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有与玻璃相类似的某些物理与化学性质,一般以长石、石英、粘土等为原料。亦作 、油、锈、 砷 ,又称油水、釉汁、锈浆、釉药或垩泽。商代原始瓷器上已使用。釉的化学组成为氧代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经温式球磨调成油浆,用浸、喷、浇、荡等方法施于坯体表面焙烧而成。由于所含金属氧化物的不同,以及烧成气氛的各异,釉色有青、黑、绿、黄、红、蓝、紫等(白釉实是无色透明釉)。瓷器上釉不仅可使表面光洁,防止对液体、气体的吸收,提高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而且以各种釉色作为洪托,使瓷器器皿除实用外, 更具观赏性,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我国瓷器生产源远流长,不同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由于装烧和施釉工艺的差异,各具自己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以这种特征反映在釉彩上便形成许多釉彩品种,如青瓷、白瓷、青白瓷、青花、釉里红……等等。
不同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生产出的瓷器产品,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釉彩品种,我们便可以比较准确地判定某一瓷器为何时何地的产品。因此,了解瓷器的釉彩品种,对于瓷器的鉴定,如断代和辨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釉彩的种类很多,每个种类当中又有许多品种,主要有:
- 釉上彩 其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珐琅彩等。
- 釉下彩 其品种有青釉褐绿彩、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 青 釉 主要品种有粉青、梅子青等。
- 白 釉 主要品种有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釉等。
- 黑 釉 主要品种有兔毫釉、油滴等。
- 红 釉 又分铜红釉和铁红釉两类。铜红釉的主要品种有鲜红、朗窑红、豇豆红、宝石 红、釉里红等。铁红釉的主要品种有矾红、珊瑚红等。
- 黄 釉 主要品种有娇黄、姜黄、蜜蜡黄、蛋黄等。
- 低温釉 主要品种有胭脂红、孔雀绿等。
- 结晶釉 主要品种有鳝鱼黄、茶叶末等。
- 此外还有酒蓝、茄皮紫等。
釉上彩: 鬥彩、五彩、粉彩、素三彩、琺瑯彩
指在已燒好的素器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600—900℃的溫度烘烤而成,因彩繪在釉上,故名。最早見於宋代,明清景德鎮窯釉上彩廣泛應用,品種有鬥彩、五彩、粉彩、琺瑯彩等。



釉下彩: 青花、釉裡紅、青釉褐绿彩、釉下三彩、釉下五彩
指在胎體上彩繪之後,再罩上一層無色透明釉,入窯經高溫(1300℃左右)一次燒成,因彩繪在釉下,故名。釉下彩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青釉褐綠色彩繪瓷器,元代景德鎮窯的青花、釉裡紅瓷,使釉下彩工藝更臻完美,明清兩代青花成為瓷器生產的主流。

青釉
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釉中含有<1%~2.5%範圍的鐵量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焙燒,便呈現青色,故名。商周原始青瓷是青釉的始創期,漢代趨於成熟,宋代達於高峰,出現了粉青、梅子青等名貴品種。

尺寸 高3.4公分 口徑12.4公分 底徑9.0公分 時代 南宋-元 西元13-14世紀 說明: 花口洗,模製成形,周壁分八瓣,平底無足,底面微凹。全器採滿釉支燒法燒製,通體施青釉,釉色灰青。口下有拭釉及鑲嵌痕跡,口沿釉薄處,現出褐色邊。釉面滿佈棕色紋片,底面沿邊排佈六枚支釘,支痕中露出深灰色的胎體。器形及支燒點的特徵與浙江省杭州市老虎洞窯址出土的殘件標本類似,清宮傳世以此類作品居多,例如原藏另一件青瓷花式洗(故瓷017149)即為同類例證。這類器形周壁有八、九、十瓣不同的變化,以八瓣最為常見。



白釉
釉料中的含鐵量降低到0.75%以下,施於潔白的瓷胎上,入窯經高溫燒制,就會產生白釉。大陸目前所見最早的白釉,是東漢墓葬出土的白瓷。唐代邢窯白瓷、宋代定窯白瓷、元代景德鎮窯卵白釉、明代永樂甜白釉、明清德化窯象牙白釉等都是有名的白釉品種。



