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绿釉观音瓶油滴绿釉兔毫观音瓶
参考:嘉德2015 春季拍賣
觀古——瓷器珍玩工藝品
528 清雍正 茶葉末釉瓶
估價 : HKD: 500,000-800,000 USD: 64,500-103,100
12.5 cm. high (4 7/8 in.)
“雍正年製”四字二行篆書款,雍正本朝
清康雍乾三代顏色釉瓷,典雅雋秀的器形與潤澤瑰麗的色釉完美地結合,富有天然韻致,使人領悟到古人非凡的審美情趣,體現了中國陶瓷藝術美觀與實用的完美結合的真諦。其中又以雍正時期的官窯瓷器“參古今之式,匯以新意,備儲巧妙”,擁有“精緻文雅、玲瓏秀美”的特點。皆因雍正皇帝文化底蘊深厚,藝術修養耀古爍今。就如茶葉末釉瓷器以雍正、乾隆時期為多,但以雍正時期燒制的最為典雅精妙,並以此時期器物為貴。本品斑駁古雅,溫婉雋永,便是雍正茶葉末釉瓷之典範。
本品束頸,侈口,鼓腹,臥足,形體修長秀美,造型別緻、典雅。底內刻“雍正年製”四字二行篆書款,工整蒼勁。器內外鋪施茶葉末釉,釉面呈失透狀,其色沉穩靜穆,似茶葉細末遍灑其中,光素不事雕飾,富有天然韻致,尤顯溫婉爾雅、風韻雋永。
茶葉末釉是在督陶官唐英的督理下,於雍正時期仿製成功,時人視之為“秘釉”。唐英在《陶成紀事碑》記載:“一仿油綠釉,是內發‘窯變’舊器,色如碧玉,光彩中斑駁古雅”,即指該類釉色。茶葉末釉怡目怡情,耐人尋味,清末寂園叟《陶雅》稱其“黃雜綠色,嬌嬈而不俗,艷於花,美如玉,範為瓶,最養目”。本品符合“雍正官窯則仿於黃矣”的特徵,呈色清雅醇美,置於案頭清供,可“抒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達到了“合於天造,厭於人意”的藝術境界。
來源:英國藏家舊藏
参考:苏富比 461
A ROBIN’S-EGG GLAZED BOTTLE VASE QING DYNASTY, 18TH – 19TH CENTURY |
清十八至十九世紀 爐鈞釉膽瓶
Estimate: 30,000 – 40,000 HKD
LOT SOLD: 107,100 HKD
Description
A ROBIN’S-EGG GLAZED BOTTLE VASE
QING DYNASTY, 18TH – 19TH CENTURY
清十八至十九世紀 爐鈞釉膽瓶
16.8 cm, 6⅝ in.
Condition Report
In good overall condition with minor firing imperfections including a few insignificant pinpricks. Minor general surface wear.
整體品相良好,帶窰燒微瑕,如少許細小棕眼。器面見輕微磨痕。
参考:佳士得 拍賣 2190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Hong Kong|2005年5月30日
拍品1492 清 乾隆 茶叶末瓶
A FINE TEADUST-GLAZED BOTTLE VASE
成交總額 HKD 900,000
估價 HKD 120,000 – HKD 150,000
A FINE TEADUST-GLAZED BOTTLE VASE
QIANLONG CARVED FOUR-CHARACTER SEALMARK AND OF THE PERIOD (1736-1795)
The pear-shaped body rising to a tall cylindrical neck, all supported on a slightly tapered foot, covered overall in a rich teadust-green glaze of characteristic lightly mottled tone
9 in. (23 cm.) high, wood stand, Japanese wood box
來源
Property from a Japanese family collection
拍品專文
Similar vases of this shape and size are known, one illustrated by R.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or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London, 1994, vol. 2, no. 917; one from the Feihong Ge collection, sold in these Rooms, 26 April 2004, lot 1094; and another from the Hall Family Collection, sold at Sotheby’s Hong Kong, 2 May 2000, lot 559.
