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大清乾隆 珐琅彩开光四季花卉纹描金四方小瓶
参考: 苏富比 15
天民樓藏御瓷選萃
清乾隆 粉青地描金御製詩掛瓶 《乾隆乙酉御題》款 「乾」、「隆」印
800,000 — 1,200,000港幣
拍品已售 2,750,000 港幣 成交價 (含買家佣金)
拍品詳情
清乾隆 粉青地描金御製詩掛瓶 《乾隆乙酉御題》款 「乾」、「隆」印
通高 23.7 公分,9 3/8 英寸
狀況報告
木座沒有打開。器面經輕微磨光,描金部分有輕微磨痕及刮痕。器邊沿見細微爆釉。
來源
1977年購於香港
展覽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116
相關資料
題詩:
依然膽搥式,卻異汝官珍;
動挈路搴秀,靜懸屋盎春。
製惟日趨巧,道不易還淳;
紅紫隨時閱,何曾著點塵。
乾隆乙酉御題。
轎瓶,又稱壁瓶,明代已有,背平彷若從中剖半,多作成雙,或置室內,或懸轎中,故名之。乾隆一朝,高宗尤好轎瓶,製有各式轎瓶,材質不一,時以御製詩文、鈐印飾之。乾隆帝曾作詩頌壁瓶,道:「官汝稱名品,新瓶製更嘉;隨行供嘯咏,沿路擷芳華。掛處輕車稱,簪來野卉斜;紅塵安得近,香籟度帷紗」,咏轎瓶插花,讓鮮蕊幽香隨行,清雅脫俗,不受紅塵紛擾(參考倫敦大英博物館藏御製詩文轎瓶,見於《盛世華章》,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倫敦,2005年,圖版445)。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等人合製〈冰嬉圖〉,即繪有壁瓶掛在轎內,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代宮廷繪畫》,香港,1996年,編號61。另參考北京故宮三希堂內所掛轎瓶,其形飾各異,共置一壁,清逸風雅,圖見《盛世華章》,前述出處,頁44,圖15。
唐英在乾隆七年(1742年)十一月十七日所呈〈遵旨燒磁詩文轎瓶折〉曾道:「轎瓶之樣不一,奴才遵將睿藻敬安瓶上。字分四體,與瓶式配合。」由此推斷,乾隆年間有依轎瓶器形、嚴選書體之習,是以有見不同轎瓶題寫相同詩文之況。
此〈咏瓷掛瓶〉詩御製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收錄於翌年御製詩集(圖一)。除此器外,另有其他轎瓶書有此詩,如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四例,書體有別,但詩末均有白文「乾」印及朱文「隆」印,底署「乾隆年製」單行箓款:其中兩器䕫耳轎瓶,綴洋彩綠地福壽紋及洋彩紅地花卉紋,均以楷書題詩,下承仿漆座(中瓷01932及01931);另一為洋彩粉紅地花卉雙耳轎瓶,下托仿漆木座,以隸書題詩(中瓷01934);還有一洋彩黃地雲蝠紋開光花卉轎瓶,詩則以行草書就(中瓷01926)。北京故宮博物院也藏書有相同詩文之壁瓶,參考一霽藍地描金葫蘆轎瓶,下方開光內以楷書題詩,近展於《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展》,香港,2017年,編號53。
此轎瓶以粉青釉為地,色翠近龍泉,以描金繪仿古𧃍紋,並添螭耳,式甚懷古,然此倭角壁瓶之形,前所未見,應為乾隆年間所創。參考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乾隆仿銅金彩轎瓶,色彩搭配雖與此別,但形與此近,同以仿古䕫紋作飾,圖見《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台北,2014年,編號II-47(中瓷01946)。該院另藏器形相類但飾紋迥異之器,包括粉彩纏枝洋花(中瓷01927)及胭脂紅彩萬福花卉紋例(中瓷05391)。
天民樓藏御瓷選萃
2019年4月3日 | 上午 10:00 HKT
参考: 乾隆年制款描金人物四方瓶 藏品
口径:2.35cm 底径:2.7cm
描金工艺是指用笔勾画金线的工艺。在传统的工艺美术技艺中,常常对大型壁画、屏风和挂屏的彩绘使用描金工艺。描金使用的金粉调以胶水,自然干燥后金粉的线条常年不变色,画面显得金碧辉煌。描金工艺在中国传统首饰制作中经常使用。描金工艺在现代广泛运用于饰品、工艺品、家具、钟表、陶瓷的制作。
北齐武平六年的范粹墓就曾出土过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而真正精细且又具有美感的彩器则要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了。清代的色釉装饰瓷器工艺在继承明代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发展,工匠们已不满足于传统陶瓷单一的色釉装饰,开始用纯金加工提炼的金粉,在豆青、祭蓝等颜色釉瓷器上描金加彩,进行装饰。
