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七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丰采。





















宫下 堪苏宅
堪苏宅是旧西藏地方政府僧官阿旺旦增的宅院,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阿旺旦增是色拉寺籍僧人曾任拉里宗(今嘉黎县)宗本,1933年至1950年,先后任旧西藏地方政府“卓尼”(接待官)和“基巧堪布”(三品僧官)职务。后因渎职而卸任。“堪苏”即退位堪布。
堪苏宅
旧西藏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大领主统治阶级仅占总人口的5%,却占有全部的土地、山林和绝大部分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层僧侣就是三大领主之一,作为统治阶级,他们拥有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上的特权,包括经常向噶厦政府索要念经用的人头骨和五脏。基巧堪布这一官职是达赖喇嘛的近侍,为三品僧官。其主要职责是统管达赖喇嘛全体近侍人员、为达赖喇嘛日常生活服务;接转给达赖喇嘛的禀奏;并总管各教派寺庙僧官的升迁任免;与噶厦共同负责管理布达拉宫储存金银绸缎的仓库等事宜。基巧堪布地位尊贵、大权在握,因此,阿旺旦增尽管因渎职卸任,但仍然享受着特权,过着贵族一般的生活。
宫下 龙厦宅
龙厦宅简介
近些年,龙厦多吉次杰和他的“龙厦运动“时常被藏学界提起,显得扑朔迷离,笔者现将手中掌握的史料加以梳理,将其人其事作一个介绍。



龙厦家族是藏传佛教宁玛巴大师苏穷·西绕扎巴的后裔,其世袭领地在达那( 今谢通门县 (1881年-1940年)先后任旧西藏地方政府“伯惠列空”( 管理新开垦土地的税收机构 》主管、四品本等职。1914年护送首批四名西藏贵族子弟到围外留学,期间他考察了西方历史、政治和经济。返后联络中下级官员成立“吉确公吞”(共谋同乐)组织,试图推行改良,因触犯了噶厦政府保守势力利益,被投入雪监狱,受到挖去双眼的酷刑。1940年病故于此宅。







布达拉宫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主建筑共13层,高117米。它是著名的藏式宫堡式建筑,也是藏族古代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







1912年,十三世达赖喇嘛从印度回到西藏,随后决定派人留学至英国伦敦,以便推行”新政”。1913年,龙厦,多吉次杰奉命带领着达赖喇嘛亲自挑选的四个贵族子弟一一强俄巴,仁增多吉、门仲,齐洛贵木桑、吉警,旺堆罗布、果卡尔瓦,索朗木贡布踏上了前往英国的路途。在伦敦诺裴里大学,门仲,齐洛贵木桑学习矿业,吉普,旺堆罗布学习邮电,果卡尔瓦,索朗木贡布学习军事,强俄巴,仁增多吉学习电力。其中,强饿巴,仁增多吉建起西藏第一座水利发电站一一夺底水电站,点亮了西藏第一盏灯,其他三名青年亦为近代西藏杰出人才。




































































雪巴列空
“列空”的意思是办事机构,雪巴列空是旧西藏地方政府管理“雪”和拉萨近郊18个宗溪(旧西藏的县和庄园)的集行政、司法、税收等多种职能为一体的办事机构的旧址,具体负责司法、税收及为达赖及其人员提供服务。是布达拉宫雪城的主要建筑之一。






雪监狱
雪监狱是雪巴列空专门用来关押犯人的地方,它与八廓街朗孜夏一样,同为旧西藏名声在外的拉萨两大监狱。总面积1050平方米,其建筑由两部分组成,东面为监狱,西面为仓库。监狱东南两侧有5间牢房,关押一般犯人;北侧两间各关押一名重犯的地牢,其中一间为“蝎子洞”。
五世达赖时期,西藏地方政权机构迁到布达拉宫后设雪监狱。在达赖统治时期,这里阴森恐怖,是吃人的魔窟,人间的地狱,令人闻之胆颤。
雪监狱刑具繁多、刑法严酷。用来惩罚囚犯的刑具,包括:手铐、脚镣、石帽、竹签、剁手脚的刀子、挖眼的铁勺、站笼、董夹、皮鞭、木枷等。旧西藏这样的刑具有25种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