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华: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识要点

一、对元青花的基本认识

(一)青花瓷器的起源

我国青花瓷器的烧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从1974年发现第一片唐青花残片开始一直到1990年,江苏扬州唐代都城遗址基建工地陆续共发现青花瓷残片近30余片。经上海硅酸盐所和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多次科学测试,符合青花瓷器在胎质、釉料等方面的特征,造型有碗、盘、壶、枕四类品种,其中碗有几种式样,复原后口径均在24至26厘米之间,碗足有玉璧形宽圈足和玉环形窄圈足两种。盘为花瓣口,折腹式,口内凸起棱线。壶造型丰满圆润,唐壶特征明显。枕是唐代常见的长方脉枕的枕面残片。青花纹饰有梅花点、几何纹、花草和椰子树等。唐青花胎细白,烧结良好,厚度5毫米左右;两面施釉,釉白中泛黄,透明光亮而带细开片,青花纯蓝,有晕散,胎与釉之间多有化妆土相隔。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一对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 (一对) 高63.6厘米,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 题记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 铭文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 底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 底

有关宋青花的面貌由于缺乏考古方面的新资料,是学术界争而未决的研究课题。景德镇郊区和浙江地区偶见有宋青花残器出土,胎釉粗糙色调灰蓝,应为民窑制品。目前考古界还没有发现宋代青花瓷器的窑址。

元 青花白麟风纹花口大盘
元 青花白麟风纹花口大盘 故宫博物院藏 高七·九厘米 ロ径四六·一厘米
元 青花白麟风纹花口大盘
元 青花白麟风纹花口大盘

元青花 拔白 祥云团鳳 缠枝牡丹花卉纹 墩式大碗元青花 拔白 祥云团鳳 缠枝牡丹花卉纹 墩式大碗 【临渊阁】

元青花 拔白 祥云团鳳 缠枝牡丹花卉纹 墩式大碗 【临渊阁】
元青花 拔白 祥云团鳳 缠枝牡丹花卉纹 墩式大碗 【临渊阁】
元青花 拔白 祥云团鳳 缠枝牡丹花卉纹 墩式大碗 【临渊阁】
元青花 拔白 祥云团鳳 缠枝牡丹花卉纹 墩式大碗 【临渊阁】

(二)元青花的发现

元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自唐代青花瓷器产生以来发展到元代产生了质的飞跃,造型恢弘,花纹鲜丽,烧造工艺完全成熟,为明初永、宣青花瓷旷古未有的辉煌灿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文献记载,人们对元青花没有基本的认知,甚至不知道元代有青花瓷器的存在。这种情况从元以后经明清到民国持续了近600年的漫长岁月。

元青花狮子戏球八棱玉壶春瓶
元青花狮子戏球八棱玉壶春瓶,高31.7厘米,河北省博物馆,1964年河北省保定窖藏出土

令人遗憾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元青花”的人不是中国学者,而是一位英国人。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英国大威德基金会博物馆发现一对带至正十一年铭文青花云龙象耳瓶,就此先后发表了二篇文章,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55年时任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的约翰波普先生以大威德基金会带元至正十一年年款的这对青花大瓶为标准器,与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收藏的一批中国青花瓷器进行对比,找出具有英国人霍布逊发现的同一特征的青花瓷共79件,并据此总结出了14世纪青花瓷器的特征。

中国大陆对“元青花”的认识始于文化大革命结束,确切地说应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20年来,国内考古墓葬和窖藏出土元青花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但由于发现较晚,又存在近600年的时空跨度,在元代青花瓷器研究领域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元青花缠枝花盏托
元青花缠枝花盏托,通高9厘米,首都博物馆,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

“元青花”真正被认识是很晚的事,这一事实表明:元青花在明清两代被仿造是不可能的事,不可能有什么“明仿元青花”、“清仿元青花”。我们现在可见到的“元青花”只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元青花,一种是现代的仿造品即赝品。这应算作是鉴定上的一个常识。元青花仿造上的单纯性,使其鉴定断代上比明清两代青花瓷器要简单得多。

元青花缠枝牡丹双兽耳盖罐
元青花缠枝牡丹双兽耳盖罐,通高43.5厘米,江苏淮安市博物馆,1980年江苏淮安出土

(三)元青花的仿烧

2005年7月12日,是中国古陶瓷拍卖史上值得庆贺的一天,一件“鬼谷子下山”图案的元青花大罐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以近三亿人民币的天价拍出。从1987年第一件元青花瓷器在国际市场上突破百万元大关以后,历经l8年,元青花价格一路攀升并屡创历史新高。拍卖界元青花热自上个世纪70年代,而且是来自欧美藏家,后来愈演愈烈,截止“鬼谷子下山”大罐创下拍卖天价之后,在国内掀起了铺天盖地的新一轮元青花热潮。但确切而言,这一热潮体现的更多的是个人拥有的热情,规模的集中的研究热潮还未出现。

