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宫廷画 后宫佳人【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 及 古玩清供的皇家大格局 (1)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
  • 火盆
  • 三足炉
  • 青铜鼎
  • 青铜戟
  • 紫砂壶
  • 龙头灯架
  • 梅花图
  • 青铜方壶
  • 木椅
  • 铜手炉
  • 铜炉
  • 荔枝,瓷色釉盘
  • 笔筒
  • 项圈
  • 火盆架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宋代四大雅事。从前文人雅集,主人通常备好茶、焚一炉香,三五知己拿出画卷细细展开,静静品赏。如今,“闺蜜淘”和“太太班”的下午茶中,也常常有了品香、读书会、插花等内容。香渐渐成为都市女性精致生活的一部分,香也开始恢复了其传统文化中的公共性。那么在古人的生活中,究竟是怎样用香的呢?让我们通过古画古籍,走入古人的审美日常。

【古画中的美人与香】中国画在宋元时期多画山水、花鸟,到了明清日常的生活场景也常常会出现在画卷中

清代宫廷设画院,宫廷画师们通过画卷记录了后宫佳人的日常。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月曼清游图册》是宫廷画家陈枚的传世之作,这套册页在乾隆年间藏于养心殿,全册共12帧,表现后宫嫔妃一年之中的生活。其中一帧“围炉博古”,表现了腊梅花开的隆冬,美人们在一起赏画鉴古的场景。华堂之中,木雕隔断形成两个空间,里间是书房,书架边挂着古琴,罗汉床上放着一只铜手炉,边上果盘里盛着佛手清供。青砖地上架着取暖的炭盆,内燃香炭。堂间,美人们有的在赏画,有的在鉴赏青铜香炉。屋里摆着两个大的熏笼,画案上放着书、卷子、花瓶、觚、紫砂茶壶和两个青铜鼎式香炉,真可谓“古鼎名琴满室陈”。庭院中一株盛开的腊梅则透过漏窗入画。腊梅的暗香、炉中的香饼子、佛手的果香,暖阁之中温暖的清香将冬天挡在了门外。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

《月曼清游图》册,清, 陈枚 绘,绢本,设色,共12开,每开纵37厘米,横31.8厘米。
此画册落款“臣陈枚恭画”,钤“臣枚”印1方。每开均配有清代 梁诗正 的行草体墨题,款“乾隆岁在戊午秋九月朔臣梁诗正敬题”, 戊午为乾隆三年(1738年)。钤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乐善堂图书记”等印共60方。

《月曼清游图》册描绘的是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正月“寒夜探梅”、二月“杨柳荡千”、三月 “闲亭对弈” 、四月“庭院观花”、五月“水阁梳妆”、六月“碧池采莲”、七月 “桐荫乞巧” 、八月“琼台玩月”、九月“重阳赏菊”、十月“文窗刺绣”、十一月 “围炉博古” 、十二月 “踏雪寻诗” 。

通过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宫廷生活与民间生活的密切关联。嫔妃们的活动内容,在民间生活中均习以为常,只不过由于宫廷的特殊地位,而令这些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更加富贵、繁琐及 典制 化的特点。

作者在人物创作的审美取向上有别于唐代 张萱 、 周昉 笔下体态丰腴的嫔妃形象,而以明代 唐寅 、 仇英 笔下的 仕女 画为审美标准,追求秀润飘逸的情致。画家以工细流畅的线条和亮丽鲜活的色彩将嫔妃们描绘成身材修长、体态轻盈、“倚风娇无力”之貌。她们三五成群地行进在以 界画 表现的亭台楼阁内或是细笔勾染皴点的花石下。富贵闲逸的宫苑生活令她们的物质生活十分充足,也使她们的精神世界极度贫乏。

在技法上,此图所绘人物造型生动准确,笔致工细严谨,源于宋代 院体 画风。图中的楼台房室建筑则采用西洋 焦点透视法绘成,根据图中透视线斜度的变化,可以准确地推求出灭点的具体位置,从而加强了平面画幅的立体、纵深效果,在有限的画面上扩展出无限的空间。

