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 趟佯历史长廊 :上海博物馆 (8) 中国古代雕塑馆

中国古代雕塑馆的气氛热烈而庄严,它以金、红、黑三色为基本色调,以佛教艺术中常用的莲瓣形做隔墙,石窟寺中的佛龛做壁橱,以及露置的陈列形式,使人有流连于石窟寺的特殊感受。640平方米展厅中的120余件展品上起战国、下至明代,体现出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整个展室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佛像雕塑艺术,从北魏佛像的飘逸俊秀、到北齐和隋代佛像的优雅洗练、生动传神;从形态丰满、姿态优美的唐代造像到清新秀丽、富有世俗情态的宋代菩萨像,观众可以体察到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最终与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上海博物馆 (8) 中国古代雕塑馆
上海博物馆  中国古代雕塑馆

战国秦汉时期的雕塑 (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

商周时代工艺美术雕刻品的制作已相当广泛。作为独立的雕塑艺术门类的形成,是在秦汉时期。秦始皇兵马俑、两汉的陵墓石雕和各种表现社会生活的俑像,是中国早期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西汉陶俑塑造运用概括的手法和简练的技巧,使俑像具有质朴的美。东汉俑像颇具写实特色,并且在人物情态方面,更为生动传神。动物的塑造富有生气,甚至采用了夸张的手法(馆内资料)。

魏晋南北朝隋代的雕塑 (公元220年–公元618年)

佛教于两汉之际自古印度和中亚传至中国,凭教义和佛像传教,早期又称像教。十六国时期的鎏金造像是现存最早有纪年铭的遗物。北魏前期的佛像受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深目高鼻,体型魁梧。北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崇信佛教,加之南北艺术的融合,出现了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形象。东魏承北魏清瘦的遗风,造像衲衣贴体,而褶襞的处理则较为简洁。西魏造像面相丰圆,体躯壮实,褶襞稠密。北齐造像身材修长而优美,衣着轻柔线条简洁,谧宁凝思的情态成为当时典型的风格。隋代佛像雕塑,基本上是北齐风格的延续(馆内资料)。

唐五代时期的雕塑  (公元618年–公元960年)

唐五代时期的雕塑 (公元618年--公元960年) 唐代文明,极为昌盛。雕塑崇尚写实,各种俑像具有准确的形貌和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许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卓越之作。佛像雕塑更刻意追求形体的完美,神情端庄,亲切慈悲;菩萨体态优雅,肌肤匀称。许多雕像力求刻画出佛家超度众生的情态,从而愈益世俗化(馆内资料)。

唐代文明,极为昌盛。雕塑崇尚写实,各种俑像具有准确的形貌和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许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卓越之作。佛像雕塑更刻意追求形体的完美,神情端庄,亲切慈悲;菩萨体态优雅,肌肤匀称。许多雕像力求刻画出佛家超度众生的情态,从而愈益世俗化(馆内资料)。

宋元明时期的雕塑 (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

宋元明时期的雕塑 (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 宋代佛教造像更注重于世俗的形体之美。多以现实生活中人物为原型,风格清新。北方辽金进犯中原,至宋室偏安江南,社会极不安定,雕塑艺术的发展比较缓慢。辽金造像健壮俊强,富有民族特色。元明之后,佛教艺术倾向于形式主义,陈陈相因,创意的作品已很少见。陵墓雕刻和俑像也多为沿袭雷同之作(馆内资料)。

宋代佛教造像更注重于世俗的形体之美。多以现实生活中人物为原型,风格清新。北方辽金进犯中原,至宋室偏安江南,社会极不安定,雕塑艺术的发展比较缓慢。辽金造像健壮俊强,富有民族特色。元明之后,佛教艺术倾向于形式主义,陈陈相因,创意的作品已很少见。陵墓雕刻和俑像也多为沿袭雷同之作(馆内资料)。

 

