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华: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识要点

元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自唐代青花瓷器产生以来发展到元代产生了质的飞跃,造型恢弘,花纹鲜丽,烧造工艺完全成熟,为明初永、宣青花瓷旷古未有的辉煌灿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文献记载,人们对元青花没有基本的认知,甚至不知道元代有青花瓷器的存在。这种情况从元以后经明清到民国持续了近600年的漫长岁月。

Read more

耿宝昌:明成化景德镇窑瓷器的赏与鉴

Post Views: 9 耿宝昌: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著名陶瓷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的研究 明成化时期景德镇窑瓷器概况 明宣德以后,景德镇瓷器风格在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近三十年的变迁中潜移默化,迨至成化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又恢复烧造时,大多已改永乐、宣德以来雄健豪放之风貌。成化朝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体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柔婉,以轻盈秀雅之风格独步一时。其总体风格与清代雍正朝瓷器相似,故有瓷器「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诚如孙瀛洲先生所称赞:「成化瓷器胎质细腻纯白,白釉莹润如脂,彩色柔和,笔法流畅。造型轻灵秀美,表里精致如一。」 从传世品和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出土物可看出,成化瓷器极注重制作质量,不合格者均被毁弃,因而传世各品种器物中均少见夹扁、缩釉等窑艺弊病。此时的民窑也深受御窑严谨作风的影响,其做工精细,并且大多模拟御窑制品,其纹饰、色彩、画意等均与御窑产品如出一辙。 成化朝御窑青花瓷器多改用「平等青」料描绘图案纹饰,青花发色灰蓝,轻淡柔和,色泽稳定,对后世青花瓷器的烧造产生深远影响。 关于明宪宗,坊间知之不多,有所知者可能多局限于他曾设立的特务机构———西厂和他独宠年长其十九岁的万贵妃。明宪宗宠幸万贵妃达到痴迷程度, 主要因为这位万贵妃是他当太子、沂王时的侍女,曾与其同生活、共患难过。 闻名于世的成化斗彩瓷器烧造得更为成功。其特点为釉下青花和釉上诸彩协调融合,争奇斗艳,雅丽绝伦,堪称陶瓷艺术的瑰宝。彩色中的「姹紫」一色,更是独具特色,可谓成化御窑斗彩瓷器的标志。此时,具有鲜嫩而淡雅风格的五彩瓷器与斗彩瓷器相映生辉,有异曲同工之妙。 成化御窑瓷器少件大器(民窑产品则大器较多),常见器物以高足杯、酒杯、盘、碗、罐等为主。由于此时饮酒品茗之风盛行,致使酒杯、茶杯类器较为多见。各种杯的造型均以小巧俊美,为世人所珍视。罐类当中以【天】字罐尤为名贵。传世成化御窑瓷器较宣德御窑瓷器数量少,现大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台北故宫博物院刊行的《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将真、伪器并列编排,宜与读者对比、甄别。 明成化 五彩斗彩人物纹姜罐 【临渊阁】 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曾于一九七五年和一九八七年两度被局部发掘出土了大量成化御窑瓷器残片标本,不但品类繁多、色彩丰富,而且有许多品种不见于传世品中,如矾红地绿彩、素三彩、白釉黄彩、鲜红釉地白花、祭蓝釉地白花等,成化御窑瓷器烧造的盛况由此可见一斑。这些出土残片的胎体都较薄,釉色晶莹,彩色莹润,色彩艳丽,时代风格突出,是深入研究成化瓷器不可多得的新资料。 对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景德镇瓷器的烧造情况,目前已基本搞清,而成化御窑瓷器中有些现象却发人深省。如成化鲜红釉盘,以及青花团花纹罐、青花松竹梅图盘、青花云龙纹盘、青花狮球图盘、青花狮球图碗和黄釉青花折枝瑞果纹盘等,无论造型、胎釉、纹饰还是款识的书写,都与宣德同类器极其相近。少数青花瓷器所呈现的发色浓黑的青花色调,也与宣德晚期青花瓷器的青花色调一致。尽管宣德与成化之间相隔了三十年,但这些朝代虽不同而风格却相同的御窑瓷器,历经三朝,其间工艺技术的传承居然能互相衔接,并未截然中断,真乃奇观。这对于彻底揭开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所谓「空白期」瓷器之谜也极有参考价值。 明成化 成化款青花莲花小碗 故宫博物院藏 高五·一厘米 底径三·六厘米 ロ径八·九厘米

