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宫廷画 后宫佳人 及 古玩清供的皇家大格局 (2)

【郎世宁弘历观画图轴】

【郎世宁弘历观画图轴】
【郎世宁弘历观画图轴】

《弘历观画图》轴,清,郎世宁等绘,纸本,设色,纵136.4厘米,横62厘米。

此幅利用画中画的构图方式,表现乾隆皇帝弘历在清风中欣赏《洗象图》的情景。《洗象图》描绘的是扮作普贤菩萨的乾隆皇帝正在观看众人为普贤的坐骑白象洗刷的场景。

乾隆皇帝在其统治期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佛教文化体系,同时他还自诩是佛教中 “文殊”、“普贤”的化身,给自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光环,意味着他不仅是人间的帝王,也是佛界的要神。因此该画在创作意图上是幅宣扬乾隆皇帝宗教信仰的作品。

此图无作者名款,从创作手法上分析应该是中西画家的合璧之作。图中乾隆皇帝的肖像是由擅长写实画的郎世宁绘制。作者运用解剖学,以西洋绘画技法表现人物面部,五官的刻画细腻、清晰,富有层次、立体感。乾隆皇帝的服饰则由中国画家以传统的人物画“战笔描”表现,衣纹线条抖动弯曲,极具动感。图中的小童、房舍、树木等亦是由中国画家联手完成的。东、西方绘画艺术风格呈现在同一幅作品中无疑丰富了宫廷绘画创作的表现形式,这也是乾隆朝宫廷绘画的一大特色。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郎世宁 普贤 菩萨 文殊 战笔描

陳列古董:

  • 洗象圖
  • 权杖执扇
  • 如意
  • 汝釉天青 玄纹贯耳瓶方壶
  • 海棠式盘
  • 玉壶春瓶
  • 古琴
  • 古钟
  • 铜炉
  • 红釉壶、蓝釉壶
  • 铜瓶
  • 骑牛摆件
  • 案桌

陳列古董:故宮博物院【紫檀木嵌黄杨木香几】

紫檀木嵌黄杨木香几
紫檀木嵌黄杨木香几
紫檀木嵌黄杨木香几
紫檀木嵌黄杨木香几

清乾隆,横39 厘米,纵39厘米,高105厘米。

几面呈方形,以紫檀木为边框,打槽镶杏木板心。面沿之下为高束腰,束腰及腿牙部均以紫檀木为地镶嵌黄杨木并雕刻花纹。束腰中心开变形的拐子纹不透空开光,开光中心雕饰缠枝莲。束腰之下的腿肩部雕饰兽面纹,牙子上则满地浮雕西番莲纹,间饰以回纹拐子开光,开光内在斜万字锦地上雕饰夔纹拐子。牙头处饰透雕西番莲纹。腿子上部起云翅纹。外翻云头足下承托泥。

撰稿人:周京南
关键词: 紫檀木 杏木 束腰 镶嵌 黄杨木 刻花 拐子纹 开光 缠枝 缠枝莲 兽面纹 牙子 浮雕 西番莲 西番莲纹 回纹 万字锦 锦地 夔纹 牙头 透雕 云翅纹 外翻云头足 托泥

陳列古董:故宮博物院【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东晋,高18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10厘米。

壶盘口,短颈,溜肩,鼓腹。肩部一侧饰鸡头形流,流内有孔与壶身相通,流嘴呈筒状,鸡冠高耸,双目圆睁。与鸡首相对的一侧饰一弯形圆柄,上下分别与口沿、肩部相接,便于握持。肩部另外两侧各饰一桥形系,可穿绳提携。壶施黑釉,釉层丰厚,釉面滋润透澈,色黑如漆,匀净无瑕。外壁施釉不到底,近足处露出褐色的胎体。底部无釉,有五个较大的支钉烧痕。

此器制作端正,各部位比例协调,尤其是以鸡首装饰壶体,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鸡头壶是南北方早期瓷器的主要造型之一。始见于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因壶肩部塑鸡头而得名。烧制的瓷窑有越窑、瓯窑、福清窑等。早期的鸡头壶通常是在壶的肩部对称地贴饰鸡头和鸡尾,使其首尾相呼应,鸡头短小,无颈,且与壶体不通,纯系装饰。东晋时,壶体变大,鸡头由装饰物变为具实用性的张口、引颈之壶流,短尾则变为圆形长柄。东晋晚期,壶的曲柄出现了龙首柄。南朝时,鸡头壶由圆浑变得细长,鸡颈加高,鸡冠高耸,龙首柄加长。唐以后,鸡头壶逐渐消失。

