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民国 粉彩弥勒佛小摆件 款识:景镇/建华电瓷厂/合营 China
参考:佳士得
13 5月 2014| 现场拍卖 5291
中国瓷器、工艺精品及纺织品
拍品 720 清 粉彩布袋和尚造像
A FAMILLE ROSE FIGURE OF BUDAI
EARLY 19TH CENTURY
成交价 GBP 5,750
估价 GBP 2,000 – GBP 3,000
细节
A FAMILLE ROSE FIGURE OF BUDAI
EARLY 19TH CENTURY
Budai is modelled seated with his legs crossed and with a string of prayer beads in his left hand. His robe falls open at the chest exposing his full belly and it is painted with scattered flower sprays reserved on a pink ground.
6? in. (15.5 cm.) high
十大瓷厂魅力瓷器 重现昔日辉煌
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十大瓷厂简介 它们,曾经贡献了“瓷都”景德镇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它们,是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四大名瓷”生产厂家的代表; 它们,生产的精美瓷器在封闭的上世纪50—70年代远赴海外; 它们,有着新中国“十大瓷厂”的美誉,却在90年代逐渐没落; 如今,如凤凰涅盘般,昔日魅力瓷器在新时代重泛光芒!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一千多年来,景德镇创造了中国陶瓷悠久灿烂的历史,其中,尤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变化最为夺目。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的景德镇着力于陶瓷事业的发展,在原有的小作坊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成立了约有十余家陶瓷生产企业,其中较为著名有建国、人民、新华、宇宙、东风、艺术、光明、红星、红旗、为民等十余家大型瓷厂,人们习惯性的称之为“十大瓷厂”,随着“十大瓷厂”相继崛起,景德镇的瓷业生产突飞猛进,续写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辉煌。它们生产的代表性瓷器,设计独特、制作精美、做工精良,堪称当代瓷都的标杆性藏品。
陶瓷是景德镇立都之本,“十大瓷厂”中的颜色釉、青花、粉彩、釉下彩以及国礼瓷、出口瓷等交相辉映,时代特征更为凸现。其中,不少陶瓷精品曾作为国礼瓷、领导专用瓷,深受海内外爱国人士欢迎。在新中国政府的领导下,景德镇陶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如建国瓷厂生产的颜色釉瓷“三阳开泰”,曾先后获得国际和国家金银奖,并先后二十多次成为国礼用瓷。 景德镇宇宙瓷厂出品的彩盘,更是七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艺术精品。别名“皇家瓷厂”的宇宙瓷厂,受中国工艺美术进出口总公司委托,应美国布莱特彩盘中心要求,联合景德镇第一批陶瓷艺术家出品的“景德镇皇家陶瓷”系列彩盘,在海外收藏界引起极大轰动,深受海内外爱瓷人士欢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90年代开始,“十大瓷厂”陆续停产或进行改制。走过沧桑岁月,经过风雨洗礼,“十大瓷厂”近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特色精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它们所创造的辉煌一页将会被永远铭记,那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仍历历在目。
为弘扬中华陶瓷历史,展示一代瓷都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和精湛的制瓷工艺,在 2010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瓷都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开馆,昔日尘封的十大瓷厂陶瓷精品,再次见证了历史性的辉煌。
十大瓷厂简介
- 景德镇市建国瓷厂 : 1950年10月成立,是景德镇解放后第一家国营企业。1961年被政府指定为生产、研制颜色釉瓷的重点企业。它所生产的颜色釉、青花、青花釉里红瓷是国家领导出访与外国元首访华时赠送的最珍贵的国家礼品。
- 景德镇市宇宙瓷厂 :1954年成立,原为建国瓷厂第一分厂,后与第十三陶瓷手工业合作社和第四瓷厂合并后改现名。
- 景德镇市人民瓷厂 :1956年由公私合营的华光、群益、光大三大瓷厂合并而成,称“景德镇第三瓷厂”。
- 景德镇市红旗瓷厂 :1957年由第六、第七和第九瓷厂合并而成。