此图册于乾隆三年(1738年)绘成后深得乾隆皇帝的赞赏。乾隆帝于六年谕令皇宫“造办处”的优秀匠人,如擅 镶嵌 技艺的常存,擅牙 雕工 艺的陈祖章、陈观泉父子及顾彭年、萧汉振等,以陈枚的这本图册为画稿,用象牙、玉石等进行雕刻。匠人们精雕细琢,密切结合牙雕和镶嵌的技艺特点,令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这件雕有103人的牙雕精品被称作“百美图”。乾隆皇帝在为它题写诗文时将其正式定名为《月曼清游》。

撰稿人:李湜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之局部细图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之局部细图

古玩陈列:【牙雕桃式杯】

【牙雕桃式杯】
【牙雕桃式杯】

牙雕桃式杯,清乾隆,高5.5厘米,口径7-6.5厘米。

杯象牙质,口呈桃形,柄雕为桃的枝叶形态。远观此杯如小桃初熟,挂枝摇曳,玲珑优美。

此杯纹饰雕刻圆润细腻,无锋碴之感,风格精巧灵秀,为清中期作品。

撰稿人:宋海洋

古玩陈列: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

  古铜彩【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清乾隆,高27.7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8.5厘米。

花觚仿铜器造型,四面各有出戟。器身施古铜彩,局部纹饰描绘金彩,器体模印蕉叶纹,束腰处模印夔龙纹。外底印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古铜彩的烧制较为复杂,首先要在高温下烧成茶叶末色釉,再于其上加绘金彩和绿锈斑色,然后入窑低温二次烧制,才能达到古旧斑驳的效果。乾隆时期的瓷器仿制出类拔萃,惟妙惟肖,其中尤以仿铜器最为成功。此件花觚造型逼真,釉色古朴,纹路清晰,令人叫绝。

撰稿人:郭玉昆
关键词: 古铜彩 蕉叶纹 出戟 花觚 模印 束腰 夔龙 龙纹

陈列骨董2:【青玉召夫鼎】

【青玉召夫鼎】
【青玉召夫鼎】
【青玉召夫鼎】
【青玉召夫鼎】

青玉召夫鼎,清乾隆,通高25,口径13.8×20.9厘米,足径17.4×11厘米。

撰稿人:展示内容采编科

古玩陈列:【竹根雕饕餮纹炉】

【竹根雕饕餮纹炉】
【竹根雕饕餮纹炉】

竹根雕饕餮纹炉,清,通高15厘米,口径13.2厘米。

炉圆形,双耳,三足,腹外有一圈回纹地饕餮纹装饰带,鼎盖及三足荷叶式底座为紫檀木制。盖钮以蜜蜡雕成,刻兽面纹及蕉叶纹。

竹雕制品中仿青铜彝器是一大品类。但此类仿古器往往细节毕肖,总体上看却并不逼真,而多在一件器物上杂糅各个时代的典型器型及纹饰。

此炉造型从周鼎中化出而加变异,线条纤柔圆润,已丝毫不见青铜器的庄严意味。从器型、纹饰到盖、钮、托的复杂组合,清代的审美趣味清晰可见,有较为浓重的宫廷气息。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饕餮 回纹 紫檀木 蜜蜡 兽面纹 蕉叶纹 内廷 “西清四鉴” 西清 文竹

古玩陈列:【青花龙纹瓶】

【青花龙纹瓶】
【青花龙纹瓶】
【青花龙纹瓶】
【青花龙纹瓶】

青花龙纹瓶,清康熙,高23.5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6.1厘米。

瓶口微撇、短颈、圆肩、肩以下渐收、圈足。瓶身绘两条立龙,张牙舞爪,龙身卷曲,威武凶猛。足内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

此瓶造型挺拔,为康熙御窑青花中的佳作。

撰稿人:陈润民
关键词: 青花 龙纹

 

陈列古董:【陈殷尚款宜兴窑紫砂菱花式执壶】

【陈殷尚款宜兴窑紫砂菱花式执壶】
【陈殷尚款宜兴窑紫砂菱花式执壶】
【陈殷尚款宜兴窑紫砂菱花式执壶】
【陈殷尚款宜兴窑紫砂菱花式执壶】
【陈殷尚款宜兴窑紫砂菱花式执壶】
【陈殷尚款宜兴窑紫砂菱花式执壶】