德清窑遗址位于今浙江省德清县境内,所烧造的精良黑瓷别具一格,成为当时颇具声誉的特殊瓷窑,同时兼烧青瓷。黑釉和青釉虽都以氧化铁为着色剂,但黑釉中氧化铁的含量比青釉中高,达到6-8%。东晋黑釉瓷以浙江德清窑为代表。常见的器物除鸡头壶外,尚见有碗、钵、盘、罐、盘口壶等日用器皿。其烧造历史较短,大抵在东晋至南朝早期的一百多年间。

撰稿人:高晓然
关键词: 德清窑 桥形系 越窑 青瓷 青釉

陳列古董:故宮博物院【青釉鸡头壶】

青釉鸡头壶
青釉鸡头壶
青釉鸡头壶
青釉鸡头壶

青釉鸡头壶,东晋,高20.5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7厘米。

壶洗口、细颈、丰肩、鼓腹、平底微内凹。肩部一侧置鸡头形流,流口与腹部相通,另一侧置曲柄。与流、柄呈十字交叉的肩部对称置桥形系,桥形系处刻划一道弦纹围绕壶肩。通体施青釉。

鸡头壶是三国至隋代瓷器中常见的造型,但各时期的鸡头壶均具有特点。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演进,鸡头壶的形体是从矮胖向瘦高发展。与三国、西晋鸡头壶相比,东晋鸡头壶上鸡头的口部由三国、西晋时期的尖嘴变成圆孔形,鸡头也由三国、西晋时期紧贴壶肩而变为颈部立起。三国、西晋鸡头壶上紧贴壶肩的鸡尾在东晋鸡头壶上变为曲柄。在装饰上,三国、西晋时期流行的在壶上模印纹饰的做法已基本消失,而代之以简单的刻划弦纹。

这件青釉鸡头壶,造型规整,装饰简练,釉色淡雅,釉面朴实自然,堪称东晋青釉鸡头壶的代表作。

撰稿人:董健丽
关键词: 青釉 桥形系 模印 弦纹

陳列古董:故宮博物院【癸簋】

故宮博物院【癸簋】
故宮博物院【癸簋】

癸簋,通高12.7厘米,口径12.8厘米,重1.78kg。

簋侈口,鼓腹,圈足。通体以雷纹作地,口沿处饰蕉叶纹,颈部饰浮雕兽首及夔龙纹,腹、足部饰兽面纹。

器内底有“癸”二字铭文。“”为族徽。铭文表明此器是为族名为“癸”的先辈做的祭器。

撰稿人:何林
关键词: 簋 雷纹 蕉叶纹 叶 浮雕 首 夔龙 夔 龙纹 兽面纹

陳列古董:故宮博物院【“大和·夹钟清”钟】

“大和·夹钟清”钟
“大和·夹钟清”钟
“大和·夹钟清”钟
“大和·夹钟清”钟

“大和·夹钟清”钟,通高27.6厘米,舞广13.8厘米,舞修17厘米,鼓间14.7厘米,铣间18厘米。

此钟属椭圆筒式乐钟。钮作相对的扁体双夔龙,龙首饰粟纹,龙身饰回纹,二龙之间有一方形小环钮。钲部周廓及篆带饰多层蟠虺纹,乳枚作螺旋式半球体,隧部以蟠虺纹组成翼形图案。钲部正中正面阴刻篆书“大和”二字,周围有明显的铲磨痕迹,显然是在原有刻铭上改刻的;背面阴刻篆书律名“夹钟清”三字。

此钟原为宋徽宗朝所铸“大晟”编钟之一。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后在北宋宫廷里停止使用。两年后的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虏徽、钦二帝北去,同时劫走北宋的文物重器,其中包括“大晟”乐器。从此“大晟”乐器分散在燕京(后为金中都,今北京)、上京(金初期都城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县境)两地,劫余的一部分散落在汴京(今河南开封)。

金人统治期间,大晟乐器仍旧使用。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乐器上的“大晟”二字皆被刮去,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重新定名为“大和”,即今日所见的 “大(太)和”款钟。“大和”二字出自金人改刻,《金史·乐志》中的相关记载与实物所见痕迹可以互相印证。