- 景德镇市红星瓷厂 :1958年由第十一和第十四瓷厂合并而成。
- 景德镇市艺术瓷厂 : 1960年成立,原名工艺美术瓷厂,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艺术瓷生产和创研中心。艺术瓷厂鼎盛期设有很多创作、研制机构,拥有众多的名家大师,世家后裔和瓷坛新秀,可谓是陶瓷的“黄埔军校”。
- 景德镇市光明瓷厂 : 1961年由红旗瓷厂一部分划出成立。
- 景德镇市景兴瓷厂 : 1961年由华电瓷厂的几个分厂和国光瓷厂合并而成。
- 景德镇市新华瓷厂 : 1965年成立,原属新平瓷厂(今人民瓷厂)一部分。
- 景德镇市为民瓷厂 : 1965年建成投产,原名高级美术瓷厂。
- 景德镇市东风瓷厂 : 前身是1951年由瓷商集资成立的裕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1958年第八、第十八和第十九瓷厂的一部分并入,改称现名。
景德镇国营瓷厂历史资料简介——人民瓷厂
景德镇人民瓷厂,1956年由公私合营的华光、群益、光大三个瓷厂合并而成,称“景德镇第三瓷厂”,1957年更名新平瓷厂,1969年改为景德镇人民瓷厂。
人民瓷厂是以生产经营青花瓷为主的国营企业,继承和发展了景德镇青花瓷的传统工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手工、刁镶、注浆和机压成型技术,技术力量雄厚,产品品种规格和装饰种类齐全,产品分日用瓷和陈设艺术瓷两大类。包含中西餐、茶、咖啡具、文具、酒具、烟具、碗、盘、杯,碟、缸、罐、瓶、钵,凉墩等系列产品。产品曾荣获三枚国际博览会金牌,二枚国家质量金牌,新开发的影青青花瓷荣获国家银牌,青花梧桐瓷和影青青花瓷系列产品。人民瓷厂是中国陶瓷行业中迄今获奖最多的、获奖规格最高的企业。
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历史悠久,素有“瓷中瑰宝”之称。它是用青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透明釉后经高温烧成,呈现青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釉面晶莹明亮,脂润如玉,青料溶于胎釉之中,水乳交融,具有清晰明显,古朴大方,庄重典雅的艺术效果和无铅镉毒危害,耐酸碱腐蚀,永不剥落,永不褪色的特点。既是理想的饮食器具,又有较高的陈设收藏价值。在青花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青花斗彩,影青青花保持了青花瓷的特点。丰富了青花瓷的装饰种类和艺术魅力。
景德镇国营瓷厂历史资料简介——红艺瓷厂
景德镇市红艺瓷厂:1978年5月建立,隶属国营艺术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产品有中级粉彩、山水、翎毛、雪景、洋金、广彩、黄电光等,品种有日用瓷、陈设瓷。产品在国内行销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疆、河南、安徽等省市;出口瓷远销东南亚、新加坡、伊朗、伊拉克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
1985年,全厂设政工、生产销售、财务、技检、后勤等科室和生产工段3个。有职工373人,其中管理人员29人。厂区占地面积298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23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5千瓦,有固定资产原值7.9万元,具有彩绘、包装等生产能力。
景德镇国营瓷厂历史资料简介——美雕瓷厂
景德镇美雕瓷厂
景德镇市美雕瓷厂:原为景德镇市前进耐火材料厂,1979年9月改为美雕瓷厂,隶属国营窑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经济独立核算。
主要产品有陈设瓷、日用瓷、兼营耐火材料。陶瓷产品行销广东、上海等地,出口瓷远销东南亚地区。
景德镇国营瓷厂历史资料简介——东风瓷厂
景德镇市东风瓷厂 1951年由瓷商集资创建裕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景德镇第一个具有陶瓷生产全过程的瓷厂。1953年10月实行公私合营。企业更名为裕民瓷厂,1957年改称第一瓷厂,后又有几个小型瓷厂并入。到1959年2月转为国营,更名为东风瓷厂。厂部座落在市区人民广场南侧,方井头、青峰岭、金家弄、万年街、牛氏弄、苦株山山带。占地面积7059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5824平方米拥有职工人数2045人。年产量为3000万件。
该厂以生产琢器类如名款瓷壶、饭古、品锅、坛、碗、茶具、针匙、青花瓷、仿古瓷、胎瓷等。其壶类品种有金钟、异丰、鹿嘴、东风、锦翎、昌南、汽球、桥梁、元壶等10多个系列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外。
景德镇国营瓷厂历史资料简介——艺术瓷厂
景德镇市艺术瓷厂:1958年9月出口瓷厂和第一画瓷合作社、美术合作社合并为艺术瓷厂(开始名为高级美术出口瓷厂)。该厂当时占地面积750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3408平方米,拥有职工2098人,年产量为1200万件。厂部座落在景德镇市区莲社路24号,生产厂区在夜叉坞和马鞍山北路一带。