新仿 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
现代新仿 元青花 云龙纹 玉壶春瓶

2006年10月至11月,在江西景德镇、上海、广州三地分别举办了三次有多方人士参加的学术研讨会,与会的有研究人员,也有仿烧专家,但更多的还是元青花收藏的发烧友。

元 青花八棱海龙梅瓶
元 青花八棱海龙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高四六·一厘米

1970年以来,国内开始了对元青花马拉松式的仿烧,最开始是在国营瓷厂仿烧,完全是为了借鉴元青花的图案和造型,继承传统,态度上基本上是心平气和。1980年以后的仿烧品,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多以“克隆”博物馆藏品和墓葬出土物为主,属于人为地进行造假加工,而且这些克隆瓷大多已经混入流通市场,并被众多的寻宝发烧友斥资藏入家中,待价而沽了;除此以外还有凭空臆造的元青花“筐货”仿品,简直“恶俗不堪”,这类仿品在上档次的流通领域已经没有了市场。近两年来,仿古高手绞尽脑汁生产出来的仿品越来越像,即使专家有时也很难分辨清楚。笔者从2006年召开的三次元青花会议上得知,与会的许多藏家手中的“元青花”都不止百件,有一位先生一个人甚至拥有大小不等的“元青花”500多件,这个数量比全世界的收藏总最还要多!其真伪情况可想而知⋯⋯为此爱好投入了毕生心血和金钱的人大有人在,而这三次与会的藏家数最比起全世界范围内的元青花爱好者来说仅是冰山一角⋯⋯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1980年以后的海外拍卖会和l992年以后国内拍卖会市场共出现元青花l29件,(真假问题暂且不谈)成交的有39件,成交比例不足40%o,远远低于正常拍品成交率。而国内收藏元青花的大家,他们手中数百件藏品中无一件购自拍卖市场,都是以很低的价格收购于民问,那么民问的藏品是哪来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均为国有财产,不可能大量地在市面上流通。元青花近30年来在中国大陆层出不穷、遍地开花的现象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元 青花牡丹双龙罐故宫博物院藏
元 青花牡丹双龙罐 故宫博物院藏

(四)元青花的数量

根据已经发表的资料统计,全世界元青花的收藏总最不超过400件。由于历史的原因,元朝当政的蒙古贵族崇尚白瓷,元代青花主要用于出口中近东地区的伊斯兰国家,国内传世的元青花数量极少,有一些收藏在各地博物馆和考古所的元青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出土文物,主要有四个方面:

元 青花穿花凤纹执壶
元 青花穿花凤纹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高二三·五厘米

1.窖藏

新中国成立以后元青花窖藏15处,共出土84件元青花。

  1. 1962年9月江苏丹徒(《江苏丹徒元代窖藏瓷器》,《文物》1982年2期)
  2. 1964年5月河北保定(《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2期)
  3. 1966年4月江苏金坛(《江苏金坛元代青花云龙罐》,《文物》1980年1期)
  4. 1972年4月河北定兴(《河北定兴元代窖藏文物》,《文物》1986年1期)
  5. 1972年10月内蒙林西
  6. 1976年春新疆伊犁霍城(《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出土的元代青花瓷等文物》,《文物》1979年8期)
  7. 1978年4月内蒙赤峰(《内蒙古赤峰大营子元代瓷器窖藏》,《文物》1984第5期)
  8. 1980年内蒙呼和浩特保合少
  9. 1980年11月江西高安(《江西高安县发现元代青花、釉里红等瓷器窖藏》,《文物》1982年4期)
  10. 1984年安徽歙县(《歙县出土两批窖藏元瓷珍品》,《文物》1988年5期)
  11. 1985年5月江苏旬容
  12. 1985年9月江西萍乡(《萍乡市发现元代青花瓷器等窖藏文物》,《江西历史文物》l986年第l期)
  13. 1987年10月浙江杭州(《杭州市发现的元代瓷器窖藏》,《文物》l989年ll期)
  14. 1992年四川三台
  15. 2003年内蒙集宁路(《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瓷器》,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元 青花缠枝牡丹罐故宫博物院藏 高二七·五厘米
元 青花缠枝牡丹罐  故宫博物院藏  高二七·五厘米

