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口深壁碗,腹壁呈圆弧形,圈足外撇,碗口镶一圈铜扣。裹足支烧,全器施天青釉,釉薄均匀,呈不透明状,釉质温雅,色泽凝敛,满布网状开片。圈足内底有五枚细支钉纹,排列工整呈五角形,但并不位於器底正中心,露出灰黄胎色。
Tag: 汝窑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水仙盆1
Post Views: 133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5.6公分 口纵15.2公分 口横23公分 底纵13公分 底横19.6公分 故瓷013977 底款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碁正不如。」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水仙盆2
Post Views: 97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5.6公分 口纵15.2公分 口横23公分 底纵13公分 底横19.6公分故瓷013977 底款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碁正不如。」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水仙盆3
Post Views: 103 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6.1公分 口纵15.8公分口横23.1公分 底纵13公分 故瓷17699 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四件水仙盆中,三件底部刻题有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此件作品虽未题诗,但品相较为完整。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曾出土看似专为烧造水仙盆而设计的椭圆形支烧工具看来,水仙盆应烧於所谓的中心烧造区。但传世水仙盆底部的支痕一般都是六枚,此件作品不知是否因烧造过程滑落之故,还是其他不知名的原因,仅存留五枚支烧痕。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水洗
Post Views: 129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3.5公分 口径12.9公分 足径9公分 故瓷009827 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79):「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釉,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乾隆丙申春御题。钤印一:「朗润」。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Post Views: 82 33底、底刻「奉華」两字铭款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1.9-2.1公分口径12.8公分 足径10.1公分 故瓷018048 此碟圆口、浅弧形壁、平底无足。相似的标本,亦见於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口沿嵌一铜扣,底部留存三枚细小的支钉痕,中心刻「奉華」两字铭款,刻痕内填跦红,为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中,三件后题有「奉華」铭款的作品之一。从刻铭本身的刻题书风看来,此品之「奉華」铭与同样收藏在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其他两件不同,却反而相似於大卫德基金会典藏之「北宋定窑白瓷圆盘」(插图1),而透露两件作品铭刻的时代或相差不远。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Post Views: 105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4.8公分 口径15.9公分底径13.2公分 故瓷05176 院藏汝窑洗,口径约15.5公分,高约5公分,为直口,周壁深,腹微凸,平底稍厚。口沿或因微损而切齐,淡褐色透明胶著剂尚可见,原口沿应有金属扣,今已失。薄釉呈灰青色,器外开片稀疏微黄,器内密而黑。底有支钉痕五枚,露黄色胎。带木座,底刻「甲」字。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Post Views: 81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3.5公分 口径12.9公分 足径9公分 故瓷009827 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79):「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釉,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乾隆丙申春御题。钤印一:「朗润」。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Post Views: 109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6.7公分 口径16.4公分 口横23公分 底纵12.9公分底横19.3公分 故瓷017851 底款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碁正不如。」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橢圆小洗
Post Views: 96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2.7公分 口纵9.8公分口横14.2公分 底径4.2公分 故瓷17849 椭圆洗的器形,传世极少见;除国立故宫博物院之外,大卫德基金会和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也有相仿作品的收藏。其中,国立故宫博物院和大卫德基金会收藏的一件,同样具有外底中心向内陷入一圈,圈内留存三枚支烧痕,器表釉下模印图案的特征。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盘
Post Views: 87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3.9公分 口径14.8公分足径11公分 故瓷017850 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89):「甲字明镌器底心,抚之薛暴手中侵,笑似假借为说项,古已有然何况今。」乾隆巳酉御题。钤印一「古香」。中心刻篆书「甲」字。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盘2
Post Views: 93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3.8公分 口径18.4公分足径12.7公分 故瓷013962 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75):「虽非髻垦足钉遗,已自为佳今重之,物以少珍有如此,玩当丧志戒惟兹,精评早具辍耕录,剏制猶存修内司,古北秦甎古於是,却谁属目義堪思。」乾隆乙未孟春御题。鈐印二:「比德」,「朗润」。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盘3
