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鼎沉浮记:西周时期的国之重器 大克鼎和大盂鼎

1951年10月9日,上海西区天平路40号一幢小院里异常热闹。这儿原是著名收藏家张叔驯的住宅,解放前张氏去美国了,上海市文管会最初就租用了这套房子(现在为文艺医院)。这一天对文管会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清末著名大收藏家潘祖荫的后代,向国家捐献两件西周时期的国之重器———大克鼎和大盂鼎。

捐献者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薄薄的身板,秀气的脸庞,一身洁净略带古意的装束。就是这薄薄的身板,将一个历史使命担在了肩头———她18岁嫁到苏州名门潘祖荫家族,几十年间,孤儿寡母为了守住潘家百余年来的收藏品,机智地闯过了乱世灾年,最后终于将这批国宝完好地交给国家!

她叫潘达于,原姓丁,家藏旧物都是潘家祖传的,她在捐献仪式上说:“我是代表潘家捐献的,所以改姓了潘。”她把家中所藏文物全部捐献了,自己的丁氏之姓也随之消失了。

捐献仪式由华东文化部文物处副处长唐主持,上海市文管会副主任、文物界一代宗师徐森玉先生报告了潘氏捐献经过。接着由华东文化部部长陈望道致表扬词,并颁发了中央文化部的褒奖状,上面写着:

达于先生家藏周代盂鼎、克鼎,为祖国历史名器,六十年来迭经兵火,保存无恙,今举以捐献政府,公诸人民,其爱护民族文化遗产及发扬新爱国主义之精神,至堪嘉尚,特予褒扬,此状。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沈雁冰

潘达于的同族堂弟潘景郑(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现为上海图书馆研究员)代表潘达于在会上发言,表示将古鼎捐献国家的心愿。从此,潘达于的名字就与大克鼎、大盂鼎联在了一起。人们只要一提起这两尊古鼎,甚至只要提起西周重器,就会想起她的名字。

这两尊古鼎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太重要了,正如徐森玉先生所说:“这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和美术考古学的珍贵资料。它们在学术上的价值,堪与毛公鼎、散氏盘和虢季子白盘媲美的……”

西周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以及铭文、译文
西周大克鼎以及铭文、译文

大克鼎,外形是立耳兽蹄,宽宽的口沿下饰以变形的兽面纹,兽面纹中间又饰以小兽面,还有凸起的觚棱,显得十分端庄、凝重。鼎的腹内壁上铸有290字的长篇铭文,铭文行间又有线条相隔,使得铭文十分整齐、华美,这在西周青铜器中是很罕见的。铭文的内容是说,克的祖父名叫师华父,是周天子的重臣,辅佐王室,德厚功高。他有谦逊的品质、宁静的性格和美好的德性,帮助王室把国家管理得非常好。鉴于他的功绩,明智的周懿王就提拔他的孙子克为近臣,担任了出传王命、入达下情的重要职务,并且赐给礼服、土地和奴隶。这些官职爵禄将世代袭承,单传嫡长子。克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得之于祖父的余荫,所以造了这只大鼎,用来祭祀祖父师华父。这篇铭文反映了周天子赏赐大臣的情况,是对当时的赏赐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具体反映,所以历来被作为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资料。

大克鼎是在1890年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任村的一个窖藏点出土的,同时出土的还有小克鼎七器,以及克钟、克须和仲父等120余件青铜器。大克鼎被带到北京、天津后,被清廷工部尚书、苏州人潘祖荫重金购得,安置在北京的家中。时人曾记叙说:“文勤公生平所藏之器以此为最,曾镌印章曰:宝藏第一,求拓本者踵至,应接不暇,多以翻本报之。”足见其对大克鼎的珍视。

关于大盂鼎,来历就更复杂一些。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

大盂鼎
西周早期《大盂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大盂鼎銘文
大盂鼎銘文

与大克鼎一样,大盂鼎腹内亦有精美的长篇铭文。大意是说,周康王对贵族盂讲述了西周开国的经验,追述了祖先文王、武王灭商而有天命的原因,是因为办事和祭祀的时候都不敢酗酒,始终恭教而认真;殷商之所以灭国,在于他们饮酒太多的缘故。所以他自己愿以文王为榜样,同时告诫盂,也要以祖父南公为榜样。周康王命令盂帮助他掌管国家的军政大事,赏赐给盂香酒、礼服、车马、仪仗和1726个奴隶,并叮嘱盂,要恭
敬效力,不违王命。铭文最后指出,盂制作这尊宝鼎,是用来祭祀他的祖父南公的。这篇有趣的铭文,除了告知人们当时的朝廷的赏赐制度、世袭制度以外,还介绍了周初开国的经验,尤其是把商朝的灭亡归为饮酒过度,这就对研究商代的社会情况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非常难得。与此鼎同时出土的还有小盂鼎,可惜久已失传,今人未能获见。