清代工匠们对于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代单色地上描金的手法,达到了陶瓷装饰更加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清康熙朝,在彩瓷上大量施金色,以后的雍正、乾隆朝施金技法更加广泛,直至道光朝除了白地粉彩器外,还在各种色地的开光粉彩上采用描金工艺。金彩不仅在官窑器物上使用,民窑出产的器物上描金也很普遍。
近日,有幸征集一款乾隆年制款描金人物四方瓶,四方瓶口径2.35cm,底径2.7cm,底部“乾隆年製”款识。方瓶整体造型优美典雅,人物神态生动,色泽光滑亮丽。瓶口呈四方形,瓶身细长正方,底部为方形。腹部绘人物故事图,画面的立体感十足,在胎釉造型上,四方瓶胎体厚薄均匀;胎质洁白莹润,胎釉结合良好,釉汁滋润,光泽度好,色调温润饱满,浓淡适宜,有着非常高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工艺上方瓶精雕细琢,露胎处色彩绚丽,整个瓷器看上去艺术感完美无瑕。布局疏密有致,绘画精美。纹饰线条纤细而圆柔,纹饰内容正面为母子人物画,画中母亲慈祥和蔼,眼神透露着温馨的光芒,散发出浓浓的母爱之情。乾隆年制的工艺水平极高,后代作伪者很难仿制出与其媲美,四方瓶漆质坚密光亮,为彩绘描金漆器中之佳作。
无论是彩绘图案还是釉色,都散发着乾隆年间的艺术气息,清代瓷器一直闻名于世界,产品除了供应朝野需求外,还大量外销世界各国,清朝时期的陶瓷发展,被誉为陶瓷艺术的代表,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
清乾隆瓷器传世品不是很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
整个艺术品市场,清三代瓷器一直是拍卖场上的宠儿,尤其是清乾隆瓷器,一直占据着艺术品收藏品类的版面,市场行情一路走热,无论是交易额还是价格都一路攀升。有数据显示,很早之前清乾隆瓷器的价格标签大概两三年调整一次,而近两三年,几乎一年要调整两到三次。
参考: 拍卖结果 > 保利厦门2017春季拍卖会 > 中国古董珍玩 > 18~19世纪 墨彩开光描金御题诗文菱形花插
估价:100,000-200,000 RMB
未成交
尺寸:
高14cm
拍品说明:
来源:美国藏家旧藏说明:乾隆皇帝是清王朝中才华横溢的君主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共作御题诗四万多首,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咏瓷诗有一百九十九首。这一百九十九首咏瓷诗,曾奉乾隆之命,由清宫造办处刻在乾隆帝所钟爱的瓷器上,以便长期留存,用于镌刻乾隆御题诗的器物,必属当朝官窑精品或内廷收藏的高古瓷珍品无疑。此件花插就是一例。花插呈菱形,方唇、斜颈、圆肩,肩上有两道凹弦纹。下直腹,接圈足,近底处亦有一周凹弦纹。器身口、底内施青釉,外壁施铜红釉,釉上金彩描绘卷草花卉。腹部方形开光,两面墨彩绘亭台山水并题:一书“山含晓气清”;一书“风曳松声静”。另两面分别以墨彩楷、篆书二首御题诗:篆题“架上缥缃玉轴装,呼童趁夏曝书忙。绿槐庭院无人语,时有天风送古香”;楷题“一瓣名香静里焚,篆烟缕缕白如云。幽情未许旁人会,手自翻书到月曛”,并“干”、“隆”二字方章。底心书红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墨彩为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正如陈浏先生的《陶雅》中所言的:“墨彩专指画笔而言,黑彩则兼及质地矣”。此花插开光中浓黑如墨的彩料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与如雪的白釉相互映衬,犹如白纸作画,浓淡相宜,洁净素雅,颇有传统的水墨画效果。
乾隆珐琅彩瓷的断代及鉴定
刊登于2005年第2期《艺术市场》
萱草园主人 初稿时间:2005/01/11
最后修改时间 2012/07/08
《前言》
为符合《艺术市场》杂志刊登发表的要求,笔者将本文在原《乾隆珐琅彩系列》这一基础上做了很大程度缩写,如果读者希望详细深入的了解乾隆珐琅彩瓷的断代及鉴别,请参考本网站《乾隆珐琅彩系列》。
没有细心整理,所以文章显得有些杂乱。2012、7、8
乾隆时期是清三代中制作珐琅彩瓷(又称瓷胎画珐琅)最鼎盛期,由于康雍两朝的迅速稳步发展,使乾隆珐琅彩瓷制作更加成熟。乾朝时期的珐琅彩瓷不论造型种类、还是绘画图案都丰富多彩,令康、雍两朝制品略感黯然。
乾隆 磁胎洋彩 詩意花卉紋牙籤筒
資料識別:中瓷001828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
筒作扁長方形,內外套合,中貫絲繩拉合。外筒頂部略突,上有一圓孔,以便內筒拉繩穿出佩掛;內筒中空,口沿兩側及底部各有一穿繩孔。內筒為紅地描金福壽錦紋,外筒彩繪繡球花錦地紋,隙地開光一面畫紅白芍藥,一面楷書御製詩「繁紅豔紫殿春餘,第一揚州種色殊。逞盡風流還自恨,被人強喚是花奴。」
日期:1644 A.D.-1911 A.D.
