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17:39:48 文物天地2017年1期
曹佳欣
佛教艺术品,承载宗教、历史、文化层面的价值与意义,在千余年间,跨越时空的界限,静谧而又坚韧地,将信仰的力量和艺术之美传递给人们。观瞻佛教艺术品的意义,在于悦目后的赏心,在于微笑后的拈花;收藏是一段因缘往复的开始与休止,在物与人,施与受之间,收藏即可成“因”,又可谓“果”。
从2006年“永乐气象”到2016年的“木鱼晓动”,从10件佛像、法器组成的专题板块,到每场百余件宗教题材艺术品组成的拍卖版图,翰海的佛像专场在一春、一秋的更迭中,成就了十年30个专场,2200余件拍品,12.3亿元成交额的拍卖业绩。如果说广征博览,是为着呈现经典与价值,这份初心是开启十年征途的“因”,那么拍卖业绩可算是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的“果”;如果说访珍启秘,是为着传递普罗大众于古文物的恭敬,这份诚意是坚持十年寒暑的“因”,那么于拍场激烈的角逐间,于展场流连的人群中,已见到鉴古明今、慧眼识珍的“果”。拍卖,是一个平台、一种途径;市场,是一个渠道、一种能量。通过拍卖,让市场认知精彩的作品;通过市场,让作品实现内在的价值,在价值呈现与实现的因果中,我们见到了一场场集历史、文化、宗教、艺术、思想传承等多维度的拍卖探索,感受到伫立于佛前的智慧清凉,终于西路十年,初心不变。
自2006秋季“永乐气象—明初宫廷鎏金铜佛像和法器”开始,翰海佛像专场推出的造像精品,年代上迄七八世纪,下至19世纪,风格从印度、蒙古、西藏、内地宫廷到中原地区,每一个时期、每一种风格,都有卓越、精湛的造像艺术品,在拍场上华光闪耀,并形成了拍卖、展览、出版、学术研究为系列的佛教艺术“繁华气象”。
成就“繁华气象”的,是十年不曾间断的耕耘与探索,是每一位委托人与收藏者的支持、参与,是专家、学者的关注、厚爱,也是为这份担当、这份宏愿付出辛勤汗水的每一个人。
2016年秋季拍卖,翰海将举办佛像专场十周年庆典拍卖,回顾十年历程,是为重温曾经的精彩与感动,也是感谢为翰海“佛像十年”付出心血的每一个人。
2006 2007年·菩提主义
佛教艺术品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受到国际藏界重视,但在进入市场初期也曾成为利益角逐的对象。然而,佛教艺术品以她完美的艺术价值、精深的宗教内涵深深吸引着人们,去关注、探究其内在含义,审美、宗教、学术价值成为国际藏家择选佛像艺术品的主流标准。较之海外,国内佛教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显缓。1994年翰海首拍,古董专场上拍两件佛像;1997年尝试单元性拍卖。佛教艺术品逐步迈进拍场,但未成规模,且缺少上乘、高端拍品。2004年秋,翰海于公司十周年拍卖之际,推出多件金铜佛像精品,成交良好。次年,内地金铜佛像拍卖整体表现不俗,翰海秋拍一件高2.05米的明代铜药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成交。
2006年是内地佛教艺术品市场的转折点。香港拍场上“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的惊人成绩,触动内地佛教艺术品市场燃起热潮。北京翰海是年秋拍首次推出佛像艺术品专拍——“永乐气象明初宫廷鎏金铜佛像和法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永宣时期宫廷造像进行专业阐述及探讨,引导藏家清晰认知宫廷造像蕴含的宗教精神和艺术价值,汇集了10件永乐宫廷造像及法器,包括鎏金铜弥勒佛像、鎏金铜羊衔荷花像、鎏金铜金刚铃杵等,俱是永乐宫廷所制的上乘佛像和法器,总成交额达到1475万元。
2007年春拍推出“经辩金铜佛像”专场,77件拍品成交超过80%,成交额高达5381万元。高25厘米的明永乐鎏金文殊菩萨铜像曾为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现场经过长达10分钟的激烈竞争,以1009.12万元成交。另一件珍品明永乐铜鎏金龙王菩萨以604.8万元成交。
