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收藏大家 太平绅士 徐展堂

这位从一介穷小子,摸爬滚打到商界巨贾,再成长为全球收藏大腕儿式人物,其人生经历有多精彩,其收藏事业就有多丰盈宏富。——曾荫权 

 

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如今已成长为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收藏界更是卧虎藏龙,名家辈出,尤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腾飞后,诞生了一批有闲又有钱的收藏家,他们热衷于收藏珍贵的古董艺术品,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这位不容忽视的重量级人物,早在国人还不知收藏乐趣之时,他已在香港拍场上出手阔绰叱咤风云,成功跻身全球五大收藏家之列,并且是其中唯一的一位华人藏家。

 左為徐展堂先生,右為鄧永鏘爵士

左為徐展堂先生,右為鄧永鏘爵士

他就是徐展堂。成就卓著的知名文物收藏鉴赏专家,他收藏的瓷器品位之高,几乎每一件都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准,他建立的香港首家私人中国博物馆,藏量媲美国家级博物馆。被公认为全球最重要的私人博物馆之一,这位在华人世界中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董收藏家,是如何一步步取得今天的地位的?

太平绅士 徐展堂
太平绅士 徐展堂

奋力攀岩,商界崛起

在徐展堂的书斋里,有一幅立轴和一幅油画,立轴是伍修权先生的墨宝:“根深不怕风动摇、干正何惧月影斜”。油画则是一个光屁股小男孩在一张梯子上攀登,这一字一画正是他的人生写照。象征他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的创业经历和奋力攀登的坚韧精神。

1941年,徐展堂生于江苏一个小镇,9岁时随父母迁居香港开设贸易行,日子过得也算衣食无忧。

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因为财务出现问题而家道中落,13岁时徐父又撒手人寰,小小年纪的徐展堂一力承担起家中生计,先后做过看更、饭馆小工、银行信差、油漆工等杂活。

然而,身处困境的徐展堂从未放弃希望,去夜校学习英文,研读名人传记,从中学习成功经验,提高自身水平。可以说,徐展堂后来的大获成功与这些知识储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60年代中期,凭着自身魄力和远见卓识,徐展堂以低价购得九龙太子道一些房产,并成功赚得第一桶金。

这一连串的成功投资行动,使徐展堂的事业飞速发展,财富也迅速积累,很快就迈入亿万富翁行列。在波涛汹涌的商界,徐展堂一时如日中天风头无两。

太平绅士 徐展堂
太平绅士 徐展堂

结缘古董,荷里活道的常客

在香港的富商巨贾中,喜欢收藏文物古董的人并不少见,但收藏得最多的还要数徐展堂。

在20多年的收藏历史中,他的藏品达近5000件,价值约数亿美元,是世界上五大个人收藏家之一,过人的见识和丰富的收藏谱写了一曲当代传奇。

然而,他与古董的结缘却纯属偶然。20世纪80年代初,徐展堂去广州参加广交会,在文昌路等地方发现有小瓷器在出售,就买了几个打算送给生意上的朋友,出乎意料的是朋友们对他的小礼物非常喜欢。

此后徐展堂就开始留意这些古文物,这极其偶然的开始与奇妙的缘分,却最终成为他最大的爱好,并由此开始了他收集、研究古董之路。

已在商海搏击了十余年的徐展堂,当时已有不少积蓄,工作之余他最爱去荷里活道逛古董店。对于这条闻名世界的古董街,相信每一位古玩爱好者都不会陌生,遍布满街的古董店,以及珍贵文物,令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而徐展堂就会在这里耐心地“淘宝”。

也正是在荷里活道,徐展堂结识了马未都,后来马未都忆起徐展堂时这样说:

逛地摊我一直以为是我们这等平民的乐趣,谁知徐先生这样的富翁也在地摊捡漏。每个人的收藏无论起点高低,逛地摊都是个说不清楚的乐趣。其实人生多数时间是不需要高高在上的,居高临下不是人生一个好的态度。

“淘宝”的过程也给徐展堂带来许多意外之喜。比如他曾在日本花60万港币买了一对珐琅彩瓷杯,后来偶然路过皇后大道的一家古董店时发现了与彩瓷杯配套的彩碟,而这成套的杯碟价值超过了250万港币。

对于徐展堂来说,增值并非最重要的,这种不期而遇的巧合更令人心生欢喜,正应了那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爱物成痴,全球第一陶瓷藏家

搞收藏的人都知道,文物之所以闪耀着特别的光芒,正是因为其背后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否则便只是累世隔代的陈年旧物罢了。

徐展堂正是因为有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可说是爱物成痴,只要看中,就一定想方设法弄到手,他曾不惜巨资从苏富比等国际性大拍行,购回许多珍贵文物,并委托资深专家在英美日等国广泛搜求精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一次与日本人竞拍一件瓷器时,徐展堂一路使价格扶摇直上,最终以突破千万的天价落槌,当时全场掌声雷动,他也因此收获了“抗日英雄”的称号。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香港拍卖可说是日本人的天下,日本人想要的东西基本没有中国人的份儿,由此也可看出徐展堂对心爱之物的势在必得。

徐展堂的收藏从不拘泥于一种类别,丰富的藏品涵盖陶瓷、青铜器、玉器、家具、牙角器等多个领域,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陶瓷,他有3000多件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迄晚清的陶瓷器,堪称一部实物的中国陶瓷史,其中很多都是绝世孤品。