格式:寬2.5公分 高8.7公分
關聯:
《華麗彩瓷大展預寫說明》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一:三朝珐琅彩瓷的制作地点
乾隆朝不仅是三朝中瓷胎画珐琅制作时间最长,也是瓷胎画珐琅的制作地点变化较为复杂时期。为清晰介绍该朝瓷胎画珐琅,笔者先简单概括清三代珐琅彩瓷的制作地点。
1.“武英殿珐琅作”(?——康熙五十七年)
“康煕五十七年:奏准武英殿珐琅作改归养心殿、増设监造一人。”
该处解体时间较早,加上康熙瓷胎画珐琅的制作量相对较少,并缺少《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资料,人们对其认识与研究最为肤浅。由于该处没有乾隆时期制品,因此本文不多涉及。
2.“养心殿珐琅作”(?——乾隆二十年正月十一日)
养心殿造办处创始于康熙初年,设置养心殿珐琅作更要晚些时候。瓷胎画珐琅派生于珐琅器制作,因此其创始制作应该是宫内珐琅作掌握画珐琅工艺之后的事情。“养心殿珐琅作”制作终止时间可参考《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资料:“乾隆二十年正月十一日:员外郎达子、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京内造办处各作,著搬挪圆明园去。钦此。《记事录》”。其中“京内造办处各作”里应该包括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
至乾隆二十年养心殿珐琅作解体之前,清宫内务府主要依赖养心殿珐琅作和圆明园珐琅作制作瓷胎画珐琅。宫内养心殿珐琅作地处大内,受地理条件所限,无法正常扩大生产规模,而雍正中、后期的珐琅彩瓷发展迅速,制作量一再增大,原有造办处两珐琅作的人数、制作规模无法承受所赋使命,于是设备增加、作坊规模扩张就主要转移到京外的圆明园珐琅作。
3.“圆明园珐琅作”(?——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十三日)
“圆明园珐琅作”具体创建时间暂因自立资料不全而难以考证,现在所知最早的圆明园珐琅作制作瓷胎画珐琅制作资料为:“雍正四年七月十六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太监杜寿交来珐琅花抹红地头等酒圆二十四个(随紫檀木盘二个)、珐琅花抹红地二等酒圆二十四个。传旨:著配匣子。钦此”。(《木作》)说明所制珐琅花抹红地头等酒圆为圆明园珐琅作制品,其中“抹红地”就是本文中所提及的“色地”。
雍正中期,为解决珐琅彩瓷烧制量问题,圆明园珐琅作进行了数次设备扩张,不断扩大作坊规模:“雍正六年三月十九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著传催总刘三九、领催白老格带好手艺铜匠各带小式家伙,珐琅处太监张廷贵、画珐琅人谭荣,好手艺家内大器匠一名,带铜叶珐琅材料赴圆明园来。遵此”。(《杂录》)
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造办处的自制珐琅料烧制成功与“雍正七年二月十九日:怡亲王交有釉水磁器”(即瓷胎画珐琅的瓷胎从“内有釉外无釉瓷胎”发展变化到“内外皆有釉瓷胎”)的两次技术改革为以后的瓷胎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珐琅彩瓷制作量迅速增加,于是圆明园珐琅作只得再次扩张规模:“雍正九年四月二十七日:柏唐阿邓八格来説:内务府总管海望传、著在圆明园造办处做备用磁器上烧珐琅各色器皿等件。记此。”(《珐琅作》)
四月二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二十五日柏唐阿马维祺、为烧珐琅活计立窑、用高二尺八寸、宽二尺五寸木桌六张,高五尺、宽三尺立柜一件,板凳六条,水缸二口、长七尺、宽六尺铁顶火一份。回过内务府总管海望,‘着用造办处库内无用木头做给’。记此。”(《记事录》)
以上两条扩张的历史资料明确记载了“圆明园珐琅作”的设备扩张钦令及规模。乾隆二十年正月十一日之后“京内(即养心殿)珐琅作”与“圆明园珐琅作”合并归一,内务府造办处的瓷胎画珐琅制作持续到乾隆五十四年:“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十三日:因珐琅处现无活计、分别将官员匠役等人、俱归併造办处、画珐琅人归如意馆、首领太监归乾清宮等处当差”。
圆明园珐琅作在整个乾隆时期,特别是在养心殿珐琅作解体之后,应该是乾隆珐琅彩瓷的主要场所。由于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与圆明园造办处珐琅作都归内务府直接管辖,原材料、制作人员皆为内务府造办处统一调配,因此两处制品在风格与质量上没有区别。
二:乾隆珐琅彩瓷的制品类型
介绍乾隆珐琅彩瓷之前,有必要简单介绍该时期制品的大致特征。观察制品,以制作风格可将其大致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1、乾隆前期珐琅彩瓷。该时期制品风格特征与雍正后期制品风格极其接近,是诗、书、画、珐琅、制瓷等的完美结合体。制作地点为养心殿珐琅作与圆明园珐琅作。
2、乾隆后期珐琅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较乾隆前期珐琅彩瓷变得繁缛化,基本不使用诗词,普遍应用色地、“锦上添花”、松绿釉以及口、底部镀金装饰。制作地点为养心殿珐琅作、圆明园珐琅作。
資料識別:故瓷017128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
撇口,短頸,斜肩,圈足外撇。全器於米色地上繪飾紋樣,頸間畫六朵起伏雲頭紋,內飾藍地卷草朵花錦地紋;肩部為紅藍綠三色交纏卷草花紋;腹部主紋則為大小交纏的如意圈,大圈內畫三色洋菊花,小如意圈內飾朵花及圈點紋,底邊飾蓮瓣,足圈則為紅地金彩朵花紋,口足、邊線均描繪金彩。器底淺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
日期:1742 A.D.-
格式:高14公分 口徑3.9公分 足徑4.6公分
關聯:
《華麗彩瓷大展預寫說明》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管理權:國立故宮博物院
三:乾隆前期珐琅彩瓷
乾隆前期的珐琅彩瓷由于比较接近雍正后期珐琅彩瓷的风格,即在纯洁的填白釉瓷胎上绘制山水、花鸟等工笔绘画。虽然乾隆前期较雍正后期增加了人物、楼阁等图案,但依然是诗、书、画、篆印、珐琅、制瓷等的完美结合体(见图1)。从雍乾两朝传承时间角度着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刻、雍正帝崩逝于円明园。同时,《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中又有乾隆元年正月初七日的珐琅彩瓷制作资料。雍正驾崩不足五月,弘历就已经开始着手珐琅彩瓷的新款式设计与制作,可想而知,在短短的五个月之内,“养心殿珐琅作”与“圆明园珐琅作”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难有明显发展变革。因此,乾隆前期制品除造型新颖、图案丰富多样外,许多制作风格保留雍正后期的时代特征,两者具备很多共同点。
故瓷008645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
長頸,膽形腹,平底。瓶面彩畫樓閣宮殿,河面上龍舟競渡。加飾墨書題句︰「仙樓綺閣環瀛漢,鳳接龍舸遶翠流」。附閒章「壽如」、「山高」、「水長」三印。底藍料書「乾隆年製」款,外加雙方框。
日期:1736 A.D.-1795 A.D.
