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本观音寺2012年失窃的观音像流入韩国一案,日方称观音像所有权应归日本,韩国浮石寺则坚称观音像“被倭寇掠夺”才带到日本,所有权应归该寺庙。
Tag: 佛像
2018.07 趟佯历史长廊 :北京首都博物馆 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 (11)
Post Views: 81
风波:【汉风藏韵-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特展】 赝品超90%
佛像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两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佛像也随之传入。我国的佛像艺术在吸收印度佛教艺术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再融合、再创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特别是以东晋美术家戴逵为代表的佛像雕塑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佛像艺术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从公元13世纪至19世纪,元、明、清王朝都把治理巩固藏区疆域视作国之大政。给藏区宗教领袖颁赐宫廷精制的金铜佛像,是维系中央王朝与藏区地方的重要纽带。这种经略边疆事务、增强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智慧,把中国广袤土地上相互依存的汉藏文化、多元文化融合在金铜佛像艺术之中,也把中国古代精湛的金属铸造、鎏金技艺、美术造型等工艺熔于一炉。特别是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金铜佛像艺术,几乎达到了精致无瑕的完美程度。
翰海佛像拍卖十年回顾
佛教艺术品,承载宗教、历史、文化层面的价值与意义,在千余年间,跨越时空的界限,静谧而又坚韧地,将信仰的力量和艺术之美传递给人们。观瞻佛教艺术品的意义,在于悦目后的赏心,在于微笑后的拈花;收藏是一段因缘往复的开始与休止,在物与人,施与受之间,收藏即可成“因”,又可谓“果”。
黄春和 谈佛像收藏
黄春和,1965年出生,湖北武汉人。1986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1965年出生,湖北武汉人。现为首都博物馆研究员,兼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北京佛教历史和汉藏佛教艺术。先后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因长期从事博物馆藏品的保管工作,在文物鉴赏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佛教文物(包括造像、唐卡、法器等)的鉴定。
佛像装饰品 佛像各部位 名称说明
Post Views: 488 看佛像,在欣赏优美的造型艺术的同时,对于的名字,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下面这些,就是一般佛像或菩萨像常有的装饰部位,名字和图案对应如下: 背光:是佛像背后的屏风状的饰物,意在表示佛光普射四方。 头光:佛像的头光,就是佛像头部发出的类似于员轮状的光焰,也称为“顶圆光”。其光焰是由眉间的白毫发出的,是佛的“三十二相”中的“眉间白毫相”的体现。常见的头光式样有圆形、宝珠形、火焰形等。 肉髻:也称作肉髻相、髻、顶髻、佛顶、顶上肉髻相、顶髻相、顶肉髻相,因骨肉隆起,其形如髻,故称肉髻,乃尊贵之相,是佛三十二相之一。 螺发:佛之头发,旋屈为螺文者。不惟头发,佛之身毛悉为右旋。般若经三百八十一曰:“世尊首发,香洁细软,润泽旋转。” 白毫: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世尊眉间有白色之毫相,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初生时长五尺,成道时有一丈五尺。名白毫相。 化佛:佛有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化身。从清净法身示现圆满报身,从报身示现化身。佛可示现千百亿化身度化众生。观音菩萨顶上有尊小佛相,是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常常把阿弥陀佛观想在头顶上,于是感应到阿弥陀佛化身常住其顶。 宝冠:饰以宝物之冠。多指佛及其徒众所戴者。 项圈: 臂钏:臂钏,是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 手印:在佛教中又称为印契,现常指密教在修法时,行者双手与手指所结的各种姿势。 璎珞: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
佛像手印的深刻含義
佛、菩萨、本尊像中,多以双手或手指结各种姿势,这些手印表达着特定的寓意。手印是判断佛像身份的一种方法,但是要和姿势、台座、持物、衣饰及其他的装饰物综合观察。密宗主张修习者要身、口、意三密相应才能成佛。其中的身密,其主要特征是手印,即手结印契
古代金铜佛像图
Post Views: 157
鎏金佛像辨伪: “死位”砂眼
鎏金佛像相对比较珍贵,那么造假者多不多?老地坦言,有,但是只要掌握了一些技巧,就可以分辨真赝。
鎏金佛像的制造工艺繁琐,增加了它的价值。老地介绍,佛像的铜胎做好并打磨之后,就进入鎏金的工序,工匠用水银溶解黄金变成“金泥”涂抹在佛像上,然后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在扁形的铁丝笼中,用金属棍挑着,围着抹金的地方烤,使水银蒸发,最后把镀金压平。这样的制作对于工艺和工匠健康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