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 十二美人圖
这套图原是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的装饰画。曾一度被误定为《胤禛妃行乐图屏》。更经考证更名为将其更名为《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雍正帝当年为了妥善保管,传旨将它们从屏风上拆下 “着垫纸衬平,各配做卷杆”后藏于宫内。共12幅,为清宫廷画师所绘。每一幅的尺寸为纵184厘米,横98厘米。
《消夏赏蝶》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消夏赏蝶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消夏赏蝶》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
户外湖石玲珑,彩蝶起舞,萱草含芳。室内仕女手持葫芦倚案静思。此画描绘的虽是仕女夏日休闲的情景,表达的却是乞生贵子的吉祥意愿。萱草,又名忘忧、鹿葱。《草木记》谓“妇女怀孕,佩其花必生男”,因此,萱草以有助于孕妇生子,又有“宜男萱”之美称。葫芦,属于生命力旺盛的多籽植物,常被用以喻“百子”之意。画家巧妙地将萱草与葫芦分别绘于石侧、掌中,既增加了画面的观赏性,又蕴涵了求子的深意。
图中女子“倚风娇无力”的仪态反映了清代仕女画在创作上追求女性“风露清愁”之韵致的审美情趣。桌上的围棋盘则暗示出女子平日闺阁中清玩之雅性,与衬景木匾上所书的“清音”形成呼应。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亲王 萱草 仕女
骨董清供清单:
- 书法对联
- 彩蝶
- 萱草
- 竹
- 奇石
- 香妃竹扇
- 香妃竹桌
- 围棋罐
- 蒜头瓶
- 发簪
- 手把件、鼻烟壶葫芦
骨董清供:书法对联:【“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雍正,亲王, 破尘居士题
骨董清供:【萱草】
骨董清供:【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
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明嘉靖,景德镇窑制品,高30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10厘米。清宫旧藏。
瓶口呈蒜头形,细长颈,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瓶通体施白釉,釉质洁白细润。口部刻细线蒜瓣纹,腹部有粘接痕一周。瓶颈至肩部塑贴一条红色螭龙,曲体上仰,口衔仙草,由肩部向颈部盘绕,卷尾与首相接,四肢平伏于瓶肩部。
明嘉靖时盛行在瓶、罐等器物上塑贴涩胎螭、狮、麒麟、鱼等饰物。此瓶装饰简洁大气,以白托红,设色清奇。制作时,瓶体与螭龙分别成型,然后将螭龙生坯粘贴于瓶坯上,满施白釉,再于螭龙上施铜红釉,高温烧成后,白釉上红螭凸起,效果神奇,颇富艺术感染力。此器无款识,其肥厚的白釉近于永乐白釉,但其造型与塑贴螭龙的装饰工艺都具嘉靖瓷器的特点,无疑应定为明嘉靖朝的作品。
文献记载,明嘉靖时曾因烧鲜红瓷器“拘获高匠,重悬赏格”,但“烧造未成”,不得不以矾红代之,因此传世嘉靖瓷器中难得见到鲜红釉器皿。此瓶体上的红釉却非矾红而是鲜红(铜红),且色润而鲜艳,实为难得,为明嘉靖朝的精绝之作。
撰稿人:王莉英
关键词: 塑贴 蟠螭纹 螭纹 蒜头瓶 景德镇 麒麟 红釉 矾红 鲜红釉
骨董清供:【金镶珠宝松鼠簪】
金镶珠宝松鼠簪,长13.5厘米,宽2厘米。
簪金质,两端各嵌饰红宝石1粒,较粗的一端錾雕出松鼠和树枝的形状,并嵌碧玺1粒、珍珠2粒。
此金簪造型简洁,构思巧妙,在清宫金镶宝石簪中属于较为简洁的一种。
撰稿人:赵桂玲
关键词: 红宝石 碧玺 宝石簪
骨董清供:【匏制葫芦形鼻烟壶】
匏制葫芦形鼻烟壶,高6.7厘米,腹宽4.7厘米。
鼻烟壶作束腰葫芦式,分为6瓣,平底,通体光素。壶身细腰丰腹,浑圆饱满,分瓣匀称,凹入均为隐槽,过渡柔和,不生硬。器口呈圆形,与器身部分相呼应,渐次收缩,颇为讲究视觉效果。
上配螺旋状绿玻璃盖,晶莹剔透,小巧可爱,是烟壶点睛之笔。此壶造型看似简单,其实所使用的勒扎之法工艺难度甚高,需趁葫芦幼小时绳之以规矩,长成方可如愿。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束腰 葫芦式
骨董清供:【竹股烫花素面折扇】
竹股烫花素面折扇,清,通长28.5厘米。清宫旧藏。
折扇竹股,共18支。内股薄片状,髹黑漆,边股原色,稍厚。折拢时,扇上部为方角直线条,下部则较为圆滑柔和,方圆之间过渡自然流畅,使扇显得轻盈修长,且适宜手指的触握。边股外侧烫出深色螺旋形圈点,三三成组,形成如意朵云纹,或整或半,大小疏密不等,宛若湘妃竹的效果。扇面纸质,色纯白,其中一面洒金为饰,不规则的金屑如落叶,如光斑,率意而抽象,极具神韵。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素面 湘妃竹
骨董清供:【碧玉莲花纹瓜棱式罐】
碧玉莲花纹瓜棱式罐,清,通高11.5厘米,最宽13.5厘米。
撰稿人:展示内容采编科
关键词: 碧玉
《烛下缝衣》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烛下缝衣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烛下缝衣》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
此图构思巧妙,将原为各自独立的室内外空间通过前后窗的开启而连通起来,从而表现出三个不同的空间环境:屋前是秀石与鱼缸点缀的庭园小景;屋内是女子秉烛缝衣、勤于女红的情景;屋后则可见红色的蝙蝠在青竹丛间穿插飞翔的场景。作者在此利用“蝠”与“福”的谐音赋予了此图“鸿福而至”的吉祥寓意。此图的创作目的是宣扬宫掖女子勤于女红的美德。女红包括纺织、刺绣、缝纫等,是古代衡量女子妇德的标准之一。因此,图中缝纫的场景所占画幅最大,也最为生动。
此图中的女子发型与《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立持如意轴》中女子的发型相同,名为“螺髻”。明代王渔洋曾有“青螺如髻秀堪餐”之诗句对此种发型加以赞美。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亲王
古董清玩清单:
- 烛台
- 螺钿黑漆桌
- 如意金簪
- 开光山水描金柜
- 莲花水缸
陈列古董: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碧玉番蓮五供(燭台)】
資料識別:中玉000450N000000000
資料類型:玉石器
描述:
碧玉,半透明翠綠色,有黑點與白斑。全器分燭座、柱、承盤與底座,燭座上有銅質燭插,下雕刻蓮座,承盤與覆鐘式圈足座上淺浮雕番蓮花與葉,柱有圓弧變化如層層堆疊,飾蕉葉紋。有銅胎填琺瑯底座。五供乃香爐、瓶、燭臺成組,為供佛法器。
日期:1644 A.D.-1911 A.D.