大盂鼎为清道光初年(1821年),在陕西岐山县礼村出土的。出土后,为当地豪绅宋金鉴所有,后来又被岐山县令周庚盛夺得。道光三十年(1850年),宋金鉴赴京赶考,得点翰林,时值大盂鼎又从周家流出,在琉璃厂善价而沽,宋金鉴又出银3000两,把此鼎再次买来,运回岐山。同治年间,宋家家道中落,其后代将鼎运到西安,以700两银子转让他人,后来又归镇守西陲的一代名将左宗棠所有。数年后,左氏在湖北受人陷害,
清廷信以为真,要召左进京问罪,幸亏工部尚书潘祖荫从旁说合疏救,才得幸免。左宗棠深知潘氏的嗜古癖,遂以大盂鼎相赠,以示感激之情。于是,大盂鼎又有了二次进京的机会。

潘祖荫收藏青铜器的处所号称“攀古楼”。“攀古楼”历年所储,除大克鼎、大盂鼎之外,林林总总凡数百器,据潘氏《攀古楼彝器款识》记载,尚有著名的史颂鼎、吕阝钟四、郾侯鼎、夫舍鼎、季余鼎、至鼎、齐、伯矩彝、季保彝、父辛卣、祖乙卣、休敦、季良父等等,可谓壮观。抗战之前,潘达于为留下藏器资料,曾请可靠的摄影师,对全部家藏青铜器逐个拍照,共得380块玻璃底片。从中可知,潘家在抗战前青铜留存尚有380器。

关于潘氏所藏的史颂鼎,亦是一尊具有相当历史研究价值的、不可多得的宝鼎。鼎的腹内有15行、115字的铭文,是记录西周册命制度最完善的文件之一,是周宣王时代的叫颂的史官制作的。全文大意是:三年五月甲戌之晨,周王在邵宫的太室即位,受命者颂在宰的引导下入门立于中廷,尹氏将周王的册命书授予史虢生宣读,内容是命令颂掌管成周市廛20家,监管新造,积贮货税用于宫御,为此,又赐颂命服、马具攸勤等。颂拜叩受命,带着有王命的简册退出中廷。最后,颂宣扬周王的册命,并为先祖作此宝鼎,表示自己将对先人行孝道,祈求康福、长命,永远效忠于天子。这样完整地记叙周天子册命仪礼的文件,在西周青铜器中是不多见的,历史学家们认为,这对于研究西周时代的册封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当初潘氏每得一器,就与同好者切磋研究,图状释文,以传后世。常与商榷者,有莱阳周孟伯、南皮张之洞、福山王懿荣、吴县吴大等,皆清廷末年有金石癖的一代大吏。

潘祖荫于1890年去世,生前曾任工部尚书、大理寺卿、军机大臣。身后无子,所遗大批文物,就由其弟潘祖年赴京押运回乡,存放在苏州南石子街的旧宅中,仅青铜器就堆放了满满一大房间,另有一大间专放古籍和字画卷轴。潘祖荫的藏书楼称“滂喜斋”,亦为江南一大书藏。

潘达于嫁到潘家是1923年,丈夫潘承镜,本是乾隆年间宰相潘世恩第三个儿子的后代,世称“老三房”的后代,后来因为潘祖荫无后,而潘祖年的两个儿子过继给祖荫后均早夭,剩下两个女儿,大女儿嫁吴江同里徐氏,二女儿潘静淑嫁给著名画家吴湖帆,家中仍是无人继承香火,于是就将“老三房”的后代潘承镜过继过来,成为潘祖荫和潘祖年两家的孙子,兼祧两家香火,而潘达于就是两位大人的孙媳妇。

潘达于何其不幸,结婚刚刚三个月,丈夫就故世了,没有留下子息。这在潘家氏族中亦有一件怪事,好像潘祖荫的命中就没有后代,过继过来一个死一个,都是未成年或是没有子息就亡故了。有人认为这是家中收藏的青铜器太多,阴气太重所致。果然,潘承镜过继给潘祖荫、祖年当孙子,亦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一场。

孩子是可以过继的,潘达于的姐姐丁燮柔和姐夫潘博山将女儿家华过继给了她,在此之前,还过继了一个儿子家懋。可是收藏和保护潘家山海般的文物的责任,是无法过继的。结婚后第二年,祖父潘祖年也去世了,就剩下孤儿寡母过日子,上有老祖母,下有一双儿女,而中间扛大梁的正是瘦瘦小小的潘达于。

