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斐: 康熙瓷器人物纹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八)意必吉祥
- 黄斐: 康熙瓷器人物纹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七)宗教神仙
- 黄斐: 康熙瓷器人物纹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六)世俗百态
- 黄斐: 康熙瓷器人物纹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五)仕女婴戏
- 黄斐: 康熙瓷器人物纹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四)肄武绥藩
- 黄斐: 康熙瓷器人物纹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三)锐意文治
- 黄斐: 康熙瓷器人物纹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二)山水寄情
- 黄斐: 康熙瓷器人物纹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一) 耕织牧渔
7. 宗教神仙 人间喜闻乐见
清代沿袭了中国传统以儒为本,道释辅之的宗教文化格局。神仙信仰是道教信仰的重要组成。神仙人物因寓意祥瑞、长寿,在瓷绘中广受欢迎。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斗彩山水人物纹菱形花口花盆[图60],六面皆绘群仙祝寿图。五彩“麻姑献寿图”盘[图61],绘麻姑怀抱锦卷,仕女手执折枝桃,鹿车载满圣草和灵芝。麻姑寓长寿,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时,麻姑曾于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祝寿。还有青花“八仙庆寿”观音瓶[图62],仙人或手捧寿桃,或手举杯爵,或吹笛助兴,空中仙女骑凤,仙鹤翱翔,充满吉祥寓意。





神话题材主要宣扬道术玄妙和道家出世思想。圣人贤者可修道成仙,普通人苦修积善,亦可飞升成仙。康熙青花人物三羊图杯[图63],绘“叱石成羊图”。相传东晋(黄)初平牧羊,道士引其入金华山石室,四十余年。其兄寻访至山,问羊何在,答曰:“在山东”,兄往视之,但见白石,不见羊。初平与兄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羊起!”于是白石皆起成羊数万头。‘青花釉里红人物图笔筒[图64] ,绘“王质观奕图”。《述异记》载:“信安县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这一情节进一步演化为“质归家,已数百年。亲旧无复存者,复入山得道。”孟郊《烂柯石》诗曰:“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虹。”充满了“洞中方一日,世间几千年”的佛理禅趣。


古代神仙谱系庞杂,常需与绘画、木刻版画等相结合加以考证。以康熙五彩群仙纹碗[图65]为例,十三位仙人可能大多源于明汪云鹏刊刻、王世贞编辑的《列仙全传》。据学者倪亦斌考证,书童相伴、骑牛背者为老子,其后提花篮者为蓝采和,骑鹤仙者为桓闿,采药二人为刘晨、阮肇,手拄拐杖、腰别葫芦者为李铁拐,乘鱼者可能为琴高,脚边置鱼竿者为涓子,抱鱼竿者为寇先,握鱼且蹲踞于地者,为姜太公,骑木羊者为葛由,手持麈尾者为庄子,舞蹈者为费长房遇壶公。’神仙之外,儒释道三教的代表人物或意象也常绘于一图中,以示三教合一、融合通达。如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棋子罐〔图66],人物衣饰分别为儒家东坡巾、道家小巾和释迦顶螺颔丝。另一件青花山水人物图盖缸[图67],出自典故“虎溪三笑”。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从不越过虎溪。一日陶潜、陆修静前往拜会,三人与语甚契,归途中谈笑而行,不觉已过虎溪,虎辄号鸣,三人相顾大笑。陶渊明乃儒门之秀,陆修静亦隐居学道之良,而惠远法师则是释氏之翘楚者。三人所处年代不同,共话大笑乃为后人虚构,但反映了三教融合的发展趋势和道乃归一的思想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