这件明天启米万钟制青花花卉出戟觚,在徐展堂的藏品中最具文物价值,可贵之处在于其明确的纪年和定制者,对研究明代晚期青花具有重要的断代价值。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与此花觚,造型、纹饰、款识完全一致者,被定为一级文物,两者原应为一对,由此可证徐展堂所藏这件出戟觚珍贵非常。

徐展堂的藏品实属来之不易,大多为高价购得,动辄耗资百万、千万,而且需要耐心和机缘。对于中国古代的器物和书画,徐展堂极富感知力,藏品不仅真,而且很能体现出高格调。

出于对中国古董文物的真诚喜爱,徐展堂的收藏事业已经与生活融为一体,艺术品的累积甚至比商业崛起的速度更快,被公认为当时全球第一的中国陶瓷收藏家。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捐赠遍布全球

台湾著名收藏家曹兴诚曾经说过:“最高境界是只鉴赏不收藏”。

这话放在徐展堂身上也是一点不假,他虽富收藏,功成名就,却始终秉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准则。将许多珍贵藏品都捐给徐氏艺术馆等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供世人观赏。

在徐展堂的博物馆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香港徐氏艺术馆。

1991年,参加开馆盛典的香港及各国文博界人士,盛赞如此规模的私人博物馆世界少见,馆内收藏有他的2000多件珍品,包括商周青铜器和历代陶瓷器,并且特设有两个具有明清特色的书斋,被公认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馆之一。

1988年,徐展堂前往英国拓展业务,在参观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时,看到一批珍贵中国文物因缺乏经费,而被随意堆放在货仓中。他很是伤感,立即捐资125万英镑,后来在英国查尔斯王子的提议下,建成了以徐展堂名字命名的中国艺术馆,展出600件中国艺术珍品,全部说明均使用中英两种文字,这在欧洲还是第一次。

继伦敦之后,徐展堂相继又在美国芝加哥博物馆、澳大利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捐款捐物,建起多个以宣扬中华艺术为宗旨的“徐展堂中国艺术馆”

上海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群体中,可谓名副其实的佼佼者,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国内外享有盛誉。

这其中也凝聚着徐展堂慷慨援助的心血,作为上海博物馆新馆建设海外筹款委员会的主席,在他的大力协助之下,上海博物馆从海外募集了1000万美元,其中包括徐展堂带头捐赠的100万美元,为了感谢他的深厚情谊,陶瓷馆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2009年,徐展堂来到徐州博物馆参观,看到馆内只有部分小型唐三彩,与有着深厚民族文化积淀的徐州很不相称,于是当即表示赠送一件珍贵文物——唐三彩镇墓兽。

这件文物对研究盛唐时期的雕塑、丧葬以及经济文化具有极其高的价值,徐展堂也被聘为徐州博物馆名誉馆长。

2010年4月2日,徐展堂先生在北京病逝,文物收藏有如过眼云烟,但遍布全球的徐氏艺术馆,却好像一座座纪念碑,向全世界讲述着中国文明。

孔雀牡丹帶蓋梅瓶
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元青花孔雀牡丹帶蓋梅瓶
孔雀牡丹帶蓋梅瓶
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 元青花孔雀牡丹帶蓋梅瓶

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 元青花孔雀牡丹帶蓋梅瓶,45cm高,為香港已故收藏大家徐展堂「在望山莊」舊藏,估價RMB 1,300萬 – 1,800萬。宋、元、明三朝,梅瓶多用作盛酒,故燒造時常配瓷蓋。至清代,用途變成陳設或插花,故少有燒造蓋子。

此器俊秀挺拔,胎質厚重堅致,釉質溫潤泛青。蓋為覆杯型,中置寶珠鈕,外繪六瓣覆蓮瓣紋,佈局疏朗。肩部飾孔雀穿牡丹花圖,一面繪雄孔雀回首收翅,落地之瞬,另一面繪雌孔雀俯首翔飛,與雄孔雀呼應,配纏枝牡丹,妍態盡現。

模印遊龍紋高足杯
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 元青花模印遊龍紋高足杯
模印遊龍紋高足杯
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 元青花模印遊龍紋高足杯

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 元青花模印遊龍紋高足杯,來源顯赫,於1940年為鼎鼎大名的山中商會所購,後來先後經過R.H.R. Palmer、徐氏藝術館(徐展堂捐辦)、玫茵堂、北美十面靈壁山居這些著名藏家之手。2012年,此杯在香港蘇富比上拍,直徑據當時紀錄為11.5cm,估價HK$850萬 – 1,000萬,連佣HK$1,242萬成交。今次估價僅RMB 550萬 – 850萬。

高足杯盛行於元代,又稱馬上杯,乃為遊牧民族善騎喜飲的習俗而製。本品撇口鼓腹,下承高足把柄,有竹節凸棱。碗外壁繪爭珠龍紋,張嘴欲噬火珠,氣勢威猛。口沿繪卷草紋一周,內壁模印四爪逐珠遊龍成雙,首尾相接。

世界级收藏大家 太平绅士 徐展堂
Chairman of New China Hongkong Group Tsui Tsin-tong during an interview in his office in Bank of China Tower. 2 Dec 94

江苏宜兴人,1941年出生于江西吉安,是香港著名商人,是实业家也是经济冒险家,慈善家及艺术文物收藏家。

社会荣誉:

  • 香港北海集团执行董事 2001年金紫荆星章
  • 太平绅士勋衔
  • 港事顾问
  •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 东华三院董事、总理、副主席、主席、顾问
  • 微笑行动中国基金会委员会主席
  • 香港公益金董事
  • 香港羽毛球协会主席
  • 香港大学徐展堂艺术馆、徐展堂楼赞助人
  • 澳大利亚政府最高国家艺术勋章
  • 美国杂志《WORLDLINK》1991年世界艺术大使
  • 法国亚洲文化艺术协会主席
  • 加拿大保护中国文物基金会名誉主席

徐展堂簡歷

出生日期: 1941年
祖籍:江蘇宜興
出生地點:江西吉安出生, 9歲移居香港
學歷: 13歲輟學工作
事業:北海集團名譽主席
家庭:妻子王愛梅(圖)/兒子徐浩銓
嗜好:收藏古董

公職/榮譽:

  • 1991年東華三院主席
  • 1992年港事顧問
  • 1993年起出任全國政協常委
  • 1995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法律榮譽博士
  • 1996年香港特區籌委會成員
  • 2001年獲頒金紫荊星章
妻子王愛梅(圖)
妻子王愛梅(圖)
兒子徐浩銓
兒子徐浩銓

 

人物经历

  • 9岁 随父母迁居香港开设贸易行。当时徐家家境颇为富裕,不过在父亲为友人作保受到牵连后,财务出现问题而家道中落。
  • 13岁 徐父因肺病过世。面对困境,身为长子的徐展堂别无选择,一肩扛起一家生计,四处寻找打零工的机会,吃尽苦头。但他依然坚持晚上到夜校学习英文,还经常研读名人传记。
  • 17岁 那年替父亲扫墓时,徐展堂看到工人帮坟场中的墓碑碑文漆油漆,以换取一些微薄收入,他灵机一动,将这个概念转化,提着油漆桶走上街头替商家翻新招牌,竟大受欢迎。
  • 于是他开始招募工人当起了小老板,接着并扩大经营,进军房屋装修业,逐渐改善生计。
60年代美国人镜头下的香港
60年代美国人镜头下的香港
中华制漆厂
中华制漆厂
第一辆双层巴士
第一辆双层巴士
南華早報圖片,當日活動正是城巴購入富豪B10M的記者招待會
南華早報圖片,當日活動正是城巴購入富豪B10M的記者招待會
  • 1967年 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香港开始动乱,人心浮动,房地产瞬间暴跌,此时徐展堂抓准时机大胆买进。
  • 1972年 随着房市迅速反弹,到1972年短短五年时间,徐展堂已拥有第一个1,000万港元。累积第一桶金后,他并未继续在香港盲目投资,反而放眼世界,将承包港府楼宇保养及油漆工程所赚得的资金,持续购入美国、澳洲的物业。
  • 1985年 已颇有累积的徐展堂以8,000万港元收购了香港老牌的中华制漆厂,以卓越的经营管理,使产品攻占香港90%的工业用漆以及50%的建筑用漆市场。
  • 1987年 徐展堂将触角伸向公共事业,收购香港城市巴士公司,接着收购丽的呼声电台以及各种房地产。城巴在他的注資後發展迅速,母公司北海集團在九十年代與香港一起大起大落,最後差點在98年金融風暴裡差點沒頂,城巴最後於1999年被出售予來自英國的Stagecoach集團。
  • 1991年 将中华制漆申请上市后,进而购入城巴股权并持续投资地产、酒店、珠宝业等等,使公司成为横跨漆业、地产、交通、媒体等产业的庞大舰队,中华制漆也因此改名为北海集团。
1997年法国文化部授予荣誉勋章
1997年法国文化部授予荣誉勋章

銀行信差 67暴動買樓致富

菊花牌乳膠漆、城巴、哈爾濱啤酒都是徐展堂一生事業的里程碑。徐展堂的發迹史有不少傳說,據他自述,他 1950年隨家人由內地來港,後因父親患肺病去世, 13歲便出外謀生,做過銀行信差和餐廳雜工,到 16歲則自行創業,經營油漆裝修、賣雲吞麪等生意。他的事業高峯要數在 92年,成功拉攏城中富豪入股,牽頭籌組了新中港集團。

67年暴動為他提供掘了第一桶金的機會,他大膽趁低價買入太子道多個住宅單位,暴動後樓價上升令他大賺, 30多歲時身家已暴漲至 3,000萬元。 70年代石油危機及 80年代初香港前途問題導致香港經濟波動,他看準機會全力投資地產,成為巨富。
1985年,徐展堂收購了當時已有 50年歷史,生產菊花牌、長頸鹿牌漆油的香港老牌漆廠中華製漆,為其事業王國奠下基礎。 87年他進軍運輸業,收購城巴。在他經營下,城巴成功打破中巴在港島區近 60年的壟斷,專利巴士服務亦在競爭加劇下出現新局面。

事業高峯 拉攏富豪組新中港

到了 90年代,北海集團已是一間旗下擁有油漆、巴士、酒店、餐廳及護衞公司的多元化企業。徐展堂很早便進軍內地,中華製漆由 91年起開始在深圳設廠,漆廠在內地不斷擴展,工廠遍佈內地 10多個地方,成為內地最大油漆工業之一。

徐 展堂事業的高峯是在 92年,他憑着香港與內地的人脈,牽頭籌組新中港集團,成功拉攏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賭王何鴻燊、希慎利漢釗、信興電器蒙民偉及麗新發展林建岳等城中富豪 入股。中方股東則包括華潤及中銀,連國務院港澳辦也一度入股。集團投資內地基建、通訊、工業及金融等業務,其中一項便是收購了哈爾濱啤酒。他的事業如日中 天,但也暗藏危機。