Read more

吕成龙: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概述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景德镇御窑瓷器产量空前大增,产品造型更加多样,装饰愈加繁缛,色彩愈显华丽,大件器物明显增多,胎体趋于厚重,工艺略显粗糙。民窑瓷器产量和质量比以往有很大提高,“官搭民烧”制度普遍实行。及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和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崇古和收藏之风的盛行,仿造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御窑瓷器的作品出现很多,更有甚者,利用原胎加彩,给鉴定带来麻烦。本文拟从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彩、制作工艺和款识等方面加以分析,从而更好地鉴真辨伪。

Read more

李辉柄:宋代御用钧窖瓷器

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在一般老百姓看来, 瓷器似乎只是民间日常使用的,而皇宫里用的一定全是金、银、铜和玉质器皿。其实不然,皇宫里也使用瓷器,不过御用瓷器是非常讲究的,与一般民间用瓷有天壤之别。

Read more

施静菲:蒙元宫廷中瓷器使用初探

元代有没有存在一个特定的窑场或机构专门负责生产宫廷用瓷?这样一个机构如何组织和运作?以蒙古人为首的政权对它有多重视?他们的品味有多大的影响力?元政府对当时瓷器的生产和发展有何贡献?

Read more

邮票赏析:2012-28 《中国陶瓷 – 德化窑瓷器》

《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发行属于计划外增发。邮票设计者为谷玉宝,四枚邮票名分别为白釉夔龙纹双耳三足鼎、白釉象耳弦纹尊、白釉观音坐像、白釉达摩立像。

Read more

中国历代瓷器上的云纹造型及其演变

Post Views: 1,783 云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最有代表性和最重要的类型,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清代云纹的种类丰富,既体现了满汉文化的交融,也显示了清代不同时期的装饰特征.清代云纹可以根据纹样结构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云纹不断发展演变,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样貌,而不同类型的云纹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结合了绘画、服饰、工艺美术等诸多艺术形式,对清代云纹的结构、发展演变进行探讨,总结出云纹的表现形式和演变规律,及其作为断代要素的结构特征.   云纹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装饰图案和纹样之一,象征着生机、灵动、如意与祥瑞,很少做为主体纹饰装饰在瓷器上。而小小的蝙蝠是瓷器的主要装饰题材之一,它代表着福气已至。 不管是那个时代,云纹都做为一个辅助装饰,每一个时代的云纹都有自己那个时代的特点。如:元代的云纹,我们可以从元青花龙纹瓶看到,它后面拖着一个长长的飘带,前面是如意云头,我们叫它“蝌蚪云”。 北京九歌国际拍卖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东盟艺博会——北京九歌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 佳玩心悦——瓷器·古玩专场 LOT号:0896 元 青花龙赶云纹梅瓶 拍品信息 作者 — 尺寸 高44cm 作品分类 陶瓷>元代以前陶瓷 创作年代 元

Read more

如何鉴定瓷器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凝聚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其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瓷器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器物。瓷器是由陶器向瓷器过度阶段的产物,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商代中期生产的青釉瓷已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这时的胎质灰白,烧造温度能达到1100摄氏度,表面施石灰釉,被称为“原始青瓷”。随着不断的创烧,从东汉至南北朝的浙江越窑青瓷已经胎质坚硬,加工精致,表面带有青色玻璃质釉,这标志着瓷器生产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Read more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中国瓷器釉彩釉色種類

不同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生产出的瓷器产品,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釉彩品种,我们便可以比较准确地判定某一瓷器为何时何地的产品。因此,了解瓷器的釉彩品种,对于瓷器的鉴定,如断代和辨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ad more

杂志:【瓷都风华】 江西省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景德镇瓷器精粹

Post Views: 69 杂志:【瓷都风华】 江西省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景德镇瓷器精粹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研究 ——以江西考古发现纪年明青花瓷为视角  

Read more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Post Views: 5,051   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 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基本上包括明清历年来的瓷器上所出现的官窑和名窑款识。     款名 年代 纪年款 堂名款 人名款 言语款 其它款识 款识图标 洪武   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造此          