陈殷尚款宜兴窑紫砂菱花式执壶,清乾隆,高10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6.8厘米。

壶体呈菱花筋囊式,长弯流,曲柄。附菱花式盖,盖顶置宝珠钮。外底钤隶书“陈殷尚制”四字二行印章款。深栗色砂泥,砂质极细,色调纯正。

所谓“筋囊”就是将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分成若干等分的出筋纹纳入精确规范的壶体设计当中。自康熙中期开始,紫砂壶的造型多取自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给人以优雅亲切之美感。款识中的“陈殷尚”是清初紫砂名匠,善于制作筋囊形茶壶和形制多样的文玩清供。

此菱花式壶筋纹饱满挺直,由顶至底毫厘不差,非一般匠人所能为之。

撰稿人:王健华
关键词: 宜兴窑 陈殷尚

陈列古董 :【宜兴窑紫砂胎绿地粉彩描金瓜棱执壶】

 

【宜兴窑紫砂胎绿地粉彩描金瓜棱执壶】
【宜兴窑紫砂胎绿地粉彩描金瓜棱执壶】
【宜兴窑紫砂胎绿地粉彩描金瓜棱执壶】
【宜兴窑紫砂胎绿地粉彩描金瓜棱执壶】
【宜兴窑紫砂胎绿地粉彩描金瓜棱执壶】
【宜兴窑紫砂胎绿地粉彩描金瓜棱执壶】

宜兴窑紫砂胎绿地粉彩描金瓜棱执壶,清乾隆,高11.2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8厘米。

壶体呈瓜棱形、圆鼓腹、圈足。曲柄,短弯流。附瓜形盖,盖顶置宝珠钮。紫砂内胎,盖及腹部绘绿地描金粉彩莲花、蝙蝠、杂宝纹。通体以金彩为主,其间点缀红、黄、蓝等色,设色艳丽,富丽堂皇。外底署金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此壶是先在宜兴烧内胎,进呈宫廷后由造办处再加工,工序为描金、彩画、书款。经如此过程,这件作品才算完成。

瓷器装饰发展到乾隆时期出现奢靡绮丽的风气,宫廷紫砂器也深受影响,紫砂胎加彩极为盛行。此壶藏有一对,原存放于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内,是乾隆皇帝喜爱的御用紫砂精品。

撰稿人:高晓然
关键词: 宜兴窑 描金 粉彩 杂宝纹养心殿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之局部细图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之局部细图

 

陈列古董: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
6486 清 紫檀宫灯杆 (一对)

清 紫檀宫灯杆 (一对)
清 紫檀宫灯杆 (一对)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之局部细图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之局部细图

陈列古董【三堂款陶砚】

【三堂款陶砚】
【三堂款陶砚】
【三堂款陶砚】
【三堂款陶砚】
【三堂款陶砚】
【三堂款陶砚】

三堂款陶砚,宋,长21.5厘米,最宽13.8厘米,厚3.3厘米。

砚为细陶土烧制而成,造型为抄手式,上窄下宽,两侧内敛呈梯形。砚池深凹呈曲线形,并与凸起的砚堂相连。背面深雕弧形,并呈小抄手,底部阴刻篆书“三堂”款识,字体清秀。

此砚陶质细腻,表面光滑,并有用墨痕迹。造型呈抄手式,为宋代流行砚式风格。

撰稿人:赵丽红
关键词: 抄手式 砚池 砚堂 阴刻

陈列古董【竹雕梅花笔筒】

【竹雕梅花笔筒】
【竹雕梅花笔筒】

竹雕梅花笔筒,清晚期,高10.4厘米,筒径10.3厘米。

笔筒圆体,略扁,色近深红,口沿内倾,三矮足。器表浅浮雕折枝梅花。在浮雕的枝干及花朵之内又以阴刻及去地浮雕等技法凸现物象的立体感,风格于疏犷中不乏细致之处。器身有阴刻行书五言律诗一首: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依杖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并“支山”款识。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笔筒 浮雕 折枝 阴刻