97年金融風暴突襲,新中港集團在風暴中沒頂,集團涉足高風險衍生工具投資,因股市大跌而引致巨額虧損,中方亦不願再注資。集 團到 99年負債高達 16億元,因資不抵債而自動清盤。徐展堂因債務纏身陷入財困,要不斷出售非核心業務及貴重物業套現。他在商界也轉趨低調, 03年退任北海集團主席,轉任名譽主席。近年北海集團經過重組,專注發展內地油漆市場,業務才稍為穩定。

廣結人緣 活躍政治舞台

徐展堂多年來一直在政治舞台的幕後,擔當紅頂商人長袖善舞的角色。有傳聞指他的家族與中方早結淵源,無論如何,他多年來透過做生意、捐贈古董及慈善捐款,在政商界廣結人緣,建立了深厚人脈關係。

促成馬卓安六四後訪華

與徐展堂合資在舊中銀頂樓創立私人會所中國會的鄧永鏘曾透露, 1991年 6月徐展堂與他曾到英國,秘密會見了當時的英國首相馬卓安。當時中英關係因六四事件而陷於低潮。徐展堂游說馬卓安與中國總理李鵬見面,化解困局。當年 9月馬卓安訪華,成為六四後首位與李鵬握手的西方領袖,中英雙方之後也簽訂了新機場諒解備忘錄,令新機場工程得以展開。

有報道指徐展堂早年向英國博物館捐贈了大批古董,廣結善緣。他與馬卓安的密會,便是由一位英國商人穿針引線,而徐展堂其後也向馬卓安所屬的保守黨作了 130萬英鎊(約 1,500萬港元)的政治捐獻。

徐展堂自此深受中方器重,成為親中紅人, 92年獲委任為港事顧問, 93年更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常委。 1996年掌管不少敏感資料的前人民入境事務處長梁銘彥突然被迫提早退休,引起極大政治風波,有傳聞指英方查出他與中方有不尋常接觸,其中與徐展堂更是關係密切。

回歸後為兩岸統一出力

回歸後,徐展堂在幕後仍然活躍,為兩岸統一出過力。他在台灣有很好的人脈,與藍、綠營政客都關係良好。 2001年當時仍是台北市長的馬英九訪問香港,亦特別抽空與徐展堂午膳,是馬訪港期間的唯一私人宴會。

2005年一批政經界人士成立親政府的智經研究中心,為政府政策製造有利輿論,有報道指徐展堂是智經背後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

珍藏古董 估價最少 10億

徐展堂向香港大學捐贈 30多件珍藏,包括清朝家具。 港大提供圖片
徐展堂向香港大學捐贈 30多件珍藏,包括清朝家具。 港大提供圖片

徐展堂是世界知名的中國文物收藏家,一度擁有逾 5,000件價值高昂的古董,保守估計價值逾 10億元,曾被譽為「世界十大中國文物收藏家」之一,他不但自設私人博物館,更先後向港府、香港大學捐贈大批珍貴文物。

91年成立私人博物館

徐展堂曾向傳媒披露,其與古董結緣,是於 70年代,偶然在廣州購買了幾件「小瓷器」給生意上的朋友而誘發出來。他一有餘閒便會參觀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又閱覽大批文物藝術書籍,提高鑑別古董的能力和學識。

嗜愛古董的他不惜巨資從蘇富比、佳士得等拍賣會上購回許多珍貴中國文物,並委託資深專家在英、美、日等國廣泛搜求精品。經過 20年的積累,徐展堂擁有逾 5,000件珍貴藏品,保守估計總值逾 10億元,其中不乏珍貴孤品,曾被譽為「世界十大中國文物收藏家」之一。

徐展堂於 91年成立香港徐氏藝術館,是香港第一間私人博物館,收藏其 2,000多件珍品,被公認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館之一。

徐展堂又先後捐贈大批文物珍藏予政府及港大。香港文化博物館設有「徐展堂中國藝術館」,永久陳列這批珍藏。

港大表示,徐展堂合共捐出 30多件珍藏,包括唐、明年代的瓷器,以及清朝家具等,現時港大美術博物館會定期輪流展出這批珍藏。

此外,徐展堂先後向 7個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捐贈文物和巨資保護中國文物,包括 88年向英國維多利亞.艾伯特博物館捐資 125萬英鎊(約 1,457萬港元),設立中國藝術館,讓一批積存貨倉的中國文物得以「重出生天」展出。

与众同乐,无私捐赠 /徐展堂

徐展堂先生醉心于中国文物,却不像传统的收藏家那样自娱自乐或局限于少数人玩赏,而是公诸于众,让更多的人参观揣摩,领略民族艺术的风采。

徐展堂与博物馆的缘分不浅。他早年从各国博物馆里吸取经验,创办徐氏艺术馆,接着又对其他博物馆进行捐赠。

曾與奇女子邱海寧譜戀曲

徐展堂曾與奇女子邱海寧相戀,兩人經常出席公開場合。
徐展堂曾與奇女子邱海寧相戀,兩人經常出席公開場合。

徐展堂的感情生活與其迅速冒起一樣,同樣引人入勝。已婚的徐展堂於 92年事業高峯時,邂逅來自北京的傳奇女子邱海寧,兩人瞬即打得火熱,邱一度自稱徐太,但隨着徐展堂回歸後投資失利欠下巨債,兩人的情緣 98年告一段落。

