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北京皇城的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时期的1776年,初为乾隆皇帝宠臣和珅所建,同时作为乾隆十女固伦和孝公主与驸马丰绅殷德的居所。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乾隆太上皇归天后第三日,嘉庆帝颁旨密押和珅,次日免除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二职。正月十六日(2月20日),嘉庆帝颁布和珅罪状二十款,并查抄和宅。正月十八日(2月22日),嘉庆帝降旨赐锦,着刑部监临市曹自尽,和珅时年49岁。同年,嘉庆帝将和珅宅赐予其弟庆王永璘,直至咸丰元年三月十八日(1851年4月19日),咸丰帝将庆王府转赐给其弟恭亲王奕訢,始称“恭王府”。
这件来自于恭王府的玉雕图徽,中西合璧,精美异常,神秘莫测。一座王府,半部清史,可见恭王府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
年轻时的恭亲王奕訢,爱新觉罗·奕訢,道光帝第六子。 奕訢历经四朝,见证了大清王朝的未有之变,是晚清致力于改革的宗室成员。据《清史稿》、《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奕訢自幼熟读经史,精研《通鉴》,具备很深的汉学功底。加之生活在皇宫大内,对历代书画名家名作以及各时期的文玩古董经常观摩考校,天长日久,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奕訢逐渐成为了一位才学出众、精通古董及艺术品鉴赏的王爷。
《近现代名人小传》中记载,奕訢“勤学能文,书法率更,诗学晚唐,尤精鉴别,书画古董以屋十五楹盛之,咸真品。”除上述记载外,根据宫廷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同治年间造办处为恭亲王制作各类文物器物座托、装裱书画等活计甚多,进一步印证恭王府内“书画古董以屋十五楹盛之”的记载是有历史依据的。同时,这些历史资料也可以佐证,恭王府旧藏文物、艺术品的奠基人是恭亲王奕訢。
最最令人惋惜和痛心的是,恭王府难以计数的古玩珍品,仅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失殆尽,其中流源最为清晰的是日本山中商社的购买。
在山中定次郎的领导下,山中商会在短短的几年间抓住20世纪初欧美经济高速发展,富裕阶层对于东方艺术品的好奇、渴求的心理,快速在海外建立了销售网络,培养了东方艺术品在欧美等地的销售市场。在北京建立山中商会支店,迈入了山中商会在中国发迹的历史。山中定次郎于1901年在北京东城麻线胡同3号设立办事处,1917年又购入肃亲王家的一处300平米的四合院,作为山中商会在北京支店。山中商会北京支店长是日本人高田又四郎,日本店员4人,中国雇员15人。
清朝被推翻后,亲王府溥伟与肃亲王善耆等人组织“宗社党”,妄图复辟清室,主张整兵一战。溥伟主张组织“满蒙勤王军”武装力量,以武力与民国抗衡,同时联系各方力量,等待时机重掌江山。为解决武力复辟所需的经费,溥伟加紧了“毁家以纾国难,尽出古董珍玩,招商变卖”计划的实施。为筹集复辟的“勤王军”的军饷,亲王府溥伟将家中的收藏,除字画之外的全部珍贵文物卖给了山中定次郎。
有关史料是这样记载的:“恭亲王在北京的府邸规模宏大,位于皇宫西北方向。直到1912年,当时其艺术收藏品的购买者经过繁琐的手续才获准进入。在高大的餐厅里,一切都遵照小恭王的吩咐保持着他走时的样子,甚至是一支抽了一半的香烟……院落的后部是大书房,那里除了左右两侧丰富的藏书外,主要陈列青铜器和玉器。距藏书室不远是一幢巨大的两层建筑……这座建筑可以称为‘美术馆’,里面有数不胜数的珍宝。”
山中定次郎在1912年初冬的日记中,记述了这次恭亲王府“挖货”之行:宽敞的庭院内,有着一排排装满宝物的仓库,其中又分为如意库,书画库、青铜器库,大概有几十间。每间屋子里的物品上,都落满了厚厚一层灰。在库里你还能看到无数的翡翠珠宝手饰,多的就像是米店里的大米。山中定次郎还得意洋洋地说,“任何古玩商的一生,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最终,山中定次郎以34万大洋的价格买下了恭王府除了书画以外的青铜器、陶瓷、玉器、翡翠、座钟等全部恭亲王府的收藏。对于山中商会而言是一次大的赌博,同时也给山中定次郎带来一生最大的辉煌,奠定了山中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中国古董文物交易商的坚实的基础。
山中定次郎购得的恭亲王府的收藏后,文物被迅速运回日本分类整理,并被分为三批,一批运往美国拍卖,一批运往英国拍卖,一批留在山中商会设在日本和美国的古董店中零售。
