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山水楼阁意境天然端砚石茶盘

天然端砚石茶盘茶海 端砚茶盘全部采用名贵的端砚石为原料,采用中国传统手工工艺处理,根据石头的天然特性,由名师设计,精心雕琢而成,一石一作品。 独特材质不但具有遇冷遇热不干裂不变形,不褪色,不生异味,不易沾茶垢,易清洗等优点。 既具备实用价值,而外观美观大方,别致典雅高档,也具备把玩、观赏的雅趣。 同时,还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国茶文化之独特,还具备珍藏价值,历久经年,价值犹存,实为实用与珍藏的一大珍品。

Description

天然端砚石茶盘茶海

端砚茶盘,别有韵味

端砚始于唐朝武德年间, 已逾1300多年, 其石质柔润、发墨不滞、三日不涸, 被尊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茶盘

由于端砚石质与水相亲,湿水后犹为晶莹剔透、温润如玉、细腻而润滑,因此制成茶盘,犹为合适。

端砚茶盘全部采用名贵的端砚石为原料,采用中国传统手工工艺处理,根据石头的天然特性,由名师设计,精心雕琢而成,一石一作品。

独特材质不但具有遇冷遇热不干裂不变形,不褪色,不生异味,不易沾茶垢,易清洗等优点。

既具备实用价值,而外观美观大方,别致典雅高档,也具备把玩、观赏的雅趣。

同时,还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国茶文化之独特,还具备珍藏价值,历久经年,价值犹存,实为实用与珍藏的一大珍品。

天然端砚石
天然端砚石

 

日常养护

泡茶之时先用清洗茶具的热水和洗茶后的茶水冲淋端砚茶盘内,达到去霉味、杀菌功效。

泡茶时会满出一些茶水,在每次冲泡间的空档时,用养壶笔往端砚石茶盘上没有淋到或是不容易淋茶水的到的地方涮上茶水。

如此反复,持之以恒,石茶盘就会显现出温润质感,会让人爱不释手。

每次冲泡完茶水之后,先用清水冲淋清洗端砚石茶盘,让其干透再用布擦拭端砚茶盘,再把端砚石茶盘放在通风处自然阴干。

 

端砚茶盘
端砚茶盘

关于功夫茶具

茶具是我们鉴赏和品饮茶汤的媒介,“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因此茶器具的选择与安置对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饮茶习俗的变化,茶具的种类、形态和内涵都有了新发展,带给大家的不仅有美味的茶汤,还有愉悦心神的效果。

煮水壶和火炉

一组得心应手的烧水器,可以带给茶人茶汤无限的灵感。所谓的“茶室四宝”中的玉书煨即是煮水壶,潮汕炉则是烧开水用的火炉。

玉书煨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也有用铁壶的,铁壶古朴、耐看,煮出的水为软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过铁壶提起来相当沉重。银壶煮的水,味道软甜,壶也不重,只是价格比较高。

茶壶

茶壶是茶具的中心,壶的大小、泥料、形制等亦关系到茶汤的香气和韵味。明代对壶器主张以小为贵,“壶小则味不涣散,香不躲搁”;许次纾在《茶疏·瓯注》中指出,银锡制壶有利茶汤,其次是内外施釉的瓷壶,可惜老瓷壶大多不耐沸水骤浇,瓷身易裂。而江苏宜兴砂壶虽深受当时的茶人推崇,仍需避免烧结温度不足,土气败茶。

一把好壶,其口盖应紧密。选购时,先在壶里注入八分满的水,再以手指压住壶盖上的气孔,试着做倒水动作,若水流不出来,壶盖的紧密度便很高。除此之外壶的周身要匀称,壶口要圆;壶嘴、壶纽、壶把三点应对直,成一直线;拿掉壶盖,把壶倒放在桌面上,壶口与壶嘴要相平。出汤爽利,水柱要急、长、圆、挺,如果流速过慢,就会影响茶汤的品质;壶嘴的断水要明快干净,不滴水和不倒流。