Read more

2017 传世御窑与出土御窑对比大展: 弘治与正德

Post Views: 250 故宫博物院斋宫 大型专题瓷器展 明代御窑瓷器5——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代御窑瓷器4——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代御窑瓷器3——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代御窑瓷器2——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代御窑瓷器1——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2017 传世御窑与出土御窑对比大展: 弘治与正德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 (2015 已结束)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成化瓷器对比展” (2016 已结束)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2017) 展览旨在通过将明代景德镇陶厂或御器厂遗址出土的落选品(修复件或残片标本)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品以对比的方式进行展示,以较全面地反映明代御窑瓷器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为观众朋友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镇御窑烧造瓷器品种和欣赏标准器的机会。举办这样的展览,也是让分离数百年瓷器的一次再聚首。本次推出的“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是明代御窑瓷器对比系列展中的第三个。     明代弘治(1488~1505年)、正德(1506~1521年)时期,处于15世纪与16世纪之交,是明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分水岭,即明代社会开始由之前的保守、沉闷逐渐走向革新、活跃。表现在社会风气上,最突出的是淳厚朴实之风逐渐消失,人们开始变得崇尚钱财、追求财富。由于这两朝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御用瓷器具有一定共性,如生产规模均相对缩小、品种都急剧减少、装饰风格也都相对朴素,因此,特将这两朝瓷器一同展出。 展览共分五个单元,分别为 清新优雅——青花、釉里红瓷器 轻盈秀丽——五彩、斗彩瓷器

Read more

明清官窑瓷器

明、清两代,中国封建社会正走向它的尽头。然而,在这五个半世纪中,社会并不乏微妙的变化。在时代变化的大背景下,明、清时期,五彩缤纷的彩瓷迅速取代了苍翠的青瓷,占据了瓷业的首席。唐宋名窑难企及,明清箐华色更佳。在清代康、雍、乾三朝,景德镇官窑瓷器终于依托华夏数千年文明的底蕴,依持其本身具有的功利性,攀登上瓷史的高峰。

Read more

中国的瓷器和其他骨董器物纹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中国古代瓷器上的装饰花纹,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的寓意。这些纹饰图案在明清瓷器上反映最为明显。 常见的纹饰大体可以分为:植物纹,动物纹,山水纹,几何纹,宗教纹,文字纹,人物纹,吉祥纹。

Read more

瓷器火焰珠纹饰研究

Post Views: 206 朱 一,(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 内容提要 瓷器火焰珠纹作为瓷器装饰的辅助纹样主要有火焰龙珠纹和摩尼珠纹两种类型,它继承了传统火焰珠纹的样式特征和文化内涵,并最终发展为一种体现儒佛道三教合一思想的文化符号。关键词 火焰珠纹 瓷器 龙戏火焰珠 摩尼珠 火焰珠纹是我国的传统纹饰,在壁画、金属器物、石刻、服装织物等载体上均出现有它的大量形象。火焰珠纹最晚自元代始即被延伸运用于瓷器之上,并沿用至明清两代。典型的瓷器火焰珠纹均由“圆珠”和“火焰”两部分结构组成,一般作为辅助纹与其它纹饰配合使用。瓷器火焰珠纹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从美感出发起到润饰、点缀的作用,更是要传达一些不可或缺的文化特质,以满足其时其势下人们内心的某种精神需求。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瓷器火焰珠纹的形象产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比较分析这些变化,我们不但可以对瓷器火焰珠纹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期望尝试通过对蕴藏其中的文化因素的挖掘,探究瓷器火焰珠纹形象产生和演化的内在原因。 FlamePearlsPatterns火焰珠纹是我国的传统纹饰 (全文)

Read more

贝莱尔珍藏 蜜丽罗杰斯珍藏

Post Views: 74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包括一批来自 重要私人珍藏的精选清代瓷器、料器和玉雕。其中两个创立于二十世纪初的收藏系列,更是来自两个交谊甚笃的 显赫家族:其一是继承了祖父大笔遗产的美国银行家贝莱尔(John Insley Blair),其收藏囊括了不少上乘中国瓷 器,形制各有特色,而且俱是同类作品中的圭臬之作;另一为美国石油大亨亨利罗杰斯(Henry Huttleston Rogers)的孙女及继承人— 蜜丽罗杰斯(Mary Millicent Abigail Rogers),一位公认的潮流代言人,她品味高雅, 生活方式时尚奢华,历任丈夫俱赫赫有名,其生平逸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贝莱尔是美国最早期的中国艺术品鉴藏家之一。此次拍卖的贝氏珍藏包括三件珐琅彩绘 器。珐琅彩绘是宫廷作坊独有的技术,其成品为皇家专享。三件珍品均源自希普斯理 (Alfred E. Hippisley),此次拍卖亦是它们首次在拍场亮相。自 1867 年起,希普斯理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