抚琴俑(东汉) 东汉音乐俑,整体造型概括洗练,表情生动自然,尤其是那眉飞眼笑的形态,把陶醉在乐曲声中而自得其乐的古乐演奏者,刻画得维妙维肖,极其传神。
抚琴俑(东汉)
东汉音乐俑,整体造型概括洗练,表情生动自然,尤其是那眉飞眼笑的形态,把陶醉在乐曲声中而自得其乐的古乐演奏者,刻画得维妙维肖,极其传神。

战国 彩绘木俑战国 彩绘木俑

 

菩萨彩绘木像 金(1115-1234)
菩萨彩绘木像 金(1115-1234)

 

菩萨彩绘木像 金(1115-1234)
菩萨彩绘木像 金(1115-1234)
菩萨彩绘木像 金(1115-1234)
菩萨彩绘木像 金(1115-1234)

 

菩萨漆金彩绘木像 宋 此像原出山西境内,是宋代菩萨像的代表作。其全身漆金绘彩,面目丰腴,双眼凝视,神态安祥;身着偏衫,下着长裙。菩萨头带宝冠,袒露右胸,华美之饰物佩于前胸,衣带分披垂落,面容端丽,表情温存娴静。右腿支起,右手搁置膝上;左腿盘与身前,为游戏坐。这种随意安坐,舒坦自在的坐式,显然是更接近世俗化的一种表现。
菩萨漆金彩绘木像 宋
此像原出山西境内,是宋代菩萨像的代表作。其全身漆金绘彩,面目丰腴,双眼凝视,神态安祥;身着偏衫,下着长裙。菩萨头带宝冠,袒露右胸,华美之饰物佩于前胸,衣带分披垂落,面容端丽,表情温存娴静。右腿支起,右手搁置膝上;左腿盘与身前,为游戏坐。这种随意安坐,舒坦自在的坐式,显然是更接近世俗化的一种表现。
菩萨漆金彩绘木像 宋 此像原出山西境内,是宋代菩萨像的代表作。其全身漆金绘彩,面目丰腴,双眼凝视,神态安祥;身着偏衫,下着长裙。菩萨头带宝冠,袒露右胸,华美之饰物佩于前胸,衣带分披垂落,面容端丽,表情温存娴静。右腿支起,右手搁置膝上;左腿盘与身前,为游戏坐。这种随意安坐,舒坦自在的坐式,显然是更接近世俗化的一种表现。
菩萨漆金彩绘木像 宋
此像原出山西境内,是宋代菩萨像的代表作。其全身漆金绘彩,面目丰腴,双眼凝视,神态安祥;身着偏衫,下着长裙。菩萨头带宝冠,袒露右胸,华美之饰物佩于前胸,衣带分披垂落,面容端丽,表情温存娴静。右腿支起,右手搁置膝上;左腿盘与身前,为游戏坐。这种随意安坐,舒坦自在的坐式,显然是更接近世俗化的一种表现。
迦叶石像 阿难石像 宋(公元960-1279)
迦叶石像 阿难石像 宋(公元960-1279)迦叶、阿难石像,迦叶、阿难,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中最闻名的两位,号称“头陀第一”和“多闻第一”,经常被配置在佛像的两侧。这两尊像迦叶目光左视,双手作揖,赤足立于莲花座上。阿难则光头,手持念珠,双手交互,面向右侧。两人似乎正在亲切地交谈,神态表情极为生动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迦叶石像 阿难石像 宋(公元960-1279)
迦叶石像 阿难石像 宋(公元960-1279)迦叶、阿难石像,迦叶、阿难,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中最闻名的两位,号称“头陀第一”和“多闻第一”,经常被配置在佛像的两侧。这两尊像迦叶目光左视,双手作揖,赤足立于莲花座上。阿难则光头,手持念珠,双手交互,面向右侧。两人似乎正在亲切地交谈,神态表情极为生动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陶狗 东汉(公元25-220)
陶狗 东汉(公元25-220)
大日遍照鎏金铜像 大理国盛明二年 高48厘米 铜像表层鎏金,并髹有红漆。身着袈裟,右袒。佛像螺发肉髻,上饰两颗绿松石,额间饰有红珊瑚,两耳有圆形饰物。佛像表情恬静安详,结跏趺坐,右臂戴臂钏,右手作触地印,左手结定印。像内体中空,内腔中铸有梵汉合体的铭文,还有大理国盛明二年造像题记:“时盛明二年岁次癸未孟春正月十五日,敬造金铜像大日遍照一身座,资为造像施主彦贲张兴明、枚瑜领逾城娘、三男等,当愿三身成就,四智圆明,世世无障恼之忧,劫劫免轮回之苦,千生父母、万劫怨家早出盖缠,蒙证佛果;次愿三界穷而福田无尽,四空竭而财法未消,发结十地之比日,同圆三身之妙果。” 云南佛教造像主要是大日如来像和观音菩萨像两种,大日如来又被称为大日遍照,观音菩萨像则称为阿嵯耶像。这件大日如来像其身体内部有大理国盛明二年的纪年明确纪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云南佛像的特征往往是小型的,鲜有如此件般大体型的造像。
大日遍照鎏金铜像
大理国盛明二年
高48厘米
铜像表层鎏金,并髹有红漆。身着袈裟,右袒。佛像螺发肉髻,上饰两颗绿松石,额间饰有红珊瑚,两耳有圆形饰物。佛像表情恬静安详,结跏趺坐,右臂戴臂钏,右手作触地印,左手结定印。像内体中空,内腔中铸有梵汉合体的铭文,还有大理国盛明二年造像题记:“时盛明二年岁次癸未孟春正月十五日,敬造金铜像大日遍照一身座,资为造像施主彦贲张兴明、枚瑜领逾城娘、三男等,当愿三身成就,四智圆明,世世无障恼之忧,劫劫免轮回之苦,千生父母、万劫怨家早出盖缠,蒙证佛果;次愿三界穷而福田无尽,四空竭而财法未消,发结十地之比日,同圆三身之妙果。”
云南佛教造像主要是大日如来像和观音菩萨像两种,大日如来又被称为大日遍照,观音菩萨像则称为阿嵯耶像。这件大日如来像其身体内部有大理国盛明二年的纪年明确纪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云南佛像的特征往往是小型的,鲜有如此件般大体型的造像。