最重要的是,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好用。我们每个人的手,大小、长短、胖瘦都不同,选壶时,自己的手握起来,感觉是否合适,有些壶的把手不好握,或者重心往前倾,难以操作,就不是理想的壶。在壶里注满水后,能够以单手平平提起来,缓缓倒水,出水的感觉很自在顺手,就表示这把壶的重心适中、稳定。

壶承

壶承本来的功用是为了保证席面的整洁干爽,承接淋壶的热水。淋壶的目的是为壶加温,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叶,才用得上淋壶,此时须选用深腹的茶船,以便承接淋壶的热水。使用深腹的壶承泡茶时,要记得随手倒掉淋过壶的热水,不要把茶壶久浸在已经冷却的凉水之中,否则,不但使壶温下降,泡不出美味的茶汤,而且日久之后壶身会产生上下两截色泽。

在冲泡一些无须淋壶的茶叶时,可自由选择各种质地、颜色、大小的浅碟或无边框的垫板来做搭配,以突出壶身的线条美感。有时,即使是墙角的一块石板,一把卵石,经由茶人悉心整理,也能搭建起壶的主舞台,就像佛陀脚下的莲座。

盖碗

盖碗亦称盖杯,是含盖、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清代北方流行花茶,茶汤容量较多,具保温功能的盖碗便发展起来。盖碗的口大,揭开碗盖,茶汤、叶形都能观赏得很清楚。饮时多以盖拨茶,可直接啜饮,还可以拿起杯盖,移至鼻端闻香。杯托则可以避免端茶烫手,托着杯托,使盖碗看起来雅致大方。当我们选购盖碗时,要亲自端起来试试,有时候过大的盖碗口径,手是无法负担的。同时试试盖子是否好拨动,这样在拨茶叶时,才可方便使用。

茶盅

茶盅,又名公道杯,为求能浓淡均匀地分配每一杯茶汤而名之。也有称其为“茶海”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讥讽宝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是什么?

选购茶盅应注意茶盅的容量要比茶壶大,因为茶盅用来混合茶汤,有时必须装入两泡茶,所以茶盅的容量要比茶壶大,以免有装不下的情形发生;茶盅的开口要选择大的,这样可方便茶壶往里注入茶汤;另外,如同茶壶一样,茶盅的出水也很重要,在倒茶至茶杯时,要考虑茶盅的出水顺畅,不会倒得到处都是。

茶杯

一杯令人感动的茶汤,是由各种微妙的因缘和合而成的,而茶杯的力量,足以改变茶汤的风味。我们用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来品茶,茶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得令人惊讶。但不论什么茶,若以好的杯子来品饮,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都会更加细致、丰富而迷人。

杯托

杯托,古称盏托。杯托之于杯子,一如淑女的鞋子与衣物的搭配:可以强势,一如靴子;可以隆重,一如水晶高跟鞋;可以低吟,一如僧侣鞋。杯托的用途主要在于防止烫手,同时也有卫生上的考量,为了避免直接触到杯缘,茶主人以杯托的方式奉茶给客人,较为妥当,也显得雅致。选购杯托的重点是:杯托的比例要与杯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相称;杯托的设计应该要顺手好拿。如果杯托本身过大、过小、过于低平,茶杯放在上面就不太稳定,也就不是理想的杯托。茶席桌面若平整,杯型又稳健,又若无大小适中的杯托时,可考虑直接使用软质杯垫。

茶则与茶匙

取用茶叶的时候,最好使用茶则。我们的手上有手汗、护手霜之类的气味,不要用手直接拿取茶叶,以免使茶叶吸附了杂味。茶叶的外形,有的成球状,很紧结;有的成条索状,十分蓬松。球状的茶叶很容易置茶,条索状的茶叶就要准备比较大的竹茶则才好取用。