参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清 油滴 梅瓶Vase
late 18th century
China
Object Details
Period:Qing dynasty (1644–1911)
Date:late 18th century
Culture:China
Medium:Porcelain with iron-rust glaze
Dimensions:H. 6 1/2 in. (16.5 cm)
Classification:Ceramics
Credit Line:Purchase by subscription, 1879
Accession Number:79.2.806
Provenance
Samuel Putnam Avery Sr. American, New York (until 1879)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Timelines
Central and North Asia, 1600-1800 A.D.
China, 1600-1800 A.D.
参考:LOT 3149 A SMALL ‘OIL SPOT’ BLACK-GLAZED BOWL
NORTHERN SONG-JIN DYNASTY (960-1234)
Price realised HKD 300,000
Estimate HKD 20,000 – HKD 40,000
参考: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2016年春季拍卖会 2016-06-01
开元大观
3132 南宋 建窑银兔毫盏
尺寸 直径12.2cm
估价 HKD 2,000,000-3,000,000
成交价 流拍
著录
英国艺术协会暨东方陶瓷学会,伦敦,《The Arts of the Sung Dynasty》,1960年6月16日至7月23日,编号196
说明 康利夫銀兔毫建盞
盏束口,斜腹下微收,矮圈足。通体施黑釉,在釉面密布银白色条纹,形似兔毫,并有五彩宝光。
来源
Michou,纽约,1949年4月28日(7英镑)
Bluett & Sons,伦敦,1949年6月15日(15英镑)
康利夫勋爵,编号T31
伦敦邦瀚斯,2002年11月11日,拍品45号
此盏为英国康利夫勋爵 (1899-1963) 旧藏,其为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品藏家之一。自1946年起活耀于东方陶瓷学会,并于1960年受颁为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东方艺术馆荣誉馆长。二战后期其任职于英国皇家空军,驻于伦敦,偶得闲暇步入了Bluett经营的古董店,购入了他平生第一件的中国古董,开启了他之后长达二十多年的收藏生涯。康利夫虽对造型及纹饰较为简洁的器物最为钟爱,但仍收藏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器物,年代跨越极广,包括商代青铜、宋瓷、明瓷、玉器等等。康利夫过世后,英国古董商Bluett & Sons曾为其约600件的藏品进行估价,总额近90,000英镑。其中三件极为著名的成化宫碗为康利夫于1947年以475英镑自伦敦古董商Peter Boode处购得。三碗后被分次卖出,之后又几现拍卖市场,最近的一次为2013年10月8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卖的秋葵碗。康利夫曾对此建盏做出以下评论:「Oscar Raphael曾有一件类似的建盏,现藏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但并没有我这件来得璀璨。」
宋代饮茶活动高度发展,其中鬪茶文化盛行,由裁判根据盏内茶液泡沫的质量及持久度评选。黑褐盏较能衬托白色茶沫观察茶色,因此最受欢迎,其中又以绀黑地兔毫盏为贵。北宋蔡襄《茶录》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宋徽宗《大观茶论》盏项亦有类似说法:「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可见青黑釉地兔毫斑纹盏当时受重视的程度。