格式:高20.2公分 口徑3.5公分 底徑4.2公分
關聯:《福壽康寧-吉祥圖案瓷器特展目錄》
管理權:國立故宮博物院
1.色彩
瓷胎画珐琅的色彩特征用语言很难描绘,因此笔者在这里仅一略而过。鉴定瓷器、尤其是彩瓷时,从器物的色彩来着眼鉴别真伪相当普遍。未曾上手,乍一看瓷器发色便可准确判断真伪,令不少外行感觉诧异。说穿缘由完全与鉴定者对瓷器色彩的认识、习惯深刻程度有关。对习惯真品发色并认识深刻的鉴定者来说,区别色彩差异显著的赝品无异于分清皂白,谈不上“以此自矜”,“无他,但手熟尔”。正是这个道理,如何成功仿制珐琅彩瓷色彩调料,混淆鉴定者的视线感觉令古今仿者极为重视,同样,深刻认识该时期彩料发色也是一个鉴定者所必须掌握的。
2.绘画
现在景德镇仿古瓷制作者在仿制珐琅彩瓷上遇到的最大难关可能要数绘画。科学技术逐渐发达,瓷器的胎土、釉水、色彩都可能根据材料科学分析获得的各种元素含量进行科学配方,达到满意结果。但绘画与科学技术关系并不密切,完全是绘画者水准的体现,当工笔绘画精细程度要求越高,其差距越能体现出来。雍正后期与乾隆前期的画珐琅工笔绘画质量、精妙程度在整个珐琅彩瓷制作史上尤为突出,因此仅绘画方面足以使仿者望而却步。
3.落款
填白釉珐琅彩瓷的落款很有特点,由于图案主题多由绘画和书写题词(包括篆印)两部分组成,因此书写者必将落款方向与二者之间的某一图案方向吻合,决不偏差,这样落款的好处是使人感觉落款规整有序,特别是拿在手中把玩时,欣赏款与绘画最多,两者方向一致,令人惬意。需要指出,仿者在仿制珐琅彩瓷时基本都注意到这一点,因此仿者几乎不存在落款方向失误的低级错误。
清 乾隆 洋彩瑞芝洋花蟬紋罇
乾隆七年 磁胎洋彩瑞芝洋花蟬紋罇一對
清 乾隆 洋彩瑞芝洋花蟬紋罇乾隆七年 磁胎洋彩瑞芝洋花蟬紋罇一對
資料識別:故瓷017241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
器仿銅器造型。敞口折沿,寬頸,斜肩,碩腹,凹足。胎體略重,器表施白釉,口足及部分紋飾描金,全器以琺瑯描繪,器頸為如意雲及蕉葉紋數道,肩為纏枝番蓮紋及聯結紋。器腹主紋畫靈芝及洋花數組。器內口頸及底皆施湖綠色釉,底心留白方框內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款。
日期:1742 A.D.-
格式:高37.6公分 口徑14.6公分 13.4公分
關聯:
《2008年華麗彩瓷月曆》
《華麗彩瓷大展預寫說明》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4.题词
乾隆前期珐琅彩瓷中,题词应该是次于绘画的另一个仿制难点。根据历史档资料:
“雍正九年十月二十日:司库常保奉上谕:将珐琅葫芦做九个,画斑点烧葫芦色、盖子镀金,葫芦上字照朕御笔、着戴临写。”
根据此条资料分析:所涉及的珐琅彩瓷诗词题字者为雍正亲自指定,摹本为雍正御笔,可见雍正朝瓷胎画珐琅的书写题词也一丝不苟。乾隆一朝是否如此暂不可考,但严谨程度不应变化太大,必是非宫内书法好手难以胜任。后世景德镇匠人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书写水准,自然无法相提并论,因此现在仿品题词书写模仿造作、笔画拘谨,笔者暂未曾见过可以在书写方面达到伯仲难分程度的仿品。
清 乾隆 磁胎洋彩黃地蕉葉美人花觚
資料識別:故瓷017415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
形仿商周青銅觚,喇叭口,細長頸,長脛外撇,平底,圈足。外壁以琺瑯黃釉為地,上彩繪洋花與蕉葉紋,紅綠蕉葉紋內滿畫圖案花卉及藍料葉脈紋。口、足均加飾紅邊描金卷草紋及圖案花。口沿、足底及紋飾之間加飾描金數道,口內及底皆施湖綠釉,底心藍料書「乾隆年製」四字二行篆款。
日期:1742 A.D.-
格式:高21.4公分 口徑13.8公分 底徑6公分
關聯:
《華麗彩瓷大展預寫說明》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5.色地与“锦上添花”装饰
康末雍前由于瓷胎画珐琅制作工艺不成熟,难以实现在玻璃釉面上理想绘制釉料,不得已使用无釉瓷胎,并为弥补其釉面素胎缺陷才在露胎处大量上涂其它釉料。于是形成康熙时期与雍正前期的珐琅彩瓷几乎皆为色地彩瓷。这类制品的主要特征是色地下素胎、无釉;雍正中期之后开始使用填白釉瓷胎,偶尔制作色地珐琅彩瓷,色地运用的主要目的是装饰,并非掩盖技术不足。
“锦上添花(又称轧道)”是基于色地装饰上的进一步发展,在色地上用针等锐利器具进行雕刻、描画装饰。根据现有《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资料记载,珐琅彩瓷使用“锦上添花”装饰纹在乾隆四年十二月已经开始:
“乾隆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太监李深、张喜来说太监张明交磁胎画珐琅……磁胎红地锦上添花珐琅碗一对、磁胎绿地锦上添花珐琅六寸盘一对、磁胎黄地锦上添花珐琅五寸盘一对、磁胎白地锦上添花珐琅酒圆一对、磁胎月白地锦上添花珐琅酒圆一对、磁胎白地锦上添花珐琅小酒圆一对。传旨:著配匣入乾清宫珐琅器皿内。钦此。”(《乾清宫》)以原始资料看,当时锦上添花色地包括红、绿、黄、白、月白等颜色。