是年秋拍,“菩提主义”金铜佛像专拍108件拍品成交84件,成交额7605.1万元。拍卖当日,到场的海内外买家多达六百余人,竞拍十分激烈。专场共推出汉藏交融造像专题、清代宫廷造像专题、永宣宫廷造像专题以及高古佛像专题四部分,也是拍卖中的四个高潮。成交价最高为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保存完整,制作精美,显出很强的宫廷佛像艺术气息,以1568万元成交,实至名归。清代宫廷造像专题中,清乾隆千手观音(图一)工艺精湛,甚为罕见,以459.2万元成交。高古佛像专题,11世纪克什米尔地区的莲花手菩萨以565.6万元成交。此场拍卖呈现出当时国内佛像收藏市场的两个趋势:一是内地宫廷造像的市场行情明显上扬;二是高古造像开始被国内藏家所关注。翰海将高古佛像引入国内拍场,通过艺术史上最为经典的佛教艺术品,展示佛教艺术的历史、文化、思想传承,使人们超越价格,获得“悦目后的赏心、微笑后的拈花”。
2008年·拈花微笑
2008年春拍“拈花微笑”金铜佛像专场143件拍品,质量整齐、主题明确,兼顾学术性与艺术力,秉持对市场独到观瞻与趋势引导,集历史、文化、宗教、艺术、思想传承多维度于一体,传递普罗大众于古文物的恭敬。专场成交额6500余万元,超百万元成交拍品达17件之多,体现出市场和藏家对翰海佛像拍卖的认可。
此场中最为经典者当属13世纪黄铜错金错银错红铜嵌宝石佛本生故事像(图二),堪称世界级顶尖拍品,以806.4万元成交。造像工艺绝美,繁复中极尽细腻,令人叹为观止。中央主尊释迦牟尼佛所占比例较大,主题凸显,背后是大莲瓣形背光,上雕有释迦牟尼像生平故事,以及摩羯鱼、怪兽、金翅鸟等。台座为金刚宝座式,纹饰繁复,在宝座上雕塑与释迦牟尼佛有关造像,最下一层,造像之间用金刚杵间隔,局部嵌松石和珊瑚,制作精美,十分罕见。整体观之流光溢彩,极富感染力。与此风格相类造像在国际市场十分少见,内地博物馆极少收藏,海外仅少数几家博物馆有藏。此像能在国内拍场出现并高价成交,可见翰海佛像拍卖在当时已颇具国际水准。
另一个更具前瞻性的举措,是引入高古造像,7 8世纪斯瓦特式莲花手观音坐像以313.6万元成交。从永宣造像、宫廷造像扩展到造像藝术发展史,翰海不仅在追随市场,更是在解析价值,传播文化。
是年秋拍之前,金融海啸拍岸,艺术品市场热浪减退,整个市场弥漫着一种低落与观望情绪。此阶段后来被形容为“去泡沫化的过程”,自此,划开了精品与流通品在艺术品市场的行情分水岭。“价值收藏”再一次被热议,收藏文物艺术品的价值,一方面是源于艺术品本身的历史、文化、美学内涵,另一方面是收藏本身的审美体验、精神满足以及财富价值。造像艺术品从内涵上,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因此对收藏者也有更高的专业门槛和审美领悟。将佛像、法器等宗教艺术品单独集结成专场,不只在于板块细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术的力量、专业的角度,去解析、阐释和宣传。
秋拍推出两个宗教造像专场:“善乐之邦金铜佛像”和“大势至一中华宗教雕塑艺术瑰宝”,后者是国内首个“中原佛”拍卖专场。两个专场主题明确、选件精良,160余件不同风格造像作品,集大成地体现出藏传及中原造像艺术精粹及其历史、文化、思想内涵。预展及拍卖期间,海内外买家及各方人士纷至沓来,关注人数之众,参与竞投之激烈,在当季拍卖可谓光彩夺目。总成交额6800余万元,在当时金融寒潮的背景下,是非常难得的佳绩。
“善乐之邦”专场近百件拍品以藏传造像为主,专场精品明永乐铜鎏金增禄佛母完美展现出明代宫廷造像的特点,以761.6万元成交。乾隆宫廷的造像极品清乾隆铜鎏金释迦牟尼以571.2万元成交。“大势至”专场收录60余件顶尖级中原地区造像,融合释、道、儒三家经典造像,许多是此前市场从未出现过或存世特别稀少的。一组品相完好、气势超凡的明代铜漆金西方三圣佛(图三),以918.4万元成交。主尊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分居左右,三尊像均品相一流,艺术感染力极强。海外回流的一尊宋元青铜地藏王菩萨以694.4万元成交。
