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膽瓶

参考:
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2005-10-23
2005秋季拍卖会
古月轩锦鸡花瓶
LOT号:0188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膽瓶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膽瓶

拍品信息
尺寸 16.5cm
估价 咨 询 价
成交价 RMB  122,408,800HKD  115,480,000USD  14,881,443EUR  12,702,800

著录:Hugh Moss, By Imperial Command, An Introduction to Ch’ing Imperial Painted Enamels, 香港,1976,图版72
《乾隆年制》蓝料款
《佳丽》印
《新枝含浅绿 浅萼散轻红》字
《翠铺》印

说明
来源:伦敦佳士得1975年5月12日,编号158 Roger Lam 藏品

比较:
和绝大多数的珐琅彩绘瓷器一样,此器为乾隆皇帝特别烧制的赏玩器,未见有成对的例子。器形和尺寸一致的珐琅彩花瓶、暂知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品内的清乾隆珐琅彩《福寿万代》图双耳瓶,《清宫中珐琅彩瓷特展》,台北,1992,编号136。同样以锦鸡为题材的珐琅彩瓷瓶则有以下例子:
1.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品的清乾隆珐琅彩锦鸡花石图玉壶春瓶,<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瓷>,香港,1993,图版169及170,
2.伦敦苏富比1971年6月2日,编号263,查尔斯·罗素藏品的清乾隆珐琅彩锦鸡花石图蒜头瓶
3.香港苏富比1997年11月5日,编号1353的清乾隆珐琅彩花卉雉鸡题诗图胆瓶(现玫茵堂藏品)
4.巴黎吉美博物馆的珐琅彩锦鸡图瓶,Soame Jenyns, Later Chinese Procelain, 伦敦,1951,图版LXXVⅢ

乾隆御制琺琅彩“錦雞花石”圖膽瓶

“錦雞花石”圖膽瓶臻於宋代,盛於后世。乾隆對其優雅之形頗為欣賞,曾在詩注中說:“膽瓶、紙槌瓶皆瓶式之最佳者。”據清宮檔案記載,在琺琅彩瓷器上所繪的紋飾題材是要經皇上本人親自挑選裁定並指定專人貢繪的,其中花鳥圖案的等級最高,在花鳥圖案中,又以雉雞和孔雀的題材為極品。

本文原載於《文史參考》2011年第7期(4月上)

4月7日晚,香港蘇富比將舉行“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拍賣會。屆時,在預展中以1.8億港幣預估價傲視群雄的清乾隆御制琺琅彩“古月軒”題詩“錦雞花石”圖膽瓶,能否刷新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將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回首過去的30年,清代瓷器已經逐漸成為藝術市場中最火熱的板塊,而素有“官窯中的官窯”之稱的琺琅彩,更是成為買家競相爭搶的珍品。難怪業界早已有“琺琅彩現,必見天價”的說法。

琺琅彩到底有怎樣顯赫的身世?這隻“錦雞花石”圖膽瓶又有怎樣的故事? 帶著種種疑問和好奇,我們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

神秘的玫茵堂主人

提起玫茵堂,大多數人都覺得很陌生。著名收藏家、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對記者說:“玫茵堂的名字,雖然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但在業界卻向來以收藏等級高而著稱。尤其收藏的中國瓷器,都是各年代的精品。”

玫茵堂主人是瑞士的銀行家Zuellig氏兄弟,他們從上世紀開始涉入收藏領域,如今已建立了海外最優秀的私人中國陶瓷收藏。玫茵堂主人品味超卓,眼光獨到,隻藏歷朝最上乘的珍品。其質臻達連城之璧、量稀若鳳毛麟角。

據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部主管仇國仕介紹,玫茵堂主人不同尋常的收藏品味,與兩個世界聞名的大古董商仇炎之和喬瑟普·艾斯肯納奇(Giuseppe Eskenazi)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仇炎之被譽為全球五大中國古陶瓷收藏家之一,1949年他從上海遷居香港,1967年退休於日內瓦。他的父親就是一名古董商,據說仇先生的辨瓷能力是從小被父親一次次揍出來的。上世紀50年代在香港,仇炎之曾用1000元港幣買下了一隻別人都以為是假貨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結果1980年在蘇富比拍賣時價格為480萬港幣,被譽為收藏界“揀漏”的典范。而玫茵堂主人結識仇炎之時才剛開始收藏,仇炎之不僅賣東西給他,指點他具體買什麼,而且還把自己多年總結的三個基本信條悉數傳授:藏品珍稀,紋飾精致無瑕疵,保存完美。