黑釉
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釉中含有5%以上的鐵量在高溫中焙燒,便呈現黑色,故名。東漢時早期越窯已燒制出黑釉,但黑釉不純。東晉到南朝初的浙江德清窯,燒制的黑釉瓷釉面光澤,色黑如漆。唐宋時期由於飲茶的盛行,黑釉茶盞風靡一時,把黑釉瓷的製作推向新水平,成為大陸傳統的瓷器品種之一。

紅釉
釉料以銅為主要著色元素,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焙燒,便呈現紅色,故名。宋代鈞窯、元明清景德鎮窯釉裡紅、鮮紅、郎窯紅、豇豆紅等,都是銅紅釉的名貴品種。


青白釉
又稱影青。以含鐵量很低的氧化鐵為著色元素,釉色介於青白二色之間,白中泛青,青中有白,故名。宋代景德鎮窯始燒,胎質潔白細膩,刻、印暗花。安徽、福建、湖北等地瓷窯亦都有燒制,形成南方「青白瓷系」。

卵白釉
釉呈失透狀,色白微青,好似鵝卵色澤,故名,元代景德鎮窯始燒,元代軍事機關樞密院在景德鎮訂燒的卵白釉瓷,在印花花卉間印有對稱的「樞府」二字款,故又稱「樞腐瓷」。卵白釉瓷延燒到明初。


甜白
白釉的名貴品種之一。明代永樂景德鎮窯創燒,在有暗花紋飾的薄胎器物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故名。器物見有有小盤、小罐等。


粉青
青釉的品種之一。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施釉較厚,入窯後經高溫還原焰燒成,釉色青綠之中顯粉白,有如青玉,故名。粉青釉為南宋龍泉窯制,清代雍正景德鎮窯的粉青釉產品十分成功。

梅子青
青釉的品種之一。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採用多次施釉法,釉層比粉青更厚,入窯後經高溫強還原焰燒成,釉色瑩潤青翠,猶如青梅,故名。梅子青是南宋龍泉窯創制的傑出青釉品種。

兔毫釉
黑瓷的名貴品種之一。在黑釉器上透出黃棕色或鐵銹色條紋,狀如毫,故名。其成因是由於高溫下釉料中金屬的飽和溶液在緩冷過程中析出的晶體而形在宋代福建建窯燒制的毫盞最為著名,江西、四川、山西等地瓷窯也有燒造兔毫盞的。



油滴
黑瓷的名貴品種之一。在黑釉器上布滿具有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形如油滴,故名。其成因是由於燒成時鐵的氧化物富集某處,冷卻時這些局部形成飽和狀態,從赤鐵礦和磁鐵礦中析出晶體而成。盛燒於寧代,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瓷窯都有燒制,以山西臨汾窯為多。


釉裡紅
釉下彩品種之一。以氧化銅為著色元素,在瓷胎上彩繪,施釉後經高溫焙燒而成,白地紅彩,紅彩在釉下,故名,始於元代景德鎮窯,明清時產品更為絢麗。



鮮紅
銅紅釉品種之一。以氧化銅為著色元素,在高溫還原氣氛下焙燒而成,由於這種紅具有鮮艷的紅色,故名。明代永樂景德鎮窯的鮮紅產品,紅艷勻潤,極為珍貴。


寶石紅
銅紅釉品種之一。因釉色中閃爍出紅寶石一樣的色澤,故名。又因這種釉色常作祭祀用器,又稱「祭紅」。創燒於明代宣德景德鎮窯,品種有盤、碗、洗、高足碗等。


郎窯紅
銅紅釉品種之一。清康熙時督陶官郎廷極,在景德鎮仿照明永樂、宣德紅燒制的新品種,以其姓氏命名。釉色紅艷奪目,釉面除大片裂紋外,還有不規則的牛毛紋。器物口部呈淡白色,器物底邊由於釉汁的流垂凝聚,但又不流至底足,故世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說。品物以厚胎大件瓶、尊為主。