格式:徑14.5公分 高37.4公分
陈列骨董:【青玉寿字勾云夔龙纹烛台】
青玉寿字勾云夔龙纹烛台,清,玉台高39厘米,盘最大径16.2厘米,底足径12.7厘米。
烛台和阗青玉质,玉质温润,由底足、两截柱、两盘及铜钎连接而成。顶端小盘外浮雕仰莲瓣纹,上截柱浮雕覆莲瓣及如意云头纹四组。中间大盘内减地浮雕四组云纹,外盘腹浮雕两组夔龙纹,夔龙面部凸出,椭圆形大眼,云形大鼻,身体向两侧卷曲延伸。下截柱带鼓腹,鼓腹上雕琢四组双螭捧团“寿”字。底足为倒置铃形,浮雕覆莲瓣、如意云及两组夔龙纹,龙首凸出而夸张,身体向两侧勾回卷曲。烛台置于铜胎掐丝珐琅器座上。珐琅座饰回纹、覆莲纹及兽面纹,风格与玉烛台一致,可见当时为统一设计。
烛台为一对,是一组供器中的一种。供器一般一组五件,包括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觚,称“五供”。五供又称“五献”,是将香、花、灯、水、果五种献祭品献于神坛之上。香插于炉中,可上达于三境十天,下彻于九幽五道。花插于花觚,奉献诸天异境奇花。烛台点灯,使天界、地狱、我身俱光彻。水为奉献诸天之宝浆,涤炼阴魂,恢复真形。果为奉献诸天的琼林珍果,并有结果而收之意。包括此对烛台在内的这套五供原陈设在慈宁宫,为皇太后所用。
撰稿人:徐琳
关键词: 夔龙 龙纹 烛台 浮雕 莲瓣纹 掐丝珐琅 珐琅 回纹 兽面纹 花觚 五供慈宁宫
陈列古董【乾隆款蓝玻璃戗金花卉纹烛台】
乾隆款蓝玻璃戗金花卉纹烛台,通高28.5厘米,盘径6厘米。
烛台由铜扦、大小两个撇口浅盘、立柱、覆碗式高足等部分组合,再以铜棍穿连,用螺丝紧固而成。器表阴刻缠枝花卉和卷草纹,纹内戗金。高足上饰弦纹,弦纹之上阴刻填金横行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烛台为五供之一。此蜡台以海蓝色涅玻璃模制而成,造型优美,线条曲折流畅。其装饰采用了髹漆工艺中的戗金技法。
涅蓝玻璃深沉典雅反衬出戗金纹饰华丽美观。
撰稿人:张丽
关键词: 戗金 阴刻 卷草纹 五供 模制
《桐荫品茶》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桐荫品茶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桐荫品茶》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
图绘仕女手持纨扇在繁茂的梧桐树下静心品茶的情景。茶饮起源于巴蜀,经过历朝文人士大夫的“文化”雕琢,逐渐从物质范畴被“品”至“道”的精神境界,成为具有丰富意韵的茶文化,品茶亦成为一种儒雅风范的象征。透过图中的月亮门可见黑漆描金书架的一隅,其上一函函的书籍与仕女手中的茶具相互映衬,表现出该女子的学识与修养。
此图表现了四处不同的空间环境,即仕女所在的庭院、陈设书架的室内、有红色围栏的回廊,以及回廊外种有青竹的庭院。作者通过物象间的前后掩映及近大远小的透视法由近及远地扩展了画面的空间,充分展现出宫廷女子所处的良好的生活环境,由此可见作者巧于变换空间的构图能力。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亲王 仕女 纨扇 大夫 黑漆描金 描金 透视
古玩清供清单:
- 绣墩
- 纨扇
- 黑漆描金书架
- 茶几
- 执壶
- 祭红茶盏
- 奇石
- 枫树
- 竹
陈列古董:【紫檀木嵌珐琅绣墩】
清,通高52厘米,面径28厘米。
绣墩造型仿腰鼓,面、底径相若。上下两端各雕玄纹两道,玄纹外侧浮雕象征固定鼓皮的乳钉,玄纹之间以浮雕卷草纹卡子花界出六格,每格各嵌夔龙纹珐琅片一块。腹腔中间为六组海棠式开光,彼此衔接。开光内另镶紫檀木板,边缘雕出云纹圈,当中镶蝙蝠纹及宝相花纹珐琅片。
撰稿人:胡德生
关键词: 绣墩 腰鼓 浮雕 卷草纹 卷草 卡子花 卡子 夔龙 龙纹 珐琅 腹腔 海棠 开光 紫檀木 宝相花
古玩1: 【宝石红釉 清康熙斗笠式碗】
骨董2:【绛色纳纱绣佛手花鸟檀柄团扇】
绛色纳纱绣佛手花鸟檀柄团扇,清,通长47.3厘米,扇宽33厘米。清宫旧藏。
扇八葵瓣形,扇面以绛色直径纱为地,薄如蝉翼,以纳纱工艺绣折枝佛手、菊花及悄立枝头的一只五色小鸟。由于纱孔间距较大,故细看可见颗粒状色点,极富质感,这正是纳纱绣的独特效果,看似疏放,实则精细。鸟翅以绿色单股丝线表现长羽,尤显细腻。扇边饰四组皮制彩绘几何卷草装饰,与纳纱绣画面相映成趣。扇面下部护托上的蝠寿图案也是此类作法。扇骨裹以黄色龟背卐字锦,下连檀木制扇柄,阴刻竹、桃、灵芝、水仙等四季植物,填涂蓝色,有“灵仙祝寿”的吉祥含义。柄两端镶染色虬角,尾端缀以黄色绦穗。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纳纱 佛手 直径纱 折枝 卷草 阴刻 灵芝
骨董:【乾隆款银鎏金錾花葫芦式执壶】
乾隆款银鎏金錾花葫芦式执壶,请乾隆,通高48厘米,口径7.5 厘米。
壶银质局部鎏金,葫芦式,塔形盖,盖上有钮。腹部凸出一龙首吐长流,相对一侧有龙首吐曲柄。壶底中心双线长方框内阴刻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通体錾刻纹饰,从上至下分三组,每组四面的中心均为一大朵宝相花,周围六朵小宝相花,枝叶相连,花朵均鎏金。塔形盖上錾刻莲瓣纹,葫芦体上半部有两道弦纹,弦纹之间为两周枝叶纹。
此壶形体巨大,造型规整,实用,是皇帝出游打猎时的用品,为乾隆时期大型银器中的佼佼者。
撰稿人:倪如荣
关键词: 鎏金 錾花 葫芦式 葫芦式执壶 执壶 阴刻 錾刻 宝相花 莲瓣纹 弦纹
《博古幽思》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博古幽思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博古幽思》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原名为《胤禛妃行乐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此套图屏是胤禛命画家为其御苑圆明园定做的,原贴于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内的围屏上,雍正十年(1732年)八月才传旨将它们从屏风上拆下来入藏至紫禁城内。
此套图屏运用工笔重彩法,不仅表现出宫廷绘画雍容华贵的审美情趣和仕女画工整妍丽的艺术特色,而且还以写实手法逼真地再现了宫廷女子的冠服、发型、首饰以及室内摆设的家具、瓷器等,如此图中所绘“仿宋官窑”、“仿汝窑”、“郎窑红釉”瓷器,以及家具“黄花梨多宝格”、“斑竹桌椅”等等,都是康熙至雍正时期家具和陈设中最盛行的品种。女子佩戴的头饰、手镯等亦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当时宫中最为流行的款式,并具有皇家用品制作工艺精湛、用料精美的特点。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圆明园 屏风 汝窑 郎窑红釉 黄花梨
古玩清供清单:
- 水丞
- 斑竹椅
- 描金螺钿桌
- 汝窑洗
- 汝窑水仙盆
- 手镯
- 青铜扁壶
- 砚
- 博古格
- 四柱式玉炉
- 铜觚
- 僧帽壶
- 方葫芦瓶
- 镈钟
- 蓝釉杯/碗
- 德化白釉炉
- 玉山子、插屏
- 三层盒
- 玉杯
陈列古董 :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獸環扁壺
資料識別:中銅001246N000000000
資料類型:銅器、金屬器
描述:扁壺,附蓋、蓋頂上有一浮雕獸首、直口、短頸、斜肩、扁腹、方圈足,器肩兩側有鋪首銜環。
日期:-
格式:高29.7公分
陈列古董 :【青玉龙凤尊】
青玉龙凤尊,清,口径18. 2×7厘米,足径16.8×6.5厘米,高17.9厘米。
古玩清供:【玉寿鹿山子】
玉寿鹿山子,明,高14.8厘米,宽9厘米。清宫旧藏。
山子玉料青绿色,雕立体山林景致。作品下部为山石,其上高树成荫,并结有桃实,树下一老人当风而立,著长袍短褂,左手轻抚身旁小鹿,右手持如意,崖下又有一小鹿,口衔灵芝,仰首面向石上的老人。
玉山布局有致,以桃、鹿、如意、老人之造型表现吉祥长寿的主题。加工时采用了镂雕技法,作品中保留着较多的镂雕孔洞以表现山石的风化与穿孔,树木枝叶处精雕细琢,因势就形,边角处打磨圆润,具有典型的明代玉雕艺术的造型风格。这类玉雕作品主要用于室内陈设,今人称为“摆件”。
撰稿人:张广文
关键词: 山子 灵芝 镂雕
古玩清供:【玉兽纽夔龙纹樽】
玉兽纽夔龙纹樽,明,通高11.2厘米,口径6.2厘米。清宫旧藏。
樽玉料青白,略显黄色。圆柱状,一侧为环形杯柄,柄上部有扳。樽深腹,平底,其下3足。樽身外壁饰夔龙纹及谷纹,下部近3足处分别饰兽面纹。盖隆顶,盖面上等距立雕3个兽形钮,似羊,盖面中部饰涡纹。
樽为古代酒器,在汉代较流行,常见有铜、漆、玉质作品。此件作品与汉代玉樽相似,花纹略有变化,工艺不如汉代作品精致。清宫旧藏中存有明代仿古玉樽多件,北京地区考古发掘中也发现有陆子冈款的代表作品。陆子冈是明代治玉大家,可见此类作品在明代玉器中的地位。
撰稿人:张广文
关键词: 夔龙 龙纹 谷纹 兽面纹 涡纹
古玩清供:【剔彩鱼龙变幻纹葵瓣式三层盒】
剔彩鱼龙变幻纹葵瓣式三层盒,清中期,高21.5厘米,腹径16.5厘米。清宫旧藏。
盒呈葵瓣式口,三撞式,底承四个如意头形矮足。通体髹绿漆雕海水,红漆雕鱼、龙纹。盖面雕饰正面龙纹,盒壁雕鱼、龙在绿波中追逐飞动的火球,形体若隐若现,变幻无穷,构成了“鱼龙变幻”的图景。盒内髹黑漆饰描金折枝花纹,底髹黑漆,无款。
此器刀法纤细,雕工娴熟,工艺精湛。所雕的红漆鱼、龙隐现在绿色漆中,不同以往,在绿漆上局部加饰红漆后再雕刻鱼龙纹,这是清代中期雕漆工艺的新发展。
撰稿人:陈丽华
关键词: 剔彩 龙纹 描金 折枝 雕工 雕漆
古玩清供:【清 德化窯 白瓷獸面紋爐】
描述:
侈口有唇,直頸,碩腹,圈足外撇。全器施白釉,光素典雅。紋飾以弦紋分三層,皆以淺劃回紋為地,頸部與圈足凸雕獸面紋四枚,間飾兩兩成對的小獸,器腹則以排列有致的乳丁紋加強菱形回紋的幾何感。爐內有裂隙與沙釘,圈足露白胎,器底刻「漢伯○○」字蹟不清。
日期:
1644 A.D.-1911 A.D.
格式:
高6公分 口徑10.6公分 底徑11.4公分
古玩清供: 【明 崇祯白釉炉】
尺寸: H:8.5cm
古玩清供:【文竹贴花方水丞】
文竹贴花方水丞,清中期,高2.9厘米,口径3.4厘米,底径6厘米。清宫旧藏。
水丞作四方抹角马蹄式,凸口,方唇,平底。通体包镶文竹为饰,口边、足缘及转折棱线处均镶贴深色竹簧。器身每面中央饰变体几何纹样,抹角处过渡的四条窄面则于下部饰如意云头纹。
此器形制乖巧可人,色泽淡雅,为同类制品中较为突出者。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文竹 水丞 包镶 竹簧 几何纹
古玩清供:【银手镯】
银手镯,清,手镯宽2厘米,直径约9厘米。清宫旧藏。
手镯银镀金,采用累丝工艺,主题纹饰为二龙戏珠,做工繁复精美。其以二龙龙头处为手镯开口,佩戴打开时需要将龙口的活拴拔出。
手镯风格纤细奢华,与故宫博物院藏另一件带款的广东产手镯工艺、风格都极为相似,应属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的产品。
撰稿人:景闻
关键词: 累丝 龙口
陈列古玩【奔马纹小壶】
奔马纹小壶,汉,高9.6厘米,口径4厘米。
小壶圆口,肩部有规矩的双系,扁圆形腹,足呈梯形,形如覆斗。
小壶整体线条流畅,小巧精致。纹饰丰富细腻:颈部有锯齿纹,下方刻画一匹生动的花斑奔马,四蹄腾跃,鬃尾飘逸,形神毕肖,表现出汉代器物雄浑大气的时代风格。腹部主体纹饰的排列方式作鱼鳞状上下重叠交错,细部花纹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是一件研究汉代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具有特色的重要文物。
在汉代,青铜器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青铜器所代表的礼乐制度也随之简化蜕变了。酒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之一,酒具也相应地向小型化转变,但仍不失其精美。其中一些便于随身携带的形体设计体现出这个时期酒具的新特点。
撰稿人:王戈
关键词: 壶 双系
古玩清供:【魏公扁壶】
魏公扁壶,通高31.7厘米,宽30.5厘米,重3.96kg。
壶扁体,长方足,肩部饰双兽首衔环耳。通身饰方格纹,方格内饰羽状纹。
器足外测有刻画铭文8字:
魏公三斗二升取。
铭文记魏公之扁壶,容积为三斗二升。
撰稿人:郭玉海
关键词: 壶 兽首衔环耳 首
陈列古董:【正德款碧海腾蛟铜暖砚】
正德款碧海腾蛟铜暖砚,明正德,长23.7厘米,宽11.4厘米,高11厘米。
砚铜质,长方匣式,由砚身、匣盖、暖屉组成,并无砚石,直接在铜质砚面上研墨。暖屉用于燃烧碳火,置于砚身下层,可防止砚面墨汁在寒冷的冬季冻结。砚身下壁为活动插板,将插板抽出,可任意取放暖屉。因其功能,故名暖砚。
暖砚各处均铸有精美的画面,砚面上部为“碧海腾蛟”图,砚身四面立壁分铸 “月中折桂”图、“枫宸献策”图、“玉陛趋朝”图及梅花图,并配诗文。匣盖面为鱼跃龙门图,上部刻阳文楷书七言绝句:
山腰石有千年润,海眼泉无一日干。
天下苍生望霖雨,神龙休向此中蟠。
署“正德己卯(1519年)秋九月吉,赐戊辰进士同知扬州事平湖孙玺命工铸”。
传世暖砚以清代所制为多,此方不仅是少见的明代作品,在铭文中还标示出砚主人的身份与制砚的具体时间,使其历史内涵更加丰富。
撰稿人:吴春燕
关键词: 枫宸 阳文
陈列古董:【黄花梨博古格】
黄花梨博古格,清晚期,高112.5厘米,横80厘米,纵32厘米。
此格通体以优质黄花梨木制。齐头立方式,正面开七孔,其中一孔装门,高低错落,上部镶透雕拐子纹花牙,下部镶瓶柱式栏杆。格下部正中对开两门,门心板对称浮雕梅花。门内有小抽屉一具。两腿间装垂云纹洼堂肚下牙。格两侧为四段攒框镶绦环板,分别浮雕拐子纹及博古纹。
此件木格以中国传统的木器做法和装饰风格为主,惟开孔下部所镶瓶柱式栏杆带有西洋意趣。这类作品多出自清宫造办处木作之手。
撰稿人:胡德生
关键词: 黄花梨 透雕 拐子纹 浮雕 洼堂肚 攒框 绦环 绦环板 博古纹
陈列古玩1:【青玉兽耳四柱式炉】
青玉兽耳四柱式炉,清,高12.5厘米,宽11.4厘米。
陈列古玩2:【受觚】
受觚,通高26.4厘米,宽14.8厘米,重0.93kg。
觚圆体,形似喇叭,侈口,细颈,高圈足,腰、足部均有四凸棱。颈部饰蕉叶纹,腰饰兽面纹,腰与足之间有十字孔二及弦纹二道,足部镂空透雕兽面纹。铭文“受”字在足内壁上,受为族名。
商代后期的青铜觚比前期觚高,口部逐渐增大,器身变细,十字孔变小,腰部、足部常有凸棱。商、周时期,青铜觚的足部饰镂空透雕纹饰较为罕见。
撰稿人:何林
关键词: 觚 蕉叶纹 叶 兽面纹 弦纹 镂空 透雕
陈列古玩3:【鲜红釉僧帽壶】
陈列古玩4:【哥釉葫芦瓶】
哥釉葫芦瓶,明代。
关键词: 葫芦瓶
陈列古玩 :【虢叔旅钟】
虢叔旅钟,通高65.4厘米,铣距36厘米,鼓距26.6厘米,重34.6kg。
此钟体呈合瓦形,桥形口,长乳,甬饰环带纹。
钟钲部有铭文4行,左鼓有铭文6行,共计91字。从钲部开始顺读:
虢叔旅曰:“丕显皇考惠叔
穆穆秉元明德,御于厥辟,得
纯亡愍。旅敢肇师型皇考
威仪,淄御于天子。迺天子
多赐旅休。”旅对天
子鲁休扬,用作朕皇
考惠叔大林和钟。
皇考严上,異在下。
,降旅多福。旅其
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其大意是:虢叔旅说:“(我)伟大显赫光荣的去世的父亲惠叔,秉持美好光明的德行,服务于他的主人,得到好处不尽。旅以亡父的威仪为榜样,服务于天子。于是天子赐予旅更多的好处。”旅为报答和宣扬天子给予的众多好处,因此做了死去的父亲惠叔的大套编钟。光荣的父亲庄重的在天上,庇佑着下界的后代们。当编钟叮叮咚咚敲响的时候,就会给旅从天而降许多福气。旅的后代子孙,万年永远宝藏这些钟,用来祭享祖先。
撰稿人:丁孟
关键词: 环带纹 从 更
陈列古玩 :【铜镀金镈钟】
镈钟,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通高49.4厘米。
鲜红釉僧帽壶,明宣德,高20厘米,口径16.1厘米,足径17.2厘米。
壶阔颈,溜肩,鼓腹,瘦底,圈足。一侧口边至颈部置宽带形曲柄,相对的另一侧出鸭嘴状流槽。附圆纽伞形盖,盖边和壶口后部各置一个小圆系,可供穿绳连接。外壁施红釉,釉色明艳纯正。圈足内和器里施白釉,无款识。
僧帽壶因壶口似僧侣的帽子而得名,是藏传佛教用器。明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场有大量生产僧帽壶。
清代康熙时景德镇窑曾仿制宣德红釉僧帽壶,其釉质接近宣德器,但造型却略显笨拙,区别如下:宣德器的颈部轮廓线呈内倾弧线状,较为秀气;康熙器的颈部近于直筒状,略显臃肿。宣德器腹部上宽下窄,最大腹径在上腹部,有变化之巧;康熙器的最大腹径在中腹,故显得浑圆。
撰稿人:黄卫文
关键词: 鲜红釉 红釉 僧帽壶 藏传佛教 景德镇
陈列古玩6:【汝瓷水仙盆】
北宋汝窑瓷器,被誉为是中国最完美的青瓷。汝窑瓷器以其温润的天青釉色闻名于世。因烧制时间短,传世品极少,历代视为稀世珍宝。目前全世界仅存不足70件汝窑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21件的典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二十几件。两个故宫博物院的收藏都堪称世界之冠。
陈列骨董7:【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高4厘米,口径18.5厘米,足距16.9厘米。
承盘直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个蹄形足。里外施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的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匠师以隶书镌刻于器物外底。诗曰:
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句末署“乾隆戊戌夏御题”。“乾隆戊戌”即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
此器造型属传世孤品,弥足珍贵。它以往曾被称作“三足洗”或“三足盘”,但从出土汉代铜三足樽均与三足承盘配套使用看,此器亦应与汝窑三足樽配套使用。
撰稿人:郭玉昆
关键词: 汝窑 青釉
参考:【清雍正 霁蓝釉小杯】
霁蓝釉的色泽最为纯正。霁蓝这个称呼的由来也是因为在文学中代表着雨过天晴,既映衬了天空的蓝色,又有美好的文化寓意。从元朝开始出现,霁蓝釉经历了元明清三代。每个朝代都有其特色,但后人好像更喜欢清代的霁蓝釉。
霁蓝釉小杯,清雍正,口径7.2厘米,足径2.9厘米,高3.7厘米。
杯口外撇,弧壁,圈足。杯内施白釉,外施霁蓝釉。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霁蓝釉是一种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高温单色釉。常见宫廷祭器,因此又被称为祭蓝釉。此杯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
撰稿人:纪炜 关键词: 蓝釉 青花
《倚踏观鹊》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倚榻观鹊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倚榻观鹊》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
图绘屋内身着华服的女子侧身坐于榻上,目视着屋外嘻戏的喜鹊。作者意在反映女子观赏喜鹊时愉悦的心境,但却潜意识地表现出宫内生活的空虚,成双成对的喜鹊映衬出女子的孤独、寂寞。主人翁背后的屏风上书有各种书体的“寿”字,寓有祈寿延年之意。