而另一位古董商艾斯肯納奇,從10年前開始狂購清三代官窯瓷器,有人說中國瓷器在世界拍賣市場上的水漲船高,就與他不無關系。2005年那件震驚世界的元青花鬼谷下山罐,就是被他以大約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競得。而30多年來,艾斯肯納奇一直幫玫茵堂主人“掌眼”,將玫茵堂推向最頂尖的收藏系列。

多年來,玫茵堂主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收藏風格。他不是那種隻盯著拍賣圖錄封面重大拍品的買家,而是那種用心、用腦子買藝術品的買家。他的收藏中既有一些歷朝歷代標志性的代表作品,也有一些不是很貴但品質很高、很特別的作品。

此次香港蘇富比“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也是玫茵堂在世界范圍內的首次專場拍賣,在收藏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預估價最高的中國瓷器

在預展中,這膽瓶就已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1.8億港幣的預估價,已把近年拍賣的所有天價瓷器遠遠甩在了后面。

膽瓶高20.3厘米,主題紋飾繪牡丹、菊花及一對雉雞。雌雄雉雞描繪生動逼真,雄雉雞一足獨立於老枝之上,全身的羽毛鮮艷奪目,色調淡雅的雌雉雞蹲伏於側。瓶頸部題詩“朝朝籠麗月,歲歲佔長春”,詩首尾押“佳麗”、“四時”、“長春”閑章3方,臥足內為“乾隆御制”藍料款,極為少見。

“錦雞花石”圖膽瓶臻於宋代,盛於后世。乾隆對其優雅之形頗為欣賞,曾在詩注中說:“膽瓶、紙槌瓶皆瓶式之最佳者。”據清宮檔案記載,在琺琅彩瓷器上所繪的紋飾題材是要經皇上本人親自挑選裁定並指定專人貢繪的,其中花鳥圖案的等級最高,在花鳥圖案中,又以雉雞和孔雀的題材為極品。

“古月軒”之謎

這隻膽瓶是“玫茵堂”在1997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992萬港幣購得,當時它的名字還是“清乾隆琺琅彩畫鳥紋題詩圖膽瓶”。此次為何冠以“古月軒”呢?

“古月軒”的名字,從民國以來就非常響亮,尤其是民間,一直認為琺琅彩的別號就是“古月軒”,也有人認為“古月軒”是琺琅彩中的極品。

關於“古月軒”的由來,也有多種猜測。近人許之衡著《飲流齋說瓷》一書載有古月軒三說:一謂古月軒屬於乾隆之軒名﹔一謂古月軒系胡姓人,精畫料器,而乾隆御制瓷器仿之也﹔一謂古月軒為清帝軒名,不專署乾隆,歷代精制之品均藏於是軒也。不過這三種說法都沒有証據可以証明。目前存世的清御制琺琅彩器中,也未曾見過一件署名“古月軒”。

馬未都先生認為,琺琅彩是外來文化,那時稱外國人為“胡人”,“胡”拆開就是“古月”兩個字,有可能是文人根據這個杜撰出了古月軒。當然,這也是一種猜測,沒有証據。

三代帝王寵愛於一身

琺琅彩是中國瓷器中的絕世名品,它的正式名稱為“瓷胎畫琺琅”,是由歐洲金屬胎琺琅器發展而來。在眾多古代工藝中,琺琅彩是唯一由皇室壟斷生產,並且僅供皇室使用的瓷器品種。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被鎖在深宮大內,常人無緣一睹真容,直到1914年,才第一次公開展出。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皇帝對琺琅彩瓷藝術不同尋常的喜愛和關注,是清代琺琅彩取得輝煌成就的關鍵。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放海禁,大批歐洲工藝品被各國使節、傳教士帶到中國,色彩艷麗、繪畫精美的琺琅器讓康熙皇帝愛不釋手。據史料記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傳教士洪若翰從寧波往法國寫信,說清王朝朝野上下對遠渡重洋而來的西洋畫琺琅情有獨鐘,要求運更多的琺琅器及琺琅畫來,作為饋贈中國官員的禮品。

很快,康熙皇帝就不滿足於此,他開始命令在宮中效力的傳教士馬國賢和郎世寧嘗試著在中國制作。而兩位洋神父擔心從此“淪為畫琺琅的藝奴”,他們耍了個心眼兒,故意畫的很糟糕,皇上看了連說“夠了”。