徐展堂妻子王愛梅,為人低調,極少出席社交場合。 92年時任北海集團主席的徐展堂結識邱海寧,兩人感情一日千里,經常結伴出席社交場合, 95年邱更出任徐展堂有股份的城巴中國董事總經理,並入住徐展堂名下物業大潭玫瑰園豪宅,當年邱更曾自稱為「徐太」。

奇女子邱海寧
奇女子邱海寧

投資失利戀情告終

邱海寧出身於軍人世家,有指其姊邱沛寧是前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幼子劉卓明的妻子。邱海寧前夫何剛勇也是軍人,兩人育有一名女兒名邱美。 85年邱海寧來港, 89年與前夫分手,當時邱海寧已擁有不少物業。

但隨着徐展堂投資失利欠下巨債,徐邱戀情也於 98年畫上句號。徐返回元配王愛梅身邊, 2000年徐與妻子出席一公開場合時,被記者重提與邱海寧的舊戀聞,徐說:「冇嘢好講喇!呢啲係男人嘅事,我太太係世界上最大嘅好人,小白兔嚟 o架!」

總經理蔡充
蔡充: 观光饭店最少年的总经理

邱海寧與徐展堂分手數月後,火速與台灣年輕才俊西華飯店前總經理蔡充閃電結婚,先後誕下一對子女,並定居上海。 05邱與夫婿及上海前首富周正毅妻子毛玉萍、名人鄭明明等投資逾千萬元,在上海大搞飲食王國,成為一時佳話。

捲入中伊軍火交易

外界對徐展堂的財富來源一直甚感興趣。徐向外聲稱其第一桶金是 67年暴動後炒賣太子道樓宇得來,但 97年 4月有英國報章指,徐介入中國與伊朗的軍火交易。

持股權公司港府逼清盤

末代港督彭定康於 97年 6月香港回歸前夕,會同行政局拍板,將一家名為利達時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從公司註冊處除名,理由是該公司「危害公眾安全」,據了解,港府當時指稱利達時轉運違禁戰略物資,所以要強制將公司解散。

後 來利達時入稟申請司法覆核,官司延至回歸後,利達時代表大律師霍兆剛在上庭時曾表示︰「即使有一間香港公司售賣原子彈予伊朗,這又有何錯?這並不會影響香 港的公眾安全……即使售賣常規性武器予外國又如何?很多外國國家,例如美國,都有這樣做。」最後特區政府與利達時庭外和解,容許利達時自動清盤。傳媒經追 查下,發現利達時是徐展堂與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在 82年創立,徐開始時持股 28%,至 88年兩伊戰爭近尾聲時,則陸續售清股份。

腦幹死亡 昏迷一月徐展堂病逝 料獲中央高規格葬禮

徐展堂(後)昨日在北京病逝,圖為他上月初出席政協會議時,已顯出精神不佳。
徐展堂(後)昨日在北京病逝,圖為他上月初出席政協會議時,已顯出精神不佳。

有「紅色資本家」之稱的全國政協常委徐展堂,上月初在北京因為腦幹死亡一直昏迷,延至昨晨在北京協和醫院不治,享年 69歲。多名港區政協委員大讚連任四屆政協常委的徐展堂「疏財仗義」及「樂於助人」,在中央及特區內「德高望重」,預料會獲得中央高規格安排葬禮。

徐展堂的遺體現安放於北京協和醫院,港澳辦官員及徐展堂家人昨天已到醫院為他辦理身後事。由於徐展堂上月 4日出席北京兩會期間暈倒,昏迷入院後一直未蘇醒,據悉其家人對他離世早有心理準備。

2010年3月3日晚,徐先生在北京出席政协的晚宴后,4日晨突发脑溢血入院急救。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4月2日上午11时在北京病逝。

从穷小子到【红色资本家】, 再到【古董大亨】, 徐先生的一生是一个传奇。 财富只是过眼烟云, 奇珍异宝亦无人能永远拥有。
从穷小子到【红色资本家】,
再到【古董大亨】,
徐先生的一生是一个传奇。
财富只是过眼烟云,
奇珍异宝亦无人能永远拥有。

譚耀宗大讚疏財仗義

終年 69歲的徐展堂 93年起連續四屆被委任為港區政協常委至今;當年是最年輕的政協常委,現時則是最資深的一位,也是港區政協召集人,本年 2月更在特首曾蔭權舉辦的政協座談會擔任主持。回歸前他曾獲委任為港事顧問,積極參與特區回歸過渡工作, 2001年獲頒金紫荊星章。被譽為「紅色資本家」的他非浪得虛名,六四事發後逆市擴充在港投資, 93年更牽頭成立由 40多間財團組成的新中港集團,拉攏內地資金在港投資,以行動穩定港人信心。他也被指與內地軍方關係密切,惟消息一直未獲他確認。

多位與徐展堂共 事多年的政協委員對他讚不絕口,對其離世感到惋惜。早在 80年代已認識徐展堂的民建聯主席兼政協委員譚耀宗,憶述本年 2月在禮賓府政協座談會與徐最後一次會面,向對方送上民建聯出版的書籍時,徐展堂還說笑要求簽名,指當時覺得徐展堂面色較蒼白,但未見任何不適,大讚徐為 人「疏財仗義」及「樂於助人」,「所以每次佢一叫到食飯,大家都會好尊敬佢畀面出席。」

曾蔭權讚徐貢獻良多

另一政協委員劉迺強也指,「佢(徐展堂)次次請食飯一次都請百幾人」,為人非常豪爽。黃守正則形容徐展堂極具正義感,「佢好肯幫人,唔係咁計較金錢,係一個最識做人嘅人。」