建窑黑釉属高铁含量的石灰釉,而石灰釉于高温中容易流淌,釉里层的气泡将铁质带到釉表,于1250-1350度的高温下,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斑驳条纹,冷却时析出晶体,因而形成貌似兔毫的斑纹。由于铁氧化物在釉中的浮沉及氧化程度不同,会令斑纹的色泽及形态随之而变,因此每件建窑器均独一无二。兔毫斑纹见灰色、褐色、银白色、银蓝色、金黄色及彩色等,其中以彩色最为名贵。此盏釉上斑驳纹路密而不乱,色泽璀璨,银白中泛彩虹光,实属难得。近似例可参考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一例及伦敦苏富比2011年5月11日拍卖一例,拍品7号,该二例兔毫纹皆呈银蓝色。
建窑兔毫盏
宋代建窑兔毫盏为世界陶瓷史上的杰作,已失传六百年之久,1969年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倡导,经国内有关陶瓷研究所多方协作,福建建窑成功烧制出了仿古建窑特产兔毫盏。以兔毫盏盏身内外显现带结晶的细长兔毛状纹为特征,每条细纹均闪银花色。根据盏之微妙不同又分称“天目盏”、“金兔毫”、“银兔毫”。
建窑黑釉兔毫盏 兔毫盏是宋代饮茶用盏之一。造型为敞口,深腹,汪圈足。因胎厚色黑,釉里有细丝状银色结晶,形如兔毫,故名。宋代建窑烧制的兔毫盏中,有底刻“进琖”、“供御”字样,为宋微宗的“斗茶”用吕。北宋蔡襄《茶录》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热难冷,最为妥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
兔毫盏是宋代常见的黑釉茶具。状如倒扣的竹斗笠,敞口小圆底,小者如小碗,大者不超过中碗,风格厚重粗朴。因产于古建州(今福建建瓯、建阳、武夷山一带),故又称“建盏”。据有关文献记载,建州的黑瓷生产,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起初是生产瓶、罐、碗、灯盏等日常用品。后来则以生产茶具为主。建盏之所以又称兔毫盏,是因为建州的黑瓷茶具中,有一部分并非纯黑,而是黑釉面里夹杂着均匀的银色或者黄色丝缕,状如秋天的兔毫。这也是建州黑瓷的最大特征。除了兔毫外,还有油滴斑、鹧鸪纹、曜变圈等不同夹杂。其中的曜变圈,最为罕见。可谓兔毫盏中的绝品。建盏制作难度大,烧成几率低,生产成本高这一重要特点,使得没有起泡变型或脱釉或粘底等重大缺陷的建盏所占比率不到百分之一,优秀的(没有明显缺陷且斑纹流畅通达)褐兔毫占比率不到千分之一,优秀的银兔毫占比率不到万分之一,而鹧鸪斑和曜变分别属于十万分和百万分之一。
兔毫盏的兴起,与宋代茶文化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宋代皇帝好茶,因此带动了贵族士大夫的好茶斗茶风气。由此扩展到社会各阶层,使品茶、斗茶、分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当时的茶叶是”龙团凤饼”是一种用极嫩茶芽蒸青压制而成的小饼茶小团茶。这种茶的茶汤,面上有一层极细腻的白色泡沫。茶的好坏,第一标准就是看白的程度:“青白最上,黄白最次”。为了能够更好的分辨,黑瓷就成了当然选择。因为只有在黑色容器中,白色茶汤的对比才鲜明。除此,在冲泡之前,需先用沸水将茶盞烫热。兔毫盏因为内胎较一般陶瓷为厚,又有砂眼透气,有利于保温;而敞口小圆底的形状,既方便搅拌,又便于观察。兔毫盏的这些特点,成为当时的最佳茶具。使的原为民窑的建窑,成了专门生产“御供”。一些形制独特,釉彩奇异的兔毫盏,便成了一些王公贵族的竞相重金收购的藏品。这种风气,影响到日本(日本人称为天目碗),因此又进一步促进了兔毫盏的发展。直到今天,日本人还非常喜欢兔毫盏,将其视为国宝。
兔毫盏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独特釉斑,犹其是曜变。将它置于阳光下,那些曜变圈立刻闪烁起来,随着阳光强弱与观察角度的变化,它的光彩也在不断变化,五颜六色,犹如钻石般的绚丽,真是美不胜收!而即使是一般的兔毫盏,在阳光下注满清水,凝神静观,那一根根的兔毫,顿时活了起来,小小的盏中,变幻出森林,云海,大洋,甚至还有万马奔腾,千船竞流。这种景象与变化,是任何一种陶瓷都无法与之伦比的。这或许也就是建盏兔毫盏建窑兔毫盏形制虽然粗朴,却能成为王公贵族士大夫的珍宠,从而登上宫廷大雅之堂的根本原因。
兔毫盏的特殊釉斑,宋代时尚无法人工制作,纯粹自然生成,因此一窑数万件黑瓷中也许就只有一两件窑变珍品。当时就稀少,如今存世更是屈指可数,成了国宝级文物。近年来,闽北一些有志者经过反复试验,已经研究出了兔毫盏包括曜变在内的秘密,用小窑烧制出了足可以假乱真的精品兔毫盏。今天,兔毫盏作为茶具来说,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然而作为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茶具,作为独具一格的古代陶瓷,它的审美艺术价值犹在。因此仿真兔毫盏虽然价格不菲,也很受欢迎。