豇豆紅
銅紅釉品種之一。在淺紅色釉中有深紅色暈點和綠色苔點,釉色似紅豇豆,故名。清康熙時景德鎮窯創燒,器物多是小件文房用具,如柳葉瓶、大白尊、水丞、印盒等。清末至民國時,有仿品,但很粗劣。
本站提供生活中的小技巧、家事技巧、生活小竅門、生活實用技巧、生活小秘訣、有趣的生活小技巧、家事達人推薦、家事秘訣、家事達人收納、家事撇步等內容,想看更多請點擊首頁。


礬紅
鐵紅釉品種之一。以氧化鐵為著色元素,在氧化氣氛中燒制而成的低溫紅釉。雖沒有銅紅釉艷麗,但呈色穩定,燒造工藝較簡單。同時它也作為紅色彩料廣泛應用,如明清景德鎮窯多用礬紅與多種色彩相配描繪龍鳳、人物、花卉等各種紋飾,畫工精細,色彩鮮艷

珊瑚紅
鐵紅釉品種之一。以氧化鐵為著色元素,經低溫烘烤而成,因釉公可與天然珊瑚媲美,故名。清代景德鎮窯燒制,康熙、雍正兩朝,多以珊瑚紅作地色,上面繪以五彩或粉彩。乾隆時多在珊瑚紅上描金,可能用其來裝飾器耳。




嘉德2020 秋季拍賣
觀古I — 瓷器
311礬紅地五彩「九秋同慶」碗(清康熙)
11 cm. (4 3/8 in.) diam.
「康熙御製」四字二行楷書款
碗,撇口,弧腹,圈足,內壁施白釉,溫潤潔白,外壁施珊瑚紅釉為地,色澤豔麗,色澤勻淨濃妍,以諸色彩料繪就牡丹、秋葵、菊花、蘭花、罌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藥、梔子花等九種秋天盛開的花卉,構成九秋圖,圖中花枝招展,風姿綽約,妍美嫵媚之態在秋日華光之下一展無遺。畫匠以墨彩勾勒花枝葉脈,覆以各式彩料,斑斕絢麗,其中墨綠一色極為凝厚鮮亮,翠韻悠然,為後世所不及,釉上藍彩淡雅悅目,為康熙後期彩瓷的重要色彩;繪畫技巧高超,藉以彩料之濃淡的變化來表現花葉的陰陽向背,突出花卉的立體質感。佈局繁密而有致,不減清疏之氣,益見設計構圖之佳妙。因秋天是收穫的季節,遂採集九種秋草於一圖,寓意九秋同慶,共賀豐收。康熙時期的五彩器受到琺瑯彩的影響,紅色花頭採用暈染之法表現出濃淡漸變之感,增加了色彩暈色的層次效果。此碗底部有青花方框楷書款「康熙御製」,為御製九秋同慶碗的傑出代表,是清宮御瓷的精品。
來源:歐洲私人舊藏
參閱:《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24
《典雅富麗—故宮藏瓷》國立故宮博物院,廖寶秀,2013年,頁48,圖1
《徐氏藝術館•陶瓷篇Ⅳ•清代》,香港,1995年,圖版123
《華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1973-1974年,編號108
估價 :
HKD: 1,800,000 – 2,200,000
USD: 232,300 – 283,900
胭脂紅
低溫顏色釉品種之一。在燒成白瓷上,吹上一層以金為著色劑的釉料,再經800℃低溫烘烤而成,釉汁勻淨,色如胭脂,故名。始於清康熙景德鎮窯,精於雍正、乾隆之間,器物造型小巧秀美,如小碗、小盤和小瓶等。



清 雍正西元1723-1735年,陶瓷器,高4.7公分 口徑9.5公分 底徑3.5公分
Bowl with dragon pattern in rouge red glaze
說明 撇口,深弧壁,矮圈足。外壁施胭脂紅釉,器內及足內施白釉,內壁白釉下印飾雙雲龍紋。器壁勻薄、透光,器內白釉凝如羊脂白玉,胭脂紅釉色近紫紅。底青花書「雍正年製」四字二行楷款,外加雙方框。 胭脂紅釉色如女子絳唇胭脂之色故名,又稱玫瑰紅、薔薇紅、洋紅等,康熙年間由西洋傳入,以微量黃金做為呈色劑,二次低溫焙烤所得。底款(外)年號:大清雍正年製
孔雀綠
低溫顏色釉品種之一。因色如孔雀尾翎上的翠綠羽毛,故名。元代已有燒造,成化時有綠釉下畫青花魚藻紋飾,十分名貴。清代亦有燒制,器物以盤、碗、瓶等為主。

