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鑲象牙犀角瑪瑙 鏨花草忍冬花紋銀扁壺

唐 鑲象牙犀角瑪瑙 鏨花草忍冬花紋銀扁壺

Description

唐 鑲象牙犀角瑪瑙 鏨花草忍冬花紋銀扁壺

参考:Sotheby‘s
瓊肯:中國高古藝術 II
2019年9月10日 | 下午 2:00 EDT
紐約
241
戰國至漢 鐵錯銀嵌綠松石及銀鎏金瑞獸紋牌舖首耳活環扁壺

戰國至漢 鐵錯銀嵌綠松石及銀鎏金瑞獸紋牌舖首耳活環扁壺
戰國至漢 鐵錯銀嵌綠松石及銀鎏金瑞獸紋牌舖首耳活環扁壺
戰國至漢 鐵錯銀嵌綠松石及銀鎏金瑞獸紋牌舖首耳活環扁壺
戰國至漢 鐵錯銀嵌綠松石及銀鎏金瑞獸紋牌舖首耳活環扁壺
戰國至漢 鐵錯銀嵌綠松石及銀鎏金瑞獸紋牌舖首耳活環扁壺
戰國至漢 鐵錯銀嵌綠松石及銀鎏金瑞獸紋牌舖首耳活環扁壺

估價 150,000 — 250,000 美元
拍品已售 375,000 美元 成交價 (含買家佣金)

戰國至漢 鐵錯銀嵌綠松石及銀鎏金瑞獸紋牌舖首耳活環扁壺

來源
Georges Bataille (1897-1962) 收藏,至1934年12月4日
貝阿格女伯爵 Martine Marie Pol (1870-1939) 收藏
加奈侯爵 Hubert Octave (1888-1974) 收藏
Hôtel Drouot,巴黎,1952年5月7日,編號56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展覽
《Bronzes Chinois des Dynasties Tcheou, Ts’in & Han. Préface et historique》,橘園美術館,巴黎,1934年,圖版17

本品載於拍賣圖錄《Objets d'Art de Chine appurtenant au Marquis de Ganay》,Hôtel Drouot,巴黎,1952年5月7日,編號56
本品載於拍賣圖錄《Objets d’Art de Chine appurtenant au Marquis de Ganay》,Hôtel Drouot,巴黎,1952年5月7日,編號56
圖一 銅方壺Stoclet收藏,錄於展覽圖錄《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皇家藝術研究院,倫敦,1935年,編號406
圖一 銅方壺Stoclet收藏,錄於展覽圖錄《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皇家藝術研究院,倫敦,1935年,編號406

相關資料
本品扁壺華麗至極,用材新穎獨特,鑄造工藝匠心獨具,應為目前存世孤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本品以多種材料製成,誠為戰國後期工匠高超技藝及大膽探索精神的傳世記載。此器華美絢麗的裝飾外觀及呈現出的相關製作工藝,揭示了當時的金屬器經歷了從重要禮器向純粹奢華用物轉變的過程。時各爭雄王室對於奢華物品的興趣正悄然發生轉變,從金屬器逐漸轉為色彩更為豐富靚麗的漆器,而本壺即代表了當時工匠們竭盡探索創新,以為迎合當時上層權貴的審美品味。
本壺為鐵質,鐵作為製器原材尤為罕見,同時期鐵質器皿更鮮有留存至今者。有別於其他多數文明,中國的「鐵器時代」(即工具及武器主要為鐵製品的時代)相對較難界定。儘管從戰國時期至西漢初期鐵已廣泛使用於武器鎧甲、工具及其他小型器具,但多仍與青銅搭配使用。但在當時,鐵是象徵顯貴的材質,尤為上層社會所使用。可參考陝西寶雞出土的劍例,劍身為鐵鑄,配鏤空金製劍柄,並嵌綠松石,極顯奢華。然而,對於鐵製器皿而言,特別是同時配有大量嵌飾如本品者,則幾不可見,尤為珍罕異常。

華道安(《中國科學技術史》,卷5:化學及相關技術,冊11:鋼鐵冶金,劍橋,2008年)曾有論述,秦國、楚國和吳國應為當時重要的冶鐵國,并以兩件作例為參考,一例青銅鼎,足為鐵製,頁123,圖55;另一例為鐵釜,頁125,圖58:2。本壺裝飾工藝極盡華富,巧妙融合不同的材質於一身,綠松石、銀鎏金、銀、銅鎏金及骨,形成繁複的幾何圖案,足證其主的財富及極高的社會地位。

隨著周代王室權力的不斷減弱以及創新農業技術的興起,同時期各諸侯國開始變得愈加富裕及強大。因此一些富麗奢華的銅器不僅在位於舊時東都的洛陽金村墓群有所出土,亦可見於一些非與周代君王相關的墓葬遺址(包括河南輝縣魏王室墓、河南平城中山王墓以及湖北楚墓)。參考一銅壺例,據傳為金村出土,壺身飾帶狀方格紋嵌渦紋琉璃,配錯銀雲紋及乳釘紋,被定為「重要文化遺產」,屬細川男爵舊藏,現收藏於東京永清文庫,載圖於《中國美術全集:青銅器(下)》,北京,1991年,圖版107;Adolphe Stoclet亦收藏一方壺例,展於《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皇家藝術研究院,倫敦,1935年,編號406;另外一件銅壺例出土於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載圖於《Out of China’s Earth.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倫敦,1981年,圖版191。鑑觀本品扁壺的整體裝飾風格,與以上所列舉的銅壺作例概為相近。

另可參考三例方壺,裝飾風格相類,飾斜向排列的菱形方格及乳釘紋:其一藏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載Jenny So,《Ea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華盛頓,1995年,圖112;其二為Arthur B. Michael 舊藏,後為Eric Lidow所藏,現為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館藏,錄《An Exhibition of Chinese Ritual Bronzes Loaned by C.T. Loo & Co.》,紐約,1939年,編號29;其三亦為 Arthur B. Michael 舊藏,隨後為水牛城歐布萊-諾克斯美術館所藏,載《Ritual Vessels of Bronze Age China》,亞洲協會,紐約,1968年,編號69,後售於紐約蘇富比2007年3月20日,編號 508。

此類扁壺形制於戰漢時期頗為流行,可見於不同材質,亦有作錯飾者,如華盛頓史密森博物學院弗瑞爾美術館收藏的一件扁壺例,壺身錯銀飾幾何紋,載《The Freer Chinese Bronzes》,華盛頓,1967年,卷1,圖版95。而本品扁壺誠風格獨具,不僅在於其以鐵為材質,更見於其巧妙融合了銀、銅鎏金及骨作嵌飾。本壺代表了當時的工匠不僅具備高超的技藝,亦敢於大膽嘗試全新製作工藝,其原因或與一些地方割據王室貴族之喜好有關,亦未可知。

Recently view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