作者凭借深厚的写实功底、巧妙的构思,令画作充满了“以虚补实”的想象空间。图中的寿字屏、花瓶及松枝等虽然仅绘有一半,但却具有“笔断意连”的艺术效果,在造型上不失完整性,从而成功地点缀了画面。图中女子的目光虽然无法以具象的手法加以表现,但作者通过准确地刻画女子侧身扭转的体态,将其无形的目光所向表现出来,从而将室内外的景物自然地联系起来。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亲王 屏风
古玩清供清单:
- 万寿紫檀屏风
- 竹
- 喜鹊
- 榻
- 贯耳方壶、瓶
- 松盆栽
- 玉蚩尤环
陈列古董:【皇子皇孙祝康熙帝六旬万寿紫檀屏风】
寿字全部都是由彩色丝线绣制,因寿字总数过万,因此俗称万寿屏。
两屏风各由14幅单屏组成,高3.56米、长11.28米,采用上等紫檀做框架,辅以双层丝绸锦缎为屏面。正面书写诸皇子皇孙的颂寿律诗,背面用金丝刺绣满满的《寿》字共一万个。
该组屏风是 康熙皇帝的儿子孙子们 给 康熙帝六十寿辰庆典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六日(1713年)距康熙帝六旬寿诞前三天,由皇三子胤祉率兄弟与子侄,向其父祖皇敬献了这组巨幅屏风。
陳列骨董: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水晶連環
資料識別:故雜000107N000000000
資料類型:玉石器
描述:水晶,潔淨透明。此器以一塊水晶料,分琢三個連環,其中,兩環大,另一環較小,三環均以龍紋為飾,首尾相連成環,環上分琢如意雲紋,相當討喜。
日期:-
格式:長10.1公分 厚0.95公分 口徑5.4公分
陳列骨董 :【白玉蚩尤环】
白玉蚩尤环,清乾隆,径7.6厘米,厚1.8厘米。
蚩尤环是一种仿古的玉器,仿制的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一种刻有龙首纹的玉环。古人认为龙首其实就是传说中蚩尤之首,因此便用雕有龙首的玉环来指代蚩尤环。
这件乾隆白玉蚩尤环个人的第一感受,就是其工艺之精妙。从横截面观察,白玉手环被竖着分成了两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个完整的环,这两个部分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趣的是,将两环相套时,手镯不仅严丝合缝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圆环,而且合璧之后还呈现出蚩尤的人首纹饰,其工艺之精湛和构思之巧妙,让人无不叹服。
【蚩尤环】原本是一种臂饰,在清代多为贵族把玩玉器。图中所示为【白玉蚩尤环】。立环上刻乾隆亲题“雾盖红尘温句可思莫被情牵”,另半环上刻 “合若天衣无缝,开乃蝉翼相联” 。
撰稿人:展示内容采编科
关键词: 蚩尤环
骨董2:【东青釉杏圆瓶】
东青釉杏圆瓶,清宣统,高30厘米,口边长11.5厘米,足边长13.2厘米。
瓶通体四方形,直口,口至颈部委角,鼓腹,四方圈足。内外通体及圈足内均施东青釉,颈部两侧对称置贯耳,腹部前后两面均有杏核状凸起。外底署青花楷书体“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
杏圆瓶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传统品种,自清雍正以来几乎历朝都有烧造,宣统时期的杏圆瓶现有窑变釉、仿官釉、东青釉等品种,均制作规整,反映了清代封建统治者奢靡生活用瓷的尾声。
撰稿人:吕成龙
关键词: 东青釉 青釉 委角 青花
《持表对菊》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持表对菊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持表对菊》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
图绘仕女手持精美的珐琅表坐于书案旁。桌上的官窑双耳白瓷瓶中插有菊花,表明正当八月时节。一函六册的书籍则为室内增添了儒雅的书香气息。其背景墙面上悬挂着明代董其昌的诗句书法作品和洞箫,与仕女手中的表形成富有情趣的对比,浓郁的东方传统文化氛围与来自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在清代宫廷女子的生活中相得益彰。
此图以刻画精细引人注目。图中董其昌款的大幅书法作品由作者一笔一划地以蝇头小楷认真地书写而成,字迹虽小,但字字可辨,且不失董字淡雅清秀、以妍美见长的南派书风特点,显现出作者绘画之外兼工书法的才艺。图中桌子、仕女的衣袍,甚至书籍函套上华美的纹饰,亦被作者以工整的笔法细心地勾画出来,从中可见宫廷器物华贵的材质、精致的作工以及穷工极致的装饰特征。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亲王 仕女 珐琅 白瓷 董其昌 南派
古董文玩清单:
- 董其昌款书法
- 珐琅华表
- 萧
- 观音瓶
- 螺钿桌
- 竹
- 描金架
- 天象仪
骨董1:【董其昌款和书法】
题款:其昌,暗示董其昌款和书法,但内容不符。
【董其昌行书岳阳楼记卷】
《岳阳楼记》卷,明,董其昌书,纸本,行书,纵37.6厘米,横1499.5厘米。
《岳阳楼记》卷释文
卷末自识:“范希文岳阳记,宋人犹以为传奇。文如东坡醉白堂记,壹似韩白论耳。文章家之重体如此。若夫希文之先忧,则不愧其自许矣。宋之古文实由范公推尹师鲁开之,又以公书法绝类《乐毅论》,虽文与书非所以重公,公在此道中,未尝可称当行名家也。己酉七月廿七日。董其昌书。”钤“董玄宰”印。鉴藏印有“王时敏印”、“烟客真赏”。
此卷书北宋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写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董其昌时年55岁,为补福建副使前四个月赋闲时所写。该书笔法由李北海而渐入米南宫,字大如拳,流畅劲健,通篇数百字一气呵成,显出深厚功力,为董氏行书中精妙之品。
从鉴藏印得知,该卷曾被“清初六大家”之首王时敏所收藏。
撰稿人:文金祥
关键词: 《岳阳楼记》 董其昌 《岳阳楼记》卷释文 王时敏 范仲淹
骨董2:【铜镀金黑皮套珐琅画表】
铜镀金黑皮套珐琅画表,英国,18世纪,直径4.8厘米,厚3.5厘米。
黑鲨鱼皮嵌金花表套,可与表分开。玻璃表蒙,弧度较大,白珐琅表盘,表盘中间绘一华装女子,单套双针,通过表盘上的弦孔上弦。表后壳外面中间绘一女神手抚五弦琴,小天使拨动琴弦弹奏的情景;侧面开光处绘四幅自然风光珐琅画;里面亦绘河流行船风景珐琅画。附银质梅花索子链。此表珐琅画绘制精细,用色丰富,为同时期珐琅怀表中的精品。机芯有“Samuel Jaquin”款识。
撰稿人:郭福祥
关键词: 珐琅 开光
骨董3:【铜镀金浑天合七政仪】
铜镀金浑天合七政仪,18世纪,通高38厘米,上盘直径36.8厘米,下盘直径31.1厘米。清宫旧藏。
此仪底部为一圆形铜盘,圆形铜盘上嵌一指南针。盘四周以6根铜镀金柱支撑上部的圈环装置,仪器主体由外、中、内三重套环构成。
外层由呈水平的地平圈和直立的子午圈相咬合组成,可以上下旋动,用以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调节北极距地平圈的高度,其上刻有四象限。地平圈内缘刻圆周360°;中间刻黄道十二宫的拉丁文与中文名称、象形符号及代表图形;外缘用英、中两种文字刻十二个月份名称,并刻本月天数。其中黄道十二宫及十二月份的中文名称为后来加刻,可能是此仪进入宫中后为便于认看而增刻上去的。北部顶端为一时刻盘,盘上附有指针,刻有罗马计时数字。
中层为十字相交于南、北两极的经圈,构成四条明显的经线,上附5个互相平行的圆环,自上而下(即由北向南)依次为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和南极圈。此外还有一带状宽环斜附于十字经圈上,为黄道带,其中心线就是黄道。黄道带上亦刻有黄道十二宫的内容,与地平圈上所刻略同。
里层为设有七星的七政盘,七政盘外层设有火、木、土三颗行星,其中木星带有四颗卫星,土星带有五颗卫星;中层设有地球和月亮;内层设金、水二星;正中间是太阳。七政盘上的月球为黑白二色,分别代表背地面和向地面。
浑天合七政仪配有一手摇装置,拨动摇把,随着齿轮的转动,可以演示水星、金星、地球等星体绕太阳公转及地球、太阳自转等运行情况。
此仪无作者名款,从制作风格推断应为英国制造,入藏清宫时间不晚于1759年。
撰稿人:张军
关键词: 浑天合七政仪 金柱 地平圈 地平 子午圈 四象限 四象 象限 黄道十二宫 黄道 十二宫 赤道 黄道带
骨董4: 【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
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清康熙,高19.2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3.5厘米。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深腹、外腹微弧、瘦底、足底内凹。通体施冬青釉。颈下部凸起弦纹三道,腹中部至足凸印螭龙两条,间以带状云纹和海水纹。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三行款。
撰稿人:董健丽
关键词: 青釉 萝卜尊 弦纹 青花
骨董5:【竹红漆描金云龙纹箫】
竹红漆描金云龙纹箫。通长57厘米,管内径1.8厘米,外径2.0厘米。
箫,也称洞箫,单管,竖吹。管身上端利用天然竹节封口,旁开一半椭圆形吹孔,管身开六个按音孔,五孔前出,一孔后出,尾端两个出音孔相对旁出,箫管底端开口。管身髹朱红漆,饰以描金云龙纹,五道丝箍也涂金,演奏时出音孔穿系下垂五彩流苏,装饰华丽,富有皇家气派。