撰稿人:丁孟
关键词: 铣 钮 夔龙 夔 首 回纹 蟠虺纹 虺 旋 阴刻 从 都 府

陳列古董:故宮博物院【“玲珑玉”琴】

“玲珑玉”琴
“玲珑玉”琴
“玲珑玉”琴
“玲珑玉”琴
“玲珑玉”琴
“玲珑玉”琴
“玲珑玉”琴
“玲珑玉”琴

“玲珑玉”琴,南宋,通长118.4厘米,隐间110.7厘米,额宽17.4厘米,肩宽19厘米,尾宽13厘米,厚5.7厘米。清宫旧藏。

“玲珑玉”琴,仲尼式变体。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琴辨》:“古琴惟夫子、列子二样”,可见当时最为人熟知而流行。桐木斫,板厚而开膛小,凤舌镶嵌,池沼形状特异,纳音贴以木片。黑漆,八宝灰胎极薄,牛毛间蛇腹断。金徽,白玉轸足,紫檀岳尾,唯尾托为红木,护轸伤损一。

琴背铭刻,龙池上刻行书琴名“玲珑玉”。左右刻草书琴铭“峄阳之洞,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龙池下行书“复古殿”,又九叠文“御书之宝”大印。“复古殿”,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以后在建康(南京)所修行宫之一殿,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于临安(杭州)又有此殿之设。全部铭刻为当时一手而成,俱贴金。

撰稿人:郑珉中
关键词: 隐间 古琴 镶嵌 纳音 蛇腹断 红木 龙池 行宫 贴金

陳列古董:故宮博物院【兽耳】

兽耳
兽耳

兽耳,战国前期,通高13.8厘米,宽23.7厘米,重1.24kg。

器有隆盖,盖顶捉手透空并饰蟠螭纹。椭圆形腹,腹两侧有龙形耳。器腹下侧附有四足,为人面、鸟嘴、双脚双翼的怪兽。

撰稿人:贾红荻
关键词: 蟠螭纹 螭 螭纹

陳列古董:故宮博物院【掐丝珐琅花朵纹玉壶春瓶】

掐丝珐琅花朵纹玉壶春瓶
掐丝珐琅花朵纹玉壶春瓶

掐丝珐琅花朵纹玉壶春瓶,明早期,高27.1厘米,口径7.4厘米,足径9厘米。清宫旧藏。

瓶小撇口,细颈,垂腹,双凤耳。除颈部两周鎏金弦纹间饰紫地红白两色灵芝纹外,瓶体余皆浅蓝地,通饰各色缠枝花朵纹,有栀子、梅花、菊花等,腹下部饰红色菊瓣纹一周。

此瓶为明代御用监所造,釉质细润,色泽纯正,打磨光滑。其装饰集多种花卉于一器,繁而不乱,艺术效果极佳,在早期珐琅器中风格独特。

撰稿人:夏更起
关键词: 掐丝珐琅 珐琅 花卉 玉壶春瓶 御用监 弦纹 灵芝 缠枝

陳列古董:故宮博物院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盘】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盘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盘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盘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盘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盘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盘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盘,北宋,高2.6厘米,口横23.7厘米,口纵12.2厘米,底横18厘米,底纵7.5厘米。

盘呈四瓣海棠式。折沿,浅弧腹,平底。里、外施月白色釉,外壁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外底留有三个支烧钉痕。

撰稿人:韩倩
关键词: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海棠 海棠式盘

陳列古董: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丁雲鵬洗象圖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丁雲鵬洗象圖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丁雲鵬洗象圖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丁雲鵬洗象圖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丁雲鵬洗象圖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丁雲鵬洗象圖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丁雲鵬洗象圖 軸】

文物圖檔編號:K2A000615N000000000PAA
朝代:明
類別:繪畫
作者:Ding Yunpeng;丁雲鵬
形式:軸
展覽尺寸:66
典藏尺寸:66
說明文:
一彎溪水蜿蜒而下,童子持帚掃象,其側有一菩薩倚坐而觀。「象」、「相」同音,「掃象」即「掃相」,意指破除對一切名相的執著。 本幅的人物皆以中鋒畫成,衣紋線條遒勁,有若行雲流水,暢達流利。眉鬚毫髮絲絲入微,極其工細。這種筆法雖似李公麟的白描,但丁氏又加工著色,獨樹一幟。背景樹幹虯曲,點葉繁密,設色秀潤清雅,凡此種種皆見文派影響。 此幀繪於萬曆戊子年(1588),是年丁氏四十二歲。
日期: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1597)
格式:本幅 137.8×36.2公分、全幅 64公分
關聯:秘殿珠林續編(乾清宮),頁165&*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86&*故宮書畫圖錄,第八冊,頁325-326