陈列古董【“奔雷”琴】

【“奔雷”琴】
【“奔雷”琴】
【“奔雷”琴】
【“奔雷”琴】
【“奔雷”琴】
【“奔雷”琴】
【“奔雷”琴】
【“奔雷”琴】
【“奔雷”琴】
【“奔雷”琴】

“奔雷”琴,南宋,通长126.6厘米,隐间117.2厘米,额宽18.5厘米,肩宽20厘米,尾宽15.6厘米,厚5.2厘米。

“奔雷”琴,仲尼式,桐木斫,通体黑漆,紫漆修补。鹿角灰胎薄而坚,小蛇腹间牛毛断。长方池沼,蚌徽,牛角足,象牙轸,紫檀岳尾。亦是耸肩之琴,唯项逐渐坡下,是以耸而不觉其狭。亦非常例,尤怪者无凤舌。琴为天津琴家宋镜涵旧藏。

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古篆琴名“奔雷”,池旁宋镜涵题诗二首:“南北东西几度游,名琴能遇不能求。奔雷无意欣相遇,宿愿多年始得酬。”“久经风鹤不堪嗟,一抚奔雷兴倍赊。三十年来成伴侣,怡情养性不离他。”池下刻朱宝成跋一则并小印二。朱宝成跋:“周密《视听抄》列举北方名琴十七床,内一则云‘奔雷樊泽民琴,当第一。’老友宋君镜涵三十年前得之,时时抚弄未尝相离,今年八十岁,为琴赋二诗,余喜而镌之,以志雪爪云尔。天峰居士朱宝成。”小印镌“朱”、“宝成”三字。跋文右侧刻“夏历岁次己亥正月十五日”,左侧刻“公元一九五九年时年六十有四”。1983年入藏故宫博物院。

撰稿人:郑珉中
关键词: 隐间 耸肩之琴 龙池 周密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之局部细图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之局部细图

 

陈列古董【红木嵌大理石床】

【红木嵌大理石床】
【红木嵌大理石床】

清,高108厘米,长200厘米,宽93厘米。

床身以红木制成,藤心床面,下衬硬板。床面下有束腰,下衬托腮,直牙条,饰宝珠纹。拱肩直腿,内翻回纹马蹄。床面之上安装三面床围,由十一块大小不同的木框镶大理石心连接而成,均有活榫可以方便开合。

撰稿人:胡德生
关键词: 红木 硬板 束腰 托腮 牙条 拱肩 内翻回纹马蹄 回纹马蹄 回纹

陈列古董【茄皮紫釉暗刻云龙纹盘】

【茄皮紫釉暗刻云龙纹盘】
【茄皮紫釉暗刻云龙纹盘】
【茄皮紫釉暗刻云龙纹盘】
【茄皮紫釉暗刻云龙纹盘】

茄皮紫釉暗刻云龙纹盘,清顺治,高4.3厘米,口径24.6厘米,足径15.8厘米。清宫旧藏。

盘内外均施深茄皮紫釉,釉下暗刻云龙纹,外壁近足处暗刻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顺治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在传世品中尚见有顺治黄釉盘,其造型、纹饰及款识与此盘基本相同。

撰稿人:吕成龙
关键词: 龙纹 暗划 莲瓣纹 青花 黄釉

陈列古董【祭蓝釉暗花云龙纹盘】

【祭蓝釉暗花云龙纹盘】
【祭蓝釉暗花云龙纹盘】
【祭蓝釉暗花云龙纹盘】
【祭蓝釉暗花云龙纹盘】

祭蓝釉暗花云龙纹盘,明宣德,高4.6厘米,口径20.1厘米,足径12.7厘米。

盘撇口,弧壁,圈足。通体施高温钴蓝釉,口沿处因高温下釉层熔融垂流映现白色骨胎,形成一道圆润的白边。釉面泛橘皮纹。内壁暗印双云龙戏珠纹,因釉层厚,纹饰不清晰。足内施白釉,中央青花双圈内“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盘造型规整,釉色纯正,是宣德朝祭蓝釉瓷的典型器。