四:后期制品特征
笔者暂未见其他文章涉及“乾隆后期珐琅彩瓷”,无人提及的很大原因是对该类瓷的认识不足而没有合理定位。例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编《清康雍乾名瓷》,P148,器122,乾隆窑描金粉彩开光花卉蒜头瓶(原文命名)应该是一件比较典型的乾隆后期珐琅彩瓷(图2),遗憾的是该书仅称其为“粉彩”。该器底部为松绿釉、落蓝料篆款。另外,北京故宫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一书中也有数处将粉彩与珐琅彩混淆,可以此推断,两故宫中的类似传世品极可能被误为粉彩瓷。
从时间角度看,“乾隆后期珐琅彩瓷”是“乾隆前期珐琅彩瓷”制作的一个延续,虽然它继承前者的制作传统,但在器型、绘画图案等方面也呈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即较前期制品更加复杂多样。与以往珐琅彩瓷制品相比,后期制品除增加了更为复杂的制胎造型外,表面普遍使用色地、锦上添花,甚至在口部和底部镀金,另外,在器底足、内部使用松绿釉也是该时期制品的一大特征。乾隆后期珐琅彩瓷的这些变化与当时的粉彩变化特征极其相似,无疑表明装饰由简练渐趋繁缛,符合该朝彩瓷特点与器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注:乾隆珐琅彩瓷的前后期分水岭具体时间因笔者手中资料不详而暂时难以划分,待考。
清 乾隆十年 磁胎洋彩人物膽瓶
資料識別:故瓷017952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
膽瓶直口,長頸,碩圓腹,矮圈足。口沿及頸部各藍料畫萬字錦地紋、如意紋及彩繪黃地四團花卉紋一道。腹部兩面開光,各以交纏相向的深淺藍料夔龍紋為框邊,內各繪駕於雲間的九人、十八羅漢圖像,兩開光之間又串聯兩橘黃夔鳳圈飾,內繪盛開番蓮。隙地洋紅彩繪纏枝蓮紋,底邊畫淺綠如意雲紋一周。瓶底藍料書「乾隆年製」四字楷款,外加雙方框。
日期:1745 A.D.-
格式:高23公分 口徑3.3公分
關聯:
《華麗彩瓷大展預寫說明》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1:松绿釉装饰
进入“乾隆后期珐琅彩瓷”时期,珐琅彩瓷风格也逐渐发生了很大变化。乾隆后期随着色地、锦上添花的大量使用,词、书、篆、画等一体的雍后乾前风格开始逐步消退,转变成造型独特、装饰繁缛的珐琅彩瓷(见图3-1)。
2.镀金装饰
镀金装饰(包括描金)虽然在其它时期也有出现,但大量应用于珐琅彩瓷上却始于乾隆后期珐琅彩瓷,该时期镀金装饰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珐琅彩瓷制品口、底部都有镀金。镀金装饰虽然繁琐,但结果无疑增添了器物的豪华感(见图3-2及图4)。
【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
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清乾隆,高14.4厘米,口径5.3厘米,足径6.2厘米。
瓶撇口,短颈,圆腹,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金彩绘7道弦纹,肩部两侧对称置鎏金象耳衔环铺首。主题纹饰为金彩锦纹地上绘宝相花纹。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
此瓶装饰繁缛华丽,体现了乾隆晚期瓷器的装饰风格。乾隆晚期的珐琅彩工艺多采用百花地、色地轧道及仿鎏金工艺,与雍正白胎珐琅彩清新典雅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撰稿人:郑宏
关键词: 珐琅彩 珐琅 勾莲 勾莲纹 松石绿釉 弦纹 鎏金 铺首 宝相花 青花
3:绘画
此时期制品虽然繁缛绚丽,但在书法绘画造诣方面逊色于雍后乾前时期制品,虽然器物造型豪华有余、匠心独具,但缺乏深远意境与文人气,可谓该时期制品的遗憾处。
乾隆后期珐琅彩瓷的落款以及其它问题本期暂不涉及,待日后介绍粤海关珐琅彩瓷时与之比较介绍。总而言之,“乾隆后期珐琅彩瓷”与“乾隆前期珐琅彩瓷”的制作装饰差别比较明显,色地、“锦上添花”、松绿釉、镀金四者并用拉大了与乾隆前期珐琅彩瓷制品的风格差异,乾隆后期珐琅彩瓷装饰发展变化使人有种全新的感觉。繁缛的装饰以及造办处精细严谨的制作态度,使该类彩瓷的绘画、装饰、制作水准胜于乾朝同时期御厂粉彩瓷,代表着乾隆后期彩瓷制作技术的最高峰。
乾隆珐琅彩瓷的前期制品由于传世品资料丰富、造办处珐琅作档案保存相对完善,人们对该时期制品的认识也就相对深入,但是对乾朝中、后期珐琅彩瓷制品而言,制作档案资料与确凿的传世品资料都不太多,因此人们对该类制品的认识也就显得相对模糊。
根据现有乾隆中、后期珐琅彩瓷落款、制作风格等情况来看,可以将该时期珐琅彩瓷的分为两大类: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品与景德镇御厂制品。
五.造办处珐琅作中、后期珐琅彩瓷