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星期四)下午二点三十分,美国纽约,由美国艺术协会主办的,来自于日本山中商社纽约公司的恭王府旧藏艺术品开始拍卖。今天来看,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五百三十六件来自于清恭王府的旧藏被瓜分一空,拍卖方共换得银两二十七万六千多美金有余。百多年后的今天,近五百多件的艺术珍品,除极少数的又回到拍卖市场外,大部分渺无音信,很可能被下一代人所遗忘,或混同于一般的古董所变卖流散。
近些年来,恭王府的管理部门千方百计地去寻找那些流落异乡的旧物,但看来是渺无希望。既使是看到旧器,但也仅能是望洋兴叹。当年拍卖七百美元的一对乾隆《紫檀镶玉圆座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台湾收藏,在缺少原配的两件紫檀六腿托几的状态下,于2001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出四百一十万美元。可见,在当下时节,恭王府的旧藏件件都价值连城啊。越是国之重器,私人掠夺占有的欲望也加倍强烈,从而也千百倍地推高了拍卖价格。
这件清乾隆《白玉雕山水人物图插屏》,为恭王府旧藏,也是1913年拍品。玉质温润洁白,色泽纯雅,雕工遒劲,布局巧妙,尽显灵动之感,堪为乾隆朝的大雅御作。
经过近九十年的沉寂,这件插屏于1993年3月在纽约佳士得进行了一次拍卖。时间又过二十几年,乾隆玉插屏预期将在今年七月于日本再一次上拍,估价:人民币240万。但本人掂量,此器如此恰逢时节地出货,成交价不会低于千万。
参考《临渊阁》藏品:
参考《临渊阁》藏品:
除去1913年伦敦佳士得拍卖的210件,与台北故宫意外得到的33件套恭王府家具外,追寻收藏恭王府文物去向的线索恐怕就是纽约拍卖图录了。人们今天要想目睹王府旧藏的风范,可在下面的部分图录中得到一些解惑,同时由于近十几年来异常活跃的中华文物拍卖,也可能你会在无意的收藏中获取了恭王府的旧藏,通过图录的对照,你可得到意外的惊喜。
无论如何,市场的流通是自由的。王府的文物即已流失,覆水难收。只是祈祷文物界中偶遇具有大德的收藏家,能有功德之举。水能载舟也可覆舟,得位相匹,是获取重要器物的限度。王府文物是民族的财富,它的回归是利己、利国、利民的大德,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的义务与责任。当然恭王府的管理者也应明确对社会赠予的态度,非常大度地给予鼓励赞扬,树碑立传。恭王府拍卖图录很早就已登录在美国史密斯协会的网址,可恭王府的网站却无踪影可寻,可见工不到位或气量狭小略有暧昧之意,如此官僚管理,不利于文物的回归啊!
纽约拍卖图录的封面:
因为页数较多,本人将分批登录恭王府玉器图片:
第一天下午的拍卖。很多拍品没有照片,如鼻烟壶类,这无疑对恭王府文物下落的追寻增添了巨大的或为不可逾越的困难。
除在形体、用料和雕工上,我们感到王府之器,气度非凡外。在下列恭王府旧藏玉器中,人们也不难发现,即使是托座类的配品,也为名贵木材所精工细雕而就,原器原托,更添尊贵。可见当时日本人在收购时仔细认真的专业精神,即使得文物艺术品完整无缺有益收藏,又使贵重的王室家底无一漏网尽收囊中。正是此次交易,使得山中商社一举成名,雄霸中国古董市场数十载,进军英美市场,扬名于世。
纵观图录,玉器数量最多,约244件,玉材有和阗白玉、翡翠、碧玉、墨玉等,以清代制品为主,个别为汉玉璧,器物类型包括有供器、摆件、插屏、笔筒、挂件、如意、玉山子等。虽然这批玉器年代不是太早,但它们玉质好,体量大,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观赏艺术价值。
在浏览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恭王府的玉雕器皿工、型、料都带有乾隆朝的特征,是名、实俱佳的乾隆精品。如此规模宝藏的流失,不能不说是民族之痛。
侯门深似海,宝藏不锋露。对于恭王府玉器类的收藏,好像历史文献中很少有所记载和描述,仅留下了当时日本古董商山中定一郎观后的惊诧。
1913年的拍卖图录是留给我们较为完整的历史记录,高古玉成分不多。这件图录中表明是隋或唐代的镂雕玉璧是为数不多的经典,而且恭亲王特别制作的悬挂底托,并配以白玉佩饰,可为典雅名贵之极。此应为清宫造办处之工,可为一例。
恭忠親王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满洲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静妃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和碩恭亲王」。统称“六王爷”;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发起者,曾任总理衙门首席大臣、领班军机大臣、议政王,保守派對其鄙稱“鬼子六。賜爵位世襲罔替,身後谥“忠”。
1860年,在英法聯軍中,奕訢授命為全权钦差大臣,負責清政府与英、法、俄的谈判,並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夏,咸豐帝過世,奕訢与東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合谋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奪取了政權,處死或貶逐了載垣、端華、肅順等顧命八大臣,授予议政王之銜。