茶匙除了掏取茶渣,尚有通壶之用,随手截取春日发芽的嫩竹枝,稍加修整便可做出流线自然的茶匙,再枕以溪边随形的卵石,就是天然的茶匙与匙置了。也可选用纤细的香箸替代茶匙,可更自由地夹取渣叶。

茶罐

茶罐,用以贮藏茶叶的容器,忌光害避暑湿,因而多选用密度高的瓷罐或内外施釉的陶瓮,金属容器则应避免油垢铁锈之气。

茶罐的材质丰富,常见的有陶瓷、紫砂、竹制、锡罐等。茶叶存放时要避免日照,所以最基本的要求是应置于不透光的罐子中,市面上的玻璃茶罐则多是为了美观或陈设而推出。选购茶罐,要注意它的功能性,尽量选择口径较大的茶罐,以避免在面对较蓬松的茶叶时,不好取用,造成茶叶碎断。

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放茶壶、茶杯、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其选材广泛,常见的有金属、竹木、陶土等材质,其中又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用特殊石材如玉石、端砚石、紫砂制作的茶盘,古朴厚重,别有韵味。茶盘的款式也十分多样,尺寸大小不一,有圆月形、棋盘形,扇形,方形等等。

但不管什么材质和式样,最重要是:宽、平、浅、白,即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的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才能茶壶、茶杯、茶汤衬托得出色,使之雅观,至于那些精雕细琢、富丽堂皇的茶盘,在茶席上喧宾夺主,非但不能作为平和静穆的背景衬托,反而有失饮茶品位。另外,端茶盘时一定要将盘上的壶、杯、公道拿下,不然一个失手,“全盘覆没”。

水方

水方又称水盂,纳污,用于倾置温壶清杯后的水和冲泡完的渣叶。水方的选择,要依自己在泡茶时的空间来决定,选择适当的大小,才不会占去太多的空间,影响到泡茶时的动作。一般来说,如果想把水方放置在茶席中,应该选用精致的小水方,如果需要用到稍大一点的水方,最好把它移到远离茶客的地方,比如茶炉的后面,放的地方不要太醒目,但还是要注意顺手好用的原则。而对于色彩的选择,宜与其他茶具的色泽、材质做整体的搭配。市面上常见的水方,大多以陶瓷的材质为主。若是茶席中已经有茶盘,则可以不使用水方,因为茶盘基本功能就可以承接多余的水,而茶渣另外清理即可。

洁方

洁方,即是茶巾,古为拭盏洁器之用,行茶时手边随时使用的洁方,一般不超过手帕大小,力求精致小巧。当我们以高温泡茶,淋过壶之后,可以把茶壶放在洁方的上面,吸去壶底的热水,再出汤,淋壶的水就不会顺着壶身而下了。

虽然严格来说,从洁方的用途来看,不必专用也可以,甚至用抹布代替亦可,但这样似乎有违茶的雅洁品性。张潮《幽梦影》:观手中巾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茶会前,主客未曾照面,却依稀可以从方块之间一窥茶人的内在生命。

端硯茶盤

英文:Duanzhow ink-stone 。釋文:占端州(即今廣東省肇慶市)端溪硯坑一帶產的硯石。端硯始於唐朝武德年間,已逾1300多年,其石質柔潤、發墨不滯、三日不涸,被尊為中國四大名硯之首。

  • 中文名稱  端硯茶盤
  • 產地  廣東省肇慶市
  • 始產時間  唐朝武德年間
  • 石質  柔潤、發墨不滯、三日不涸
  • 美稱  中國四大名硯之首

端硯石特點

石質細膩、滋潤,發墨不損毫,呵氣能研墨,石品花紋豐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潤發亮,層次豐富,蟲蟻不蛀等特點名列中國石硯之首。硬度適中;端硯石硬度為摩氏(2.8至3.5),比墨條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約5)低1倍左右。致使端硯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硯石顯孔隙率小、飽和吸收率低,說明硯石的礦物細、粒間間隙小,開型或小開型裂隙不發育,使硯石蓄水不涸。