在乾隆中、后期风格的彩瓷中,不少底款与图1、2基本一致。由于该类落款与造办处珐琅作乾隆前期落款极其相似,因此很可能为造办处珐琅作的后期制品。
撇开装饰风格、仅就底款而言,乾隆中、后期珐琅彩瓷的书写款式与前期制品基本相同,只是在落款周围使用了松绿釉装饰。同时,中、后期制品在器物装饰上普遍使用色地或锦上添花,器体也使用松绿釉进行装饰,口、足部一般镀金。绘画图案的选用也与前期发生显著变化,除在选材上少见意境深远的山水情调绘画外,还放弃以往题词、篆印等文人气较浓的构图手法。客观的说,虽然这一时期绘画图案变得越发豪华繁缛,但从彩瓷意境来说,这一变化反映了清代珐琅彩瓷的一个历史倒退。
清 乾隆窯 紅地粉彩山水方瓶
清 乾隆窯 紅地粉彩山水方瓶
清 乾隆十年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山水詩意方瓶
清 乾隆窯 紅地粉彩山水方瓶清 乾隆十年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山水詩意方瓶
資料識別:
故瓷017206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
長方瓶,瓶身四面開光外,餘隙均作紫紅地錦上添花洋花紋飾,洋花有洋蓮及洋菊等。四開光內各繪春夏秋冬四景山水,春景明媚繪御園殿宇春景,夏景蒼翠亦為御園,秋景瀑布山景,冬景繪冰天雪地裡一拄杖紅衣文士攜僮,渡橋而來。口沿描金,底部及內頸施湖綠釉,底心留白框內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院藏一對,紋飾相同。
日期:1745A.D.-
格式:高19.7公分 口徑5×5公分 底徑6.7×6.7公分
關聯: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乾隆十年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山水詩意方瓶
清 乾隆窯 紅地粉彩山水方瓶清 乾隆十年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山水詩意方瓶
資料識別:故瓷017206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
長方瓶,瓶身四面開光外,餘隙均作紫紅地錦上添花洋花紋飾,洋花有洋蓮及洋菊等。四開光內各繪春夏秋冬四景山水,春景明媚繪御園殿宇春景,夏景蒼翠亦為御園,秋景瀑布山景,冬景繪冰天雪地裡一拄杖紅衣文士攜僮,渡橋而來。口沿描金,底部及內頸施湖綠釉,底心留白框內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院藏一對,紋飾相同。
日期:1745A.D.-
格式:高19.7公分 口徑5×5公分 底徑6.7×6.7公分
關聯:《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管理權:國立故宮博物院
六.景德镇前期珐琅彩瓷
景德镇制作珐琅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乾隆二年,根据《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中历史资料记载:
“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首领吴书来说太监毛団、胡世杰传旨:著做瓶样画些呈览,准时交与唐英,将填白瓶烧造些来。钦此。
于本月十三日,画得胆瓶纸样一张,……天盘口纸锥瓶纸样一张,首领吴书持进,交太监毛団,胡世杰,高玉呈览。奉旨:准照样发去烧造。
于本年十月二十二日,照画样烧造得填白胆瓶四件,……,每样持进一件,七品首领萨木哈交太监毛団,胡世杰,高玉呈览。奉旨:著将直口胆瓶著唐英嗣后不必烧造,再嗣后烧造此八样填白釉瓶时,著唐英令窑上人随意画各样画样烧造些,随填白瓶一同送来。钦此。《江西烧造磁器处》”
这一资料曾在笔者文中屡屡提及,此处主要围绕“再嗣后烧造此八样填白釉瓶时,著唐英令窑上人随意画各样画样烧造些,随填白瓶一同送来。”来探讨。其中所提及的“八样填白釉瓶”表明:在乾隆二年,景德镇御厂督陶官唐英除制作供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烧制瓷胎画珐琅使用的“填白釉瓷胎”之外,还因乾隆钦令而特意制作了同类瓷胎的“随意画各样画样烧造”的彩瓷。这些彩瓷与造办处珐琅作的瓷胎画珐琅存在以下区别:
清 乾隆早期 磁胎洋彩黃地洋花方瓶
清 乾隆早期 磁胎洋彩黃地洋花方瓶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故瓷005104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
器作方槌形,直口,長頸,碩腹,平底淺凹方足。通體黃釉為地,其上滿畫洋花,有銀蓮花、洋菊、番蓮、鐵線蓮、百合、罌粟、牽牛花、蝴蝶花、薔薇、石竹、忍冬、豆花等十數種花卉,口足加飾金邊。胎體均勻,內頸及底均施湖綠釉,底心留白框內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
日期:1736 A.D.-1795 A.D.
