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8400万元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绝对是伪器

作者:画珐琅老人

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笔者一生从事绘画,并致力研究珐琅彩瓷(瓷胎画珐琅)多年。珐琅彩瓷是世界美术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虽距今才两百多年,却存在很多未解之谜。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始终是迷人的。

近期偶从淘宝网购得《清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一书(耿東昇主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通篇图文只介绍一件器物,颇有些“隆重推出”的意思,只是初看之下就觉得器上的绘画不对头,按鉴定专家的行话就是“不开门”。

书中为此器下定论是权威的中、外两专家:耿东昇(中国国家博物舘研究员);朱汤生(苏富比原亚洲区主席,中国古代瓷器及工艺品资深专家) 。

此器现在何处?网上一搜,竟已于2007年8月(《清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一书出版后仅一个月)在中贸圣佳以8400万元天价拍出,位列世界珐琅彩瓷十大拍卖记录,境内瓷器拍卖价格第一。

因不关心拍卖,这消息于我确是迟到的新闻。但此案极具剖析研究的文本价值却不言而喻:灯笼尊是“假”得离谱;下结论为“真”的专家却又是世界顶级的。

现观灯笼尊上的绘画: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画面不美,色彩艳俗,对比过火、调和不足。人物、树、石造型皆看着不顺眼。但这仅是笔者的个人感受,也就是说尚停留在“感觉”层面。

笔者素来不太认同在鉴定中过于强调立足于“感觉”的所谓 “眼学”——凭口感有人爱咖啡,有人爱大蒜,要分出胜负,除非打架。强调“眼学”这恰恰说明鉴者本身尚未提至理性思维,更别说所谓“眼学”保护了多少假鉴定家了。

只能以“理”服人,不可以凭“感觉”服人,唯有把“感觉”上升到理性层面,方可辨论、讨论、进而达到共识。故笔者下文,力图以理性的比对和分析,对灯笼尊的种种疑点作出讨论:

在笔者看来,鉴定珐琅彩须先懂绘画,鉴定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还必须中、西绘画兼修,更需了解乾隆皇帝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懂得他是如何看待中西绘画的。

对待绘画,乾隆骨子里是东方的,他十分重视中国绘画的精髓—笔墨。但他又欣赏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画家带到宫中的“泰西”画风中表现出来的视觉真实。一言以蔽之,乾隆对西法绘画的态度是“欲迎还拒”,迎的是“视觉真实”,拒的是“笔墨全无”。

鉴定乾隆珐琅彩须了解:朗世宁为代表传教士画家为迎合乾隆的东方审美观,是如何“曲意奉承”。他曲的“意”是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画风的“意”,“奉承”的是皇上的审美覌。

更应了解清宫中的画珐琅人,毕竟是他们在具体操作,将乾隆的审美观、绘画观物化为“珐琅彩”。

画珐琅人绘画的特点是:与现代人相比善用毛笔,他们的绘画基础训练走的是“芥子园”式的路子,是用程式来表现物象。程式表达的优点是能烂熟于胸,信手就来;由于长期实践,他们习惯在特殊的绘画介质—光滑而时为弧面的瓷上作画,不会心虚笔“怯”。对“泰西”画法,画珐琅人已掌握简单的明暗法;对焦点透视已较理解,将画稿搬到瓷面上基本不会出错;而人体解剖学因“国情”所限,不可能理解。

造假者绘画的特点是:现代人毛笔已久违,笔力不逮是最大软肋;基础训练不离西法素描,虽竭力掩盖終难免露出“口音”。作画时杂念多多,涂改、硬描难免,“怯”笔时有出现。

以上的理性观念是必备的。因为理解了才能深刻感觉。

奇怪的鼻唇沟

先从画中人物的“鼻唇沟”说起,因这条最直观,明显,对伪器来说也最致命。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灯笼尊上仕女绝非“面容清秀(专家语)”,孩童也绝非“稚气十足(专家语) ”。因为他们都奇怪地拥有一付十分突出显示老相的鼻唇沟!