箫广泛用于清代宫廷音乐中,坛庙祭祀、殿陛朝会宴飨和皇帝出行卤簿等都有使用箫,数量不等。清宫所用箫,分姑洗箫和仲吕箫两种规格,分别用于一年十二月中的阳月、阴月。
撰稿人:孙召华
关键词: 描金 龙纹 五彩 卤簿 姑洗箫 仲吕箫
《捻珠观猫》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捻珠观猫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捻珠观猫》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
画面上仕女于圆窗前端坐,轻倚桌案,一手闲雅地捻着念珠,正观赏两只嬉戏顽皮的宠物猫。此图的取景面很小,仅透过二分之一的圆窗来刻画繁复的景致,但由于画家参用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将远、中、近三景安排得有条不紊,从而扩展了画面空间的纵深感,显得意韵悠长。窗下钟声滴答,近处猫咪玩闹,时光便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流逝。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亲王 仕女 念珠 焦点透视法 焦点透视 透视
古董文玩清单:
- 八仙桌
- 御猫
- 黑漆绣墩
- 18子手串
- 白玉狮钮印章
- 青铜鼎
- 如意
- 笔筒
- 橄榄瓶
古玩清供 :【苹果青釉瓶】
苹果青釉瓶,清康熙,高21.2厘米,口径8.4厘米,足径8.9厘米。
瓶撇口,束颈,溜肩,椭圆形腹,圈足。通体施苹果青釉,色调柔和,釉面光润有开片。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三行款。
此瓶造型为清康熙时期所独有,胎质细腻,釉面匀净,釉色青绿,恰似青苹果的色泽。秀丽的瓶体在含蓄的青釉映衬下,尤感素雅庄重。
青釉是我国传统的色釉,系以微量的氧化铁作呈色剂,经高温还原焰烧造而成,釉色清淡含蓄,类冰似玉,深受人们的喜爱。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釉瓷器进一步发展,在釉色控制技术方面更加娴熟,烧造出大量粉青、冬青、翠青等名贵青釉瓷器。
撰稿人:高晓然
关键词: 青釉 开片 青花 还原焰 翠青釉
陈列骨董1:【伽南香福寿十八子手串】
伽南香福寿十八子手串,清,全长30厘米,手串直径13厘米。清宫旧藏。
手串是由十八颗球状的伽南香木及结珠、佛头、背云、坠角串成,每颗珠上嵌金质长、圆“寿”字各两个,佛头、背云、坠角均嵌金质“寿”字。手串用黄色丝绳穿结而成,并以珊瑚、珍珠米珠做装饰。
伽南香亦称沉香,是一种既可散发香气又可药用的香木,多用来做成各种佩饰,可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此手串是清代宫廷后妃所用。
撰稿人:阮卫萍
关键词: 伽南香 背云 珊瑚 沉香
陈列骨董2:【珊瑚十八子手串】
珊瑚十八子手串,清,通长29厘米,周长35厘米。
手串以十八颗珊瑚珠串成,以青金石佛头、结珠及翡翠坠为饰。手串雕工精细,雕刻四面“囍”字的珊瑚珠与两面“囍”字的青金石佛头、结珠,使本来不甚鲜亮的珠体倍加耀眼;翠坠角虽小,但也是将雕刻发挥到了极致,将一只蝙蝠口衔“五铢”钱币的动态雕琢得栩栩如生,并具有“福在眼前”之吉祥寓意。此为清代后妃首饰。
撰稿人:阮卫萍
关键词: 珊瑚 雕工
陈列骨董2:【青玉召夫鼎】
青玉召夫鼎,清乾隆,通高25,口径13.8×20.9厘米,足径17.4×11厘米。
撰稿人:展示内容采编科
陈列骨董3:【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印】
“圆明园”印,清雍正,寿山石质,双螭纽方形印,汉文篆书。面3.6厘米见方,通高7厘米,纽高2.5厘米。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花园,后经过雍正、乾隆、嘉庆三朝近百年的经营,成为一座集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和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于一体,多种形式、不同风格造园艺术有机融合的大型皇家园林,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与紫禁城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抢劫后焚毁。
雍正帝此玺所指圆明园专指康熙帝的赐园而言,并不包括后来并入的长春园和绮春园。
撰稿人:郭福祥
关键词: 圆明园 寿山石
陈列骨董4:【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印】
“圆明主人”印,清康熙(雍正为皇子时期),寿山石质,狮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8厘米见方,通高7.7厘米,纽高3厘米。
该玺为雍正帝皇子时期所制,大致刻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以后,因是年康熙帝把畅春园北赐给皇四子胤禛,并“赐以园额曰‘圆明 ’”,此后雍正便以“圆明主人”自居。“至若嘉名之赐以圆明,意旨深远,殊未易窥。尝稽古籍之言,体认圆明之德。夫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知也。若举斯义以铭户牖,以勖身心,虔体天意,永怀圣诲。含熙品汇,长养元和,不求自安,而期万方之宁谧;不图自逸,而冀百族之恬熙……”则“圆明主人”之蕴义可知矣。此玺曾钤于《御选语录》之《御制总序》及《御制序》后。
撰稿人:郭福祥
关键词: 寿山石 稽古
陈列骨董4:【木楼嵌铜饰木哨钟】
木楼嵌铜饰木哨钟,英国,18世纪,高48厘米,宽33厘米,厚22厘米。
此钟木壳上嵌铜花纹。正面为二针表盘,上方有欧洲风光漆画。景中上方有风车,景前有牛、羊及牧人。有走时、打点、音乐活动景观三套系统。机芯以条盒、 皮弦 、塔盘轮组成,经 传动系 齿轮转动,带动机轴擒纵机构。
机械开动后,音乐机械装置中长短各异的木哨,奏出和谐的乐曲。布景内风车快速旋转,牛、羊跑动,牧人紧跟其后向前行进。伦敦James Newton制造。
撰稿人:恽丽梅
关键词:皮弦 传动系
陈列骨董6【金嵌珠石蝙蝠簪】
金嵌珠石蝙蝠簪,清,通长9.8 厘米,最宽4.1厘米。
陈列骨董7: 【翡翠灵芝式如意】
翡翠灵芝式如意,长47.8厘米。
如意以整块翠琢成,灵芝形,周身遍琢小芝、花果等,翠色鲜艳,成色好,水头足,碾琢精美。
清康熙朝的如意注重雅玩之趣,其材质以竹木类居多。由于皇帝的好尚以及经济因素,这一时期玉石类如意极少,而如此大块的翠如意更是凤毛麟角,为宫廷如意中的极品,弥足珍贵。
撰稿人:张林杰
关键词: 灵芝 水头
《裘装对镜》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裘装对镜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裘装对镜》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
画面上仕女身着裘装,一手搭于暖炉上御寒,一手持铜镜,神情专注地对镜自赏,“但惜流光暗烛房”的无奈之情溢于眉间。画中背景是一幅墨迹酣畅的行草体七言诗挂轴,落款为“破尘居士题”。“破尘居士”是雍正皇帝为雍亲王时自取的雅号,表示自己清心寡欲、不问荣辱功名的志趣。
此图所绘人物与其它各幅一样,造型生动准确,笔致工细严谨,为宋代前期院体画画风。不同的是,此幅在构图上别具匠心,作者巧妙地在画幅左侧绘半扇窗户,透过它可见窗外挺拔翠绿的青竹。青竹与室内的盆景不仅形成雅致的呼应,增添了几多情趣,而且将室内有限的写实空间扩展到室外无限的想象空间,加强了画幅的纵深感。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亲王 仕女 院体
古玩清供清单:
- 铜镜
- 玉环佩
- 香妃竹绣墩
- 祭红釉盘,佛手
- 雍亲王题书法
- 画架
- 木榻
- 蓝釉mark杯
- 钧窑方胜形花盆
- 暖手铜炉
- 长方形烧水壶
古董陈列: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
保利香港2018秋季拍卖会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LOT号:3439 清雍正 仿钧窑玫瑰紫釉六棱花瓣口盆
拍品信息
作者 —
尺寸 高10.6cm;直径29cm
作品分类 陶瓷>清代单色釉瓷器
创作年代 清雍正
估价 HKD 3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535,059HKD 613,600USD 78,541EUR 61,360
专场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拍卖时间 2018-10-02
拍卖公司 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已开通官网
拍卖会 保利香港2018秋季拍卖会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说明
来源
Stephen Junkunc III 旧藏
佳士得纽约,1997年3月20日,编号413
佳士得香港,2006年5月30日,编号1377