 

菩萨彩绘泥塑像 宋 此尊菩萨面容丰腴椭圆秀美,姿态优雅,身穿小短袖衫,胸饰华丽璎珞。佛教传入中国,不断的汉化、世俗化,到了宋代以后,造像基本已融入世俗化的生活中,菩萨形象婀娜多姿,就像是宋代美少妇一般。
菩萨彩绘泥塑像 宋
此尊菩萨面容丰腴椭圆秀美,姿态优雅,身穿小短袖衫,胸饰华丽璎珞。佛教传入中国,不断的汉化、世俗化,到了宋代以后,造像基本已融入世俗化的生活中,菩萨形象婀娜多姿,就像是宋代美少妇一般。

 

宋 公元960--1279年 太子石像 宋代的太子石像,太子指的是释迦牟尼佛祖,因为他出生时便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相传太子是从母亲摩耶夫人的肋下出生,出生后立即可以行走。他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脚下步步生莲。之后站定,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叫一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天上出现九条龙为他洒水。
宋 公元960–1279年 太子石像 宋代的太子石像,太子指的是释迦牟尼佛祖,因为他出生时便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相传太子是从母亲摩耶夫人的肋下出生,出生后立即可以行走。他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脚下步步生莲。之后站定,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叫一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天上出现九条龙为他洒水。
宋 公元960--1279年 太子石像 宋代的太子石像,太子指的是释迦牟尼佛祖,因为他出生时便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相传太子是从母亲摩耶夫人的肋下出生,出生后立即可以行走。他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脚下步步生莲。之后站定,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叫一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天上出现九条龙为他洒水。
宋 公元960–1279年 太子石像 宋代的太子石像,太子指的是释迦牟尼佛祖,因为他出生时便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相传太子是从母亲摩耶夫人的肋下出生,出生后立即可以行走。他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脚下步步生莲。之后站定,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叫一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天上出现九条龙为他洒水。

 