2.墓葬

元代墓葬出土不多,元青花多出土在明初墓葬中。共计12处,15件。

  1. 1959年江苏南京沫晟慕萧何月下追韩信瓶(《南京江宁县明沫晟慕清理简报》,《考古》1960年第9期)
  2. 1960年江苏南京中华门外明慕出土元青花大碗(《南京中华门外明慕清理简报》,《考古》1961年9期)
  3. 1970年南京北郊汪兴祖慕高足碗(《南京明汪兴祖慕清理简报》,《考古》l972年4期)
  4. 1971年湖南常德元墓出土元青花盘(李知宴《中国陶瓷珍品集》93图)
  5. 1973年安徽蚌埠明汤和慕青花罐(《明汤和墓清理简报》,《文物》1977年2月)
  6. 1975年江西波阳元青花带坐梅瓶(《江西波阳县出土的元代瓷器》,《考古》1976年ll期)
  7. 1978年浙江杭州至元青白釉观音坐像(《浙江杭州日报》,1979年7月25日)
  8. 1979年江西丰城青花釉里红瓷仓(《江西丰城县发现元代纪年青花釉里红》,《文物》1981年ll期)
  9. 1986年江西上饶青花玉壶春瓶
  10. 1988年江西九江青花双耳连坐香炉(《江西九江又发现元代纪年青花瓷》,《文物》l992年第6期)
元 青花折枝花纹三足炉
元 青花折枝花纹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高一一厘米

3.遗址

只有两处,共4件。

  1. 1965至1972,北京元大都后英房遗址(《北京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考古》1972,年第6期)。
  2. 2004年江苏扬州宋大城遗址。

另有1965至2003年,景德镇考古所在元代窑址和堆积层上发现了许多元青花的残片,但没有完整器。元代堆积层中青花残器仅占0.45%,数量也是十分少的。

元青花 鸳鸯踏荷 “满池娇”梅瓶
元青花 鸳鸯踏荷 “满池娇”梅瓶 【临渊阁】
元青花 鸳鸯踏荷 “满池娇”梅瓶
元青花 鸳鸯踏荷 “满池娇”梅瓶 瓶肩
元青花 鸳鸯踏荷 “满池娇”梅瓶
元青花 鸳鸯踏荷 “满池娇”梅瓶 瓶底

4.传世

传世元青花主要收藏在国外,最为集中的是伊朗的阿迪米尔神庙、土耳其的托普卡普博物馆,共有79件。最具代表性的有元至正二年铭文的一对元青花象耳瓶,收藏在英国的大威德基金会。国内的收藏集中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共有15件。外销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的低档次的小件元青花有将近100件。

由此看来,有关元青花瓷器的存世总最,400件左右应是被多数人接受的观点,其中各地考古所和博物馆收藏300件左右,流散在国内外私人手中的有100件左右。

元 青花荷塘鸳鸯葵瓣口盘
元 青花荷塘鸳鸯葵瓣口盘 故宫博物院藏 高七*三厘米 口径四六*四厘米
元 青花荷塘鸳鸯葵瓣口盘
元 青花荷塘鸳鸯葵瓣口盘

(五)元青花的烧造档次

与明清官窑青花不一样,在景德镇御窑场没有正式成立以前,元青花的烧造活动是根据经费的多少烧制不同档次的瓷器,大抵可分为三类:

  • 第一类:至正型青花是元青花的标准器(最高档次)以外销为主的大型青花,采用波斯进口的钻料。
  • 第二类:国内窖藏和慕葬出上的元青花(中档)一般用国产料,造型中等,泛灰者居多。也有深黑的颜色,显得不干净。5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发现元青花一百余件。造型有玉壶春、花觚、梅瓶等。
  • 第三类:出口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沿海国家的元青花(低档)用灰黑色土青料,均是小件,小盖罐、双系小壶等制作粗糙。过火发黑、欠火发灰。

由于元青花发色品种的复杂多样性和烧制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其个体之间的差异极大,加上绝大多数没有款识,致使仿制品的烧制相对容易。专家们总结出来的落实在文字上的时代特征现在均可仿效,而且仿制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许多仿品不是不到位,而是做的好过了头,比真的元青花还要精美。元代毕竟时间过去了640年,真品是有旧样的,存世数最有限却是客观事实。

元 青花内凸白龙高足杯
元 青花内凸白龙高足杯 故宫博物院藏 高八五厘米
元 青花内凸白龙高足杯
元 青花内凸白龙高足杯

二、元青花鉴定要点

(一)从造型上认识

辨别是否为元青花真器和鉴定其它品种的方法一样,需先看造型,有关元青花的造型,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叶佩兰老师2002年曾著有《元代瓷器》一书,制基本囊括了元青花瓷器的绝大部分造型,传统、平实,没有别出心裁稀奇古怪的造型。器形有大、中、小之分,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有:梅瓶、葫芦瓶、兽耳瓶、四系扁方瓶、大罐、大盘、大碗等,中等大小的有玉壶春瓶、供瓶、蒜头瓶、戟耳瓶、花觚、笔架等。