撰稿人:蔡毅
关键词: 蓝釉 龙纹 青花

陈列古董 :【铜鎏金缠枝牡丹手炉】

【铜鎏金缠枝牡丹手炉】
【铜鎏金缠枝牡丹手炉】

铜鎏金缠枝牡丹手炉,清代,径11厘米,厚9.8厘米。
关键词: 鎏金 缠枝 手炉

陈列古董 :【画珐琅三阳开泰纹手炉】

【画珐琅三阳开泰纹手炉】
【画珐琅三阳开泰纹手炉】

画珐琅三阳开泰纹手炉,清乾隆,通高18厘米,炉身径19—16厘米,底径16—13 厘米 。

手炉椭圆形菱花式,铜鎏金开合式提梁,镂空“卍”字锦纹盖。器身四面饰菱形开光,两两相对。前、后两面绘三阳开泰图,红日高照,古松绿草茂盛,水面开阔微澜,慢坡上三只山羊仰首向日,整个画面温馨而祥和。侧面开光内绘月季花绶带鸟。开光外饰宝蓝地缠枝花卉纹。

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兴盛之象,因羊与阳同音,三羊喻为三阳,三羊图寓意三阳开泰,是我国传统吉祥的装饰题材,被广发运用。

撰稿人:张丽
关键词: 画珐琅 珐琅 三阳开泰 开泰 手炉 菱形开光 开光 缠枝 花卉 镂空 广珐琅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之局部细图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之局部细图

 

古玩陈列:【黄花梨木方背椅】

【黄花梨木方背椅】
【黄花梨木方背椅】

明,高92.5厘米,长61.5厘米,宽47厘米。

椅靠背板、扶手、鹅脖、联帮棍均成曲形,而联帮棍上细下粗,弯曲成“s”形,使全器增添了活泼之感。座面下装罗锅枨加矮佬,与腿间双枨相呼应。

此椅方正端庄,于稳固之中又有曲线的活泼感,颇具装饰效果。

撰稿人:芮谦
关键词: 黄花梨 靠背 鹅脖 联帮棍 罗锅枨 矮佬

古玩陈列:【汪士慎梅花图轴】

《梅花图》轴,清,汪士慎绘,纸本,设色,纵93.4厘米,横52.9厘米。

图绘一株生机盎然的梅树,盛开的梅花洁白无瑕,交错的枝干扶摇向上,表现了梅作为花中君子具有“不恋世间佳丽地,独上寒山称骄子”的高逸之气。此图梅花以淡墨勾轮廓,线条工细,梅干以浓墨一挥而就,墨气淋漓。干与花巧妙地形成黑与白的对比,令简约的画面不失层次的变化。

款署 :“雍正乙卯秋七月八日,近人汪士慎写于巢林书堂蕉荫之下。”钤“士慎私印”白文印、“近人”朱文印、“丙寅人”白文印。画幅右下角有潘恭寿题记,款署 :“道光壬寅重九后二日,人海小隐恭寿识。”钤“恭寿”朱文印。

【汪士慎梅花图轴】
【汪士慎梅花图轴】

“乙卯”为雍正十三年(1735年),作者时年50岁,患疾已久的左眼尚未失明。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汪士慎

金农称他画梅之妙和高西唐(翔)异曲同工。西唐善画疏枝,巢林善画繁枝,都有空里疏香、风雪山林之趣。千花万蕊,颇富诗意。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工诗,善写隶书,又长篆刻,善画梅,神腴气清,墨淡趣足。老年一目失明,尚能挥写自如,不失当年风韵。在一目失明作画时,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后来,双目俱瞽,但仍挥写,署款“心观”二字。时金农赞他“盲于目,不盲于心”。阮元《广那个诗事》说他:“老而目瞽,然为人画梅,或作八分书,工妙胜于未瞽时。”