康熙皇帝燒制琺琅器的念頭卻並未停止。為此他下令更改了三百年來御用瓷均在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慣例,在內務府造辦處設琺琅作。選取的胎質也不局限於歐洲的銅胎和玻璃胎,而是從最初的金胎、銀胎、宜興紫砂胎,慢慢固定為景德鎮的精細白瓷素胎。

被解運進京的瓷胎,要先送皇帝御前瀏覽,認為質地上好的,再送琺琅作畫彩燒制。那時,造琺琅的彩料全部依賴西方進口,非常珍貴。因此,景德鎮貢上來的瓷胎造型稍不規正、胎質略不潔淨、釉色不瑩潤的都注定要被淘汰出局。選中的素胎上用琺琅料繪上圖案后,在宮中第二次入爐低溫烘烤而成。

康熙時期的琺琅彩,因技術尚未嫻熟,多以色地為主,顏色濃烈鮮艷,圖案有花無鳥,更不見山水人物。所繪花卉以牡丹花最多見,飽滿而富麗堂皇,象征天下富貴的盛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康熙黃地琺琅彩牡丹紋碗、故宮博物院舊藏黃地琺琅彩牡丹碗,就是康熙琺琅彩瓷的典型器物。

真正將琺琅彩本土化的,是雍正皇帝。執政之初,對藝術品鑒賞有極高品味的雍正皇帝就對造辦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改革,並由他最為信賴的十三弟怡親王管理。遺存至今的《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造活計清檔》,詳細記載了每件活計的品名、皇帝的具體要求,甚至由誰拿來,由誰作,由誰領走,都一一記錄在案。比如雍正五年十月二十九日造辦處檔案記載:“先前做過的三足琺琅馬蹄爐與通體花樣對得不准,今改作的四足於通體花樣,其花樣改畫些亦可。”從中不難看出日理萬機的雍正皇帝,對琺琅彩燒造的指導到了怎樣精細的程度。

當時,琺琅料僅僅依賴西洋進口,供不應求,而且顏色單一,隻有七八種,不能滿足瓷繪畫面更多的裝飾要求。自制琺琅料迫在眉睫!琺琅料不同於五彩和粉彩料,琺琅彩中含有“硼”和“砷”等礦物質,而黃色則是“氧化銻”,需要掌握較高的化學知識,故燒造較難。

雍正六年,雍正皇帝正式指定專人負責,撥專款煉制,終於把康熙朝就已經開始醞釀的自制琺琅料研制成功!不僅可以新燒出九種與西洋料相同的顏色,僅自制的材料就達十八種之多,如果把臨時調配出來的中間色加上,最少也有三十多種。

雍正七年,由於造辦處琺琅技術的突破,一種新的在高白如玉的精細白瓷上繪琺琅畫的風格大量出現,多以山水花鳥為主題,由繪畫、詩句、引首、印章、款識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和諧完美。其料彩的表面有玻璃質反光,釉料均凸出底釉約一毫米,有明顯的立體感,手可摸出。用十倍放大鏡可以看出每一片小花、小葉上有極小的開片紋。中國歷史上還不曾有哪一個王朝的瓷繪藝術能像雍正琺琅彩這般粉潤秀雅,鬼斧神工。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3252.41萬港幣成交的題詩過牆梅竹紋盤,就是雍正琺琅彩瓷中最為名貴的品種。

制作完美無瑕的陶瓷是聖人至德的顯現,乾隆皇帝一直以“盛德聖王”而自居。乾隆初年,一批宮廷畫師已經能熟練地掌握畫琺琅的繪畫技巧,產量有所增加,乾隆常於繁忙政務之暇,親臨琺琅作巡視督促。乾隆朝琺琅彩瓷立體造型器物明顯增多,紋飾豐富,動物、山水、人物紋飾較前兩朝數量大增。琺琅彩的繪畫水平極高,大多出自當時的著名畫家,如王原祈、郎世寧、董邦達、金廷標、沈暉、袁瑛、錢維城等。名家的畫稿被畫工精心描繪於琺琅彩瓷器上,故形神兼備,神採不凡。

然而正如《飲流齋說瓷》所雲:“乾隆一朝,為有清極盛時代,亦為一代盛衰之樞紐也。” 乾隆二十一年以后,景德鎮進貢的高檔素胎白瓷越來越少。加之宮廷對琺琅彩燒造的全面壟斷,導致技術失傳。而且燒造琺琅彩費工費時,耗資巨大,逐漸趨向沒落的清王朝自然難以負載。 到乾隆中期以后,曾經風光無限的琺琅彩,就此凋零了。