建窑位于福建省武夷山脉之南的建阳市水吉镇创烧于晚唐五代十国,兴盛于两宋,元代逐渐衰落,主要烧制以黑釉为主的盏、碗、兼烧壶瓶罐碟、灯盏、高足杯等器皿,宋代”斗茶”风尚十分盛行,当时推崇使用建窑生产的”兔毫盏”建窑遗址出土有刻划或模印”供御””进”铭文的碗盏、碗垫,表明建盏曾经作为贡品御用,建窑产品曾经大量生产出口到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尤其在日本被视为国宝珍藏,倍受青睐。建窑系选用含高铁的粘土,简化淘洗工序,轮制而成,胎骨比较粗糙,胎体厚度约0.3-1.0厘米,底足浅挖,施釉均不及底,胎底色为黑色、灰白色、红褐色。建盏形制的共同点是口大足小,形如漏斗,器体厚重朴实,可分为束口型、敛口型、蔽口型、侈口型四类。
依釉色变化,可概括分为纯黑釉、兔毫釉、油滴釉、鹧鸪斑釉、 曜变釉、杂色釉六种类型,建窑的鼎盛时期为两宋, 宗徽宗赵佶对茶颇有见解,著有《大观茶论》一书,宋《宣和遗事》记载,北宋徽宗政和二年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饮茶之,这是宋徽宗使用建盏赐宠臣蔡京饮茶之事,宋蔡襄奉旨督造贡茶时,撰写《茶录》一书,《茶录》中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原炎加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蔡襄《茶录》一书的正式介绍迅速受到宋廷宫室和士大夫阶层的青睐,福建闽北的建窑建盏建茶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上行下效,斗茶遂风行朝野。
参考: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16年秋季拍卖会2016-11-13
执古御今—书斋长物
*4542 明 建窑兔毫盏
尺寸 直径12.1cm;高6.5cm
估价 RMB 180,000-280,000
成交价 流拍
说明 此盏敞口,斜壁,圈足。内外全施黑釉,外壁挂釉不及底,釉厚,上薄下厚,故口沿一圈呈赭褐色,底部淌釉有垂釉痕,内外黑釉面上带黄色条缕丝纹,类似野兔毛毫,故宋人通称其为“兔毫茶盏”。胎骨厚重,胎色黛黑。
宋代盛行斗茶之风,特别流行于帝王、贵族和文人雅士间,饮茶前先把半发酵的茶膏饼研磨成细末放在茶碗里,再以初沸的开水点注,水面泛起一层白色的沫,观察白沫的浓度、亮度及白沫保持时间的长短,以定斗茶的输赢。由于茶色尚白,为衬托白色茶汤及分辨水痕,厚胎保温的建窑黑釉兔毫茶盏成为当时士大夫、文人间的最爱,也是茶诗中最常被提及的茶器。此种盏宋元时期流入日本,被称作“天目盏”。
建窑当地瓷土含铁较多,在烧制时,通过窑变在釉面上形成绚丽的花纹,闪烁变化。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蔡襄等一些宋代名士也对兔毫盏极尽赞美,如《茶录》中提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继之久,热难冷,最为妥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中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可见,建窑盏在当时已身价不菲,兔毫更是万分名贵,而其中的优品则无疑是彼时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寻的宝物,此件建窑兔毫盏垂釉近足,品相完好,传承至今,弥足珍贵。
参考:CHINESE ART
383
A BLACK-GLAZED ‘OIL SPOT’ VASE, YUHUCHUNPING
SONG DYNASTY
Estimate 60,000 — 80,000 HKD
LOT SOLD. 225,000 HKD
A BLACK-GLAZED ‘OIL SPOT’ VASE, YUHUCHUNPING
SONG DYNASTY
the pear-shaped body covered overall in a black glaze suffused with iridescent ‘oil spots’, the glaze stopping at the foot revealing the body, the mouth rim dress in white slip, the base inscribed with a wen character
23 cm, 9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