Post Views: 187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4.4公分 口径21.4公分足径15.5-15.7公分 故瓷017855 底款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78):「周尺将盈尺,宋瓷方是瓷,晨星真可贵,劫火未曾亏,薛暴宁须议,完全已足奇,穆然陈绨几,独切水圆思。」乾隆戊戌仲夏御题。钤引二:「会心不远」,「德充符」。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盘4
Post Views: 79 底刻「甲」字款 高3.2公分—3.7公分 口径14.9公分 足径10.8公分 故瓷018182 另一件北宋汝窑青瓷盘 和这件作品尺寸相仿,底部皆留存支烧痕,底部并且都刻篆书「甲」字。但造型上,故瓷18182的弧形圆壁自底足顺著口沿向外斜直而上,平形底,圈足微外撇,形成具有金银器风格「捲足」。相较於前者,故瓷17854的弧形圆壁则自底足往上时先向外,至口沿再略向内收缩,相形之下,圆壁的侧面形成一个弯弧的造型。但同样是平形底,具金银器底足的特征。与此二件相似的组群亦见於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以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的出土品种。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碟
此件作品嵌一铜扣,釉表开细密纹片,器底留存三枚支烧痕,圈足具金银器捲足的特征。相似的标本和整器,亦见於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的考古发掘,及世界各公私立博物馆的收藏中。从中显示北宋汝窑的产制,在形制上似乎存在某种规格化的取向。特别是对照2000年的考古发掘报告,发现传世的器物几乎都能从中找到足以相对应的标本,进一步暗示官方瓷器的生产,背后可能存在的管理制度。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碟2
Post Views: 66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3.3公分 口径12.9-13.1公分足径8.9公分 故瓷017698 底刻清高宗乾隆御制瓷诗(1774):「淡青冰裂细纹披,秘器犹存修内遗。古丙科为今甲第,人才叹尔或如斯。」乾隆甲午春御题。钤引一:「双龙乾卦印」,底心阴刻篆书「丙」字款。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纸槌瓶
Post Views: 245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20.5公分 口径4.0公分足径8.7公分 故瓷4371 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76): 「陶得纯青生二城,果然色质勝难兄。绿铜试看守口器,书座堪思防意成。簪朵雅意名意蕊,称怀已自息心旌。足钉薛暴诚何碍,讵以微瑕弃美琼。」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胆瓶
Post Views: 225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17.9公分 口径3.2公分 足径8.9公分 故瓷004372 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75):「通体纯青缬细纹,用圜旅食古攸闻,难为兄固有其事,生二精陶寔出群」。乾隆乙未春御题。钤印一:「太」。
名瓷大观:北宋汝窑青瓷花式温碗
Post Views: 177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10.1-10.5公分口径15.9-16.2公分 足径8.1公分 故瓷16929 俯看型如十曲花瓣,口微侈,下接上丰下敛的器腹,立於圈足上,若一朵正在绽放的莲花。整器满釉,仅见外底芝麻钉痕五枚,露香灰色胎土。粉青釉色内外一致匀润,口沿薄釉处见淡淡的粉红光,釉面密布细碎开片纹,造型静谧典雅,为陶瓷工艺尽善尽美的代表作。北宋时期除了汝窑烧造有莲花式温碗外,举凡南方景德镇青白瓷,北方辽境内的定窑白瓷等窑厂皆有之。此种流行亦远播至位於辽边境的高丽,传世品中可见类似院藏莲花式温碗的高丽青瓷。
名瓷大观:宋汝窑青瓷丙蔡碟
Post Views: 75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1.5公分 口径10.9公分足径8.2公分 故瓷18224 院藏汝窑「丙蔡款碟」,碟口径10.9公分,深1.2公分,平底无足,器外有支钉痕三枚,开片线纹呈黑色,底刻「丙」、「蔡」二字。如果将「丙」字及「蔡」字置於显微像机下来看,「丙」字的琢工浅,线条中尚见琢磨后,剩余釉面的痕迹。而「蔡」字刻於盘底中央,「笔道」平直劲瘦,略有隶意,带有琢味。「蔡」字线条的刀法切入深及胎面,在显微镜下,见胎表气泡被切破的坑洞表面。
名瓷家谱: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
Post Views: 139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22.4公分 口径4.4公分足径8.6公分 故瓷17856 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78):「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当日奉華陪德寿,可曾五国憶留停。」乾隆戊戌仲夏御题。鈐印二:「古香」,「太璞」。
汝瓷:大美无言
Post Views: 131 汝瓷的美——含蓄的美、平淡的美,和谐的美,素雅的美、清纯的美、宁静的美、古典的美、柔婉的美、浑厚的美、明润的美、大气的美——集东方美学于一身——大美无言的美。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地处汝州而得名。北宋后期汝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 现在,让我们的目光穿透800年前岁月的屏障,解读汝官瓷的辉煌。历史的解读既让人慷慨激昂、八面风光,又让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
汝窑大观 北宋汝窑青瓷盘
高3.8公分 口径15.8公分 足径15.7公分 故瓷017854
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72):「盘子径五寸,如规口面圆,出陶无髻垦,阅世独完全,冰裂纹隐约,铁定迹局连,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乾隆壬辰新春御题。钤印二:「太」,「古香」
北宋汝窑:清静旷达的召唤
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即汝、官、哥、钧、定)之一,在古瓷收藏界极为珍贵,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说法。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03:稀世珍瓷-汝窑
在1千多年之前, 大宋王朝中,有一种泛着青色光芒的瓷器,时常出现在宫中的各个角落。但是,时光过去了千百年,曾经的皇家瓷器,几乎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在今天全世界的范围中, 也仅存60多件。而她的价值,几乎已经到了超乎想象的珍贵。这种瓷器叫什么,她怎么成为皇家的御用瓷器,为啥她的踪迹如此旷世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