重量:495g 尺寸:高5.05cm,口径23.5cm,足径15.15cm
此盘口微敛,弧形浅壁,盘心微凸,圈足宽大,为明成化一朝流行的盘式。器内及圈足底部的釉面均匀光亮,白中微泛青。画面上莲花盛开,荷叶亭亭,形态各异的四尾鱼游弋其间。器底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二行六字双圈楷书款。
青花之上并非按照惯例罩透明釉,而是施一层鲜丽明艳的孔雀绿釉,青花的色泽因此而呈现蓝黑色调。这种装饰手法极为罕见。在孔雀绿釉的掩映下,青花愈发幽深,蓝绿相融,恰似一江春水。馥郁的色彩,活泼的纹饰,为这件成化官窑瓷器,赋予了灵动的气息。
鱼藻纹是中国古代典型的瓷器纹饰。鱼纹多是顺向追逐游动,鱼谐音“余”,鱼水相融,寓意富足吉祥。瓷盘外壁以青花绘鲭鱼、鲌鱼、鲤鱼、鳜鱼,取“清白”谐音,间以荷花及水藻,寓意“清白廉洁”。莲花盛开,荷叶亭亭,四尾鱼游弋其间。形态各异,妙应天然,别具雅趣。
孔雀绿釉青花是明代景德镇窑新创烧的品种,俗称“法翠”,又称翡翠釉,此种釉色烧成后呈翠绿色调,色泽宛如孔雀的羽毛。其烧造法或在素胎上直接掛釉烧造,或在白胎或青花器上施釉二次烧成。在景德镇御窑厂的永乐地层中,考古发现了明早期的孔雀绿釉制品。
相比于永乐、宣德青花的厚重沉稳,成化时期青花所用青料以国产“平等青”取代了从西亚进口的“苏麻离青”,青花趋于柔和淡雅,清新脱俗。“淡妆浓抹总相宜”,两种青花瓷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这件鱼藻纹盘是成化官窑的精心之作,用青料绘制鱼藻纹饰,通体遍施孔雀绿釉,入窑再次焙烧。此时的青花呈现出馥郁的黑蓝色,翡翠色的湖水中,鱼类与水生植物产生了一种神奇的立体感。古人运用色彩的功力,可见一斑。
保存如此完好的成化孔雀绿釉的作品,存世数量极为稀少,极其珍贵。此器由藏家陈器成于1980年捐赠,入藏上博。陈先生分别于1962年和1980年两次共捐赠给上海博物馆210件珍贵文物,其中许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标签:明 成化 孔雀绿釉 鱼 景德镇窑 鱼藻纹 盘
灑藍 又稱「雪花藍」
以鈷為著色劑,經高溫燒成後,淺藍色地的釉面上呈現深藍色斑點,猶如灑下的雪花,故名。明宣德景德鎮窯創燒,清康熙時最精,灑藍描金裝飾較多見。