2009年·上善若水
2009年,国家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接近四万亿元的信贷注入经济体。在流动性支持下,中国经济率先回暧。与此同时,流动性引发的资产价格上涨,连锁地影响艺术品的评值标准和成交。春风拂面。2009年春季拍场,在平稳中涌动回暖之势。经历金融寒潮的洗礼,精明的买家,清晰地看到艺术品的核心价值才是市场的“硬通货”。
翰海是年春拍推出两个佛教艺术品专场,“怀抱浮图随身佛”专场是当时国内外佛像艺术品拍卖市场中首次以“随身佛”为主题的专拍,“福田花雨金铜佛像”专场收录70余尊不同时期,印度、尼泊尔、西藏、蒙古以及北京地区汉藏风格造像。其中的亮点是来自英国知名收藏家斯皮尔曼(speelman)家族藏品,包含数尊元明清时期印度、尼泊尔、西藏及中原地区,不同风格的金铜佛像精品。
斯皮尔曼家族收藏在国际拍场可谓声名显赫,2006年的佛像收藏专拍中5件刷新世界范围内金铜佛像成交纪录。此场拍卖触动佛教艺术品投资收藏的热潮,对内地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影响显著。时隔3年,国际知名收藏现身翰海拍场,显示了翰海佛像专拍的实力和知名度,更深层的是,内地拍场的实力、潜能以及市场化成熟度,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艺术品交易的主体实现“版图东移”。
当季,最受瞩目的是明代中原造像铜鎏金青龙护法神立像(图四),高170厘米,铜质精良,鎏金厚重均匀,重380公斤,市场上实属罕见。作为大型浇铸鎏金铜像,此像流动的衣褶、柔顺自然的手指、图案化的铠甲、略微压缩的人体比例,无不透露出精致与细腻。造像气韵生动,品相完好,工艺精湛,代表当时汉地造像最高水准,是明代雕塑艺术经典。拍卖当天从800万元拍至2576万元成交。
佛教造像形态万千,大可齐楼,小至盈寸。小像随身所藏,为个人护身法具。造像形制虽小,却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尊神形象和艺术风格。“随身佛”专场在当时可谓一大创举,是国内外佛像艺术品拍卖市场中首次以“随身佛”为主题的专拍。高度仅为4.5厘米的明永乐铜鎏金上乐金刚为十分罕见的明代永乐宫廷造像,以117.6万元成交。
佛像艺术品如果说造型、风格、体量是其“有形”的存在,文化、历史、宗教就是其“无形”的内涵,其拍卖是在“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通达网络中,高端的展示出造像艺术“有形”的存在,传播的是其深邃的、隐秘的“无形”内涵,而市场在流通中显示出的“有形”价值——“成交价”,潜移默化地影响造像艺术被广泛地关注和真正的认知,这种“无形”的价值如同春雨,润物无声。无论有形的价值和无形的影响力,翰海的佛像拍卖部都可谓勇敢的探索者和积极的实干家。
2009年秋季,翰海迎来成立十五周年庆典。是年秋拍,翰海集萃13件馆藏级造像精品推出“上善若水”宗教艺术专场,为深层次解读造像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每件拍品均邀请专家撰文,详尽论述其价值所在。专场的用心和拍品的经典,吸引了海内外藏家,拍场气氛热烈。高达2.15米的明代毗卢遮那佛拍到了1848万元的高价;17-18世纪弥勒菩萨(图五)是典型的蒙古扎那巴扎尔风格的雕塑作品,人物比例精准,造型优美,整体浇铸,通体镀金,光彩流溢,以1276.8万元成交;14世纪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以1120万元成交。另场“善哉”金铜佛像专场集合102件中原、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区各时期造像代表作品,12 13世纪度母立像以873.6万元成交,超估价十倍。