政協常委陳永棋昨稱,徐展堂對特區平穩回歸作出巨大貢獻,屬中央與特區內德高望重的人,預計獲內地高規格安排葬禮。

上月曾到醫院探望徐展堂的特首曾蔭權昨天發表聲明,對徐展堂離世深感難過和惋惜,讚揚徐展堂是商界翹楚及慈善家,多年來熱心捐助及支持香港文化事業,亦積極參與特區回歸籌備工作,對香港平穩過渡貢獻良多。

与古董结缘 /全球第一中国陶瓷收藏家

与古董结缘则纯属偶然,对此徐展堂先生回忆说:“说来其实是很偶然的机会,让我对收藏产生兴趣,最初是到广州参加广交会,那时大陆刚开始改革开放,在文德路等地方有些小瓷器卖,如民国初期江浙一带的洗面盆,上面绘有人物花鸟,几十元人民币一个,我就买了几个,送给生意上的外国朋友,他们喜欢的不得了。”

从此,徐氏不断收集古董,更是把参观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书店等文化场所当作种乐趣,并成批地购买文物、艺术等方面的书藉,藉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鉴别古物的能力,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了相当的认识。

他的艺术品累积甚至比商业崛起的速度更快,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稳定后至90年代,短短不到20年便已被誉为当时名列世界首位的中国陶瓷收藏家,藏量媲美世界级博物馆。

徐展堂先生醉心于中国文物,却不像传统的收藏家那样自娱自乐或局限于少数人玩赏,而是公诸于众,让更多的人参观揣摩,领略民族艺术的风采。

徐展堂与博物馆的缘分不浅。他早年从各国博物馆里吸取经验,创办徐氏艺术馆,接着又对其他博物馆进行捐赠。

香港徐氏艺术馆
香港徐氏艺术馆
徐展堂中国艺术馆
香港文化博物馆- 徐展堂中国艺术馆
上海博物馆 徐展堂明清瓷器馆
上海博物馆 徐展堂明清瓷器馆
堪培拉澳洲国家艺术馆 徐展堂中国艺术馆
堪培拉澳洲国家艺术馆 徐展堂中国艺术馆
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馆 徐展堂中国艺术馆
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馆 徐展堂中国艺术馆

正如徐展堂先生所言:

独乐不若与众同乐,
文物收藏向属云烟过眼,
“暂得于己”固然“快乐自足”,
总不及公诸同好,
提供公众更多鉴赏和研究机会。

参考: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2020-10-18
吴彬《十面灵璧图卷》暨十面灵璧山居藏书画赏石专场
3939 明天启  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

3939 明天启  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3939 明天启  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
3939 明天启  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3939 明天启  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
3939 明天启  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3939 明天启  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
3939 明天启  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3939 明天启  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

尺寸 高32cm
估价 RMB  8,000,000-12,000,000
成交价 RMB  14,375,000HKD  16,599,307USD  2,156,250EUR  1,581,250

出版:
一、《历代文物精粹——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1991年,页308-309,编号139。
二、《徐氏艺术馆》,1992年,图92。

款识:天启年米石隐制

说明 展览: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香港艺术馆,1990.11.30-1991.2.10。
说明:
一、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
二、北京保利,2010年12月5日,编号4462。

掬花入勺园 揽芳待君归
——明天启 米万钟订制青花洞石花卉纹出戟觚赏析
黄清华(唐英学社创办人 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会员)

本品隽秀挺拔,别致典雅,摹仿殷商青铜四方觚,圆腹随形四角出戟,硬朗而精巧。觚之上部四面绘以青花洞石四季花卉纹,腹部四壁装饰折枝花卉托“卍”字纹,下部则是葡萄丰收图。其釉白皙,其胎厚实,青花淡雅妍美,所画纹饰告别以龙凤为特征的宫廷艺术图案,代之而起则是反映自然意趣的洞石花卉和葡萄硕果,生活气息浓郁,笔法奔放之中不失稚拙之气,予人倍觉清新悦目。

观之造型奇特,线条曲折收放,成型工艺必为复杂,景德镇称此类器物为“镶器”,不用拉坯,只能拼合方成,烧造当中更容易疵裂变形,明万历王世懋《窥天外乘》记:“盖窑器圆者,碹之立就,倏忽若神。独方物即至小,亦须手捻而成,最难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余皆置之无用。”因此力求造型周正,实是百里挑一,若如本品者,殊为可贵。

明后期花道之流行遍及文人士大夫阶层,花器之抉择更为瓶花之首要大任,青铜觚以优美之造型备受众人推崇,如袁宏道(1568-1610)《瓶史》所言:“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故慕古所至,以瓷制器,不失意韵,本品之出现堪称花道佳器。

较之其他,本品最为独特之处则是口沿下横书“天启年米石隐制”青花单栏楷书款,表明器物烧造时间和归属,颇为重要。铭款所言米石隐者,乃明末著名书法家米万钟,其字仲诏,号友石、石隐,生于明穆宗隆庆四年(西元1570年),原籍陕西安化,后随父居燕京,米芾后裔。万历二十三年( 西元1594年)进士,次年授永宁令尹,三十一年改铜梁县令,三十六年授江宁府六合县令,有善政,得民心。后为浙江参政,历江西按察使,山东参政。后为魏忠贤党所污,被革职。崇祯元年(西元1628年),起用为太仆少卿,同年遂卒。长于诗文,有《澄淡堂文集》十二卷、《诗集》十二卷等存世。善书画,簿书之暇不废清课,所书画皆临摹晋宋名家,精鉴别,好收藏名迹,行草书得米氏家法,浑朴丰厚,俊迈豪放。与邢侗、董其昌、张瑞图并称“明末四家”,与董其昌并有“南董北米”之誉。擅名四十年,书迹遍天下。山水得倪瓒法,花卉似陈淳。又善画石,间亦泼墨仿米法作巨幅,气势浩瀚,烟云滃郁,令人叹绝。