格式:高26.6公分 口徑3.5公分 底徑13.9*14.2公分
關聯: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1.瓷胎造型标准
由于瓷胎地点、时期一致,因此该类瓷在瓷胎方面与珐琅彩瓷同一标准。
2.绘画水准
由于绘画者为“唐英令窑上人”,因此理论上讲,绘画者虽然属于御厂绘画好手所制,但可能绘画水准、严谨程度不如宫内珐琅作。
3.所用彩料
“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造办处收贮的料内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数目?尔等查明回我知道,给年希尭烧瓷用。遵此。”
此处资料可知,早在雍正六年时,景德镇御厂已经使用宫内造办处提供的珐琅料。乾隆二年的珐琅彩瓷彩料炼制应该更加成熟,使用也应更为普遍,因此,绘画所用彩料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所用彩料差别不大——即彩料发色等基本一致。
4.落款
乾隆前期有极少数御厂彩瓷除落款为青花篆字款外,其它无论瓷胎还是绘画、题词、篆印等方面与当时造办处珐琅作的制品几乎完全一样,在不看底款的情况下很难辨别区分。
由于这种彩瓷与造办处制品如此接近,因此笔者怀疑这就是上文资料所提的“再嗣后烧造此八样填白釉瓶时,著唐英令窑上人随意画各样画样烧造些,随填白瓶一同送来。”如果真这样,则称这类彩瓷为景德镇御厂制作的珐琅彩瓷也很难辩驳。
七.景德镇中、后期珐琅彩瓷
1.填白地蓝料“乾隆年制”篆字款
2.松绿釉地蓝料“大清乾隆年制”篆字款
【珐琅彩/粉彩婴戏瓶】
珐琅彩/粉彩婴戏瓶,清乾隆,高19.3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6厘米。
瓶撇口,细颈,椭圆形腹部,圈足。通体在白釉上饰粉彩绘一群眉清目秀、雪白粉嫩的小童敲锣打鼓、燃放爆竹的节庆嬉戏景象。口、足边描饰金釉,瓶内壁施绿釉,底绿釉上蓝料彩双方栏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时期的婴戏图多出自供奉内廷的画家金廷标笔下。金廷标绘制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之一,用以描绘“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清代经康、雍父子之经营,摊丁入亩的成功推行,到乾隆时民族矛盾已相对化解,两千年的封建经济臻于顶峰,讴歌盛世以及替乾隆皇帝歌功颂德的文章和图画也大量出现,各种工艺品上的婴戏图即其表现形式之一。
撰稿人:徐巍
关键词: 粉彩 蓝料彩 内廷 金廷标 吉祥图案
3.松绿釉地蓝料“乾隆年制”篆字款
清 乾隆 磁胎洋彩三多三果膽瓶
資料識別:故瓷006410N000000000
資料類型:陶瓷器
描述:
膽瓶小口,長頸,腹垂如膽,故名。瓶體主紋繪三組與靈芝紋組合的吉祥三果紋,有桃實、石榴、荔枝,紋飾之間各有三隻蝙蝠飛翔其上;頸間亦飾三果靈芝紋,口與肩部之間,分繪朵花、如意、仰覆蕉葉紋等四道;底邊及足邊則彩繪蓮瓣及轉枝花葉紋,口足滿施金彩,紋飾之間及蕉葉莖脈亦描繪金彩。器內頸及底均施湖綠釉,底部藍料書「乾隆年製」四字篆款,外加雙框。
日期:1741 A.D.-
格式:高23.3公分 口徑3.3公分 底徑6.2公分
關聯:
《華麗彩瓷大展預寫說明》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器5、6、7、8底部落款写法虽然有三种变化,但都是蓝料篆字,从蓝料、字体上分析四者应为同一处的同类制品——即珐琅彩瓷,仅因制作先后时间才导致部分制品没有使用松绿釉装饰。观察器物的制作风格与装饰特点,又带有明显的乾隆中、后期彩瓷特征。因此该类彩瓷很可能为景德镇御厂乾隆前期珐琅彩瓷的延续制品——即景德镇中、后期珐琅彩瓷。
这里需要说明:上述蓝料篆体字落款珐琅彩瓷的具体制作时间、地点暂时并没有确凿历史档案资料认证,以上观点仅是笔者推测,因此个人主观片面性很重,猜测是否属实还需日后严谨考证。
八、洋彩与珐琅彩瓷的区别
参考1924年《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可以得知部分器物的原始名称,器6记为“磁胎画珐琅白地人物瓶”,器7记为“磁胎洋彩三多三果胆瓶”,器3记为“磁胎洋彩锦上添花玉环胆瓶”, 说明当时或记为“珐琅彩”或记为“洋彩”。提及洋彩,这里又要牵扯一些笔墨,有人将洋彩与珐琅彩视为同一种彩瓷,但以清宫资料看,二者似乎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除某些特殊情况外(例如器5的名称),洋彩应是景德镇御厂在掌握珐琅彩烧制后,把宫内珐琅料带到御厂并制作的风格与宫廷珐琅彩瓷极其接近的御厂官窑。
一般情况而言,造办处所制的“珐琅彩瓷”是景德镇制胎,宫内造办处珐琅作烧制,制作最正统、严谨;洋彩则既有绘画图案、彩料使用等按照宫内珐琅彩的规格标准来烧制的彩瓷制品(例如器5、6、7、8等蓝料篆体字“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珐琅彩瓷),也有略低于造办处珐琅彩瓷标准的其它彩瓷(例如部分青花篆体字“大清乾隆年制”、矾红篆体字“大清乾隆年制”等现在称其为粉彩的彩瓷)。
在康熙后期至雍正六年之前,造办处所用珐琅彩料主要依赖于进口,此时珐琅彩料与景德镇粉彩料应存在较大差异。但是随着雍正的珐琅彩料研制成功,景德镇御厂也开始逐步推广烧制该类彩料。随着御厂彩料制作的不断发展,珐琅彩彩料与粉彩料应是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因此二者区别应该在逐渐缩小。至少笔者感觉乾隆后期各类彩瓷的许多彩料在直观上很难找到明显区别。也正这些原因,才致使不少学者对上述特殊洋彩制品(即蓝料篆字款制品)是否归属珐琅彩问题上产生较大争议,毕竟该类彩瓷不是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正统制品。
九.端凝殿珐琅彩瓷藏品及珐琅彩瓷的制作量
根据现有历史资料可知:一九二四年之前,清宫始终将珐琅彩瓷与景徳镇官窑瓷器分开储藏,所藏地址主要为内廷乾清宫东庑、端凝殿北小库,并设帖冊专库储藏。一九二四年初,故宫博物院开放的前一年,专家曾对这些珐琅彩瓷进行过一次审定和整理记录(即故宫丛刊之一 《故宫物品点查报告 第一编 第三册 昭仁殿弘德殿端凝殿》,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二十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刊行),这些珐琅彩瓷于此后移至承乾宫陈列展出。一九三三年,古物因日军侵略而南迁,随后这批珐琅彩瓷也因国民党内战失败、辗转运至台湾。因此,这批端凝殿清宫传世珐琅彩瓷基本収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珐琅彩瓷藏品则多是后来民间征收的。
上述点查报告记载着这些传世珐琅彩瓷的各自匣盒编号。从编号来看,雍正年制品为“西**号”,乾隆年制品为“东**号”,偶有不一致者。从现存档案资料可知,匣盒为乾隆三年开始陆续配制的:
“乾隆三年九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磁胎外黄内白五彩珐琅碗十件(内二件有璺),磁胎五彩珐琅碗二件,……传旨:著按对配楠木匣盛装,将各色年号刻在匣盖上。钦此。《乾清宫》
……………………………………….