2010年·水月禅心
2010年,艺术品拍卖市场迎来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实力买家、收藏机构、大资本、收藏群体的构成日益多元化,高端收藏的目标更加追求珍、精、稀,丰沛的资金量和强劲的竞买力,促进艺术品板块价格体系的全线上扬。在成交额增量的背后,是艺术品的量、价齐升,据统计,2010年秋季,全国有204家公司举办了300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文物艺术品存世量和流通量的有限,市场体量和潜能看似的“无限”,意味着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摆在老牌拍卖公司面前的,是夯实品牌价值,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
翰海佛像拍卖此时已成为国内佛像艺术品拍卖的一个品牌专场。是年春、秋两季共推出四个佛像艺术品专场,均主題突出、品质出众,成交额2.42亿元,可谓历年最高。
春拍两个佛像专场为“水月禅心金铜佛像”、“明心见性”
陈国恩珍藏重要明代佛像”。“水月禅心”是一场集合中原、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区各时期造像代表作品的拍卖,推出100多尊宗教雕塑作品,尤以宫廷塑像为突出亮点。专场成交前十名价位均突破百万元,19世纪尼泊尔摩耶夫人造像(图六)以红铜鎏金镶嵌宝石,从500万元拍至1120万元成交。采用黄琍玛材质嵌红铜及宝石的11世纪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作品莲花手观音立像以996.8万元成交。清乾隆宫廷造办处作品成就佛从60万元拍至761.6万元成交,超估价十倍。
“明心见性”是翰海首次推出的私人珍藏佛教艺术专场拍卖。明代造像有着西藏藏传佛教的风格,也将中原传统造像手法融入其中,又加上当时的道教造像兴盛,很多佛教的造像也开始加入了道教的色彩。957.6万元成交的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是明代晚期宫廷或皇家寺院所供奉的佛教造像。高达120厘米的明代木雕漆金韦驮菩萨立像,拍得246.4万元。
秋拍推出“行愿之缘”金铜佛像专场、“皇清气度清代宫廷模式藏传佛教造像”专场。“行愿之缘”专场涵盖高古、藏传、内地宫廷等不同时期、风格的造像精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精神内涵,还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成交价最高为14世纪西藏地区铜鎏金宝冠释迦牟尼造像,是西藏本土艺术吸取汉地、尼泊尔艺术走向成熟时期的佳作,以1064万元成交。
清代宫廷藏传佛教造像成果斐然,留下文物众多,为世人所喜爱珍藏。“皇清气度”专场20件拍品多为清官造像经典之作,拍得出色业绩,4件拍品价超千万元。征集白海外的清康熙大成就者嘎巴拉造像(图七),是一尊标准的清康熙官廷造像,体型高大,约73厘米。大成就者噶巴拉造像发髻高挽,头戴骷髅小冠,皱眉怒目,作忿怒相,头略向左侧,条帛在身后及两臂外侧飘起,有强烈的力感,暗示大成就在力量的强大和思想的空灵,以1792万元成交。清乾隆铜鎏金黄财宝天王造像做工精细,是目前所见到的最大的清代财宝天王造像,以1545.6万元成交。清康熙铜鎏金无量寿佛造像时代风格鲜明,做工精美,品相极佳,流传有绪,以1344万元成交。清康熙铜鎏金绿度母造像为典型的清康熙宫廷造像,以1120万元成交。
2011年·清戒
2011年拍场佳绩连连,仅春拍全国的成交额达到创纪录的428亿元,高价拍品频出,多项纪录被打破。翰海春拍18个专场成交额达到24.5亿元,创翰海历年单场成交额最高。这一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自律”意味着企业要规范经营操作、维护市场秩序,尊重媒体和社会监督。这一公约非常鲜明地体现出,市场繁荣、持续发展的基石是规范、成熟、秩序化的市场运营,企业的“自律”尤为重要。
