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馆的气氛热烈而庄严,它以金、红、黑三色为基本色调,以佛教艺术中常用的莲瓣形做隔墙,石窟寺中的佛龛做壁橱,以及露置的陈列形式,使人有流连于石窟寺的特殊感受。640平方米展厅中的120余件展品上起战国、下至明代,体现出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整个展室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佛像雕塑艺术,从北魏佛像的飘逸俊秀、到北齐和隋代佛像的优雅洗练、生动传神;从形态丰满、姿态优美的唐代造像到清新秀丽、富有世俗情态的宋代菩萨像,观众可以体察到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最终与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战国秦汉时期的雕塑 (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
商周时代工艺美术雕刻品的制作已相当广泛。作为独立的雕塑艺术门类的形成,是在秦汉时期。秦始皇兵马俑、两汉的陵墓石雕和各种表现社会生活的俑像,是中国早期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西汉陶俑塑造运用概括的手法和简练的技巧,使俑像具有质朴的美。东汉俑像颇具写实特色,并且在人物情态方面,更为生动传神。动物的塑造富有生气,甚至采用了夸张的手法(馆内资料)。
魏晋南北朝隋代的雕塑 (公元220年–公元618年)
佛教于两汉之际自古印度和中亚传至中国,凭教义和佛像传教,早期又称像教。十六国时期的鎏金造像是现存最早有纪年铭的遗物。北魏前期的佛像受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深目高鼻,体型魁梧。北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崇信佛教,加之南北艺术的融合,出现了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形象。东魏承北魏清瘦的遗风,造像衲衣贴体,而褶襞的处理则较为简洁。西魏造像面相丰圆,体躯壮实,褶襞稠密。北齐造像身材修长而优美,衣着轻柔线条简洁,谧宁凝思的情态成为当时典型的风格。隋代佛像雕塑,基本上是北齐风格的延续(馆内资料)。
唐五代时期的雕塑 (公元618年–公元960年)
宋元明时期的雕塑 (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