首博的灑藍釉缽,高11.4厘米,口徑25.3厘米,敞口,腹下漸收,整器造型規整,胎體厚重,外施灑藍釉,內施白釉,釉色美觀,矮圈足內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雙圈楷書款,此碗又叫「骰盔子」,據傳是宮廷中用來擲骰子博大小時所用的工具,而它最珍貴的地方想不到竟是被當初賣家誤認為是缺陷的地方,被稱為灑藍釉的工藝。
如今,這件珍貴的灑藍釉珍瓷究就靜靜地陳列在首都博物館中,欣賞這件稀世珍品的時候,更應慶幸有如此奇珍典藏於世,灑藍釉於宣德時期為景德鎮所創燒,之後不久停燒,到了清代康熙時期,才又恢復生產,人們對於灑藍瓷器認知度不高,不是因為其不夠珍貴,恰恰是因為它的存世量太過稀少,難得一見,才使得人們對它的認知有限。
所謂灑藍釉,乃是因為其在淺藍底上有水跡般的深藍色斑點,猶如灑落的藍色水滴一般,故稱「灑藍」,灑藍釉製品的燒制工藝較為特殊,首先上白色釉,在燒成的白釉上用竹管蘸藍釉汁水,吹於器表,於是形成了薄厚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所余白釉底如同飄落的雪花,也因此,灑藍釉又被稱為「雪花藍」,又像是魚籽泛於釉中,所以也被稱為魚籽藍釉。
在首都博物院館藏的這麼一件館藏精品,名為「灑藍釉缽」,說完這件灑藍釉缽之後,我們先帶大家回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一天,一位老太太帶著一隻瓷碗來到了北京文物商店,想賣掉換錢,工作人員仔細端詳這隻碗,這是一隻藍色的大碗,胎體厚重,釉色濃淡均勻,不過再往碗裡一看,工作人員卻愣了,碗裡有些磨痕,而且還有污垢。
老太太說這碗最早是家裡裝鹽的,後來覺得太大不好用,就用來裝雞食餵雞了,工作人員這才明白,難怪碗裡還有污垢,老太太說這隻碗在她家裡已經很多年,該是有點年頭的古物,不過,這碗雖然看著結實,但藍色中還有白點,可能也不是什麼太好的東西,關於價錢,看著給就是了,最後,工作人員給了老太太80元人民幣買下了這隻灑藍釉缽。
後來工作人員在清洗這隻碗的時候,碗內底的污垢洗掉後顯露出「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年款,筆畫纖細規整,證明這件器物很可能是明朝宣德年間的瓷器,那至少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而且這件瓷器的款識在碗的內心,這是非常少見的,當天下午,眾多文物專家學者聚集於此,一致認定這是一件燒制於明朝宣德年間景德鎮的瓷器。
灑藍釉瓷器屬名貴窯器,當我們在除了讚嘆它獨特的風貌,更應該了解其背後的文化,宣德皇帝也是一個貪玩成性、遊戲無度的皇帝,他酷愛鬥蟋蟀,每年都要地方官進貢上等的蟋蟀供他玩耍,為了鬥蟋蟀,宣德皇帝專門讓景德鎮御窯廠為其燒制青花雲龍紋蟋蟀罐,以滿足其遊戲所需,一直到了後來,宣德皇帝又迷上了擲色子的賭博遊戲。
擲骰在歷代宮廷中都曾流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詩文中就有這樣的描述:「醉翻衫袖拋小令,笑擲骰盤呼大采,」宣德帝下旨要求景德鎮御窯廠燒制一種專門玩色子用的瓷器,御窯廠的工人接到聖旨不敢怠慢,經過艱苦研製,最終燒制出了這類灑藍釉瓷器,灑藍釉看似簡單,其實工藝非常複雜,因為要二次燒制,所以成功率很低。
明代後宮擲骰聲聲,也是盛況空前,灑藍釉缽就是擲骰時用的骰盤子,在後宮,宣德皇帝經常和貴人、妃嬪一起用灑藍釉缽玩擲骰遊戲,1435年正月,宣德皇帝染上了不明之症,很快就駕崩了,宣宗死後,擲骰的遊戲不再流行,之後的皇帝也曾下令燒過灑藍釉瓷器,不過由於灑藍釉工藝複雜,成功率極低,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太高,所以就停燒了。
傳世宣德期間的灑藍釉製品極為少見,已知全世界現存有三件,除了藏於首都博物館的這件之外,其中一件藏於天津藝術博物館,另外一件原收藏於僑居瑞士的仇焱之老先生手中,1980年11月25日,在蘇富比拍賣行於香港舉行的拍賣會上,以370萬港幣被香港趙氏所得,慶幸在經歷如此多的滄桑之後,首博的灑藍釉缽可以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青花
釉下彩的一種品種。以氧化鈷為著色元素,在瓷胎上繪畫,再罩以透明釉,經高溫燒成白地藍花,故名。唐代河南鞏縣窯已有燒制,元代景德鎮窯臻於成熟,明清兩代成為瓷器生產的主流。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19厘米。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这件青花罐造型饱满庄重。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画笔流畅,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撰稿人:刘伟 关键词: 青花 缠枝 缠枝莲 弦纹