佛像拍卖作为翰海的品牌专场,不仅以实力、业绩突出于业界,更重要的是以专业、规范为运营之本,建立起品牌的名誉,从而广结善缘,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2011春拍推出“清戒金铜佛像”和“金粟神光”
比利时私人珍藏藏传佛教造像”专场。“清戒”专场集成西藏、内地、尼泊尔、印度等不同地区各时期代表性的宗教艺术作品60余件,体现了造像艺术的历史沿革与地域性传播过程中的风格演变及工艺特征。明代内地汉传佛教造像作品中的代表之作明代准提观音以471.5万元成交,造像尺寸高大,工艺细腻精湛,应为汉地皇家寺院或大型寺庙所供奉。清乾隆自在观音像(图八)以460万元成交,造像具有鲜明的清乾隆宫廷造像艺术风格,最殊胜之处是其选材,身体用红刑玛,莲座用黄琍玛铸造,十分少见。
来自比利时私人藏家十数年来的珍藏的“金粟神光”专场,实现100%成交。此场拍品来源清晰且多有海外出版、展览纪录,20余件拍品涵盖西藏、藏中、扎什伦布寺、尼泊尔、尼藏风格、汉藏等不同風格的金铜佛造像和唐卡。高度仅为12厘米的15世纪西藏智行佛母造像,从90万元拍至437万元。
秋拍两个专场为“色·无常金铜佛像”和“悲智喜合台湾辽楼居私人珍藏重要佛造像”。两场百余件拍品成交达6000余万元。辽楼居30余件拍品均为藏家多年收藏结晶,藏品之精,堪称少见。7-8世纪斯瓦特释迦牟尼像工艺精湛,造像台座中部镌刻藏文铭文,意为“好的,精美的”,以690万元成交。
秋拍为一组造像专门编辑了图录“合悲智行于一体、表华严理事圆融”,此组宋代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图九)为中原地区造像,特别邀请专家撰文,从三大士的艺术特征、时代判断的依据、各自的佛教意涵等方面进行翔实的考据、论证,得出此组“铜镀金三大士像,在现存宋代佛像中,论艺术与工艺、题材与组合、体量与品相,无有出其右者,堪称稀世珍品”。考据之细,仅相类题材造像参阅图就达29幅。最终,这组像拍得690万元。
2012年·明点时分
2012年的艺术品市场年度热词可归纳为“变”。春寒料峭,宏观经济流动性收紧,对艺术品拍卖的连带效应逐渐体现,春拍市场清晰明确地呈现全面回调的趋势。市场成交额环比上年整体大幅下滑,“天价”纪录已鲜见于媒体。行情的不明朗,使藏家普遍出现“惜售”心理,拍品征集艰难。面对市场现状和种种压力,翰海持续稳中求进的路线,积极应对变化。凭着十数年的栉风沐雨,翰海清醒地认识到,应对市场,成交竞赛只是一时之利,坚持专业、严谨、求实的尺度,才能使拍场真实显现当下行情,从而预见未来。
2012年春拍金铜佛像专场以宗教艺术价值与历史传承为主线,推出中原、西藏、印度、尼泊尔、蒙古等不同地区各时期代表性的造像作品,造像年代已上溯至公元10世纪以前。10-11世纪文殊菩萨(图十)以白琍玛为材,造像面部修长圆润,鼻梁挺直,眼睛嵌银,嘴唇嵌铜。略为缺憾的是,头部三角形的三叶冠部分受损,双手及花环局部断裂。然而,正是这些有意或无意的造化,使这件作品锦上添花,呈现如断臂维纳斯一样的“残缺美”,现场从500万元拍至839.5万元成交。明代韦驮菩萨立像具备明代宫廷御用监制作与髹金色漆工艺特征,堪称明代宫廷造像中的木雕翘楚名品,以638.25万元成交。
秋拍推出“明点金铜佛像”、“金粟神光”
比利时私人珍藏佛造像”两个专场,共计130余件。再度推出的比利时私人珍藏专场,35件藏品源自藏家40余年精心积累,来源清晰、出版翔实,包含多件清代宫廷造像精品。拍卖现场座无虚席,获得100%成交率,重要拍品均超过估价多倍成交。原属清官六品佛楼供奉的清乾隆铜泥金白救度佛母(图十一)以1012万元成交,清乾隆乐自在天以448.5万元成交,清代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铸造的护法神立像清乾隆内地宫廷欲帝明王和胜友护法以368万元成交。“明点”专场同样业绩不俗,明代观音菩萨以310.5万元成交。