乐伎石像 五代 此系古塔壁面浮雕残石。三乐舞伎形态各异:中击鼓、右吹笙、左起舞。雕刻者对乐伎的动态节奏,对舞伎的优美舞姿,都作了逼真的刻划。整个作品,手法洗练,质朴无华,生活气息浓郁,于含蓄中洋溢着欢乐气氛。
乐伎石像 五代
此系古塔壁面浮雕残石。三乐舞伎形态各异:中击鼓、右吹笙、左起舞。雕刻者对乐伎的动态节奏,对舞伎的优美舞姿,都作了逼真的刻划。整个作品,手法洗练,质朴无华,生活气息浓郁,于含蓄中洋溢着欢乐气氛。
乐伎石像 五代 此系古塔壁面浮雕残石。三乐舞伎形态各异:中击鼓、右吹笙、左起舞。雕刻者对乐伎的动态节奏,对舞伎的优美舞姿,都作了逼真的刻划。整个作品,手法洗练,质朴无华,生活气息浓郁,于含蓄中洋溢着欢乐气氛。
乐伎石像 五代
此系古塔壁面浮雕残石。三乐舞伎形态各异:中击鼓、右吹笙、左起舞。雕刻者对乐伎的动态节奏,对舞伎的优美舞姿,都作了逼真的刻划。整个作品,手法洗练,质朴无华,生活气息浓郁,于含蓄中洋溢着欢乐气氛。
南唐保大元年  陶侍文史俑  / 陶侍女佣
南唐保大元年  陶侍文史俑  / 陶侍女佣
陶仕女彩绘俑 唐
陶仕女彩绘俑 唐

 

陶彩绘骑马俑 唐
陶彩绘骑马俑 唐
菩萨白石立像 隋 这尊隋代菩萨塑像头与手皆残,形体比例均匀,体态健美,披巾带璎珞、项圈,繁缛豪华,腰间还佩带组佩,下着长裙,躯体婀娜多姿,虽然没有头,但是仍具有艺术魅力。
菩萨白石立像 隋
这尊隋代菩萨塑像头与手皆残,形体比例均匀,体态健美,披巾带璎珞、项圈,繁缛豪华,腰间还佩带组佩,下着长裙,躯体婀娜多姿,虽然没有头,但是仍具有艺术魅力。
菩萨白石立像 隋 这尊隋代菩萨塑像头与手皆残,形体比例均匀,体态健美,披巾带璎珞、项圈,繁缛豪华,腰间还佩带组佩,下着长裙,躯体婀娜多姿,虽然没有头,但是仍具有艺术魅力。
菩萨白石立像 隋
这尊隋代菩萨塑像头与手皆残,形体比例均匀,体态健美,披巾带璎珞、项圈,繁缛豪华,腰间还佩带组佩,下着长裙,躯体婀娜多姿,虽然没有头,但是仍具有艺术魅力。
佛石雕头像 唐(公元618-907)
佛石雕头像 唐(公元618-907)
天王石雕头像 唐
天王石雕头像 唐
天王石雕头像 唐
天王石雕头像 唐

 

天王石雕头像 唐 天王石雕头像 唐 佛石雕头像 唐(公元618-907)
天王石雕头像 唐 天王石雕头像 唐 佛石雕头像 唐(公元618-907)
佛石雕头像 唐(公元618-907)天王石雕头像 唐 天王石雕头像 唐
佛石雕头像 唐(公元618-907)天王石雕头像 唐 天王石雕头像 唐
文殊菩萨石像 唐
文殊菩萨石像 唐唐代文殊菩萨骑狮石像留存较少。借展的文殊菩萨头戴花幔冠,高挽发髻,脸形丰满、弯眉,眼梢上吊,鼻正,嘴小,十分端丽秀美。菩萨肩披帔帛,佩饰璎珞,内着束带僧祗支,右手残损,左手抚膝,结跏趺坐于仰莲圆座上;圆座置于狮背之上。狮子的大体造型和佩饰以及左侧高浮雕的狮毛表现,确认造像为文殊菩萨骑狮像。在故宫博物院留存的240多件河北曲阳造像精品中,文殊菩萨骑狮像仅此一件。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