小件的有小罐、水盂、高足杯、梨式壶、凤流壶、执壶、盘碗等。已发表的这些造型不过20几种,是完全可以记住的:对于那些仿得好的元青花克隆瓷,需要仔细观察其造型线条细微处的变化,起伏与转折是否到位,有无手工立坯或拉坯的痕迹等等。

元 青花云龙纹高足杯
元 青花云龙纹高足杯 故宫博物院藏 高十一·七厘米
元 青花云龙纹高足杯
元 青花云龙纹高足杯

(二)从胎质上认识

胎质的粗细要与元代同时期的其它品种的瓷器相同,不能太细。太细腻多是经过机械球磨所致,当然现代高仿早在90年代已经有将粗细颗粒按比例混合搭配制出仿古瓷胎的技术。但是自然的粗胎与加工的粗胎还是有区别的,需要观看大量的残瓷断面才能正确地分辨清楚。真品胎色灰白,颗粒较粗,大件器物多底部不施釉涩圈砂底,圈足内常见沾砂现象。

火石红色的胎偶有发生,但已经不能作为鉴定依据了,因为早在80初年代已经可以做很像样的火石红了。大罐类底部的涩胎上沾有滴状釉泪,也是元青花较为普遍的现象。玉壶春瓶圈足的圆圈多不规则,留有手工制坯的痕迹。瓶罐内分烧接坯痕明显。

元 青花八卦纹筒炉
元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故宫博物院藏,高9.5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2.5厘米。  炉筒形,方唇,直口,斜壁,口径略大于底径。胎细白。内壁近口缘处、口沿及外壁施釉,釉层温润,微泛白。沿部青料满铺。外壁近口沿处与近底处各绘青花弦纹两道,腹部绘青花八卦纹、仰莲瓣纹。  此器青花发色深暗,铁锈斑突出。仰莲瓣纹的瓣尖较尖,莲瓣互不相连,明显具有元代瓷器上“八大码”的时代特征。
元 青花八卦纹筒炉
元 青花八卦纹筒炉

(三)从青料上认识

元青花的用料情况比较复杂,既有进口的高档青料,也有一般的国产青料,还有民间小窑使用的“土青”,用料的不同直接导致烧出花纹色泽的千差万别。

造型优美气魄宏大的器物不仅花纹满密,而且用上等进口青料绘制,花纹鲜蓝纯净。英国大威德基金会的至正十一年瓶和土耳其托普卡比的收藏代表元青花用料的最高档次。国内窖藏出土的一些中、小件元青花用国产青料,含锰高,蓝中微泛紫红。以北京西直门里后英房出土的元青花花卉出戟觚为代表。最低档次的元青花多出口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国家,有小盘小碟,小调料罐等、形制粗糙,制作草率,釉色灰黄失透,青花晕散,色泽黑灰不爽。

元 青花松竹梅香炉
元 青花松竹梅香炉 故宫博物院藏 高三一七厘米

元青花的鉴定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譬如:元青花瓷器中目前所见画人物故事的图案并不多,大件器皿有人物绘画图案,并且没有争议的,全世界仅有l0件左右。但是目下流通领域中画人物图案的元青花的数量在2000件以上,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多。头脑清醒的人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人物绘画的元青花,是不是现代人所为?如果头脑清醒,即使不懂细节,从逻辑判断上也能避免犯低级错误。

应当说,元青花的辩识在当下还有相当的难度,要花相当的时问到集中收藏真品的地方看真东西,如果你没有亲眼看过、上手摸过30件以上的没有争议、来源可靠、准确无误的元青花标准器,是根本找不到感觉的。对新器与旧器差别的感受力,是在无数次真假对比中产生的,没有这种反复对比就不能发现两者的差距,鉴定也就无从谈起。以发表出来的资料照片为依据去收藏元青花是很危险的,首先,仿者是会按照照片一丝不苟地仿造,当你看到一本书,再照着书中的样子去收购,很有可能就买到了事先做好的高仿品。目前全国据悉已经有收藏大军7000万之众,按图寻宝的人当不在少数。

鉴定元青花瓷器就是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上对器物进行综合分析:综合造型、胎釉、青花、画工各方面的因素,归纳总结、全盘考虑。现在流通市场上三个档次的元青花都有仿品,有的几乎做得天衣无缝,凡是发表过资料照片的器物,其上的特征全可以人为地做出来,像什么“锡光”、“釉泪”、“接坯”“火石红”等等都可做,甚至往胎土里掺粗颗粒,混同旧土,以假当真。所以藏家要特别的小心,有一点儿疑问都要谨慎处之;同一件元青花两拔专家得出相反结论的,对这样的器物最好不要碰,因为这说明此件器物是有争议的,需要专业工作者研究探讨,这种争论和探讨有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最终结论如何,这样没有定论的器物只可用于研究,不宜进行收藏。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