盛世拍賣 稀世珍藏

在上世紀80年代,清代瓷器不是收藏的主流,當時的收藏觀念,第一陣營當屬宋瓷與明代永宣時期瓷器,第二陣營是元青花。然而30年過后,清宮琺琅彩卻屢屢拍出天價。

清宮琺琅彩的名貴,不僅僅在於它宮廷御制的身份,更主要的是存量有限。根據道光十五年清宮陳設檔記載,琺琅彩瓷僅為418件。乾隆三年,乾隆命令將宮中的琺琅彩瓷器全部配制楠木匣,300年來這批瓷器一直完整保存,現幾乎全部存於台北的故宮博物院,內地僅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天津藝術博物館等有少量收藏。雍正時期的琺琅彩瓷器中,僅有一件畫雉雞牡丹的碗,因為當時拿去照相,而沒有被運走,留在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目前,真正能流通於世的不超過50件,是當年被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時掠走,還有的是當年賞賜給蒙古王公、西藏班禪、達賴等人的。盡管也有專家認為,琺琅彩瓷的數量要遠高於此,清朝時期也難免有因偷盜、變賣而流入民間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此次拍賣的“錦雞花石”圖膽瓶,器形和圖案與之類似的,全世界已知的僅有4件。分別藏於天津藝術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另一件已於2005年被香港大古董商翟建民以1.1548億港元競得。

“清乾隆時期的琺琅彩器值這個價”,採訪時,故宮博物院一位瓷器專家斬釘截鐵地說。當資金變成資本進入藝術品市場的時候,藝術品以后的走向就不僅僅取決於藝術品,而取決於后面的入市者。這隻膽瓶能否創造出新的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讓我們拭目以待。

参考: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2011-04-07
2011年春季拍卖会
「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晚间拍卖会
0015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膽瓶

玫茵堂「锦鸡花三石」图胆瓶
玫茵堂「锦鸡花三石」图胆瓶

尺寸 20.3cm

出版:
康蕊君,,《China.5,000 Years》,古根汉博物馆,纽约,1998年,页129,图5《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年,图版322
康蕊君,,《Orientations》,2009年9月,页98,图2
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53,页217,图18b,以及页278-9

款: 《乾隆年制》蓝料款
题诗:「朝朝笼丽月 岁岁占长春」
印:《佳丽》、《四时》、《长春》

说明:玫茵堂「锦鸡花三石」图胆瓶

康蕊君

胆瓶巧制妙造,刻画细致,属宫廷御瓷中的精品,除两岸故宫博物馆的清宫旧藏外,等级相近之器寥若晨星。与其他北京清宫御制珐琅彩佳器一样,宫廷画师奉命绘制,玫茵堂胆瓶独一无二。即使在两岸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珐琅彩瓷瓶寥寥无几,极为罕稀,且大部份器型较小,鲜及本器之硕。本瓶妙绘锦鸡成双,细笔丝毛,自然生动,绝色渲染,实乃绘图彩瓷中的瑾瑜,空前绝后。

的彩绘铜、瓷及料器。养心殿毗鄰帝王住处,便于圣上直接检察成品。康熙时期,欧洲艺匠进宫谒见,推动珐琅作的成立及新色研发,宫廷御作遂在江西景德镇烧制之白瓷上绘珐琅彩料,制作精致华美的御瓷。作坊临近宫廷画院,中外画师也曾奉命在器上绘图添彩。受西洋画师直接影响,彩瓷绘饰甚具洋风,着重模仿自然,以光影明暗营造质感、深度及透视。胆瓶绘双鸟像真写实,花卉巧添阴影,如明镜涵影,栩栩如生。其写实之风,或受如效力于康雍乾三朝的郎世宁(1688-1766)等西洋宫廷画师影响。

据载,康熙皇帝曾敕郎世宁绘于瓷上,惜成品不传于世;雍正之时,郎世宁曾绘绢本瓷瓶花图多幅;到了乾隆一朝,郎世宁绘有《锦春图》轴,绢本,巧画锦鸡成双,皇帝珍郎世宁画,上钤御玺十一方(图一)。无独有偶,玫茵堂胆与《锦春图》题材相近,同饰锦鸡,也为高宗而制。瓶上画对联,咏赞芳春,延画轴之意,可见郎世宁画风对珐琅彩瓷的影响。

由于北京宫廷作坊没有绘制巨幅作品的必要,第件作品可由单一宫廷画师负责,而非多人分绘一图,御器画展画师个人画风。且珐琅彩料颜色多样,调制分量富弹性,有别于景德镇釉色,不局限于五彩或粉彩色系,成品丰彩多姿。