鼻唇沟,也即通常所称的“法令纹”,在医学美容界被认为是人脸上最易显出衰老的部位。我们不妨来看一下郎世宁在为乾隆皇帝画肖像时是如何对待鼻唇沟的: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朗世宁为乾隆写真均正面采光,尽量减弱明暗在塑形中的作用,将头部结构表现得十分含蓄,突出了五官的刻划,并尽可能不露痕迹地美化乾隆,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不画或尽可能弱化鼻唇沟。

郎世宁画中的乾隆,多么年轻英俊,风流倜傥。乾隆看了当然龙心大悦,称赞有加。清宫如意舘画珐琅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亦步亦趋。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珐琅彩上的仕女、小孩、壮年、老人各色头像都没有鼻唇沟。美女、小孩没鼻唇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原来就没有。令人惊奇的是胡子这么长的男人也没有。不画鼻唇沟可以说是乾隆朝画珐琅人的“潜规则”。

灯笼尊上的仕女、孩童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有鼻唇沟,且十分强烈。仕女已成“老妈”,其中一孩童几乎已成“八戒”。审美还是审丑?专家作何解释?

民国时期有批瓷上画家喜欢画鼻唇沟,但整个味道就不一样了,有一股“民国气”。细说就岔开去了,就此打住。

头像取自民国彩瓷
头像取自民国彩瓷

以上头像取自民国彩瓷

现代头象素描训练的痕迹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还有一个造假的重要证据就是画中人物头像带有现代头像素描训练的痕迹。

当今头像训练都从理解头骨解剖结构始,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头部转折处,以达到立体感;理解头骨结构后即使在头像的明部也能捕捉到微妙的、“吃”在结构上的调子变化而不致画“空”。长期的训练已使造假者养成下意识的习惯

前面所述鼻唇沟其实亦是素描训练不当的后遗症,因为头骨训练后,就是大量的老人头像作业。头骨结构突出、鼻唇沟明显的老人模特儿特受青睞。先入为主,又画多了,易成为下意识,不管对象什么年龄都会按上一副明显的鼻唇沟。

不理解头骨解剖结构、没有经过头骨训练的画珐琅人就绝对不可能如此作画:

结构莫名其妙的仕女内衣领口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左两幅为乾隆珐琅彩真噐上仕女,中间为乾隆粉彩真噐上仕女,右两幅为灯笼尊上仕女。真噐上仕女内衫领口结构明确,款式经典。灯笼尊仕女内衫领口结构含糊,且不知为何种新款?显然是臆造。

不合理的仕女腰间佩玉

真噐上仕女玉佩均系于腰间两侧。灯笼尊上仕女系在中间肚子上,这不仅不美,行动也不便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画上奇石,实为丑石

从画中的树石绘画水平可見造假者对中国画的表现程式、笔墨不理解,未受较长时间传统绘画的基础训练,如临习芥子园等画本;其勾、勒、皴、擦等效果都是描、做出来的。没有书画同源中的笔墨精髓—“写”的特性。对树、石等表现程式不熟悉,又缺乏“多样统一”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的理性认识,还挺自以为是。

请看:上方加上红框的石头一看就是有摹本的,其笔墨虽差强人意,但能感到石的形、质、量。但强接在其余的石头上就显不协调,可谓驴唇不对马嘴。其余石头因勾勒皴擦都不对又不合传统画石程式,其硬度犹如塑料。审美水平浅薄的造假者却自认为可以丢弃传统画石程式,臆造任何奇石了。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令人惊讶的是,专家却如此评价丑石:“图中所绘奇石笔致简洁,墨色层次丰富,色彩浓丽、烘染得法,(无色、也未经烘染啊!–笔者语)绘制技法应是承袭雍正时期的笔意,与清雍正《美人图.赏菊》所谓奇石皴法形状雷同,展现出雍乾时期艺术的渊源关系。”真令人哭笑不得!