文房四寶

文房四寶,硯為其一。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端硯最為稱著。宋朝著名詩人張九成賦詩讚道:”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 有與端硯齊名的歙硯。 端硯石出產在肇慶市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峽,東到鼎湖山)的北嶺山一帶,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硯石為最佳。

端硯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更是不少人心頭之結。端硯不但古來已十分名貴,更因幾大名坑硯材枯竭,近年已所有名坑都已”封坑”,特別是老坑已封坑多年,無石可采,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端硯身價日升,這些原料已經越來越珍貴。端硯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閉塞、塌方和政府保護而封坑停采,硯資源越來越少了,現在銷售的都是以前開採的硯石,賣一塊就少一塊了,故端硯之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升值潛力越來越大。

硯石

硯石多為青紫色、豬肝色、天青色,其上有鳳眼、鸚哥眼者屬上品,而眼中呈現出翠綠色者最為難得。無論是老坑硯石、麻子坑硯石,還是宋坑硯石,屬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紋、胭脂暈、馬尾紋、金線紋,或單一紋路,或兼而有之,組合成一幅瑰麗多彩的畫圖。

起源和傳說

端硯自唐朝初年開始生產。不過,當年的端硯純粹是文人墨客書寫的實用工具,石面上無任何圖案花紋,顯得粗陋、簡樸,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雲:”內邱瓷甌,端州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

後來到了唐朝中葉,一天一老硯工路經端溪時,看見有兩隻仙鶴飛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於是心生疑竇,張網撈捕,但撈起的卻是一塊石頭!不過,這塊石頭十分奇異,上有裂縫,不時發出鶴鳴聲響,老硯工順著裂縫把奇石撬開,奇石竟一分為二,化作兩隻硯台,硯邊各有一隻仙鶴佇立在蒼松之上。訊息傳開,硯工們紛紛仿製,或各展其藝,在硯台上雕以各種圖案花紋。這大概就是端硯從實用品變為實用工藝品之始。

在唐代初期廣東肇慶(古稱端州)東郊羚羊峽欄柯山的端溪一帶,就出現了依靠采硯石、生產端硯為生的勞動者。這裡,滾滾東流的西江水,穿峽而過,直奔南海。夾岸叢山峻岭,氣勢磅礴,重岩疊翠。端硯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錯落的分布在這風景如畫的環境中。生產的端硯慢慢地成了肇慶獨有的工藝美術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並得到達官貴人和帝王將相的賞識。宋朝開始把端硯列為”貢品”,蜚聲中外。

工藝特點

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或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乾,古人有”哈氣研墨”之說。

端硯茶盤

由於端硯石質與水相親,濕水後猶為晶瑩剔透、溫潤如玉、細膩而潤滑,因此製成茶盤,猶為合適。端硯茶盤全部採用名貴的端硯石為原料,採用中國傳統手工工藝處理,根據石頭的天然特性,由名師設計,精心雕琢而成,一石一作品,其獨特材質不但具有遇冷遇熱不乾裂不變形,不褪色,不生異味,不易沾茶垢,易清洗等優點,既具備實用價值,而外觀美觀大方,別致典雅高檔,也具備把玩、觀賞的雅趣,同時,還富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體現中國茶文化之獨特,還具備珍藏價值,歷久經年,價值猶存,實為實用與珍藏的一大珍品。

日常養護

泡茶之時先用清洗茶具的熱水和洗茶後的茶水沖淋端硯茶盤內,達到去霉味、殺菌功效。泡茶時會滿出一些茶水,在每次沖泡間的空檔時,用養壺筆往端硯石茶盤上沒有淋到或是不容易淋茶水的到的地方涮上茶水。如此反覆,持之以恆,石茶盤就會顯現出溫潤質感,會讓人愛不釋手。每次沖泡完茶水之後,先用清水沖淋清洗端硯石茶盤,讓其乾透再用布擦拭端硯茶盤,再把端硯石茶盤放在通風處自然陰乾

Recently view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