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斐: 故宫博物院藏康熙瓷器人物纹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一) 耕织牧渔

内容提要:
康熙瓷绘人物以其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包罗万象的审美姿态享誉瓷坛。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人物纹瓷器,数量众多、规格极高、品类颇丰,是研究清初宫廷文化的绝佳样本。这些珍贵的艺术史料,既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理念、宗教信仰、民俗民愿的融合体现,更是帝王本人审美思想的直接表达,具有极高的证史功能和价值。本文对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瓷器人物纹进行分类和文化内涵阐释,总结出“耕织牧渔”“山水寄情”“锐意文治”“肄武绥藩”“仕女婴戏”“大众文学”“宗教神仙”“意必吉祥”八个主要方面,进一步挖掘了康熙瓷器人物纹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略尽绵薄之力。

 

 

康熙时期,国力蒸蒸日上,陶瓷艺术的发展达到了全新的高度。《陶雅》赞曰:“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熙帝对瓷器烧造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心血远超前代。他重贤任能,选派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帖式车尔德、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制瓷,不仅创烧出可独步本朝的青花、五彩,更引领清代官窑走向发展本朝特色的道路。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瓷业官民并举、竞相发展,将盛世之景尽收其中。纵览故宫博物院藏瓷,耕织牧渔、贤臣名相、文人雅士、兵戈戎马、仕女婴童、神仙圣哲、文学形象,无一不有,呈现出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

图1 五彩耕织图棒槌瓶
图1 五彩耕织图棒槌瓶
图2 青花春耕图碗
图2 青花春耕图碗

1. 耕织牧渔 以助衣食丰饶

康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最佳。《饮流斋说瓷》曰:“康熙耕织图为瓷界可珍之品,所作以盘、碗为多,图凡多幅,每幅各系以御制诗一,诗乃短五古也。青花、五彩均有之,五彩尤为罕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康熙五彩耕织图棒槌瓶[图1] ,瓶身绘养蚕、碓米两组经典纹样,并题“春碓”“分箔”五言诗两首,诗画相通,一幅细腻传神的劳作之景跃然而现。康熙青花春耕图碗[图2] ,外壁绘辛劳繁忙的春耕之景,并书以御制诗一首,名曰《耙耕》。诗中饱含对农民的同情,传递了统治阶层对劳苦大众的体恤和感恩。耕织图得以在康熙一朝批量跃迁于御窑瓷上并非偶然,更有其深刻的历史根由。农为天下之大本,封建帝国之命脉。清初连年战乱,以致地荒民逃,赋税不充,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重建发展秩序,顺治帝时就鼓励开垦耕种,永准为业。康熙朝对农业的重视更达到了新的高度,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农业政策。康熙帝自幼喜观稼穑,所得各方五谷菜蔬之种,必种之,以观其收获。他心系农业技术发展,在京畿地区推广水田,甚至亲自培育高出众稻之上的天然杂交水稻“御稻米”。他重视农业仪典,祭祀先农,示范养蚕。康熙认为“满汉人民,悉赖农业,须多方劝谕,开垦耕种”。’在其南巡之际,见南宋楼瑞所作的《耕织图》,深契圣衷,传旨命宫廷画家焦秉贞重新绘制,朱圭、梅裕风镌版印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耕织图》为蓝本的瓷器

一跃成为康熙朝最具特色的艺术品类。瓷绘耕织图的推广,一则,起到了劝课农桑、教化民风的作用。二则,强调了满族帝王“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的正统形象。正如《御制耕织图·序》曰:“古人有言:‘衣帛当思织女之寒,食粟当念农夫之苦’,朕惓惓于此,至深且切也。”即便是皇室子孙臣庶,也要谨记“粒食维艰,授衣匪易”。康熙帝重农爱民若此,笼络了上至精英阶层,下至劳动大众的心。

另一类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常见题材是牧牛图。图多以木桥野径、阡陌小景作衬,具有浓郁的乡村田园风格。康熙青花山水牧牛图瓶[图3] ,绘二人结伴牧牛,一人吹笛之间,被同伴吸引,转头相望。其同伴伸手所指,似是一顶被风吹落的草帽。“风吹帽落,人指牛追”这一动态场景还出现在另一件青花山水童子牧牛图盘中,为画面增添了勃勃生机,颇有妙趣。

图3 青花山水牧牛图瓶
图3 青花山水牧牛图瓶
图4 青花捕鱼图笔筒
图4 青花捕鱼图笔筒
图5 青花渔家乐图笔筒
图5 青花渔家乐图笔筒

渔业是封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渔文化自仰韶时代始,贯穿华夏数千载,但真正意义上的渔家乐图在明末清初才发展起来,并在康熙朝的瓷绘中拓展出更为丰富生动的场景。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青花捕鱼图笔筒、青花渔家乐图笔筒(3件)、斗彩捕鱼图笔筒[图4~8],分别刻画了渔人以罾罩鱼、张网捕鱼、执叉刺鱼、浅滩围捕、徒手捉鱼等真实的劳动场面。康熙青花渔家乐图方花盆[图9],一面绘众人捕获大鱼,画面正中是巨大的鱼身,渔夫们正通力合作,二人抬杆,一人抱紧鱼尾,另有两人蹲于水中奋力托举。河岸边,老叟稚童,正欣喜地关注着这忙碌的场面。方盆另一面绘渔妇们快步行于桥上,或以篮提鱼,或以担挑鱼,身后一小童,亦手提鱼篮,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渔家虽繁忙辛苦,却仍然抱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康熙五彩渔家乐图棒槌瓶、青花渔家乐图棒槌瓶[图10~11),描绘了劳作之余的休憩娱乐。既有渔夫推杯换盏、猜拳行令,也见渔妇、孩童乃至鸬鹚相伴其中。亲友相聚、新糯酒香、鱼羹稻饭、蟹紫虾红,多么悠然惬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既延续了晚明画派对世俗生活的审美观照,更增添了康熙时期太平盛世的象征意味,迎合了帝王在其统治下“海宇升平、物阜民丰”的政治评价。当然,这也与统治阶层对社会的价值导向密不可分。所谓“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渔家乐图中,亲族兄弟同心协力、携老挈幼、夫唱妇随,营造出一幅幅和谐融洽的社会风俗画卷。

图6 青花渔家乐图笔筒
图6 青花渔家乐图笔筒
图7 青花渔家乐图笔筒
图7 青花渔家乐图笔筒
图8 斗彩捕鱼图笔筒
图8 斗彩捕鱼图笔筒
图9 青花渔家乐图方花盆
图9 青花渔家乐图方花盆
图10 五彩渔家乐图棒槌瓶
图10 五彩渔家乐图棒槌瓶
图11 青花渔家乐图棒槌瓶
图11 青花渔家乐图棒槌瓶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