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华:故宫博物院藏嘉靖朝瓷器概况及艺术风格

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由于皇帝迷恋仙道,怠于政事,加之外族侵扰、 自然灾害等因素,国事日非,政治、经济都出现了深刻危机。这一时期的瓷业生产也受到一定影响,与永乐、宣德时期瓷业“黄金时代”相比已大为逊色。因此,历来很少有人重视、研究这一时期的瓷器。

Read more

吕成龙: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概述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景德镇御窑瓷器产量空前大增,产品造型更加多样,装饰愈加繁缛,色彩愈显华丽,大件器物明显增多,胎体趋于厚重,工艺略显粗糙。民窑瓷器产量和质量比以往有很大提高,“官搭民烧”制度普遍实行。及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和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崇古和收藏之风的盛行,仿造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御窑瓷器的作品出现很多,更有甚者,利用原胎加彩,给鉴定带来麻烦。本文拟从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彩、制作工艺和款识等方面加以分析,从而更好地鉴真辨伪。

Read more

如何鉴定瓷器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凝聚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其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瓷器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器物。瓷器是由陶器向瓷器过度阶段的产物,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商代中期生产的青釉瓷已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这时的胎质灰白,烧造温度能达到1100摄氏度,表面施石灰釉,被称为“原始青瓷”。随着不断的创烧,从东汉至南北朝的浙江越窑青瓷已经胎质坚硬,加工精致,表面带有青色玻璃质釉,这标志着瓷器生产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Read more

中国的瓷器和其他骨董器物纹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中国古代瓷器上的装饰花纹,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的寓意。这些纹饰图案在明清瓷器上反映最为明显。 常见的纹饰大体可以分为:植物纹,动物纹,山水纹,几何纹,宗教纹,文字纹,人物纹,吉祥纹。

Read more

古代玉器纹饰鉴别

古玉器上雕琢的各种纹饰,或朴实无华,或精雕细琢;或简单几刀的简练勾划,或繁缛到无以复加。其雕刻技、构图、表现的主题常常为人们所重视。纹饰的种类和演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古玉器的特征。

Read more