青花釉裡紅
在一件瓷器上同時用青花和釉裡紅兩種色彩裝飾,故名。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由於燒成難度大,一直被視為大陸古瓷的名貴品種。明清時色彩更加絢美,所繪龍、鳳、纏枝花卉等,十分綺麗。

LOT号 5115
尺寸 高35.4cm
估价 15,000,000-25,000,000
本品是为乾隆官窑早期仿永宣中的绝佳上乘之作。圆口,短颈,丰肩,鼓腹,收腰,圈足。颈部与底胫部饰一周蕉叶纹,瓶腹绘满缠枝莲纹,莲花硕大饱满,莲瓣层层打开,露出花心,柔美娇嫩,莲叶舒展,缠绕于花间。底部落款“大清乾隆年制”。整器隽秀典雅,一如佳人玉立,胎釉精良莹亮,纹饰层次丰富。釉里红一色妍丽而不炫,恰如其分,含蓄之美宛如美人初醉,与青花苍妍深沈之色,相互辉映。此烧造工艺繁复,讲究物理变化之妙,本品二色俱佳,殊为不易,青花与釉里红均鲜妍欲滴,恰到好处,益见其难能可贵。
本品具有显著的清乾隆时期梅瓶的特征,乾隆时期的梅瓶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其纹饰、青花发色带有明显的仿照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烧造的特点,永宣青花备受乾隆帝推崇,明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乾隆帝曾多次责令景德镇御窑厂慕古创新,研习永宣青花烧造技巧。此件梅瓶,以花卉纹为饰,题材与15世纪早期流行的海水云龙纹大不相同,更突显梅瓶的雅致,既慕古,亦创新,为乾隆官窑早期的仿明代宣德的精品。
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从烧成技术上看,要得到好的釉里红和青花颜色,各自都需要在特定的烧成制度下进行。要将两种颜料在统一的烧成制度下烧成,必须寻找在同一制度下烧成的釉里红配方和青花配方,因此成功率极低。清康熙年间烧制成功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其呈色较为稳定。到雍正期间,色调鲜红的釉里红,显色稳定精美;所绘制的图案,烧制后线条清晰,到了乾隆时期,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与本件拍品相同例证可查,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例,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227页,图207,釉色、形制、款识与本件拍品完全相同。香港望星楼亦珍藏一例,收录于《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香港图书出版社,2004年,页78-80,图版25。另有一例释出于香港佳士得,2000年4月30日,编号527,与本件拍品极为相似,为前法国国家博物馆委员会副主席Édouard Aynard 的旧藏。再有一例,“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龙纹梅瓶”,释出于香港苏富比,1980年春季拍卖会,编号148,形制与本件拍品相同,仅纹饰不同,均为乾隆官窑早期精品。
此梅瓶为HUBER家族于19世纪40年代购买自瑞士古董商MOINAT SA(1920年设立的古董商店,MOINAT家族第五代至今仍在经营此古董店)。著名国际收藏家、国际当代艺术经纪人、策展人 Pierre Huber(皮埃尔·于贝尔) 曾于瑞士日内瓦开设画廊Art & Public Gallery梅瓶为其家族前人购买后流传下来,保存至今,Pierre Huber(皮埃尔·于贝尔)一直将其放在书架上。
Pierre Huber(皮埃尔·于贝尔)先生1941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据其家人讲述,Huber家族18世纪从德国来到瑞士,家族涉及手表、医药、艺术品方面的经营,现如今瑞士依然有着享誉世界的HUBER家族品牌企业。
Pierre Huber(皮埃尔·于贝尔)先生简介:
- 1984年在瑞士日内瓦开设第一家画廊Galerie Pierre Huber,收藏及代理了20世纪60-80年代欧洲一些重要的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 1992年在日内瓦成立艺术与公共画廊(Art & Public Gallery)。
- 1995年作为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评委会委员,重组创立了“Art Kommission”,发布了Art Umlimited和Art Statement两个新主张,至此,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开始向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成员开放。
- 1995年他主持成立了瑞士画廊协会,并担任主席。之后数年同时还担任全球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主席。
- 2003年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艺术和文学勋章。
- 2007年创办并主持亚洲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OCAT),并担任上海艺术博览会艺术和创意总监。
- 2008年在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设立“Pierre Huber奖(于贝尔奖)”,致力于培养更过的青年艺术家和支持艺术教育。
- 2017年76岁的Pierre Huber先生宣布退休,关闭了Art & Public Gallery,此后在葡萄牙的Azenhas do Mar的别墅度过晚年。
Pierre Huber(皮埃尔·于贝尔)先生从1993年便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家,他是最早将中国当代艺术家介绍给国际艺术市场的几位艺术商人之一。1997年中国当代艺术家顾德新成为在他的画廊里举办展览的第一个中国艺术家,之后仇晓飞、陈箴、黄永砯、张培力、王度、严培明、卢昊、周铁海等均在他的画廊里举办过展览,他本人收藏了大量中国各类艺术品,其与世界各地的现当代艺术家互动频繁,也多次在中国策划当代艺术展览及作为访问学者授课。作为著名收藏家,Pierre Huber(皮埃尔·于贝尔)先生所收藏、经手的艺术品频繁出现在佳士得、苏富比的拍卖会上,其中其个人收藏专场拍卖于2007年纽约佳士得“Beyond Selection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Pierre Huber”举办,专场总成交额1678万美金。
五彩
釉上彩的一種品種。亦稱「硬彩」。在燒好的白瓷上用紅、黃、綠、藍、紫五種基本彩料繪畫,再經低溫烘烤而成,故名。明清兩代景德鎮窯均有燒制,約在明宣德年間出現,嘉靖、萬歷時普遍應用,至清代康熙時最負盛名,以民窯多見。紋飾畫筆生動,色彩繽紛。