主題與關鍵字:菩薩 佛道侍者 天王 服飾(對人) 傢俱(屏風) 象 椿 雲 宗教器用 溪澗、湍泉 僧(和尚、尼姑) 供養人

陳列古董: 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碧玉靈芝如意

清 碧玉靈芝如意
清 碧玉靈芝如意

描述:青玉雕靈芝一本,靈芝形之首頂浮雕小芝二;柄略彎曲,鏤雕藤蔓攀繞,小芝附生。趾端繫黃雙穗、飾結。
日期:1644 A.D.-1911 A.D.
格式:長40.5公分
關聯:《故宮如意選萃》
《吉祥如意文物特展圖錄》

陳列骨董: 临渊阁 藏品 – 【仿汝釉天青 玄纹贯耳瓶方壶】

仿汝釉天青 玄纹贯耳瓶方壶
仿汝釉天青 玄纹贯耳瓶方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妃话宠图》

清 丁观鹏 宫妃话宠图

清 丁观鹏 宫妃话宠图

绢本,设色,纵107.5cm,横58.4cm。

画面:表现的是宫中女子闲适生活的情景;图中的仕女,古盆与盆景绘画得十分精简。宫廷画家丁观鹏擅长运用西画的明暗设色与焦点透视法,在画面制造立体感。人物造型生动自然,通过对人物眼神、姿态、衣着等的具体描绘体现出宫妃们相互闲话时的神态与心境。不仅描述了6位宫中人物,且精心刻画了3件古盆与盆景,栏杆等,均晕染明暗,有凹凸感。体现了时代风格。

器物陈列:

  • 红釉盘
  • 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
  • 木匣
  • 石墩
  • 佛手
  • 花盆,盆景

器物陈列:故宫【金嵌宝石藏经盒】

金嵌宝石藏经盒
金嵌宝石藏经盒

金嵌宝石藏经盒,清乾隆,高7厘米,长21厘米,宽8厘米。

经盒是用来存放佛经的匣子。此两件经盒以金成造,嵌珍珠、红宝石、青金石等珠石为饰,显示出皇家的富贵之气。经盒盖里彩绘释迦牟尼佛与二弟子图,色泽鲜艳,当是宫中画师所绘。经匣中供满文写经——《大悲正经》,为梵夹装。

撰稿人:罗文华
关键词: 红宝石 释迦牟尼 梵夹装

器物陈列:故宫【明成化鲜红釉盘】

明成化鲜红釉盘
明成化鲜红釉盘
明成化鲜红釉盘
明成化鲜红釉盘

明成化鲜红釉盘,高5厘米,口径20.9厘米,足径13.5厘米。

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鸟窝,俗称“窝盘”。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层肥腴,呈色鲜艳,灿若天然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视之柔和悦目。圈足外墙积釉处红里透黑,宛如青虾之背。口沿因高温烧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的白边。胎体较厚,外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色泽淡雅,顿挫有力。

明代鲜红釉瓷器以永乐、宣德时产量最大,质量也最好,此后因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生产渐入困境,产量锐减,成功之作很少见。至嘉靖时,虽然宫廷一再催烧鲜红釉瓷器,但由于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不得不请求以容易烧造的低温矾红釉取而代之。

传世的成化鲜红釉瓷器极其罕见,故极珍贵。前些年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遗址出土成吨的瓷片标本,鲜红釉瓷标本仅属个别,而上述鲜红釉盘标本亦属仅见,说明成化鲜红釉瓷只是偶然烧造。这种盘的造型、釉质(釉内气泡、桔皮纹等)均极似宣德鲜红釉盘,如无款识,极易被误认为是宣德器。

