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天然五花肉形玛瑙石
奇石又称为怪石、象形石、雅石、案石、玩石、巧石、趣石等,指天然形成的形状奇特的石头。象形石非常难得,历代藏石者都把象形石列为首选。象形石讲究天然,每一方好的象形石都是独一为二的。我国知名的象形石有《小鸡出壳》(估价 1.3 亿元)、玛瑙石《岁月》、来宾石《奇石弥勒大佛》、《血胆金莲》(估价1.65亿元),还有台北故宫珍藏的《东坡肉》等。我们与石对话,就是要从它的灵气中去感悟生命的价值,创造生命的奇迹,通过奇石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型,多维多寓的艺术意蕴,感受其灵动的魅力。
几可乱真的腊肉寿山石
2014年04月18日 10:34
我手里头的这块腊肉是寿山石天然形成的腊肉,因其惟妙惟肖的形状让看过的人无不啧啧称奇——太像了。
关于这块寿山石腊肉的来历,我讲一段和它的奇遇。
一次,和老友到一个玩石头的藏友家玩,这位朋友所收藏的石头五花八门,看得我眼花缭乱。在柜子的一角,我看见一块腊肉盛在盘中,顿觉奇怪:这样的食品怎么不放在厨房或冰箱里呢?正在纳闷之际,这位藏友对我们说:这是一块寿山奇石,由于天然酷像一块腊肉,经名家雕琢,就成为了一块“腊肉”,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我小心翼翼地把这块奇石捧在手心,细细揣摩。石头温润而细腻,看得我舍不得放下。
自从看了藏友的那块奇石后,我睡不安席,食不甘味,满脑子都是那块腊肉寿山石。老友知道我如此痴迷于那块奇石,愿意当回说客。得知那位藏友喜欢喝茶,也喜欢收藏紫砂壶茶具,我就将一套心仪的紫砂壶做交换,换回了这块腊肉寿山石。换回家当晚,我就要试探这块奇石的逼真程度。
我把这块“腊肉”用盘子盛着,放在厨房里。傍晚,老婆下班回家,系上围裙就进入厨房,我在背后暗自盯着。只见老婆洗了手,就去拿盘中的“腊肉”,刚拿在手里,估计感觉沉甸甸的,不对劲。见她左看右看,满脸疑惑,我上前一把夺回我的宝贝,生怕有所闪失。
再来看这块腊肉寿山石,确实太逼真、形象了。奇石下宽为15.6厘米,上宽为6.5厘米,厚为10.1厘米,高度为20.6厘米。奇石最下面是一层薄薄的肉皮,皮里的脂肪肥厚,上面就是厚厚的一层鲜亮的瘦肉,肉质的纹理历历可见,瘦肉中间还夹着一横条肥肉。整块奇石鲜亮光泽,温润圆滑,色泽莹润。
寿山石产自福州市北郊寿山乡,以此而得名。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为历代藏石家所珍爱。清代诗人朱彝尊写诗赞道“天遗瑰宝生闽中”。寿山石由于有“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于作雕刻的材料。
寿山石雕的最大特点是巧色的利用。寿山石有十多种颜色,色彩非常绮丽,艺人们雕刻之前要经过一番相石的过程,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而不是牵强附会。讲究“相石取巧”,就是根据石料的形状、色彩和纹理等特点进行构思,因势造型,因材施艺,因色取巧,使自然色相和奥妙神工浑然一体。
江初昕/文
“姊妹肉石” 的前世今生
2022.10.15 陳宗嶽 編撰於台北
「台北故宮鎮院之寶~東坡肉石」與「藏石界譽稱中華第一肉石~東坡肘子肉石」這對「姊妹石」的前世今生
ㄧ、台北故宮肉形石~東坡肉石
肉形石,是清朝時期的一個宮廷珍玩,長5.73公分,寬6.6公分,厚5.3公分,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肉形石是一塊自然生成的瑪瑙,瑪瑙生成過程中受到雜質的影響,呈現一層一層不同顏色的層次,外觀看過去就像一塊肥嫩的東坡肉,因而稱「肉形石」。肉形石與翠玉白菜、毛公鼎,合稱「故宮三寶」。
製作此件肉形石的工匠,先將原來質感豐富的瑪瑙肉形石加工琢磨,將表面的石皮染色,做成層次分明的肉皮、肥肉、瘦肉,並將毛孔和肌理逼真展現。
東坡肉形石出自內蒙阿拉善左旗,清康熙時供入內府,現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色澤紋理全是天然形成,是一塊天然形成的石頭,屬瑪瑙質玉髓,其礦物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矽。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都不會把它當成硬邦邦的石頭,反而有一種想咬它一口的衝動,因為怎麼看它都像是一塊連皮帶肉、肥瘦相間的東坡肉,無論是色彩還是紋理,都可以亂真,人們似乎也能聞到紅燒肉的香味。
二、「中華第一肉石」的「東坡肘子」
2009年,1966年出生、河北省張家口市人,研究生學歷,國家觀賞石一級鑑評師與估價師的於瑞軍,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花1萬元買下一塊肉石,哪知此石堪比臺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價值1個億。
ㄧ天,於瑞軍在阿拉善一家不起眼的古玩店內,發現店主桌上有塊肉石,肥瘦相間,表皮焦黃,連皮上的毛孔都清晰可見,肥嘟嘟的閃著誘人的光澤。這哪裏是石頭,分明就是一塊軟糯酥爛的肘子肉!