在扬州诸家中,汪士慎是画格极高的一个。他擅画梅,受称颂于当时,亦能山水及花卉,但传世甚为少见。

陈列古董 :【碧玉兽面纹方尊】

【碧玉兽面纹方尊】
【碧玉兽面纹方尊】

碧玉兽面纹方尊,清乾隆,高24.3厘米,口径7.6厘米,径8×7.6厘米。

撰稿人:展示内容采编科
关键词: 碧玉

古董陈列:【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元,通高28.4厘米,口径17.1厘米。

炉做圆形,冲耳,鼓腹,柱形足,炉内置铜鎏金胆。造型源自青铜鼎,古朴庄重。
炉腹上部以一道鎏金弦纹将炉体图案界为两部分,线上以绿色珐琅为地,饰白色菊花十二朵;线下以蓝色珐琅为地,饰缠枝莲花六朵。三足均以蓝色珐琅为地,饰彩色菊花纹。

元代掐丝珐琅器的装饰多以盛开的缠枝莲花为主题,特点是花朵舒展饱满,枝叶肥厚,并衬以小花苞。图案布局疏朗,掐丝线条有力。珐琅质地细腻,釉面光亮,其中的葡萄紫、草绿、绛黄色呈半透明状,具有宝石般晶莹深邃之感,此炉是元代掐丝珐琅器的代表作。

撰稿人:李永兴
关键词: 掐丝珐琅 珐琅 缠枝 缠枝莲 冲耳 弦纹 菊花纹 缠枝莲花纹

古玩陈列:【粟纹方壶】

【粟纹方壶】
【粟纹方壶】

粟纹方壶,高49.4厘米,宽31.5厘米,口径16.5厘米,足径19.2厘米,重12.72kg。

壶体作正方形,肩部有四兽首衔环,方圈足。颈饰蕉叶纹,肩饰蟠螭纹一周,腹部饰粟纹,以三周几何云纹相隔,圈足亦饰粟纹及几何云纹。

此壶为清宫旧藏文物,原藏颐和园。

撰稿人:郭玉海
关键词: 方壶 壶 首 蕉叶纹 叶 蟠螭纹 螭 螭纹

古玩陈列:【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清雍正,通高14厘米,长18.4厘米,宽12.9厘米。清宫旧藏。

手炉呈不规则却十分对称的长圆形,提梁弯曲的形状与炉身的造型相协调。炉身四面开光,两两相对。开光内黑漆地,其上以金漆描绘不同的山水图景。画面构图讲究,布局疏朗,远山近石、亭台楼榭、草木飞鸟都描绘得细致入微,宛如工笔画,风光旖旎的山水图虽浓缩于方寸之间,却透露出飘渺深远的意境。开光外之边饰则用描金彩漆的技法描绘缠枝花卉纹。口沿内挂铜胆。盖面为铜丝编结而成的密网,用以通风换气。底心有一圆孔用以散热。

手炉是人们冬季常备的用于暖手的器具,一般以圆、椭圆形为基本形状。其结构分外壳和内胆两层。外壳可运用不同的工艺进行制作和装饰。内胆为铜制,架于外壳的口沿之上以备燃碳。热量通过内外两层之间的空气进行传导,使外壳既温暖又不烫手。

目前从传世品看,最早的手炉出现于明晚期,是由铜器名匠胡文明和张鸣歧制作的,前者以錾花工艺见长,后者以器物纯正的皮色取胜。清代宫廷中,制作手炉的工艺品种明显增多,有珐琅、漆器、铜器等,因此呈现的艺术风貌也多种多样。其中漆器的制作量极少,这与其材质不耐高温有直接关系。清宫珍藏的手炉内胆中都残留有灰白色的炭灰,然而这件手炉的内胆却异常洁净,没有任何使用的痕迹,可见它并非暖手的实用器,而是用以观赏和陈设的工艺品,正因此其制作考究,画面精美。此手炉虽无雍正款识,但根据描金的用色和画面的绘画技巧,应是雍正朝制品。

撰稿人:张丽
关键词: 黑漆描金 描金 手炉 开光 金漆 缠枝 花卉 錾花 珐琅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之局部细图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之局部细图

古玩陈列:【画珐琅花卉三足熏炉】

【画珐琅花卉三足熏炉】
【画珐琅花卉三足熏炉】

画珐琅花卉三足熏炉,清代,口径42厘米,高72厘米。
关键词: 画珐琅 珐琅 花卉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