景德镇市艺术瓷厂以生产各类高级粉彩瓷为主。如各类瓷板、花瓶、高白釉薄胎瓷、碗等,有些瓷上绘有名人字画。“福寿”牌粉彩瓷在1980年荣获国家银质奖。还生产其他仿古瓷、日用瓷。产品已销往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约40万件。
怀念景德镇艺术瓷厂
黄维群
这次景德镇一中举办建校七十周年庆典,作为一名离校四十二年的‘老三届’学子,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往事如烟,岁月如歌,有多少故事遥曳在我的心灵深处,有多少感动铭刻在我的记忆中,许多的往事,浮现在脑海,勾起我的深情记忆。
我是一名六六届的高中毕业生,正当我们将要铺开人生彩卷时,却遭践踏,被下放到农村,直到七五年‘病残回收’才回到城市,自然是‘投亲靠友’成为艺术瓷厂的家属。孩子放在哺乳室,我被安排在厂办学校教书。随着老二的降生,艺术瓷厂美研所几乎成了我的‘家’,每天早上七点多上班,下午四点钟到保育院接回孩子,就按排大的在小凳子上或空桌子上写作业,小儿子在一旁玩耍,我则到食堂买上几只又松又软的馒头充饥,要知道食堂里的馒头是很受欢迎的,至今回忆起来,人们还津津有味的谈论它的美味。厂里职工的孩子们穿梭在瓷器中间尽情地玩耍,有时还玩捉迷藏,要知道这是一批高档的艺术瓷,有为故宫博物馆复制的成品,有为国家制作的礼品瓷。直到下班,才带着孩子回家。有时,因为孩子淘气,还在美研所的院子里凉晒几件衣服。
记得有一次,小儿子掉进厂里花园水池里去了,是美研所的江政华将他拉起,所里的同事都很理解和宽容我这个以厂为家的‘乡下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对所里的叔叔阿姨都很尊重,对艺术瓷厂也是挺有感情的。
当时的艺术瓷厂是全市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彩绘工厂,能找到彩绘工人作为伴侣也是很荣幸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这里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国家为了继承和发扬老艺人的技艺,每位老艺人都安排几名学徒学艺。有珠山八友中唯一清末秀才毕伯涛的长孙女毕德芳,其父毕渊明瓷上画虎名家,人称毕老虎;有雪景大家余文襄的弟子—沈盛生;粉彩仕女专家赵惠民的弟子—章亮;清宫画家郎世宁画派花鸟高手汪以俊的弟子—翟筱翔;墨彩描金大师周湘浦的弟子—夏忠勇;古彩艺术家段茂发的弟子—兰国华加盟。这是一批年青,好学,充满着青春活力的人,积极向上,刻苦钻研是他们的特点。他们在美研所大熔炉里,看到了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百花齐放的陶瓷精品,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在老师的言传身教,精心呵护下,厂里的重点栽培下,经常外出参观,学习,布置展览,到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出国考察等,使得他们很快成为厂里的中坚力量,担当着重要的设计、出稿、制作任务,锻炼成为一专多能的人。
周湘浦是位和霭可亲的老者,我爱人跟随他有九年之久,直到他退休。他话语虽不多,却象慈父般的关怀我们,教导我们要善待他人。他有一句格言,令我终身难忘;宁可天下人负我,我决不负天下人,这也是我们至今做人的原则。说起来也巧,周老的儿子,又是我在一中教导处的老师—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周先,所以我们有着双层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有的人改行了,有的调动了工作,再也不愿做“红店佬”,艺术瓷厂也解体了。他们仍然坚持在这个岗位上,靠手艺养活自己,他们是传承人,是艺术瓷厂的精英,也是艺术瓷厂留给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在改革的大潮中迷茫过,沉浮过,也博击过,但最终他们还是挺过来了。“艺术瓷厂”是一段历史,如今掀开它,心中有着说不出的酸楚,它是中华民族命运进程中的一段沧桑缩影,也是一段封尘的历史,我们怀念它。
如今,他们都已过花甲之年,向七十迈进,他们仍在担心如何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他们在奔走,在呼吁,在呐喊,可又能有什麽用呢?现实总是不尽人意的。现实是不要练基本功,只要短,平,快,即学徒时间短,几个月就上手,技术不要求精,更不要谈精益求精,快点赚钱,购买房子以安顿小窝,这就是现实。他们的徒子徒孙,都是名目繁多的各种大师,然而他们还是原地踏步。他们不会,也不善于钻营,是时代将他们定格在那里。他们老了,确实老了,只能采取最笨的方法,也是最原始的方法,成立一个民间组织—“官窑艺友”陶瓷研究会。一来可以经常切磋技艺,交流心得,二来他们毕竟是艺术瓷厂“难兄难弟”呀,有什麽事情可以相互关照。一个“艺”字是对艺术的苦苦追求,一个艺字是对艺术瓷厂的无限回忆,这就是“官窑艺友”的初衷。
(注: 黄维群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夏忠勇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