乾隆十五年五月十七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配匣珐琅磁器为何不做?查明回奏。钦此。
于本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查得原交出珐琅器皿磁器并已完、未完匣子目单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奏闻。奉旨:知道了…。《记事录》”
虽然匣盒配备终止时间有待考证,但总体感觉端凝殿藏品中乾隆后期珐琅彩瓷所占比例不多,是否是由于配匣上限时间较早,乾隆后期制品没有重点列入配匣范围都值得今后探讨。参考乾隆十八年珐琅作活计档案,发现当时的珐琅彩瓷制作量相当惊人:
“十一月十二日:員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白磁盘一件(有透璺),白磁暗龙盘一件(二等,无款)。传旨:著交珐琅处烧珐琅,烧的烧不得的,将小些的试用。钦此。《珐琅作》
十一月二十日:員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填白磁碟大小一百三十件(二等)。传旨:著交珐琅处烧珐琅。钦此。《珐琅作》
………………..(略)
十二月初六日:員外郎白世秀来说总管潘凤交白磁盘大小十四件。传旨:著交珐琅作烧珐琅。钦此。《珐琅作》”
撇开其它没有历史资料的数年时间不提,仅乾隆十八年十一、二月份的珐琅彩瓷制作任务就是492件,数量之大令人难以置信,这与以往人们对珐琅彩瓷数量的推测很难吻合。现在两宫珐琅彩瓷传世品过少的原因除乾隆时期的赏赐、流失外,是否由于人们对乾隆后期珐琅彩瓷认识不足而导致部分该类制品被忽视也值得笔者思索。
十.清朝珐琅彩瓷制作的终止原因
此前,不少学者将乾朝珐琅彩瓷的终止与当时杰出督陶官唐英去世产生必然联系,但若考查历史资料会发现该观点并不确切。从瓷胎画珐琅制作技术角度讲,乾隆中期的珐琅彩瓷制作已经相当成熟,并不存在唐英之后瓷胎工艺不合格等问题。从现有历史资料看:
“乾隆二十七年九月…十七日:催长海陛持来…磁珐琅小瓶一件,玻璃水盛一件…,黄磁牡丹瓶一件…白磁五彩珐琅双耳瓶一件…彩釉磁白鹿桃椿花插一件…。传旨:著交造办处带进京内交进。钦此。
于本月二十一日,郎中白世秀将磁珐琅小瓶二十三件,持进,交讫。《记事录》
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司库劉山久、催总白世秀来説、太监毛団、胡世杰、高玉传旨:今日所进磁胎珐琅碗、盅、碟花样烧造甚好,有从前交出磁瓶,亦照此盘、碗盅碟花样烧造。钦此。《行文》”
以上资料虽然残缺不全,但都表明珐琅彩瓷在乾隆后期依然生产制作,下限很可能为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的圆明园珐琅作解散,这些资料都可以表明乾隆珐琅彩瓷的制作终止与唐英的去世并无直接联系,且下限在原有基础上应该向后推移。
十一:乾隆朝的非本朝珐琅彩瓷胎使用情况
一般情况下,乾隆朝所制珐琅彩瓷基本是使用本朝景德镇御厂所制的钦令填白釉、脱胎瓷胎,但是也偶尔出现过类似康、雍时期使用它朝制品的情况:
“乾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員外郎白世秀来说总管潘凤交填白磁靶碗四件(宣德暗款,二等)。传旨:著交珐琅处烧珐琅。钦此。《珐琅作》
乾隆十九年三月…二十八日:員外郎白世秀来说总管潘凤交嘉靖明款白磁茶盅八件(二等)、永乐暗款白磁茶盅八件(二等)、无款白磁茶盅八件(二等)、无款白磁茶盅六件(三等)、无款白磁盘八件(头等)、无款白磁盘大小七件(二等)。传旨:著交珐琅处烧珐琅。钦此。《珐琅作》”
如果历史资料保存齐备,应该还会发现更多类似档案记录,更值得遗憾的是这些资料中所提的非本朝瓷胎制品至今未见传世实物。
十二:总结
应该坦诚的说,乾隆珐琅彩瓷存在的未解问题很多,本文所涉及的内容又充分暴露了笔者对该类彩瓷的认识局限性,因此文中出现的狭窄、错误观点以及存在争议的地方希望各位方家不吝赐教,比使笔者进一步提高自己对珐琅彩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