撰稿人:吕成龙
关键词: 鲜红釉 红釉 红宝石 青花 矾红釉 矾红 景德镇

郎世宁 金廷标【乾隆帝妃古装像轴】

【乾隆帝妃古装像轴】
【乾隆帝妃古装像轴】

《乾隆帝妃古装像》轴,清,绢本,设色,纵101厘米,横97.2厘米。

图绘乾隆皇帝的妃子对镜梳妆的情景。她注视着面前的铜镜,正在精心地往头上戴金钗。妃子对妆容的重视、妆容的优美,是显示其女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她亲自插戴,动作一丝不苟。妃子身着蓝底华服,上边不仅镶有花边,还有描金的团花纹,显现出宫中女性服装做工的考究和华丽,具有皇家高贵典雅的特点。

画幅上没有落作者的名款,从表现技法上分析,人物的脸像应该由西洋画家郎世宁绘制,人物的服饰及周围的环境应当由中国宫廷画家金廷标所画。中西画家联手创作是乾隆朝宫廷绘画的一大特色。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团花 郎世宁 金廷标

器物陈列:

  • 铜镜
  • 粉盒
  • 首饰匣
  • 玉盘

器物陈列:故宫玉石器
故 00096278
清 青玉葵花式盘

清 青玉葵花式盘
清 青玉葵花式盘

器物陈列:故宫 【粉彩花卉团龙纹盖盒】

粉彩花卉团龙纹盖盒
粉彩花卉团龙纹盖盒

粉彩花卉团龙纹盖盒,清光绪,通高7.5厘米,口径16.5厘米,足径9.3厘米。

盒呈馒头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光素无纹饰。盒外壁通体青花加粉彩装饰。盒盖和盒腹部均描绘4组花卉纹,分别是水仙、桃花、藤萝、牡丹。盒顶中心以青花描绘团状云龙纹,外围矾红彩单线圆圈。口沿及圈足外墙均以青花和矾红彩描绘相间排列的双回纹。盒内釉面泛波浪纹,外壁及圈足内釉面光润平整。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仿款,款字笔画漂浮于釉面。

此盒大小适中,青花发色纯正,图案布局疏密有致,堪称光绪粉彩瓷器中的精品。

撰稿人:吕成龙
关键词: 粉彩 花卉 团龙纹 龙纹 青花 矾红 回纹

器物陈列:故宫【蟠螭纹铜镜】

蟠螭纹铜镜
蟠螭纹铜镜

蟠螭纹铜镜,直径19.3厘米,重0.527kg。

柱形钮,圆形钮座中空,凸起于镜背,有镂空花纹三组,主纹为三条相互盘结缠绕的螭龙,螭口怒张,吻上下各有一长牙,头上独角,一前足高举,团身。纹饰充满动感。地纹由圆形与三角形相间的雷纹组成。镜卷缘。

铜镜为鉴照之器,属日常生活用具。我国出土最早的铜镜时代为齐家文化时期,但是直至春秋时期,铜镜的生产和使用仍不普遍,到了战国时期,始大量生产。

撰稿人:郭玉海
关键词: 蟠螭纹 螭 螭纹 钮 镂空 盘 角 地纹 雷纹 鉴 齐家文化

【金廷标仕女簪花图轴】

【金廷标仕女簪花图轴】
【金廷标仕女簪花图轴】

《仕女簪花图》轴,清,金廷标绘,绢本,设色,纵223厘米,横130.5厘米。署款:“臣金廷标恭画。”钤印一方,模糊不辨。

图中精致的家具、富丽的陈设所构筑出的典雅高贵的环境,表明此图表现的是宫廷女子日常生活的景象。梳妆打扮是贵族妇女每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她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图绘晨起的女子对镜理妆的情景。她为了取得良好的照镜角度,不禁起身而立,双目注视着桌上的铜镜,同时,左手缓缓地往云鬓上插玉簪。情节生动,人物举止自然,显示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准确传神的艺术表现力。

图中女子杏脸桃腮,皓齿朱唇,身段婀娜多姿,富于曲线变化,体虚力弱中显现出娇柔典雅的娟秀气,体现出清代仕女画清新俊秀的时代特征。人物衣纹用笔顿挫转折,线条遒劲刚健,与以界画方式表现的家具及室内装饰物所采用的守规守矩、见棱见角的线条相互呼应,笔墨格调于统一中显现出所绘物象不同的质感。此幅构图颇具机巧,近景为全身像的簮花女子,中景系若隐若现的理书侍女,远景是含烟带雾的翠竹一隅。繁复的画面,既未掩簪花的创作主题,又通过近、中、远三景的自然展现加强了画幅的立体、纵深效果,从而在有限的画面上扩展出无限的空间。

