米,足距16.7厘米。仿古铜器式样,直口平底,底部分布有五个细小的支钉痕,三个弯曲形足鼎立。经笔者考证,不知何时,其在三足均断一截,并经打磨,这已由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三足洗足子标本得到证实。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李辉柄、王丽英等古陶瓷专家已予以认同。
三足洗的造型非常简洁雅致,制作严格规矩,一丝不苟,其口底清楚利落,口外有一道绕一周的弦纹。里外施釉,色略淡,开有冰裂片,釉色光泽莹润,显示出汝窑青瓷的特殊魅力。这种素雅、清逸的色感,可能是宋徽宗当年“弃定用汝”的主要原因,亦是当时上流社会的时尚和统治者审美情趣的反映。由于此器物形神兼备,烧制十分精美,清代乾隆皇帝题诗一首,刻于器底:“紫土陶成铁三足,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 3. “北宋·碗”
高6.7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7.7厘米。撇口,丰腹,圈足微外撇;通体施满淡天青釉,莹润纯净,釉面开细小纹片;胎体轻薄,造型端庄,圈足切割整齐,是一件精美的稀世珍品。足内有5个支钉烧痕,上刻乾隆题诗一首,并钤“古香”、“汰扑”二印。
汝瓷碗传世有两种款式,一是台北故宫的荷口碗,仅一件;二是这次汝瓷邮票上选用的北京故宫珍藏的撇足敞口微外卷沿碗,这种碗共有两件,另一件在英国达维德基金会。均属宫廷陈设用瓷。汝瓷邮票上这件汝瓷碗高6.7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7.7厘米。从其敞口微外卷沿,深腹、外撇足看,是仿唐代金银器碗的造型。其足内有五个小支钉痕。香灰胎,质薄体轻,碗里外施满釉,釉色天青微泛蓝,色泽典雅含蓄,釉面开有细碎纹片,若用十倍以上放大镜观察,会发现釉中含有“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器底刻诗一首:“秘器仍传古陆浑,祗今陶穴杳无存。却思而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口自中轨非土匦,足犹钉底异匏樽。盂圆切已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乾隆己亥御题。”乾隆己亥年为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0年,距今已是二百多年了。
- 4. “北宋·盘”
高1.5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2.6厘米。盘口微撇,折沿,浅腹;盘身满釉,开细碎纹片;胎薄质细,釉层匀净,制作精细,是汝瓷中之上品。底有5个支钉烧痕,并刻有“秦成酸皇后阁”6字,表明此盘为宫廷使用的器物。
这件汝瓷盘,是传世十几件汝瓷盘中的一件,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就珍藏4件,邮票上这件是其中最大的一件,高3.4厘米,口径19.6厘米,足径13厘米。釉色天青纯正,内外均开冰裂片,底足外撇,满釉,五支钉支烧,是标准的汝官窑器物,属宫廷陈设用瓷。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出土有与这件汝瓷盘尺寸相等和大小不等的汝瓷盘残器数种。据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驻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朱仁明女士介绍,1992年,该公司纽约分公司曾于当年拍卖一个汝瓷小碟,拍出价是1400万美元,可见汝瓷的身价有多高。
本套邮票选取北宋鼎盛时期的尊、洗、碗、盘等4件御用珍稀传世佳品,为天青色釉。展现了汝窑瓷器的艺术风格。现均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套邮票是中国邮政发行“中国陶瓷”系列特种邮票中的第二套。采用小版张带边饰形式印刷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