米石隐不仅翰墨书法驰誉天下,而且石刻、琴瑟、棋艺等方面造诣颇深,更以自家园林勺园名噪一时。勺园,建于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三年间(西元1612年-1614年),位于今北京大学校园内,取海淀一勺之意,故名,又名风烟里。占地约百亩,擅水之胜,一望尽水,复以长堤、幽亭、虹桥相映衬,有江南水乡之趣,是明末北京最著名的私家园林之一。孙国敉《燕都游览志》中有《勺园胜景故事题咏》一文,可让我们追溯勺园昔日之盛:
勺园径曰风烟里,入径乱石磊砢,高柳荫之,南有陂,陂上桥曰缨云,集苏子瞻书,下桥为屏墙,墙上石曰雀浜,勒黄山谷书。折而北为文水陂,跨水有斋,曰定舫。舫西高阜,题曰:松风水月。阜断为桥,曰逶迤梁,主人所书也。逾梁而北为勺海堂,吴文仲篆。堂前怪石蹲焉,栝子松倚之。其右为曲廊,有屋如舫,曰太乙叶,周遭皆白莲花也。东南皆竹,有碑曰林于澨。有高楼涌竹林中,曰翠葆楼,邹迪光书。下楼北行为槎丫渡,亦主人自书,又北为水榭,最后一堂,北窗一拓,则稻畦千顷,不复有缭垣焉。

米万钟曾经在江浙为官,深谙江南园林之趣,因此勺园颇多学习江南之处。《万历野获编》便称:“米仲诏进士园,事事模效江南,几如桓温之于刘现,无所不似”。勺园因借远山近水,其建筑景观布局、匾额楹联设置皆赋予文人追求自然、寄情山水的文化底蕴,惹得当时京城文人墨客皆往游览,极一时之盛,米氏不禁自诗《勺园》一首谓:

幽居卜筑藕花间,半掩柴扉日日闲。
新竹移来宜作径,长松老去好成关。
绕堤尽是苍烟护,旁舍都将碧水环。
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

诗中得意之情流露无遗,无奈米氏逝世以后,勺园遭逢甲申之变,一代名园毁于战乱之中,昔日之美景永成追忆。所幸勺园建成后的第二年(西元1615年(米氏曾邀友人、著名画家吴彬绘制《勺园祓禊图》(图一)手卷流传至今,借其神手我们得以观览勺园当年之盛况。后西元1617年米氏自己亦依《勺园祓禊图》绘制了《勺园修禊图》一幅,两者今存北京大学图书馆,另见米氏所作《勺园图》现藏于广州艺术博物院,以上三者是目前所知以勺园为主题仅存的三份图像资料,异常宝贵。

本品正是当年米氏为勺园专门订造的花器,应装饰其某处书斋或居室,掬芬芳于其上,增厅堂之春色秋意。天启一朝七年之久,米氏之订造时间将会是在哪一年呢?前述提及米氏曾为官江西,至少这一经历是最有可能促成订造一事。根据《明熹宗实录》卷之四十一 “天启三年十一月”所载:《庚辰 升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米万钟为江西按察使分守饶南》。米氏新职为江西按察使派驻地方的官员,为正五品。明朝省级地方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主管一省的司法,又设按察分司,分道巡察。饶南为江西按察使辖下之分道,是饶南九道的简称,管辖饶州府、南康府、九江府三地的司法事务,道治饶州府,而饶州府所在地即为鄱阳县城内,去浮梁景德镇不足一百公里,由鄱阳湖入昌江,舟行一日即达,订造自用瓷器自然有近水楼台之便利。

按照当时京城与浙、赣两地的交通状况和官员交接制度,估计米氏入赣到任应该在天启四年初,而去职则发生在天启五年遭魏氏阉党倪文焕弹劾之后,其间在江西时间不足两年,故订造时间应在天启四年与五年之间。

对于此次订造的具体情况,文献无载,我们仅能依靠流传至今极为有限的实物窥知一二。目前公开资料之中,除本品之外,署写米氏相关款式的瓷器共有三件。第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的青花花觚(图二),尺寸和署款与本品一致,纹饰相近,原为清宫旧藏,由此可见此式米氏订造花觚之可贵,深得满清皇室珍视。但两者细节上仍有两处显着的不同,首先,后者横款外栏为双框,本品则单框,其二,后者腹部纹饰为折枝花卉托佛教四宝纹(轮、螺、伞、盖),本品则为折枝花卉托“卍”字纹,两者虽是不同,蕴意却无异,应为配对之作。

第二件和第三件均为造型、尺寸、纹饰相同的青花折枝花卉纹撇口碗(图三),分别为美国观鹭园私人收藏和北京李氏所属。碗类署款为“天启年勺园制”,例如观鹭园藏品的写款则比本品圆润,笔力更见遒劲,其中“年”字符合正常写法,而本品则是“丰”年,比正常笔画多出一横,犹称奇妙。其余青花发色、画风、胎釉皆与本品无异。