在此期间,翰海佛像拍卖一直将学术和文化融入品牌的格局,每一季拍卖,从拍品的甄选、专场的组成、图录的编辑,都融入对佛教艺术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的研究,并且积极地参与文化展览、出版、座谈等活动。2009年、2012年,翰海公司佛像部即尚仕雅集公司,先后承办了两届“佛教美学·十月论坛”,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围绕佛教美学的价值,多角度讨论佛教艺术品的宗教、艺术、历史等意义,挖掘佛教美学的魅力和精髓,对于佛教艺术的研究、保护和收藏具有深远影响。自2006年以来,尚仕雅集出版了《明点—佛教艺术珍品撷英》《永乐气象》《盛放莲花历代佛像撷珍》《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等专业图录、出版物十余部。
2013年-金刚花
2013年是艺术品拍卖平稳发展的一年,相对于行情的调整,市场面临的转变更多地体现在结构调整方面。年末,雅昌艺术网发布的年报准确地点明,市场转型的趋势主要在三个方面:市场国际化,收藏观点、收藏品位的转型,以及艺术品交易和藏家更为专业化。
从回望的眼光看,2003年“后非典行情”以来,艺术品市场板块多元化的脚步未曾停滞,品类的丰富与创新,超越行情地成为市场不变的主线。尤其自2012年开始,市场行情、格局深度调整,显著地影响收藏版图的重划。传统版块,可流通精品存世量有限,以及藏家的“惜售”心理,使得拍卖公司竭力抓住已知货源,重复上拍十分常见,作品的沉淀期随之缩短。面对这一现实,拍卖公司或者引入新的拍卖品类,或者从传统门类中细化审美、发现价值。
翰海佛像专场一直坚持专业水准和高端品质,对于造像艺术的学术研究、价值发现与审美推广,更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翰海2013年春拍,“五觉-金铜佛像”专场95件拍品悉数成交,拍卖现场经数次加座仍座无虚席,前来竞买的客户将拍场后区几近站满,每件精品均经过数十轮竞争方可落定。曾属伦敦著名藏家斯皮尔曼家族旧藏的宋代铜鎏金苏频陀尊者(图十二),造像庄严法相,英气凌人,身形魁伟,稠迭的衣褶轻重缓疾,节奏轻快跳跃,若圈圈涟漪环绕在苏频陀光洁的胸前,细节刻画近乎完美的精致与流畅,显示出高超的技法与珍稀的价值,从900万元拍至1978万元成交,赢得满场喝彩。
2013年秋季,下行探底的行情渐趋稳定,市场的调整从价格转入结构。海外拍卖公司开始进驻内地,中国藏家则在海外拍场竞买西方艺术,国际的界限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渐淡化。资源的流动为藏家提供丰富选择,收藏品位和观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秋拍金铜佛像专场延续板块细化、题材突出的专场构成,推出的永宣时期造像精品、清代宫廷造像以及中原佛造像等均受到藏界关注。明永乐内地宫廷增禄佛母以1426万元成交。斯皮尔曼旧藏宋元时期中原地区注荼半托迦尊者(图十三),造像表情威严,细节处理精致娴熟,具有突出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以1150万元成交。
拍场之外,翰海佛像部积极参与、促成公益性的艺术展览、学术研讨等社会文化活动。11月“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举行,展出海内外藏家提供的99件珍贵藏品,时代跨越上千年历史,展览以年代为线索,对各时代佛造像艺术发展状况和风格特点分别进行展示,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佛像艺术发展脉络和清晰的时代与地域风格轮廓。
拍卖提供了一个公开而又高端的交易平台,推动市场去发现价值、提升价值;展览提供了一个开放而又庄重的审美渠道,引导观众去亲近艺术、了解艺术。无论商业还是公益的模式,翰海佛像部一直在努力探索,为佛教艺术而探索。
2014年·金粟神光