笔者解析一下: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暂不论笔墨,通俗点说吧!美人图上奇石是做到了“多样统一”,其石正面的形都基本上逞长方形,且排列有序(统一),但其面积大小不一,形与形的相叠又产生无限丰富的形(变化),所以美。

灯笼尊上的奇石正面的形五花八门、排列无序,只有“多样”而无“”统一“,达不到和谐,所以不美—-丑。

传统的树石、花草、山水等程式其实都蕴含着“多样统一”这一形式美的规律。

难以容忍的笔法

造假者对传统绘画中的“笔墨”尚属无知阶段,但无知者无畏。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从石栏杆上看造假者严重的“怯”笔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造假者心虚笔怯十分明显。其垂直画线马马虎虎,水平方向画线就丑态百出,因水平画线是要在弧形的瓷面上作画,这于造假者十分生疏。选真器上数幅局部图与其比较,更可使造假者原形毕露。

从栏杆柱头绘画看出,画者透視知识水平极低。与画珐琅人所绘器皿所表现出的透视知识水平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欺人的地面处理

传统绘画的地面处理就是:简单、平实。有的干脆空白,或平染稍加皴擦、点苔。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而灯笼尊造假者却臆造出一种奇怪的处理方法: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用单一的花叶纹样不断罗列重复,给人以精描细绘的假象。这对绘画外行特别有欺骗性。其实这最无技术含量,笨工夫而已。

这样处理地面造假者自已也发现:这样画,人似乎有轻功,飘忽在树丛之上。于是又含含糊糊在脚下留些白,权作路面。发现还不行,地面似乎腾空而起,于是在石下偷偷摸摸加了条线:说明地面到此为止,后面的是树丛。造假者还“童心未泯”呐!

造假者如此煞费苦心,就是地面处理不愿采取传统的平染加苔点。为何?造假者这里倒有自知之明:传统绘画中“点”是不易的,它无法藏“拙”啊!

纵观整个画面,造假者从不用“点”。

其实乾隆珐琅彩上是用“点”最多的,“点”法可谓是乾隆珐琅彩绘法的用笔特点之一。也是仿制者的一道“坎”。除传统的苔点外,乾隆珐琅彩还结合明暗发展出一种新的点法,很适合表现树丛,在仕女、山水等题材珐琅彩上常見(見左上角加红框小图)。造假者现成技法为何不用?只怪功力不济啊!

心虚笔僵的蓝料款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乾隆珐琅彩烧制跨时五十四年。其製作数量今仍为未知之谜。从存世之器看,蓝料款系多人书写,水平參差。凡真器书写皆呈坦诚、率真之气。灯笼尊上仿款心虚笔怯,笔划做作、生硬僵直。

蓝料款是非常难写的款,因彩料稠厚,运笔必粘滞,尤其是双方框,要保持横平竖直已是不易,若要外粗内细更是难上加难。真器上写得到位的也不多。

右边两枚真款就做不到外粗内细,但可看到书写者的坦诚,心态放松,笔划就自然,是活的。第一枚真款明显是写料款老手,但显匠气,较易模仿。

伪款有模仿的动机在,脑子发给完成书写动作肌肉的指令是混乱的,书写动作必然变形,写出的笔划就僵硬。笔者用红圈圈出的部位和真款同部位比较,给一个形象的比喻:前者是枯枝,后者是活的枝,有弹性。

综上所述,8400万元天价拍出的《清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彻头彻尾是一件艺术水准低劣的臆造品。

笔者深感珐琅彩的研究现状带有太多的“古玩”基因,而欠缺理性的思辨和严谨的推理。宏大的一个历史、文化、艺术现象单调到一个 “鉴”字,“鉴瓷”又不“研画”,难免闹出笑话。

笔者呼吁,学术界和收藏界有必要为此进行理性的反思。

本人对互联网尚属陌生。拙文欢迎读者、同仁转帖。

笔者准备以《画珐琅老汉》为名在新浪开博。将积年研究珐琅彩心得陆续刊出,力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敬请关注。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