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青釉褐斑瓶 元 (公元1271-1368)
在龙泉窑青釉上点加褐斑的装饰始见于元代。从传世品看,彩斑主要饰在制作颇精的小件,如瓶、碗、杯类器物上,高大制品上少见褐斑,而此瓶则为特殊的一例。
龙泉窑青釉露胎贴花云凤纹盘 元 (公元1271-1368)
高3.2厘米,口径16.7厘米,足径3.8厘米。此盘折沿呈菊瓣形,浅腹平底,浅圈足,形制精巧。
通体釉色青翠碧绿,釉面滋润匀厚。器内露胎纹样贴花而成,内底心为一朵菊纹,四周饰呈对称布局的凤纹与云纹,图案微凸于器表,具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纹样 无釉处利用贴花胎中的含铁量与烧成最后階段的一定量的氧结合。经两次氧化后呈现出三氧化二铁的红褐色泽,与龙泉窑瓷器的青翠釉色相映生辉。
据考元龙泉露胎贴花工艺应是受垫饼的启示产生的,传世所见露胎贴花主要装饰在制作精良的折沿浅平盘内,多作陈设瓷。
通体釉色青翠碧绿,釉面滋润匀厚。器内露胎纹样贴花而成,内底心为一朵菊纹,四周饰呈对称布局的凤纹与云纹,图案微凸于器表,具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纹样 无釉处利用贴花胎中的含铁量与烧成最后階段的一定量的氧结合。经两次氧化后呈现出三氧化二铁的红褐色泽,与龙泉窑瓷器的青翠釉色相映生辉。
据考元龙泉露胎贴花工艺应是受垫饼的启示产生的,传世所见露胎贴花主要装饰在制作精良的折沿浅平盘内,多作陈设瓷。
龙泉窑青釉堆塑龙缽 元 (公元1271-1368)
高17厘米,口径19.7厘米,足径6厘米。大口微侈,上腹外鼓,至底渐收呈小圈足,为元代龙泉窑流行的钵式。器内底堆塑一条升龙,作从海中飞跃腾起状, 形象威猛生动,龙中空,与圈足底中心圆孔贯通,形制新颖独特,传世罕见。器外壁刻划瘦长莲瓣纹,这种纹样在南宋至元代的龙泉碗、盘、钵类器上甚为流行。通 体施青釉,釉面呈失透状,其上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斑痕,这是由于烧成温度尚未达到需要的高度产生的浮濁现象所致。
钧窑天蓝釉八角龙把杯 金 (公元1115-1234)
杯高5.1厘米,口径10.3—8.2厘米。杯作八角形,直口,浅腹略鼓,腹以下渐收,平底。一侧附一环形把,把上塑龙首。胎质紧密。器内外施天蓝釉,釉色乳浊失透。口沿釉薄,下腹部及底露胎。此杯造型特殊,制作精巧,为钧窑中的少见之作。
钧窑天蓝釉红斑碗 金 (公元1115-1234)
碗大口微敛,圈足稍高,器内外施天蓝釉,釉面有不规则红斑数块,釉色莹润,釉面肥厚,有气泡、纹片,口沿釉厚处微露胎褐色,天蓝釉与红斑相映成趣。
钧窑月白釉荷叶盖罐 金-元初 (公元1115-1300)
外敷浅青白釉,烧成后色泽淡雅,又称“月白”,腹下部及足露胎。敛口,鼓腹,圈足,卷边荷叶形盖,叶沿和叶中心微露黄褐色胎。叶盖造型自然轻巧,罐身丰满敦厚,相映成趣。
钧窑天蓝釉方瓶 元(公元1271-1368)
高29.4厘米,口径7厘米。通体呈方形,平沿外折,颈腹呈弧线形相连而成,下腹外鼓,至底内收,附台阶状方足,足外撇,形制凝重新颖,传世颇为少见。胎 骨厚重,尤以底部为甚。通体除足端处无釉外,余皆施天蓝釉,釉面光亮凝厚,有密集的气泡和开片。器底胎釉交接处釉呈垂流状,器身折楞釉薄处微显胎褐色。这 类在器底部亦施釉的钧窑器在元代并不多见,当为传世元代钧窑器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