潘祖年去世后,外界都知道偌大的潘府中藏宝无数,盗贼就常来光临。又有各种人士前来打探,劝其出让宝鼎。有个外国人愿出600两黄金再加一幢洋房作交换,而潘达于坚不为动。她懂的道理很简单,然而却非常坚定,此鼎是几百年、几千年前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国宝,不能出卖,只能保护好继续传下去。

西周大克鼎以及铭文、译文

上海博物馆青铜馆藏有一件青铜重器,西周孝王时的大克鼎。大克鼎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径75.6厘米,是仅次于大盂鼎的西周第二大青铜器。它是当时的贵族膳夫克为颂扬周王的封赏、追念祖父的勋业所铸,距今有2800多年。大克鼎的主体纹饰采用窃曲纹。窃曲纹是商代由动物纹变体而来的几何纹,一般为二方连续呈波状展开。鼎腹内壁铸有铭文2段, 28行,共290字,笔意典雅,笔势温润,是青铜器铭文典范之作。

大克鼎铭文释文

克曰:穆穆朕文且师华父,悤襄(譲)氒心,宁静于猷,淑哲氒德。肆克龏(恭)保氒辟龏(恭)王,谏(敕)辪(乂)王家,叀(惠)于万民。(柔)远能(迩),肆克□于皇天,琐于上下,得屯亡敃(泯),易(釐)无疆,永念于氒孙辟天子,天子明(哲),显孝于申(神),巠(经)念氒圣保且师华父,(龠+力)克王服,出内(纳)王令,多易宝休。不显天子,天子其万年无强,保辥(乂)周邦,(田+允)尹四方。

王才宗周,旦,王各(格)穆庙,即立(位),?季右(佑)善夫克,入门,立中廷,北嚮,王乎尹氏册令善夫克。王若曰:“克,昔余既令女出内朕令,今余唯(緟就)乃令,易女叔巿、参冋(絅)中悤。易女田于野,易女田于渒,易女井家?田于(田+允+山),以氒臣妾,易女田于康,易女田于匽,易女田于溥原,易女田于寒山,易女史小臣、霝、籥、鼓、钟,易女井、微、(勹+累)人, (收取之意)。易女丼人奔于(日+東),敬夙夜用事,勿法朕令,”克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不显鲁休,用乍文且师华父宝彝,克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其内容依大意可分成两段:前段是克歌颂祖先师华父谦逊的品格和美好的德行,能够辅弼王室,靖远安内,周王追念其功绩,任命师华父的孙子克担任宫廷大臣,出传王命,入达下情;后段记载了周王对克的册命辞,重申对其官职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奴隶,于是克叩拜谢恩,称颂天子的美德,并铸造大鼎来祭祀师华父。这篇铭文一向被视作研究西周社会史的重要史料。

译文:

克曰:端庄美善的我的文采斐然的祖父师华父,冲和谦让的心胸,淡泊宁静的神思,清纯智慧的德性。故能谨敬的保护和安定他的君主恭王,整治王家事务,仁爱万民。能使远者怀想,近者依恋。至诚感格于皇天,能使上下信任。得到厚生不会泯灭,赐予幸福无有边际。永远思念他的孙子和当今的天子。天子贤明智慧,安事于神。常念伟大的导师我祖师华父(因为他的庇荫),克得以提拔为王官,接受和宣召王的命令,多次地蒙受王的恩赐。光明正大的天子,(永远延续)万年无疆。保护和治理周邦,长久地统治天下。

王在宗周镐京,天明,王到达穆庙,就位。(赞礼官)緟季护佑着膳食官克,入门,立在廷中,面朝北。王招呼史官之长册命膳夫克。如是王曰:“克,以前我命令你,出入宣召朕的命令,今天我还是重申此令。赐给你红色的祭服,三根絅色中间夹两根葱色的衡带。

赐给你野地的田,赐给你渒地的田,赐给你井邑(勹+累)人耕种的田于(田+允+山)地,还有其地的奴隶,赐给你匽地的田,赐给你康地的田,赐给你溥原的田,赐给你寒山的田。赐给你史小臣(宫中杂役)、霝官、籥师、鼓师、钟师赐给你井邑的微人和(勹+累)人,收取。赐给你的井邑的人奔于(日+東)地,(不留在井邑)。早晚尽职尽守的工作,不要荒废了朕的法令。”克拜稽首,称扬天子的光明正大的美意,为文祖师华父铸造宝器,克祈愿万年无穷尽,子子孙孙永宝用。