2014年是翰海公司成立20周年。20年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从初创到繁荣,在各界的关注、支持与帮助下,翰海不曾间断地开拓与创新,根深蒂固地坚守“文翰咸集、艺海求真”的宗旨,以不懈的努力和不凡的业绩,实现拍卖征途上一个个铭心闪耀的里程碑,将对艺术的真知与珍视,传递给热爱它的人。这一年翰海公司全年上拍各类文物艺术品14000余件,总成交额29.34亿元,多场金铜佛像专场拍卖备受业界瞩目,取得理想业绩,更客观、实际地体现出佛像艺术品收藏的热点和市场行情。
春拍“八风不动金铜造像”专场上拍85件拍品,一尊清乾隆内地宫廷地藏菩萨(图十四)备受关注,此立像为乾隆官造烧古之作,身姿呈现三折枝的动态婉约美感。其姿态斜倚倾立,下裙呈现薄衣贴身的出水动态美感。眼神视角祥和俯垂,右手端起,掌指间流露出执持满结珍宝苗芽的手势;左手下垂,以施予手印捧持着鲜果。造像内部的合金铜质、外部的斑斓烧古技法以及雕凿纹饰的刀工等明证真鉴,处处再現了清代乾隆时期所热衷追寻的仿古造像艺术文化水平。现场从200万元拍至655.5万元成交。
秋拍推出“佛事八年金铜佛像”、“金粟神光-比利时私人珍藏佛造像”两个专场,拍卖现场座无虚席,开场后喜报频传,拍前预估热点往往经过多位买家激烈竞投方能落定。金刚橛是佛教将其吸收以后赋予的名称,表示有如金刚一样的坚硬,可以摧毁一切业障。明永乐内地宫廷金刚橛(图十五)上部为铜鎏金,三棱杵部分为铁铸,局部上金,由于铁金工艺比铜造像难度高,故此类法器造像保存数量很少,即使是在当时宫廷中,这类作品也被视为珍贵法物。金刚橛从200万元拍到了494.5万元成交。金粟神光专场中,14 15世纪释迦牟尼以483万元成交,15世纪尊胜佛母以322万元成交。
2015-2016年·若来若去
2015年春秋两季推出“伏藏”、“若来若去”两个专场。伏藏,藏文意译“埋藏的珍宝”,有经书藏、圣物藏与意识藏。远在法脉不宜延续宣讲的时代,将“宝藏”隐匿,待以时日,传承可再。“伏藏”专场的封面作品,是10世纪克什米尔风格莲花手观音(图十六),此尊观音像净高71厘米,面部俊秀,厚重的身材散发出优雅与力量感。观音左手手持必不可少的莲花茎,这也是莲花手观音的典型造型。然而,除了莲花之外,其左手还持净瓶。10世纪这种立姿双臂观音手持净瓶的情况在克什米尔和藏西地区仅此一例。造像工艺精湛,而且非常重,可能是实心铸造,其念珠与净瓶和主体同时铸造。作为具有重要历史和学术价值的造像精品,以2300万元成交。
“若来若去”意旨面对无常变幻、物聚人散,有任事物当来则来,当去则去,若顺其自然,既能心境坦然。此场中,明代中期汉地造像中的极品明代大势至菩萨(图十七)以1564万元成交,此像用料极精,为多重贵金属合金铜铸造,比例精准,体格宏大,主尊高达80厘米,做工细腻传神。另件造像精品,15世纪西藏智行佛母以586.5万元成交。
2016春拍,“木鱼晓动金铜佛像”专场,推出一尊11世纪后期克什米尔风格合金铜文殊金刚。造像沿袭深受犍陀罗造像艺术影响的前期克什米尔风格,更增添有10-11世纪以来当地工匠自我发展及创新的工艺造型,周身未施以鎏金(俗称热金),其耳面、颈项,以及项链上方之前胸肌肤等处皆以泥金(俗称冷金)涂敷,顶髻与披垂两间头之发辫则以藏青色的石青加绘,显示此造像虽为11世纪古印度西北方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克什米尔地方所造,但依据西藏地方的供奉习俗以及于面部涂金、发色涂青的独有佛像处理方式,可知作品为产自克什米尔并曾受供奉于雪域西藏的传世之作。此像从120万拍至391万元成交。
十年来,翰海佛像专拍以精珍艺术品与专业理念,推动藏界真正认知佛像艺术的内涵及价值,重视学术研究与市场的互动,秉持诚信理念,以前瞻视角结合专业经营,去深层次发掘和推广佛教艺术品。回顾过去,能够呈现的是事与物,而成就这一切的,是为之付出心血的每一个人。十年回顾,是为纪念,亦为感谢,同时也在迎接新的开端,2016年秋拍推出佛像十年庆典之作——“西路十年金铜佛像”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