雍正时期窑变釉采用二次或多次上釉过程烧制,因釉料中的不同金属元素窑烧时自然结合而成,颜色绚丽多变,以紫红色为主。雍正皇帝对钧窑器情有独钟,曾多次命令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仿钧釉。《唐英瓷务年谱长编》中记载,督陶官唐英就曾派好友吴尧圃王往河南禹县探查烧制钧窑器的古方。窑变釉由于其出现于偶然,形态特别,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窑变,俗语有「窑变无双」之叹,谓其变化莫测,独一无二。据《清档》记载,清雍正六年(1728年)皇室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的陶务佐理唐英协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在其所写《陶成纪事》碑文中,记述了仿清宫所发宋钧窑器而烧得窑变釉之事:「钧釉,仿内发旧器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粉青,骡肝马肺五种,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仿钧窑创烧于清雍正七年,于雍正十三年终获成功。清雍正,乾隆时期,窑变还被视为一种祥瑞的象征。
本品呈六棱花瓣海棠形,下承六足,盘心两处排水口,内外通施窑变釉,口沿外折,盆壁外鼓,饱满圆润,通体呈玫瑰紫色,由盆口处倾泻出如瀑布般的窑变釉水,流淌至足间,色泽变幻,釉层在高温下熔融垂流,釉中所含诸色混溶交织,红色的底釉上散步者红,蓝,紫,月白各色交织成的绚丽多姿的丝状斑纹,观之恰似夜空绽放之礼花,热烈奔放,耀人眼目。底施黄褐色釉,且六足露胎,中心刻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该器可谓雍正时期窑变釉的典型作品,在紫色,蓝色,红色,月白色釉色中互相交融,肆意垂流,流淌中勾勒出优雅圆润的器型,釉色水润淋漓,器型挺秀饱满,窑变釉中的上品。
本品式样古雅,烧造精美,在雍正时期就深受雍正皇帝喜爱,且其在雍正十三年才烧制成功,因此雍正朝烧造数量并不多,且雍正时期官窑窑变釉瓷器多藏于各大博物馆,可流通的雍正窑变釉佳器极少,而雍正窑变釉花器则更加稀少,可见此器更弥足珍贵,受到各藏家的珍视。类似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考《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196,图178。另外一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于《清代单色釉瓷器》,1989年,图84。此器为雍正仿钧窑花盆,可参阅瑞士鲍氏珍藏一近例,著录于《鲍尔中国藏瓷.卷二》,页155,图版A355,编号262。
古董陈列:【蟠螭纹铜镜】
蟠螭纹铜镜,直径19.3厘米,重0.527kg。
柱形钮,圆形钮座中空,凸起于镜背,有镂空花纹三组,主纹为三条相互盘结缠绕的螭龙,螭口怒张,吻上下各有一长牙,头上独角,一前足高举,团身。纹饰充满动感。地纹由圆形与三角形相间的雷纹组成。镜卷缘。
铜镜为鉴照之器,属日常生活用具。我国出土最早的铜镜时代为齐家文化时期,但是直至春秋时期,铜镜的生产和使用仍不普遍,到了战国时期,始大量生产。
撰稿人:郭玉海
关键词: 蟠螭纹 螭 螭纹 钮 镂空 盘 角 地纹 雷纹 鉴 齐家文化
陈列古董 :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香櫞 Yuán -佛手盤】
資料識別:故瓷018064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香櫞,原產於閩廣間,兩晉時視之為珍品,明中葉以後,太湖一帶亦種植。其果實皮如橙柚,厚皺而光澤;狀如人手,俗呼為「佛手柑」;生綠熟黃,清香襲人。雖可煮食,但一般多置之盤中清供。當其盛產時,文人以為是山齋最不可少之物,常置一頭或多至二、三十頭不等的香櫞於几案間。《秋園雜佩》記香櫞成熟時,「摘置紅瓷,幽香一室」。以紅瓷盤烘托青黃色香櫞,兼得視覺與嗅覺的美感。本件香櫞盤,敞口、圈足,內外壁均施有「胭脂水」之稱的粉紅色釉上彩,柔美嬌?。口緣及底內為白瓷釉,足圈露白胎。盤內有裹綢的木墊,釘著五只像生佛手。佛手以木雕成,畫彩于外;碧玉質葉片,以鐵絲及絲線纏緊固定。應為清宮中作品。像生花果,漢代即有之,俟後有以通草、麵粉、絹、紙、木製成者,雖為假花果,?以像生如真為要旨。
日期:1644 A.D.-1911 A.D.
格式:盤徑15.0公分 底徑9.2公分 高3.1公分
關聯:《國立故宮博物院-文房聚英》
《吉祥如意文物特展圖錄》
古董陈列:【凤鸟纹镜】
凤鸟纹镜,战国后期,面径13.8厘米,重179.3g。
铜镜圆形,外缘为素面低卷沿,弦钮,方形钮座。4只回首的凤鸟各占踞钮座一角,尾羽高扬舒展,呈流畅的“S”形线条。四凤之间沿镜内缘各伸出一花枝形图案,上立一短尾小鸟。铜镜的地纹为布满碎点的连续山字纹并间以云纹。
此铜镜图案主次分明,对称规整,线条流畅,与四川省羊子山工地征集的一面铜镜十分相似。
撰稿人:贾红荻
关键词: 素面 钮 首 角 地纹
古董陈列:【明成化鲜红釉盘】
明成化鲜红釉盘,高5厘米,口径20.9厘米,足径13.5厘米。
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鸟窝,俗称“窝盘”。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层肥腴,呈色鲜艳,灿若天然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视之柔和悦目。圈足外墙积釉处红里透黑,宛如青虾之背。口沿因高温烧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的白边。胎体较厚,外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色泽淡雅,顿挫有力。
明代鲜红釉瓷器以永乐、宣德时产量最大,质量也最好,此后因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生产渐入困境,产量锐减,成功之作很少见。至嘉靖时,虽然宫廷一再催烧鲜红釉瓷器,但由于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不得不请求以容易烧造的低温矾红釉取而代之。
传世的成化鲜红釉瓷器极其罕见,故极珍贵。前些年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遗址出土成吨的瓷片标本,鲜红釉瓷标本仅属个别,而上述鲜红釉盘标本亦属仅见,说明成化鲜红釉瓷只是偶然烧造。这种盘的造型、釉质(釉内气泡、桔皮纹等)均极似宣德鲜红釉盘,如无款识,极易被误认为是宣德器。
撰稿人:吕成龙
关键词: 鲜红釉 红釉 红宝石 青花 矾红釉 矾红 景德镇
古董陈列:【黄玉佛手花插】
黄玉佛手花插,清,高16.3厘米,口径8.2×4.5厘米,足径5.2×5厘米。
花插为黄玉制作,质地极佳,滢润如脂,局部略有褐斑。圆雕一立式佛手瓜,中空而成花插。器身外侧凸雕盘绕的枝叶并形成为足。底配镂雕梅花纹木座。此物选材精良,造型丰润鲜活,与深色器座相配更显出了庄重大气的艺术效果,为清中期玉器的代表作。
佛手为一种果实,俗称佛手柑,因其形如人手,一端生长时裂开,分散如人的手指,拳曲如手掌,故而称作佛手。佛手因“佛”与“福”谐音,被当作吉祥物,常与桃及石榴一同出现并被称为“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
撰稿人:杨捷
关键词: 黄玉 佛手 褐斑 圆雕 镂雕 三多
陈列古董 【朱小松竹根制佛手】
竹根制佛手,明,朱小松制,高11厘米。
此物深褐色,为折枝式双佛手,均呈仰立状,枝叶相连。下承云纹木座。枝端刻有楷书“小松”二字款。佛手虽只二枚,但高低错落,转侧不同,指裂开合,变化精微。
佛手形体独特,颇堪赏玩,而其名又合“佛祖之手”,寓意吉祥,因而在明清时成为常见的工艺题材。小松所制,对竹根的肌理善加利用,再施以构思巧妙的雕琢,攲正有致,秀逸清丽,是同类题材工艺品中的佼佼者。
据《南齐书》卷五十四载,齐高帝曾以竹根如意作为赏赐品,竹根工艺当更早于此时,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以竹根制作,深合我国取法自然、穷通造化的工艺传统。但其难度甚大,制作者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技巧,更须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足够的经验,因此,非能工巧匠不敢为之。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佛手 小松 折枝 《南齐书》 齐高帝
陈列骨董1:【朱漆描金龙凤纹手炉】
朱漆描金龙凤纹手炉,清乾隆,通梁高13.7厘米,口径15—9.6厘米。
炉双圆相连形,上有提梁,内设铜盆,与铜丝编盖吻合。炉腹部两面对称开光,内为朱漆地,描金龙凤纹各一对。龙头及身部之金色深黄,背鳍及卷云纹金色较浅。凤头、身及翅尖金色较浅,而其轮廓及眼睛用深金色勾出,并以黑漆点睛。该手炉以世代相袭的龙凤为纹饰,又以红色漆为底衬,吉祥喜庆,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
描金,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做法,分一色描金、识文描金和彩金象描金等多种技法。我国描金漆工艺之运用始于战国时代,清代是描金漆器发展的辉煌时期,技法多样,工艺精绝。此件手炉金色浓淡成晕,如画家运色,为清代描金漆器的代表作品。
撰稿人:陈丽华
关键词: 描金 手炉 开光 一色描金 识文描金 彩金象 彩金象描金 描金漆 金漆
骨董2:清 龙纹玉连环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 龙纹玉连环 文物图档编号:K1C000042N000000000PAB