撰稿人:李湜
关键词: 仕女 金廷标 界画

器物陈列:

  • 秀墩
  • 铜镜
  • 执壶
  • 花盆
  • 榻床
  • 红釉洗
  • 红釉瓶
  • 玉壁
  • 如意
  • 玉崇
  • 香炉
  • 香筒
  • 香几,花几
  • 案桌

陈列器物:故宫【乾隆款蓝玻璃方花觚】
  

乾隆款蓝玻璃方花觚
乾隆款蓝玻璃方花觚

乾隆款蓝玻璃方花觚
乾隆款蓝玻璃方花觚

乾隆款蓝玻璃方花觚,高25厘米,口径13.5厘米。
  
花觚方形,撇口,长颈,平底。通体为透明蓝色玻璃,底中心处阴线双方框内阴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花觚系清宫造办处玻璃厂造,型制仿古青铜器。清代花觚大部分作为五供之一,也可单独使用。该花觚器形挺拔大方,既存古雅之韵,又显玻璃材质之明洁清新。

撰稿人:张荣
关键词: 花觚 阴刻 玻璃厂 五供

陈列器物:故宫【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

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
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

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
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

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明万历,高21.9厘米,口径15.7厘米,足径11.3厘米。
  
觚(gū 音孤)撇口,长颈,鼓腹,两侧对应出戟(jǐ 音几),高圈足外撇。通体青花装饰。腹部主题图案绘云龙和云凤纹。颈部绘洞石牡丹两组。足上绘云朵、折枝花和圆点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觚为宫廷陈设用器,仿商周青铜器式样,造型端庄,雄浑古朴。青花呈色蓝中泛紫。图案寓意吉祥,龙凤纹组合描绘寓意“龙凤呈祥”。

撰稿人:陈润民
关键词: 青花 出戟 折枝

陈列器物:故宫【豇豆红釉洗】

豇豆红釉洗
豇豆红釉洗
豇豆红釉洗
豇豆红釉洗

豇豆红釉洗,清康熙,高3.9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7.5厘米。

洗敛口、圈足。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有绿色苔点。足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三行款。

豇豆红釉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用还原焰烧成,为清康熙时期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其基本色调如成熟豇豆的红色,故名。成品有高下之分,上乘者称“大红袍”;略次者,釉色中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又称“美人醉”或“美人霁”;下品呈色暗褐,称“驴肝”、“马肺”。豇豆红烧成难度很大,只能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皇室内廷使用,且无大件器物,最高不过20厘米。

撰稿人:董健丽
关键词: 豇豆红釉 红釉 青花 还原焰 内廷

陈列器物:故宫【玉谷纹璧】 

玉谷纹璧
玉谷纹璧

玉谷纹璧,战国,直径13.4厘米,孔径4.6厘米,厚0.2厘米。

1977年安徽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出土。

玉色偏绿,有墨斑,局部有土沁。两面均装饰谷纹,一面阴刻,一面减地浅浮雕。

玉璧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礼天之物,以良渚文化最为多见。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理念为历代所遵循。良渚文化墓葬中,亦见以玉璧和玉琮环绕、垫、压尸身的现象,玉璧、玉琮也具有了殓尸的功能。以玉璧殓尸在汉代得以延续。玉璧除垫于尸身下方或放于尸身之上外,还见镶嵌于棺椁、长方枕表面,缝缀于玉衣头顶部位,或悬挂于墓室之中。这些用于殓尸的玉璧,材质大都相对较差,碾琢粗糙。本品体薄,开片不甚规整,雕刻亦颇为粗率,应为殓尸之璧。

关键词: 谷纹 阴刻 浮雕 玉璧 良渚文化 玉琮 镶嵌 开片

陈列器物:故宫【红木嵌大理石床】

红木嵌大理石床

红木嵌大理石床

清,高108厘米,长200厘米,宽93厘米。

床身以红木制成,藤心床面,下衬硬板。床面下有束腰,下衬托腮,直牙条,饰宝珠纹。拱肩直腿,内翻回纹马蹄。床面之上安装三面床围,由十一块大小不同的木框镶大理石心连接而成,均有活榫可以方便开合。

撰稿人:胡德生
关键词: 红木 硬板 束腰 托腮 牙条 拱肩 内翻回纹马蹄 回纹马蹄 回纹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