大盂鼎铭文及释文

周早期《大盂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 77.8厘米。圆形,立耳,深腹,三柱足,颈及足上部饰兽面纹。为康王时贵族盂所作的祭器。传为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原器出土之初,为岐山豪绅宋金鉴所有。后因家道中落,此鼎被其后人以七百两银子转让到西安。后来,又曾一度为左宗棠所有,数年后为答谢潘祖荫的厚恩,左宗棠以此鼎相赠。此后,大盂鼎便成为潘家的传世之宝,供于苏州潘家大堂。1951年潘氏后人潘达于女士将其捐赠予上海博物馆,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而另一尊同为盂所铸之鼎,形制略小,习称“小盂鼎”,器上铭文涉及西周与鬼方之间的战事,但此器在辗转收藏的过程中已不见踪迹,仅于著录中保存铭文拓本。

大盂鼎器壁较厚,立耳微外撇,折沿,敛口,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外张,近足外底处曲率较小,成垂腹状,下承三蹄足。器以云雷纹为地,颈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两周凸弦纹,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样,雄伟凝重。

器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盂之事。铭文中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与商内、外之臣僚因沉湎于酒以致亡国的教训,告诫盂要效法其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赏赐盂鬯、命服、车马、邦司、人鬲、庶人等。《尚书?酒诰》是周公旦所作,用以告诫被封在商故地朝歌的武王少弟康叔封,文中有一语句“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大意是说商纣好酒,不思其过,最终导致国灭邦亡。与大盂鼎铭文所言相合,透露出周人对于商人嗜酒误国这一前车之鉴的警示。大盂鼎铭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

此器铭文字体笔画粗细不等,且如“王”、“在”、“正”、“土”等字中有许多圆形或方形团块,象形意味仍较浓。又如铭文中“有”、“厥”、“又”等字波磔分明,体现了用笔过程中自觉的提、按意识。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此器铭文字体笔画粗细不等,且如“王”、“在”、“正”、“土”等字中有许多圆形或方形团块,象形意味仍较
浓。又如铭文中“有”、“厥”、“又”等字波磔分明,体现了用笔过程中自觉的提、按意识。书法体势严谨,字
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铭文:

隹(唯)九月王才玟王受天有厥匿匍有四宗周令盂王大令在珷王方畯正厥民若曰盂不显嗣玟乍邦辟在{雨于}御事虘又酉无敢酉舌有子灋保先王殷边侯田{雨于} {此须}□(烝)祀无敢□有四方我殷正百辟率酉夔古天异临耳昏殷述令隹肄于酉古丧巠敏朝夕入令女盂井乃谰享奔走畏嗣且南公王曰盂廴西召夹我一人{米豆}四方疆土易女鬯死□戎敏谏{雨于}我其遹省一卤冖衣巿罚讼夙夕召先王受民受舃车马易女且南公旂用□(驭)至于庶人臣十又三白辶兽易女邦□六百又五十又九人鬲千又五十四白人鬲自夫易尸□王夫<辶亟>□迁(迁)自厥土王曰盂对王休用乍若□(敬)乃正勿且南公宝鼎灋朕令盂用隹(唯)王廿又三祀

大盂鼎铭文白话译文:
  
九月王在宗周册命盂。王这样说:”伟大英明的文王承受了上天佑助的重大使命。到了武王,继承文王建立了周国。排除了那个奸恶,普遍地保有了四方土地,长久地治理着百姓。办事的人在举行饮酒礼的仪式上,没人敢喝醉,在举行柴、烝一类的祭祀上也不敢醉酒。所以天帝以慈爱之心给以庇护,大力保佑先王,广有天下。我听说殷朝丧失了上天所赐予的大命,是因为殷朝从远方诸侯到朝廷内的大小官员,都经常酗酒,所以丧失了天下。你年幼时就继承了先辈的显要职位,我曾让你就读于我的贵胄小学,你不能背离我,而要辅佐我。现在我要效法文王的政令和德行,犹如文王一样任命两三个执政大臣来任命你,你要恭敬地协调纲纪,勤勉地早晚入谏,进行祭祀,奔走于王事,敬畏上天的威严。”王说:”命你盂,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王说:”盂,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而及时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从早到晚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赏赐给你一卣香酒、头巾、蔽膝、木底鞋、车、马;赐给你先祖南公的旗帜,用以巡狩,赐给你邦国的官员四名,人众自驭手至庶人六百五十九人;”赐给你异族的王臣十三名,夷众一千零五十人,要尽量让这些人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劳动。”王说:”盂,你要恭谨地对待你的职事,不得违抗我的命令。”盂颂扬王的美德,制作了纪念先祖南公的宝鼎,时在康王在位第二十三年。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