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青花斑点三潭印月小碟

元 青花斑点三潭印月小碟

Description

元 青花斑点三潭印月小碟

参考:拍卖结果
匡时香港2016秋季拍卖会
集瑞——古董珍玩专场
钧窑盘

集瑞——古董珍玩专场 拍卖信息 Lot 0080 钧窑盘
集瑞——古董珍玩专场
拍卖信息
Lot 0080 钧窑盘

估价:800,000-1,200,000 HKD
成交价: 1,038,400 HKD (含买家佣金)
尺寸:
高3.1cm;直径20.7cm

拍品说明:
来源:张宗宪珍藏
参阅:台北故宫藏品

说明:
盘板沿、浅身、圈足。钧窑紫红斑器始见于宋末,盘内外饰紫斑的甚难得。北京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二例,其饰斑大小与本盘近似,一例载于1996年香港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两宋瓷器•上》,图版225号;另一例载于1999年台北出版《故宫藏瓷大系—钧窑之部》,图版87号。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晚期为宫廷生产陈设瓷。钧窑天蓝釉是一种乳浊釉,它是一种二液相分相釉,即在连续的玻璃相介质中,悬浮着无数圆球状小颗粒,并从中散射短波光,使釉面呈现荧光一般幽雅的兰色乳光。紫红斑是将含铜料涂于天蓝釉上,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其间铜含量浓重处,铜分无法全部还原,呈现氧化铜的绿色斑点参差其中,形成红、兰、紫、绿相互辉映,斑驳绚烂的艺术效果。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钧窑“三潭印月”盘 金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钧窑“三潭印月”盘 金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钧窑“三潭印月”盘 金

钧窑对中国陶瓷史有个巨大的贡献。它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一次呈现红色。这不仅是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也是对世界陶瓷史的贡献,这个贡献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都是辉煌的。

我们对陶瓷要有一个基本常识的了解:陶瓷上所有的颜色都是金属在高温下呈现的颜色,比如青色是用铁来呈色。钧窑用铜作为呈色剂有一定的难度,铜在高温下会挥发,会变得没有颜色。钧窑为什么使用铜作为呈色剂呢?因为当时钧州的神垕(音后)镇出产孔雀石,孔雀石含有大量的铜。所以就近取材,用铜做呈色剂,使钧窑在高温下呈现出红色。尽管那个红色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说,不是大红色,但已经非常接近于鲜艳的红色了。

钧窑属于窑变系的瓷器,理论上讲,它的呈色在入窑之前不能控制。古人对钧窑有这样的赞美-“夕阳紫翠忽成岚”,就是说颜色忽然产生变化了。所谓”窑变”,是指进了窑以后,在烧造中才产生的变化,人力不可控制。行话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就是钧窑的本质。钧窑在烧造的前期绝对不可能控制,但经过工匠长时间摸索,慢慢能够在一定限度之内有所控制。这个控制需要高超的技巧,要摒弃过去钧窑烧造的随意性。今天能看见钧窑瓷器中带有明显的笔触,最有名的一块盘子叫”三潭映月”,明显地画出三道,中间无意中掉了一个点,所以叫三潭映月。从这样的钧瓷当中,能够看出钧窑后期的可控性。

清末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对钧瓷做了一个总结,他的总结非常文学化,但是非常准确。他说:”元瓷之紫聚成物形,宋钧之紫弥漫全体。”宋代钧瓷的色泽是弥漫状的,颜色的边缘完全看不清,而且往往是一个整体。比如一个花盆,就是一个统一色,全是玫瑰紫的。到了金元以后,钧瓷上开始有明显的色斑存在,每个色斑可以聚成一个物形,像刚才我们说的三潭映月,就聚成了一个物形。许之衡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也概括了宋钧到元钧的一个变化过程。

Recently view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