朝代:清
类别:玉器
功能:佩饰
质材:矿物;玉石珠宝;玉石
说明文: 灰白色玉玉质。全器为两相连圆环,每一环整体饰龙纹,上有结绳,下有红、蓝丝穗各一。
骨董3:【长方形烧水壶】
《烘炉观雪》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烘炉观雪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烘炉观雪》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
图绘宫掖女子头戴貂皮帽临窗而坐观赏雪景的画面。窗外是披霜带雪遇寒不凋的翠竹和“万花敢向雪中击,一树独行天下春”的梅树。梅花的五瓣花朵被人们赋予了幸福、快乐、长寿、顺利与和平的寓意,因而拥有“五福花”的美称。女子在赏梅的同时亦寄托着自己美好的愿望。
作者通过干湿、浓淡不同笔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精准的造型能力和恰如其分的晕染设色成功地表现出不同物象的体积、质感,如将貂皮帽柔软的毛质、炭火铜盆坚实的金属质地以及竹、梅顽强的生存状态均表现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亲王
古玩清供清单:
- 火盆
- 花几
- 梅竹石
- 香几
- 松盆栽
《观书沉吟》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观书沉吟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观书沉吟》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
图绘仕女持书沉吟的情景。室内的墙面上贴有书画条幅,其上除录有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米元章(米芾)的词句外,还分别绘有墨笔、设色山水小景,它们与桌上的书籍形成呼应,为表现仕女展卷读书的主题营造出恰如其分的文化氛围。
仕女画发展至清代,在审美意趣上既没有大唐女性体态丰腴之美、宋代女性娇媚之姿,也没有明代女性端庄清丽的文雅之态,她们的容貌多为长脸、细目、樱唇,体貌为修颈、削肩、柳腰,具有黯然神伤的小家碧玉之韵致。作者在此图中表现出清代女性这种“风露清愁”之形象的同时,巧妙地将米元章的词句“樱桃口,小柳腰肢斜倚春风半懒时,一种心情费消遣,缃编欲展又凝思”录于画作上,该词句在以书法形式点缀画面的同时,又以其表述的内容对倦懒读书的仕女形象进行了诠释。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亲王 仕女 米芾
古玩清供清单:
- 米芾书法
- 绣墩
- 鼻烟壶
- 双陆尊
- 原木花几
- 桥耳铜炉
- 香盒
古董陈列:【康熙款掐丝珐琅菊石纹圆盒】
康熙款掐丝珐琅菊石纹圆盒,清康熙,高2.9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8.3厘米。清宫旧藏。
盒扁圆形,盖面微隆,平底。盖面以蓝色珐琅为地饰菊花秀石景致,菊花一红一蓝,活泼自然。盒底中心阴刻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此盒釉色纯正淡雅,色调搭配柔和,掐丝娴熟流畅,采用写实手法表现花纹,具象生动,在掐丝珐琅工艺中难得一见,为康熙朝精品。
撰稿人:李永兴
关键词: 掐丝珐琅 珐琅 内务府 杞菊延年 阴刻
古董陈列:【宣德款栗褐色铜炉】
宣德款栗褐色铜炉,清代仿制。
古董陈列:【琥珀刻诗鼻烟壶】
琥珀刻诗鼻烟壶,清,通高6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1×2.8厘米。
鼻烟壶琥珀质,酒红色,全透明,呈扁方形。壶体两面雕刻楷书乾隆御题七言律诗一首:“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亲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心锦瑟房。”末署“乾隆甲午仲春御题”。壶顶有蓝色料石盖,下连牙匙,底有椭圆形足。烟壶内还有半瓶剩余的鼻烟。
琥珀是松柏树脂的化石,颜色为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燃烧时有香气,可做装饰品。
撰稿人:杨捷
关键词: 扁方
参考:《春闺倦读图》
骨董陈列:【青花夔凤纹双陆尊】
青花夔凤纹双陆尊,清雍正,高18.6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10.3厘米。
尊圆口,长直颈,溜肩,直腹,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瓶体通过留白的装饰技法,颈、腹间绘有青花夔凤纹样。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双陆尊的名称源自器形模仿双陆棋的造型,系用于插花的陈设器。此器青花色泽淡雅细腻,体现了雍正朝的风格,是雍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
清雍正时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制技术高,因而胎胚坚白细润,成型工整,器体轻薄。大器胎体匀称,不显厚重,小器愈加玲珑。因此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此时的青花瓷多采用淡描双钩法,勾出轮廓线,加以重染,画风细腻,构图疏朗,清秀典雅。
撰稿人:蔡毅
关键词: 青花 双陆棋 瓷土 花瓷 双钩 双钩法
《立持如意》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立持如意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立持如意》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
图绘仕女庭院赏花的情景。竹条编制的藩篱处繁花似锦,百花齐放。画家在此特别突出地表现了紫、粉、白、红等各色牡丹。牡丹以花叶丰满、香味浓郁和体态雍容华丽而被称作“百花之王”,并成为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画家借绘牡丹及女子手中所持的竹雕灵芝如意暗寓了“富贵如意”的美好愿望。
图中女子的发型很别致,名为“螺髻”,主要以盘叠式作成,其法是将头发用丝线分股拢结系起,然后运用编、盘、叠等手法把发髻盘叠成螺旋状,置于前额,插入簪子加以固定。这种发型雍容大方、高耸而不走落,在唐代就为富贵女子所青睐。从流存至今的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以及唐代其他绘画、雕塑中,均可见类似的盘叠螺髻发型。清代王渔洋曾用“青螺如髻秀堪餐”之诗句对此种发型加以赞美。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亲王 仕女 灵芝 永泰公主
古玩清供清单:
- 竹
- 如意
- 奇石
- 藩篱
- 牡丹花
- 书匣
- 香茶盒
- 红木桌
陈列古董: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雍正款 銅胎畫琺瑯黑地流雲印盒】
資料識別:故琺000510N000000000
資料類型:琺瑯器、玻璃器
描述:銅胎。橢圓式雙層盒,子母口,直壁,蓋與器側附穿鈕,有黃絛貫穿。器身黑地上繪五彩祥雲,光潔亮麗的黑釉將深淺多彩雲氣流動襯托得更明艷生動。盒內施藍釉,黑釉底中心有白地雙螭紅框,內藍書「雍正年製」楷書款。
日期:1723 A.D.-1735 A.D.
格式:高13.3公分 長3.8公分 全寬9.5公分 口徑8.3*3.8公分
關聯:《「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圖錄》
陈列古董:【沉香木如意】
沉香木如意,清代。
关键词: 沉香
《倚门观竹》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倚门观竹轴】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倚门观竹》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
此图表现的是仕女漫步到庭园园门处观赏各类花草竹石的情景。园中做工精致的官窑瓷花盆中种植着香兰、牡丹等各色花卉,它们争奇斗艳,以婀娜的花姿点缀出俏丽的景致。仕女于满园春色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抒发着幽幽的叹春情怀。
图中女子所戴的头箍因为是系扎在额眉之上的一条窄带,因此又称“貂覆额”,俗称“头箍”、“勒子”。清代,头箍已得到各阶层女性的青睐。宫苑女子一般在其上镶金嵌玉为饰,平民女子则绣彩线加以点缀。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亲王 仕女 花盆
文玩清供清单:
- 竹
- 奇石
- 绣墩
- 玉兰形花盆
- 倭角花盆
- 扁方花盆
- 椭圆花盆
- 缸
古董陈列: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 宣德窯 霽青水仙盆
描述:器呈橢圓形,侈口,直壁,平底。樸素無紋,內外施霽青釉,胎骨稍厚,釉色青艷帶紫,口緣一線露白(燈草邊),泛淺青綠綠色,底邊積釉濃重,然亦見淺白邊,釉面滿佈細如針孔的橘皮紋。底露胎無釉,質堅細膩,惟正中施一白釉長方形,釉下青花橫書「大明宣德年製」一行六字楷款。
日期:1426 A.D.-1435 A.D.