除以上所知四方花觚和撇口碗之外,笔者于2006年春赴景德镇调查中,觅得十八桥窑址出土“天启年勺园制”款白瓷残片(图四),长10厘米,造型均不同于前二者,似是花盆之类的底部,胎壁厚实,上下没有纹饰,款字与前述二花觚相同,尤其“年”字写法一致,应出同一人之手。此发现意义有二:第一,丰富了米氏订造瓷之品类,存在类似花盆之类器皿;第二,以实物证明十八桥窑址是烧造米氏订造瓷的作坊窑场所在地。十八桥位于御窑厂的东南面,即今景德镇市区珠山中路南侧100米处(图五),为明中期以来瓷器烧造的中心窑场,明末清初正是其发展之巅峰时期,近年频频出土崇祯至康熙之际的笔筒、花觚、筒瓶、香炉等上品细料器残片,是目前景德镇市区唯一大规模出土发现明末清初时期高档器皿残片的窑址。(详见景德镇陶瓷学院黄薇讲师2009年6月23日在香港东方陶瓷学会专题演讲《明末清初瓷器在景德镇窑址的新发现》,载于《2009年香港东方陶瓷学会会刊》)

以本品为代表的米氏订造青花瓷是明末高档民窑瓷器大发展之前奏,为明末文人意趣与陶瓷艺术融合之先声。万历三十五年,御窑厂停烧,皇权退出制瓷业,优秀的窑工恢复自由,回归民间,当时主宰瓷器生产的是以文人官宦阶层为主的消费市场,这一阶层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影响着瓷器的风格,决定着瓷器的装饰和器型。文人意趣的因素在瓷器制作当中益见增强,在天启之后,瓷器正式成为文人个性追求的物品,用于装饰居家陈设或文房清玩,瓷画内容则是充满自然逸兴的山水题材和文学色彩浓厚的版画图案。为了满足自身不同爱好的要求,突出个性化,专门订制便应运而生。订制者自己提供瓷画的范本或转告自己喜爱的图文,委托瓷商为之即可。米氏是当今确认晚明时期最早于瓷器上署写姓名斋号的文人,其订造之举成为此次美学革命到来的标志性事件,从而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此例一开,蔚然成风,引领明末清初时期高端瓷业之发展潮流,后来出现的崇祯十一年慎读斎北沼主人、顺治十一年西畴书院等纷纷入景德镇订造,无不步其后尘也。

金秋聚焦“在望山庄”

今年4月2日,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收藏鉴赏家徐展堂先生在北京逝世。徐先生一生为人磊落,品格高洁,乐善好施,是爱国爱港人士的杰出代表,他的离世是国家的重大损失,特别对于中国文化界来说,更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和遗憾。先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文化物质遗产,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做了许多力举,捐献了大量宝贵藏品和和巨额资金,为了缅怀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崇高品德,北京保利在今年的秋拍中特别推出“在望山庄”珍藏专拍,荟集了一批早年出自徐氏艺术馆和徐先生私宅旧藏的瓷器、玉器珍玩等。

徐展堂先生出身贫寒,少年坎坷的生活经历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养成了不断拼搏的奋斗精神,同时凭借吃苦耐劳和过人的投资眼光,由白手起家成功发展成为资本雄厚的企业家。偶然的机会使徐先生喜欢上了古董收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参观世界各地博物馆,重金收入藏品,成为香港敏求精舍的重要成员,十几年下来,收藏藏品达几千件,价值上亿美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成为世界五十大收藏家之一。做好个人收藏的同时注重公众展示,建立了香港首家私人中国艺术博物馆——香港徐氏艺术博物馆。此外先生还十分关心中国文物的保护,先后向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国芝加哥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中国艺术品收藏机构捐出巨资,建立了八所以其名字命名的艺术馆,功德彪炳千秋。“在望山庄”为先生建于港岛半山的私宅,院内单独建一小楼以保存所收藏之古董,将于本场上拍的拍品,很多原先就存于该处。如今先生已西去,观赏这批精美的文物同时回想先生的种种善举,不禁让人感慨不已。

这批藏品中,最具文物价值的当属明天启米万钟定烧青花花卉方花觚。此件花觚器形高大秀美,绘花卉草虫纹饰,青花发色淡雅,笔触纤细柔美,仿佛一幅意境优美的文人画,十分雅致。外口沿下书“天启年米石隐制”青花款识,字体工整。米石隐即米万钟,明朝著名画家,米芾后裔,有好石之癖,为著名的北大“勺园”的创建者,善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此花觚可贵之处在于其明确的纪年和定制者,对研究明代晚期青花具有重要的断代价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与此花觚造型、纹饰、款识完全一致者,被定为一级文物,两者原应为一对,可证其珍贵。

此次专拍之藏品均为自徐氏早年之专拍散出,包括元青花缠枝牡丹孔雀穿花带盖梅瓶、清乾隆碧玉雕山石龛无量寿佛坐像、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大葫芦瓶、明永乐青花荷塘莲花罐、元青花孔雀牡丹带盖梅瓶等。如今济济一堂,一如当年陈列于“在望山庄”旧宅时之情景,仿佛静静等候先生的赏玩,其中种种让人不甚唏嘘。先生晚年时曾说:“我最想做的,是当个大学历史系的老学生,四处游历,并且以《中国国宝流落在海外的情况调查》作为论文的选题。”一片拳拳赤子之心令人动容。

临渊阁主

临水登楼数点梅花, 小阁藏春品鉴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