於瑞軍看直了眼,情不自禁脫口而出:「太美啦!」老店主笑瞇瞇地說:「這是我的寶貝,不賣的。」於瑞軍對這塊包漿氣韻濃濃的肉石愛不釋手,憑自己多年收藏奇石的經驗,這肉石有可能是個老物件。
一連3天,於瑞軍好說歹說,老人家就是不賣。臨回河北時,他又找到老人,留下電話說:「老人家,我知道這是您的心愛之物,如果哪天您老想賣了,一定打電話告訴我。」
老人楞了片刻,說:「看來你是真心喜歡這塊石頭,我也看出你是位君子,既然與這塊石頭有緣,那就1萬元拿走吧!」可把於瑞軍高興壞了。
老人送他出門時說:「這石頭跟了我60多年了,當年有位老人流浪到我家門前,餓暈了,我救了他,老人在我家休養了一段日子,臨走留下了這塊石頭。我歲數也大了,今天總算給這塊石頭找了個有緣之人。」老人的話讓於瑞軍感動不已。
回到家中,於瑞軍越看這塊肉石越喜歡,無意間,他想起資料中臺北故宮博物館裏的東坡肉石好像與這塊肉石十分相似,於是找來資料對照,果然資料上介紹臺北的東坡肉石是產自內蒙古阿拉善的瑪瑙石,自己的肘子肉石也是來自阿拉善,難道兩塊肉石有什麽淵源?
於瑞軍馬上找專家鑒定,結果太讓人意想不到了!東坡肘子肉石長14公分,寬12.5公分,高9公分,也是瑪瑙石,和臺北故宮東坡肉石的產地、石質完全一樣,是沈積岩、變質岩或矽質岩在地質運動過程與礦物質接觸色化而形成。專家估價大約上億元。
於瑞軍的肘子肉石之所以珍貴,在於它的皮、膘、肉、骨、毛孔五要素齊全,品相出眾,屬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臺北故宮的東坡肉石表皮是經過加工的,因此專家認為肘子肉石比臺北故宮的東坡肉石略勝一籌。
於瑞軍特別為「東坡肘子肉石」訂做的底座,是李建果(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河北省工藝美術家) 製作的,採用的工藝是花絲鑲嵌,這是一門傳統的手工藝,出自於皇家宮廷藝術,曾是「燕京八絕」之一,講究及繁瑣令人難以想像,其精緻細膩、雍容華貴、典雅大方的特色,代表了這一古老藝術的至高境界。這個配座設計方案經過反覆研究、推敲、調整,最後確定為「火雲海水江牙回字紋上下兩層複合台式金座」。
於瑞軍收藏的「東坡肘子肉石」,已錄入中國觀賞石協會編纂的《中國石譜》(中華書局出版),該石多次在中國與國際大展中榮膺金獎和最高獎。如今,於瑞軍收藏的這塊肉石被正式命名為「中華第一肉石」,並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中華第一肉石館」內。於瑞軍同時將其奇石藏品編成中國第一部食品類觀賞石著作~《食爲天奇石選》,開觀賞石專項收藏之先河。
三、兩塊姊妹肉石的前世今身
清康熙25年(1686年),阿拉善第一代開拓者從新疆、青海遷入定居。康熙36年(1697年),清政府設立阿拉善和碩特旗。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撤旗,1961年再設旗,如今阿拉善盟所在的「阿拉善左旗」,蒙古語稱東為左,地處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東接巴盟,東南與寧夏相望,南交甘肅、寧夏,西連甘肅,北與蒙古國接壤,是內蒙古自治區19個少數民族邊境旗之一,總面積80412平方公里,佔全盟總面積的30%。內有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達斡爾族等35個民族,總人口為17.6萬人,其中漢族人口為12.8萬人,佔72.8%;蒙古族人口為3.67萬人,佔20.79%;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1.13萬人,佔6.41%。「阿拉善左旗」系因「賀蘭山」得名,以蒙古語譯,意為「金黃色的馬」,一説意為「肘」。
中國北方一般把豬腿帶肉多的部位稱為前肘,而腳的地方稱為後肘,但是,蒙古人一般以牛肉、羊肉為主要食物,偶爾也會吃駱駝肉、馬肉,豬肉則完全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畢竟豬在草原上完全無法生存。然而內蒙古、東北、內陸其他省份的蒙古人,因受到漢文化影響,確實會吃豬肉,但是日常生活中依舊以牛羊肉為主。因此,清初不吃豬肉的阿拉善旗王,必然看過豬走路,識得豬肘肉的紋理,當年出自阿拉善王府的「東坡肘子肉石」,或因為「阿拉善左旗」的蒙古語有「肘」的語意,被「愛屋及烏」的珍藏著。
於瑞軍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找到了阿拉善旗王的後人達蘭太先生和當地文史人員,終於弄明白了臺北故宮那塊東坡肉石的來歷。