鬥彩
在瓷胎上以青花鉤繪花紋輪廓線,施釉,經高溫燒成後於輪廓線內填以紅、黃、綠、藍、紫等多種色彩,再經低溫烘烤而成,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鬥媲美,故名。畫彩技法不僅有填彩,還有染彩、點彩、加彩等多種。明代成化景德鎮窯創燒,成化時鬥彩雞缸杯最為著名,胎薄體輕,色彩艷麗,為絕代精品。清代仍有燒制,風格趨於清逸淡雅。


粉彩
釉上彩的一種品種。亦稱「軟彩」。在燒好的白瓷上用「玻璃白」打底,粉料暈染作畫,再經低溫烘烤而成,色調淡雅柔和,有粉勻之感,故名。清康熙晚期景德鎮窯創燒,雍正時盛行,產品精致。


鱔魚黃
結晶釉的一種品種。釉料中含鐵、鎂和矽酸,經高溫氧化焰燒成時析出結晶,釉色黃潤,帶黑色或黃褐色斑點,猶如黃鱔皮色,故名。清雍正景德鎮窯為著名。


茄皮紫
以叫珠料(含錳量較高的鈷土礦)為著色元素的釉料,經低溫燒成後呈現如茄皮一般的紫色,故名。清康熙景德鎮窯最為流行,器物以瓶居多。

茶葉末
結晶釉的一種品種。釉料中含鐵和錳,經高溫還成焰燒成時析出結晶,釉呈失透的黃綠色,在黃綠底色上閃出猶如茶如細末的黃褐色細點,故名。宋代耀州窯已有燒制,以清代雍正、乾隆時景德鎮窯制品最多最精。


琺瑯彩
釉上彩的一種品種。系仿銅胎琺瑯效果。琺瑯彩料主要成份是以鉛、硼、矽系統的組成為基料,加入適量的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繪畫在燒好的白瓷上,經低溫烘烤而成。清康熙景德鎮窯創燒,雍正、乾隆時期愈加精巧。琺瑯彩瓷是宮廷壟斷的高級藝術品,畫面立體感強,色彩瑰麗,精美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