從咸豐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訢任领班军机大臣领班與总理衙门大臣,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初五,遭到编修蔡寿祺弹劾“揽权纳贿,徇私骄盈,目无君上”,因遭到慈禧太后猜忌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舊身處權力中心,允许在内廷行走。同治八年(1869年),慈禧太后亲信安德海被殺[,为慈禧太后所恨。同治十二年,奕訢不同意修治圆明园,更為慈禧所怨。
奕訢是洋务派人物,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人稱賢王。其人主张学习外国军事科技以加强中国武力,於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列強的和平,支持並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新式工商業以及政府機關,是清朝洋务运动的中枢首脑。在其担任政府首脑期间,清朝先後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捻亂以及西部各行省的回變。部分中國近現代史學家(如張玉法、薛化元、李筱峰等人)認為奕訢是清朝最後的支柱,在其死後,繼任者多為庸碌之輩。
小恭賢亲王溥偉(1880年12月30日-1936年10月10日),號錫晋齋主,满洲愛新覺羅氏,是第一代恭親王奕訢嫡孫,歷任官房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禁烟事務大臣等要職。
1898年承襲王爵,1908年曾被列为光绪皇帝继嗣人选。慈禧太后死后,与摄政王载沣策划诛杀袁世凯未遂。
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與肅親王善耆等人組織「宗社黨」,拒絕在清帝「退位詔書」上簽字,主張整兵一戰,是清皇族中的復辟派。
1912年2月,宣统让国之后,溥偉先避居京郊戒台寺,后转移到德國佔領的青島。
1913年他联络驻扎在兖州的张勋,策划“癸丑复辟”未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佔領青島,溥偉欲借日本勢力復辟清室。在日軍的支持下,他和善耆發起「滿蒙獨立運動」,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黨,還在遼東一帶召納土匪,秘密組織勤王軍。
1916年2月,溥偉在青島期間曾收到前陝甘總督升允自東京送來的密函,信中叙述升允在日本聯絡上層力量支持復辟活動。見此信,溥偉遂和善耆加快了復辟步伐,並預謀六月中旬在遼南一帶舉事。可是6月6日袁世凱突然病死,日本政府寺内正毅内阁上台,隨之改變了對華政策,將宗社黨軍隊和蒙古騎兵解散。
1917年张勋复辟,溥偉一旁观望,没有参加。
1922年2月善耆死亡,溥偉復辟清室的希望成空。同年秋天,在中国收回青岛之前,溥偉從青島移居大連,在黑石礁築室「星浦山莊」(今爲大連星海賓館),閑居中廣交大連文人,賦詩作畫,以打發其惆悵無聊的日子。他的《春日》詩最能表達復辟無望的心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爲誘迫溥儀早到東北籌建滿洲國,將溥偉從大連接到瀋陽,讓其當「四民維持會」會長,揚言要以溥偉爲首建立「明光帝國」。日軍還讓溥偉穿上王服,在滿洲國警憲的簇擁下祭陵。溥儀得知這一消息,急忙來到旅順,順從地當了日本的傀儡皇帝。從此,溥儀對溥偉心存戒慮,總是怕溥偉会奪去帝位,始終沒有給溥偉一個職位。
1936年初,溥偉安排妻室攜子女及私房細軟分别回原籍。溥伟死后侧室周佳氏出于生计又携一双子女改嫁满洲章姓正蓝旗,并隐居长白山山区。溥偉猝死新华旅社裏,死因不明,享年五十六歲。
()
对照恭王府1913年的拍卖图录,近百年来,其当时所拍出的旧藏,除去美国几大博物馆馆藏用于展示外,私人收藏则很少显露于市。有人曾推测除那次在英美拍卖的器物外,在此之前,山中商社于中日民间转售的恭王府旧藏精品则更为精彩,但又苦于渺无踪迹可循。
清末,北京城内几个王府的迅速没落,带来了大量文物的流失,而且,变卖时诡秘没有任何记载,流于海外的尚有保存,而大部分由于连绵的战乱和文革动乱,可能将永远石沉大海了。现在探讨恭王府文物流失的文章不少,但也大都是转抄和借题发挥而已。图录的刊登,一是保存资料,广而告之;二是对号入座,追溯有源;三是缅怀与凭吊民族文化,恭王府中赏花题诗的人多,但对民族文物流失抱有痛切之心的人少。
烟云笔下收,寻玉纽约楼; 人说恭王府,百年仍风流。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浏览美国1913年恭王府拍卖图录中的乾隆古玉:
不为寻常的一件恢宏玉雕之作,应为乾隆精品无疑,时至今日标榜数千万也不为过矣。
由于时代的局限,可能是当时人们对中国历史的认知仅到两周为限,古玉大都唤为“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