原來阿拉善盛產瑪瑙奇石,大清時期,旗王為表忠心,每年向朝廷進貢自然少不了這些珍寶。東坡肉石就是阿拉善王府第二任札薩克阿寶旗王獻給康熙皇帝的寶物之一,其長6.6公分,寬5.73公分,高5.3公分。
東坡肉石寓意「天天有肉、富貴有餘」,雍正皇帝十分喜歡,常常拿在手中把玩,但總覺得這肉石在顏色上有點兒美中不足,於是宮裏的玉匠在皮上琢磨出許多微小毛孔,著上顏色燒染後,就與餐桌上的東坡肉真假難辨了。
雖然這塊肉石有了人工雕琢的痕跡,但因獨特的歷史價值而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了解了臺北故宮東坡肉石的來龍去脈,那自己手裏的這塊肉石又是什麽來頭呢?於瑞軍滿腹疑問,達蘭太先生又領著他專程到山東,拜訪了阿拉善末代旗王的妹妹,91歲高齡的塔祉華老太太,老太太也是大清載濤王爺的外孫女。
沒想到,她一見到於瑞軍手中的肉石,眼淚止不住了。原來這塊肉石是她三哥達穆林旺楚克的心愛之物。當年三哥逃往臺灣之際,一心要帶走這塊肉石,卻被姨太太一句「石頭有『石沈大海』不吉利的兆頭」,攔了下來,三哥思來想去,放棄了這件寶貝。時局動蕩,肉石後來流落民間,沒想到幾十年後,這塊肉石兜兜轉轉又出現在她的面前,睹物思情,老人家唏噓不已,於瑞軍更是感慨萬千。
2014年,受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臺灣「臺海兩岸文化交流協會」和「中國觀賞石協會」等方面的邀請,於瑞軍先生攜其藏石「東坡肘子肉石」赴臺灣參加「2014海峽兩岸賞石文化交流展」,並訪問臺北故宮,得到了台北故宮研究員鄧淑蘋的肯定,與被譽爲台北故宮鎮院之寶的「肉形石」互稱「姊妹石」,引得民眾爭相參觀。
談起「東坡肘子肉石」與台北故宮「東坡肉石」的「姊妹之緣」,於瑞軍憑藉自己多年來對觀賞石的了解和分析說道:台北故宮所展示的「東坡肉石」可能是康熙年間由阿拉善王府第二任札薩克阿寶王爺進獻到宮中的。後又得到內蒙古學者孛爾吉濟特達蘭太先生考證,得知「東坡肘子」也出自當年阿拉善王府。大陸文物鑑定家、美術史學者、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楊伯達先生同意這兩塊「肉石」系「姊妹石」的說法,並題詞「天下肉形石本系同根生」。
中华第一肉石赋
时间:2014-12-16 16:20:35 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与艺术顾问 雷敬敷
民以食为天,食以肉为鲜。燧人取火,茹毛饮血休矣,薪火相传烟云间;伏羲畜牧,围栏结网兴也,熟食有依鼎鬲添。色香味形器,文质彬彬千餚美;酸甜苦辣咸,中和允允万家欢。尤喜石食文化交相融,肉石审美谱新篇。
食有肉,民之所望;石为肉,人之所虔。泱泱乎大国,长城内外,戈壁荒漠,山峦溪谷,遂有肉石频现;欣欣然石界,大江南北,厅堂会所,台座几案,且看供养呈妍。然美妙绝伦者,唯瑞军“东坡肘子”,气韵生动,众口皆言,中华第一肉石名至实归不虚传。形质色纹相谐,皮膘肉骨俱全。软糯酥烂,醇浓香艳。火候独到,厨艺精湛。皮色金黄,毛孔宛然。噫!馥美诱人竟如此,举箸未啖身欲仙!
瑞军携石渡海峡,两岸同仁皆相恬。情系奇石、美聚花莲。百人围观,“东坡肘子”超吸睛;千人争睹,中华瑰宝巧靓颜。嘉华会长,傍石留影;伯雄主席,已偕石缘。义吉邀同好,苏家庄园备石筵;忠胜誉美石,“中华第一”录大观;淑苹赞考证,故宫肉石溯其源。同胞情谊深,石友兴无前。亲满阿里山,情溢日月潭。一石激起千重浪,四海尽展肉石嫣。
嗟呼!赏石当如斯,小我汇无边。胸有中国结,志存宽云天。但登泰山之绝顶,心融宇宙之奥玄:人生百岁,奇石万年。精神物质,传承相衔。极品馆藏,永续如泉。图绘著录,留存久远。苍茫一石,后辈可观。蓄自吾祖,相期永年!
2014.7.8
注——
- 瑞军:于瑞军,东坡肘子收藏家
- 嘉华:寿嘉华,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
- 伯雄:吴伯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 义吉:苏义吉,曾任国际盆栽赏石协会会长、台湾知名收藏家
- 忠胜:黄忠胜,台湾资深赏石理论家
- 淑苹:邓淑苹,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 故宫肉石:指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镇院之宝之一——东坡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