格式:高5.6公分 口長22公分 口寬15.1公分 足長20.2公分 足寬13.1公分
關聯:《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
古董陈列:【染牙水仙湖石盆景】
染牙水仙湖石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27.6厘米,盆高6厘米,长26.6厘米,宽17.3厘米。清宫旧藏。
以竹根雕刻拼接成矮足长方体盆,盆壁四面阴刻几何形夔龙纹饰并染色,又以深色线条勾勒纹饰边缘。盆内为水仙湖石小景,黄杨木雕水仙球根,绿色染牙制叶片,花朵、花心、花蕾均为象牙雕刻,花托以黄杨木制。湖石为紫檀木雕刻。
此盆景中间立二座湖石,两株水仙欹侧而生,线条柔和多变。象牙、黄杨木质地细腻柔和,而紫檀木雕湖石则粗砺峻峭,花叶鲜丽明艳,湖石色泽沉着厚重,二者之材质、色泽和造型相互衬托,刚柔相济。此景工艺精湛,物象写实而清新简洁,风格高雅,在以华丽繁缛为能事的宫廷盆景工艺中可谓别树一帜。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染牙 阴刻 夔龙 龙纹 黄杨木 紫檀木
陈列古董:【雍正款仿钧窑变釉海棠式花盆】
雍正款仿钧窑变釉海棠式花盆,清雍正,高8厘米,口横16.5厘米,口纵16厘米, 足横8.5厘米,足纵7厘米。
花盆为海棠式、敞口、折沿、深腹壁下斜、平底、底开有两个渗水圆孔、底下承以四个如意云头小足。里、外均施仿钧窑变釉,蓝、紫相间,釉面垂流自然。外底刻划篆体“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款。
撰稿人:蔡毅
关键词: 海棠 花盆 钧窑
陈列骨董:【钧窑天蓝釉六方花盆】
钧窑天蓝釉六方花盆,北宋,高13.1厘米,口横22.5厘米, 口纵15.2厘米;底横13.4厘米,底纵8.4厘米。
花盆呈六方形,折沿,深腹,底下承以六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边棱釉薄处呈酱黄色。外底涂刷酱釉,有七个渗水圆孔,并刻有数目字“八”,表明其为同类花盆中较小者。此花盆为河南禹县官钧窑产品。钧窑曾烧造大量花盆以供御用,形式多样,见有葵花式、海棠式、菱花口式,六方形、长方形等。花口花盆的制作,从制坯、成形到烧造成功,实属不易,成品率较低。可见官窑产品的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此件六方花盆作为宫廷陈设用瓷,做工考究,造型端庄,既美观又实用。
传世官钧窑瓷器的外底大都刻有从“一”到“十”色不同数目字,其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根据现存实物证明,数目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
撰稿人:徐巍
关键词: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花盆 海棠
古董陈列:【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北宋,高11.9厘米,口横20.8厘米,口纵16厘米;足横11.7厘米,足纵8.4厘米。
花盆呈四瓣海棠花形,广口折沿,沿边凸起一道细棱。深腹,上丰下敛,平底开有五个渗水圆孔,底下承以四个如意云头式足。盆内施天蓝色窑变釉,外施玫瑰紫色窑变釉,釉面气泡、棕眼明显。口沿及内壁出筋处呈酱色,折沿下一周及外壁出筋处呈紫白色。底部涂酱色护胎釉,十个支烧钉痕排列一周,并刻有数目字“九”。另有清宫刻字“养心殿”(横向)、“明窗用”(纵向),笔画纤细、工整。四足底露灰色胎。
据《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从乾隆十一年开始,乾隆皇帝开始有意识地命令内务府工匠在陈设类钧瓷上加刻宫殿名或陈设地名。如 “(乾隆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均釉六方入角花盆二件……养心殿西暖阁;均釉渣斗二件……养心殿东暖阁;均釉高桩花盆二件……静憩轩;均釉海棠盆连二件,漱芳斋。传旨:俱各刻地名,钦此。于本月二十六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均釉盆连一件盆底贴得地名字名样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将大地名准刻横的、小地名准刻竖的。钦此。” 可见,刻字的诏令下达后,先设计出拟刻的“地名字名样”粘贴在盆底,送乾隆皇帝过目,得到的旨意是“将大地名准刻横的、小地名准刻竖的”。从实物看,陈设类钧窑瓷器底部刻写的殿名地名均是殿名即“大地名”在上自右向左横刻、具体陈设的地名即“小地名”在下竖刻,这样的布局是乾隆皇帝亲自设计的结果。
撰稿人:韩倩
关键词: 钧窑 玫瑰紫釉 海棠 花盆养心殿 内务府 入角 暖阁 渣斗漱芳斋
古董陈列:【钧窑天蓝釉海棠式花盆托】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花盆托,北宋,高5.4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3.8厘米。
花盆托呈四瓣海棠花形,广口折沿,沿边凸起一道细棱。浅腹,上丰下敛,平底,底下承以四个如意云头式足。盆托内施天蓝色窑变釉,外施玫瑰紫色窑变釉,釉面气泡、棕眼明显。口沿及内壁出筋处呈酱色,折沿下一周及外壁出筋处呈紫白色。底部涂酱色护胎釉,一处磨釉明显,有清宫刻字“养心殿”(横向)、“明窗用”(纵向),线条纤细、工整。四足底露灰色胎。
乾隆时期除了在陈设类钧窑瓷器上加刻宫殿和地名外,还摹仿旧有刻字在器物底部加刻或改刻数目字。如《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首领胡进忠来说,太监如意交均窑花盆一件、均窑盆涟一件、楠木罩油牌子三十根随等次号数单一件。传旨:着将花盆上二字改三字、盆涟上旧字磨去亦改添三字……钦此。于九月初八日,首领胡进忠将改做得钧窑盆涟二件、楠木牌子三十根持去。讫。”此花盆托底部不见旧刻数目字,但一处磨釉明显,很可能是为改添新字而将旧字磨去。
撰稿人:韩倩
关键词: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海棠 花盆托 花盆养心殿 楠木
古董陈列:【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高14.7厘米,口径23.3-18.6厘米,足距8厘米。
花盆呈海棠式,敞口,折沿,腹上阔下敛,平底,四云头形足。内壁施天蓝色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釉层厚润,釉面气泡、棕眼明显,有“蚯蚓走泥纹”。底有五个渗水孔,刻数目字“四”和“重华宫”(横向)、“金昭玉翠用”(纵向)。
据《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从乾隆十一年开始,皇帝开始有意识地命令内务府工匠在陈设类钧瓷上加刻陈设地点。如 “(乾隆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均釉六方入角花盆二件……养心殿西暖阁;均釉渣斗二件……养心殿东暖阁;均釉高桩花盆二件……静憩轩;均釉海棠盆连二件,漱芳斋。传旨:俱各刻地名,钦此。于本月二十六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均釉盆连一件盆底贴得地名字名样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将大地名准刻横的、小地名准刻竖的。钦此。” 可见,刻字的诏令下达后,先设计出拟刻的“地名字名样”粘贴在盆底,送乾隆皇帝过目,得到的旨意是“将大地名准刻横的、小地名准刻竖的”。从实物看,陈设类钧窑瓷器底部刻写的宫殿名即“大地名”在上自右向左横刻、具体陈设的地点即“小地名”在下竖刻,这样的布局是乾隆皇帝亲自设计的结果。
撰稿人:陈润民
关键词: 钧窑 玫瑰紫釉 海棠 花盆托 花盆重华宫 月白 蚯蚓走泥纹
古董陈列:【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宋,高15.8厘米,口径22.8厘米,足径11.5厘米。
花盆呈六瓣葵花式。折沿,沿边起棱,深腹,圈足。内外施釉,口沿以内呈灰蓝色,外壁呈玫瑰紫色,口沿下流釉,凸棱处釉薄呈酱黄色。外底呈深浅不同的酱色,有5个圆形渗水孔,刻有标识器物大小的数目字“七”,并有清代造办处玉作匠人所刻“建福宫”、“竹石假山用”铭文。
此花盆造型优美端庄,曲线起伏婉转,器里的灰蓝色釉与外表的玫瑰紫釉相映成辉,宛如一朵盛开的葵花,令人回味。器底清代造办处的刻字,表明了此件花盆在清宫中的具体用途,十分可贵。
撰稿人:冯小琦
关键词: 钧窑 玫瑰紫釉 花盆 建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