御制珐琅彩瓷无一不是细腻精美的,但逸品之中,仍有高低上下之别。玫茵堂胆瓶巧画栗色雌鸟伏踞在枝,色近于木,几乎匿藏其间,雄鸟色彩斑驳,伫立枝头,英姿飒爽,默默守护在旁。锦鸡相背,似远还近,不即不离,布局构图之妙,远超寻常园林花鸟。

瓷瓶绘图笔法讲究,布置宽广,背景特意留白,了无边界,犹如水墨手卷,延绵无止。丰色多彩,尤以雄鸟羽翼著色最为明显。初生嫩叶,色与旧叶有别,画师巧以调色,妙添新彩。并施厚彩,以丰质感,是以画鸟爪,矫健有力,绘白蕈,活灵活现。

玫茵堂胆瓶造形流丽大方,长颈,鼓腹,犹如悬胆,故名。北京珐琅御瓷中,相类造形之器寥寥,多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类似胆瓶上绘图饰,均是巧夺天工,推陈出新的。在相近的北京清宫御制珐琅彩胆瓶中,本瓶属较大的一类。台北藏的四件胆瓶,其中两件巧绘花鸟,一绘山水,一绘亭台,详见国立故宫博物院展览《清宫中珐琅彩瓷特展》,台北,1992年,图版127-130(图二);十九世纪末,英国伍斯特皇家瓷器博物馆(Worcester Royal Prcelain Works Museum)藏珐琅彩「花果」图胆瓶一对,与台北花鸟胆瓶十分相似,只欠群鸟,后售于伦敦苏富比1985年6月18日(编号200),图见于《中国陶磁: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东京,1987年,图录232;另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包袱纹胆瓶,见于Xavier Besse,《La Chinese porcelains》,巴黎,2004年,图版54;另有一绘山水图瓶,与台北藏瓶成对,载于朱汤生编,《中国瓷器-庄绍绥收藏》,香港,2009年,图版118。台北故宫藏洋彩绘海鹤胆瓶一对,造形与本品相近,底以蓝料书「乾隆年制」篆款,绘于景德镇,不属珐琅彩之列,详见廖宝秀主编《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台北,2008年,图版44。

乾隆一期,另有三珐琅彩瓶以锦鸡为主要纹饰,器型则较小,画意风格有别于本品。三瓶器身主要部分饰锦鸡成双,情深对望,瓶颈缀边线装饰,笔法与本品大相径庭,明显出自不同画师之手。

其中一器为珐琅彩「锦鸡花石」图蒜头瓶,器身呈梨形,绘图与本拍品十分相近,双鸟栖于同类植物之间,对联印款亦不同,惟布局略异。原为Charles Russell及Barbara Hutton收藏,见R.L.Hobson、Bernard Rackham及William King,《Chinese Ceramics in Private Collections》,伦敦,1931年,彩图28,及伦敦苏富比。

1971年6月2日,编号263(图三)。另一珐琅彩「锦鸡花石」图玉壶春瓶,藏于天津博物馆,绘锦鸡、牡丹、石、果,题诗与本品有别,见于《天津市博艺术物馆彩瓷》,香港,1993年,图版169及170(图四)。第三件为珐琅彩「锦鸡花石」图双耳瓶,双鸟立于蔷薇花石之间,书不同诗文,曾由Roger Lam 收藏,录于Hugh Moss著《By Imperial Command.An Introduction to Ch’ing Imperial painted Enamels》,香港,1976年,图版72,后售于香港苏富比2005年10月23日,编号188(图五)。

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一蒜头瓶,与Charles Russell 及Hutton 藏蒜头瓶相近,只是上绘双鸟并非锦鸡,见Soame Jenyns 著《Later Chinese Porcelain:The Ch’ing Dynasty(1644-1912)》,伦敦,1951年,图版LXXVIII及LXXIX:1。另清宫旧藏珐琅彩花卉蒜头瓶,器身只绘花石,不见鸟踪,现收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详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珐琅彩•粉彩》,香港,1999年,图版23(图六)。

北京清宫御制瓷胎绘彩器,旧称「古月轩」,后据清宫内务府造辦处档案,正名「珐琅彩」。「古月轩」之名,清宫档案无载,其等同「珐琅彩」一说也无据可依。早于五十年前,Soame Jenyns 已提出(前述出处,页85)「古月轩」实乃「珐琅」彩器的误称,署「古月轩」款之器,则多为细小的玻璃或瓷器,以鼻烟壶为主,一般年代较晚,造工差劣。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97年11月5日,编号1353
伦敦Eskenazi Ltd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